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市場難言再平衡

世界石油市場的平衡與再平衡始終是業界關注的焦點。在石油價格的上漲階段,市場普遍擔心石油需求快速上漲而石油供給的增加難以滿足需求的增長,希望石油供給的增加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石油需求的增量,達到石油市場在較高供給和較高需求水平上的平衡,以維持石油價格在較高水平上穩定運行,不至於再出現大幅度上漲;在石油價格的下降階段,市場則普遍擔心石油供給產生嚴重過剩,全球經濟何時才能復甦以帶動石油需求的增長,希望石油需求的增加能夠消化石油供給產能,達到石油市場在較低石油供需水平上的平衡,以維持石油價格在相對較低水平上的穩定運行,不至於再出現大幅度下跌。對於石油市場的平衡與再平衡,在石油價格運行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含義,市場具有不同的預期,不能一概而論地進行解讀和分析。

世界石油市場平衡的基本內涵

無論石油價格運行在哪個階段,在談到世界石油市場的平衡與再平衡時,必須明確其中的具體內涵。從西方經濟學理論看,在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下,當市場達到均衡時,必然是商品的供給量等於需求量,此時商品的市場價格由生產商的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決定,且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當市場結構不能滿足自由競爭的條件時,則意味著市場處於壟斷或者寡頭壟斷的狀態,生產商可以在高於邊際成本水平上進行定價,控制市場的供給量,使市場始終處於非均衡狀態,此時形成的價格總體上將高於自由競爭的均衡價格。

對於當前的石油市場而言,在供給側,歐佩克確實曾經作為石油市場的壟斷組織出現,但隨著俄羅斯和美國等非歐佩克成員國石油供給能力的增加,歐佩克對世界原油市場的影響力日漸式微;在需求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曾因協調過成員國的石油政策而象徵著世界石油市場的最大需求方,但隨著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迅速崛起,其對世界石油市場的影響力也大不如往日。目前,世界石油市場已經非常接近自由競爭的市場結構。媒體熱議的世界石油市場平衡與再平衡,應該是指世界石油市場供給與需求處於相等的均衡狀態。

世界石油市場難言再平衡

世界石油市場平衡的現實表現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的數據,筆者編制了1980年到2015年36年間的國際原油現貨年均價格與原油供需平衡關係圖(上)。從此圖上,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四個方面的結論。

一是從原油供給與需求的角度看,36年來,國際原油市場幾乎沒有達到過教科書闡述的供給量等於需求量的均衡狀態。在36個年度內,供需差額在±50萬桶/日的年度達到了20年(其中只有1986年的供需差額為零,是真正的供給等於需求);在50萬桶/日至100萬桶/日的年度有9年;超過±100萬桶/日的年度有7年。

二是從油價的角度考察,油價始終處於變動之中,難以找到真正的均衡價格。但是,在1997年前,原油價格基本圍繞20美元/桶運行,可以看作具有均衡價格的基本特點;從1998年開始直到2008年,原油價格基本上是單邊上漲的趨勢,布倫特原油價格從12.76美元/桶漲到96.94美元/桶;在2009年短暫回調後,在2011年至2013年布倫特油價在110美元/桶、WTI油價在95美元/桶窄幅波動運行,同樣具有均衡價格的基本特徵。

三是從市場均衡的角度考察,在1997年之前,原油價格基本圍繞20美元/桶運行時,原油的供需差額基本處於±50萬桶/日的範圍內;在2011年至2013年的高價格水平均衡階段,原油的供需差額則處於±100萬桶/日的範圍內。在這兩個階段,都沒有出現供需狀況頻繁轉變,基本上保持了供需關係的穩定。

四是在原油價格處於單邊上漲的1998年到2008年,原油的供需差額在多數年份保持在±100萬桶/日的範圍內,但沒有表現出較好的連續性,個別年份高於±100萬桶/日,打破了原有的連續狀態,使原油供需狀況的變化並沒有改變原油價格上漲的趨勢。

因此,石油市場作為一個現實運行的市場,從絕對數值上看,其市場的均衡狀態不可能像西方經濟學理論描述的那樣,完全是供給總量等於需求總量的平衡。現實市場的平衡,只能是供給與需求基本接近、石油價格窄幅震盪的相對平衡,不應出現劇烈的波動。如果石油價格處於單邊上漲或者單邊下跌狀態;或者石油的供給水平與需求水平存在較大的缺口,則說明石油市場沒有處於均衡狀態,依然需要等待供求雙方的力量發生變化,直至達到供需基本接近的水平。從歷史發展軌跡的角度考察,世界原油市場可以在供需差額連續保持在±100萬桶/日的範圍內達到市場的相對平衡,或者稱之為“接近的市場平衡”;如果能連續保持在±50萬桶/日的範圍內,市場則將達到非常接近的市場平衡,可以稱之為“現實中的市場平衡”。

