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受到框架的束缚,那么如何才能打破这个框架?

用户64079274

你要先了解什么是思考的框架。框架无非是一种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思维的结构。人的思考有时不得不透过框架的引导,这不是一种限制,反而是一种思考的自由。

我们不是要跳出思考的框架,而是有时要学会设计不同或采取不同的框架来思考,任何框架都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作为框架结构首先本身要简单、简洁,尽量的简单、简洁。

框架本身是抽象的出来的,从框架的形成来说,它本身就是通地减法思维,放弃一些要素而得以建立起来,因为要作到简洁,简洁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适应性,才会被人所能驾驭,在框架的形成过程中就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背后有一些认知理论,人能驾驭的要素个数上限不超过【7-2,7+2】。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常用的思考框架,都是遵守这个要素个数上限【限制原则】的。

  • PDCA思考框架,4个要素。

  • SWOT思考框架,4个要素。

  • 金字塔思维框架,【结论、论点、论据】,3个要素。

  • SCAMPER,7个要素,这算要素比较多的。

  • 问题思维框架,2个要素,现在状态、应该状态,2个要素。

  • SMART,5个要素。

  • why-what-how思考框架,3个要素。

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这个思考框架基本是没办法被人用的,太复杂了。超过大脑思维的驾驭能力。

框架本身做到简洁的同时,还要能表述出相应的【核心理论、概念、假设、视角】,不然框架就失去了意义

  • PDCA思考框架

  • SWOT思考框架

  • 金字塔思维框架

  • SCAMPER,7个要素

  • 问题思维框架

  • SMART,5个要素

  • why-what-how思考框架

  • 这些框架足够简单,想一想这些框架背后对应的核心理论、概念、假设是什么。

框架其实是设计出来用来表述核心理论、概念、假设的

框架本身一定会有自身的局限性,有时是理论层面,有时是结构层面,但思考不是要去打破框架。而是在框架的限制中去思考。有时还要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多个框架去思考,这样子思考有时才会更加清楚。

所谓打破框架,往往是从一个框架进入到另外一个框架

这其实还是在框架内思考。如果不采取任何框架,有时就是在基于经验思考,经验也是有框架的,只是你意识不到而已。


任何框架都是束缚的,但同时也提供了思考的自由。你无须打破思考框架,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选择多个框架或者因地适宜设计出自己的框架。

最后跟大家分享SIT【系统创新思维】的框架内思考


认知框架

是的,所谓的框架就是观念习惯。常言道,少养若天成,习惯成自然,人们往往是旧观念的傀儡。所谓的行尸走肉无非如此造成。画地成牢,作茧自缚,裹足不前,固有的观念就是框架。

老早就看过这么个心理学小故事,很形象是以记忆犹新,说:据说,古代印度人专门驯养大象时,都是从大象很幼小时就开始用牢固的大粗铁链子拴住在大木柱子上,小象咋挣也挣不脱,只能在铁链活动的范围内活动,渐渐,小象长成了大象,把铁链换成细细的一根线拴在木柱子上,大象也不会挣脱,只在原有的活动的范围内活动。显然,大象是被自己的思维定式框框束缚住了,还活在幼小的古老时代里呢,长大了也就是典型的巨婴大象。哎,对了,好像在哪,有所略见说科学家研究称,说那个,据说大象的脑子与人类的脑子极相似呢唉,是高情感类的有思维的哺乳动物,呵呵,

还有个经典的心理效应,温水煮青蛙。是的,放入热水的青蛙,青蛙一机灵就跳出水锅啦,反而不殒命甚至不受伤;换成温水时青蛙不会跳出水锅,它旧有的观念告诉它,这个不危险,水锅下慢慢加热,水温越来越高,于是青蛙终于无反抗能力,被煮熟。这个温水煮青蛙无疑也是说明思想框框束缚的。

是以,咋打破框框呢,

其一,温床效应要不得,外界有刺激是好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取得点小成功,要交几个朋友,取得巨大成功,要结怨一些敌人。是的,假如你取得了巨大成功,需要感谢那些敌人,是他们刺激你让你更强大。呵呵,

最怕是鸵鸟政策充耳不闻见而不见的,一副抱着葫芦不开瓢的故弄深沉自得其乐的啥的自我麻醉,其实,外界给你个刺激,一机灵,喔,梦醒啦,原来我在黄粱美梦喔。于是你就可以突破一层框框了啦。

其次,毕竟外界刺激主动权不在你,却也危险重重。是以,好方法还是从自己身上开刀,对,说到开刀,就是要勇于解剖自己,敢于直视自己的灵魂,敢于直视血淋淋的现实。毕竟养疮遗祸,祸不单行啊。

再其次,学会打太极,禅修等都是不错的减负归零的好法子哩,快刀斩乱麻,一把放开它,奔跑吧,拿得起放的下,锻炼自己的心性,澄空自己的念头,然后嘛还要学习新事物,活到老学到老嘛。

又再次,锻炼自己的思考力,运用不同的思维法看待问题,尽量养成全面的运动发展的辩证思维法

还有……还有就是,框框者,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小船在江湖荡漾,危险,大风大浪来了,找个挡风的港湾框框遮风挡雨未必不好嘛。锚定在湖中央的船儿,免得大风吹迷失了方向都很好呢,是以,框框未必不好,

但是,合规矩脱规矩不逾矩,这才OK了啦。

……


东声西音

我们对问题的思考和判断确实人人都有一个框架,这与人的天赋基因有关,从这点上来说科学永远达不到事物的真相,因为理性和逻辑是先验了一个亘古不变的事物真相等着人们去发现,首先得有现实和真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走出迷惑发现真理。但自然的真相并非如此,真理是培育的生长的形成的,物理从牛顿的自然绝对时空观再到爱氏的相对论再到创立者都似是而非的量子力学,事实真相将大白于天下,人类心想事成的时代已为时不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