让雪城美景带来“金山银山”

全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综述

让雪城美景带来“金山银山”

夏日里的雪城满目苍翠。铺开牡丹江的旅游地图,以市中心为轴,从八女投江烈士浮雕、博物馆、市区各大公园到近郊的国家森林公园,从杨子荣烈士陵园、百年横道老镇、风雨中东铁路到沧桑渤海古国、辉煌百年口岸,从壮美林海雪原、欢乐熊虎之乡到闻名全国的灵秀镜泊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耀眼夺目,尽显牡丹江文化旅游的无穷魅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座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打好夏季生态避暑、冬季冰雪旅游王牌,不断提高产品供给水平”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新时代旅游发展新形势,围绕打造“好一派北国风光——中国雪城·牡丹江”城市形象品牌,采取一系列举措,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去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53.4亿元,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性飞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解放思想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前,文化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撑,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潮向。推进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放大我市生态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优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最佳路径。

我市将文化旅游业作为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接续产业,相继出台了《牡丹江市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牡丹江市关于加快冰雪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了“以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抓手,以‘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着力点,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的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奋力走出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子。

突破瓶颈 旅游景区建设成效显著

为了推进牡丹江旅游业发展步伐,我市编制了《牡丹江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在产业项目建设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大力气。截至目前,全市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19个,其中省重点产业项目5个。项目总投资315亿元,2017年完成投资31.6亿元。

龙头景区改制焕发生机。镜泊湖国家风景名胜区通过组建镜泊湖旅游集团,将市场化理念贯穿建设、经营、管理全过程,加大融资工作力度,突破融资瓶颈,完善软硬件设施,吊水楼瀑布灯饰亮化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在旅游产品方面,策划推出了以渔猎、冰雪、文化、休闲、避暑、体验、自驾、探秘、穿越为主题的40项余项旅游新产品、8条旅游新线路。2017年,景区接待游客突破80万人次,同比增长36%;实现经营收入15120万元,同比增长38%。

夏季休闲景区建设成果明显。牡丹江水资源丰富,通过多年开发形成了水上乐园项目集聚、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目前,我市共有5家水上乐园获评A级景区,其中4A级4个,3A级1个,这些水上乐园项目,在经济效益方面都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运营、当年盈利,直接间接吸纳当地农民、森工转岗职工就业5000多人。2017年夏季,牡丹江进入同程网公布的“全国最热门避暑旅游目的地前五”。

文化旅游小镇崭露头角。我市充分挖掘渤海古国、林海雪原、中东铁路遗址等文化内涵,文化因素的注入,成为文旅融合的新亮点。横道河子镇始建于1897年,是全国最负盛名的百年俄式风情小镇,现有完整俄式建筑100余栋,其中国家级保护建筑5处。据此开发的俄罗斯风情小镇占地面积3.6公顷,已建成的中东铁路博物馆、油画村、俄罗斯老街历史街区等景点,2015年7月评为4A景区。去年接待游客27万人次,实现总收入1300万元。

综合提升 “旅游+”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我市主动适应大众休闲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完善重点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导览系统等旅游基础设施,新改建旅游厕所141座,建成了绥芬河中俄国际自驾车营地和镜泊湖旅游集散中心,全市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呈现良好局面。

围绕旅游基础要素薄弱环节,按照“方便行、舒心住、放心购、安心游”的基本要求,我市着力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开通了直飞北京、上海、深圳及韩国首尔等地航线。在产业融合促进协同发展方面,“旅游+养老”,打造市区养老机构6个,镜泊湖景区接待基地8个,共接待来自江西、上海、山东、北京、河北等地旅居老人4.7万余人次;“旅游+健康”,制定并下发相关实施方案,向国家申报1个健康旅居养老示范基地、2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3个示范项目;“旅游+文化”,2017年镜泊湖开展“俄罗斯大马戏”驻场演出,实现收入36万元,江南会展中心、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音乐会、演奏会、戏剧演出实现常态化;“旅游+体育”,举办了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冬季阳光体育大会、“英雄儿女—英雄传说亚洲巅峰”职业搏击大赛、黑龙江省中俄青少年冬令营等大型赛事活动,极大提高了牡丹江的知名度。

方兴未艾 冰雪文化旅游擦亮“中国雪城”金字招牌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冰雪经济的决策部署,我市依托独特的冰雪文化资源优势,重新审视、重新规划、重新布局冰雪文化旅游产业,突出林海雪原、中国雪乡、镜泊湖三大品牌,着力打造区域联动、产业融合、具有地方特色的冰雪文化旅游产品,擦亮“中国雪城”金字招牌,创建全国冰雪文化旅游名城。

优化空间布局,整合冰雪资源推进全域开发。构建“一城五区”冰雪文化旅游格局——重点建设牡丹江城区冰雪文化旅游功能区、镜泊湖“冰湖秘境”冰雪体育旅游聚集区、横道“林海雪原”冰雪文化旅游聚集区、中国雪乡“雪域王国”冰雪观赏旅游聚集区、威虎山雪村“冰雪欢歌”冰雪娱乐旅游聚集区、东宁中俄边境冰雪文化旅游聚集区。突出核心景区,引进战略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围绕镜泊湖、中国雪乡、林海雪原等核心景区整合资源包装项目,采取市场化投融资模式,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冰雪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引进多个战略投资者,综合开发镜泊湖冬季旅游资源,推进林海雪原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改造提升牡丹峰等滑雪场,开发建设雪乡、雪村、雪堡等景区体验项目,以战略合作推动产业升级。

目前,我市打出的一系列冰雪旅游发展组合拳收到显著成效。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全市冬季旅游总收入达到24.6亿元,同比增长21.9%。2017年12月,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了《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我市位列“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