我們可以看到,從有油價記錄的1986年到1997年的12年內,連續9年供需差額保持在±50萬桶/日內,且供需關係改變較為自然,這也是價格最穩定的一個時期,WTI和布倫特的平均價格分別為19.44美元/桶、18.58美元/桶;2009年到2014年,同樣出現了供需差額持續保持在±100萬桶/日內的情況,WTI在2011年至2014年平均價格95.02美元/桶,布倫特2011年至2013年平均價格110.48美元/桶,兩種具有國際原油定價基準作用的原油價格均出現了持續3年至4年的均衡狀態。這樣,世界石油市場的供需平衡應表現出供需關係的穩定性必須要連續保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應僅僅在一兩個年度出現,而至少應該持續4個連續的年度及以上,且供需關係不發生突然的轉變。

此外,有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現象是,1983年後總計發生了5次原油供需差額大於100萬桶/日的情況,其中供給大於需求有3次,小於需求有2次。在供給大於需求超過100萬桶/日的3個年度中,1998年和2015年均為原油價格的低點;2008年則為原油價格的高點。在供給小於需求超過100萬桶/日的2002年和2007年,均成為原油價格保持上升趨勢的中繼點。在1998年到2008年的原油價格上漲過程中,供需差額在±100萬桶/日範圍內連續的年份沒有超過4年,被2002年和2007年出現的供給小於需求超過100萬桶/日所打斷,且供需狀況持續發生方向性轉變,時而供給大於需求,時而供給小於需求,使原油價格維持了波動中上漲的趨勢,直至2008年出現供給大於需求達到124萬桶/日而扭轉了價格上漲趨勢,在2009年出現大幅下降。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有理由認為,世界石油市場的均衡是一個供求相對均衡、供需差額的區間應連續保持在±100萬桶/日的水平。如果能在較長時間內穩定在50萬桶/日的範圍,且不發生供需狀況的頻繁轉變,則可認為達到較理想的市場平衡,原油價格也將在一定水平上穩定運行。但是,受人們對絕對數字感知的影響,波動幅度會因原油價格處於高位還是低位而有所不同。當油價高位運行時,波動幅度在10%以內較為正常;而在低位運行時,波動幅度在20%以內較為正常,均可以視為市場處於均衡價格狀態。

現階段原油供給能力依然過剩

2017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在全球經濟復甦的帶動下,石油需求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增長。與此同時,歐佩克和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相繼減產,美國頁岩油產量受油價下跌影響增速放緩。原油需求的恢復性增長和原油供給的剛性控制,使原油價格出現了恢復性增長。WTI和布倫特2017年現貨平均價格分別為50.79美元/桶、54.1美元/桶。目前,在國際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下,WTI和布倫特已經基本穩定在65美元/桶以上運行。我們必須看到,2017年歐佩克達成了減產180萬桶/日的協議,俄羅斯跟隨減產30萬桶/日,但原油實際供給能力達到了9780萬桶/日,較2016年的9705萬桶/日增加了75萬桶/日,美國頁岩油增產等因素抵消了歐佩克和俄羅斯等國減產的效果。

從當前世界石油市場的整體情況看,原油的供給能力依然存在較大的過剩,明顯大於需求能力,需要等待需求的增長加以消化,還沒有出現平衡的跡象。目前,原油價格呈現出的上漲趨勢是歐佩克和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營造的原油減產氛圍和全球經濟復甦創造的原油需求恢復性增長氛圍雙重疊加的結果。隨著原油價格的上漲,歐佩克和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有充足的理由停止執行減產策略而釋放原有的產能。同時,較高的油價水平也將刺激美國頁岩油實施增產和全球邊際油田恢復生產,增加原油供給能力。

而從全球局勢來看,一方面,全球經濟復甦的步伐已經開始放緩:歐美央行加息和縮表出現較多爭論且有放緩跡象;美國高舉單邊主義的大旗,退出多邊協議或協定;世界政治經濟形勢處於持續緊張狀態,將對世界經濟增長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原油需求難見顯著性增長。

另一方面,世界政治局勢緊張,地緣政治進入敏感期,特別是美國打擊敘利亞、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也門內戰持續、土耳其入境打擊庫爾德武裝等隱含著中東地區局勢潛在深度動盪的風險,成為影響世界石油市場的關鍵因素。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將引發石油市場新的恐慌,形成石油供給能力銳減的預期,助推原油價格上漲。在這樣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短期內,世界原油市場難以實現新的平衡。長期看,世界原油市場的平衡將依賴於世界經濟何時恢復到美國次貸危機之前的增長水平,以及中東地區何時消除敏感因素而緩解緊張局勢,以形成穩定的石油供給和需求變化預期,使現有的產能得到較好釋放,供需差額出現連續穩定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