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英国植物学家镜头下的清末四川,带你去看那时的巴山蜀水


这组照片是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尔勒斯特•亨利•威尔逊所拍摄。图为1910年7月19日,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大树下的房屋和人们。

图为1908年05月26日,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可见远处的碉楼。汶川因县西汶水得名,西汉时为绵虒县,西晋改为汶山县,并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汶川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之称,是华夏始祖大禹的出生地,是全国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是国家羌文化生态体验区。

图为1908年6月17日,四川汶川县漩口镇,可见河边的房屋以及远处的回澜塔。漩口镇位于汶川县东南部,同都江堰市接壤,北距汶川县67公里,是进出阿坝州的咽喉要地。

图为漩口的回澜塔。回澜塔位于汶川县漩口镇寿溪河合流处之岩坪上,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白色灰浆抹面。因岷江涨洪,托寿溪之水旋转,似有澜回,故塔名“回澜”,塔为九级密檐式砖塔,坐东南向西北,高21米,建造于清咸丰年间建。

图为1910年7月17日四川省南充市阆中高粱地里的男子。阆中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位于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麓。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2000多年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有"阆苑仙境"、"阆中天下稀"之美誉。

图为1910年7月19日,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古城南津关。南津关位于阆中市嘉陵江南岸,是古城的重要渡口。

图为1910年7月19日,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阆中南津关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物贸繁盛的水陆要塞,水路横贯南北、上通广元、南下重庆,可通上海,是连接古城和江南的一条必经之道。明成化年间,曾设浮桥通嘉陵江两岸,与古城连为一体。

图为1910年7月21日,四川省南充市阆中树木下的人家。

图为1910年7月21日,四川省南充市阆中黄连关。

图为1910年7月21日,四川潼川府古驿道旁的庙宇及茶馆。立在庙宇前的那个塔叫字库塔,四川叫"字库"或"惜字宫",其他地区亦有叫"敬字亭"、"惜字塔"、"焚字炉"等的,它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据史料记载,字库塔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已经相当普及了。

图为小金县达维土司官寨。达维土司官寨位于阿坝州小金县。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土司又称土官、酋是古代中国边疆的官职,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