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加2為什麼等於零?

5加2為什麼等於零?

“孩子小,送孩子上幼兒園就是玩,學不到什麼!”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熟不知,幼兒園的性格養成教育才是孩子最關鍵的教育。孩子在幼兒園養成的各種習慣都對今後的生活和工作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家庭教育才是我們整個教育鏈的基礎的基礎,關鍵的關鍵,家庭的作用遠遠比學校重要得多。我們不難發現:在所有的優秀孩子身上,幾乎都有他們父母的烙印。在所有的問題兒童身上,也都可以找到他們家庭的原因。

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除了幼兒園,更離不開家長的配合,為了更好的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請家長儘量不要做這幾件事:

1

5+2=0

所謂的5+2=0是指:5天的學校教育頗有成效,但2天的家庭教育沒跟上,那麼孩子的教育始終會在原地打轉。

舉個例子:有不少家長髮現,寶寶在幼兒園一個樣,回到家裡又是另外一個樣,寶寶在幼兒園明明已經可以自己拿勺子吃飯了,回到家爸爸媽媽還是端著碗喂,寶寶週一回到學校,又要重新學習。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孩子好不容易開始早睡早起了,卻因為週末一個懶覺,再次讓孩子成為起床困難戶。也有的家長,打著孩子不起床的幌子,自己不願意起床。

5+2=0 造成的後果固然加重了老師的工作難度,但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會更加深遠!

2

家長把老師放在孩子的對立面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上幼兒園就有人管了,自己可以放手。孩子犯了錯,不當面指出孩子的錯誤予以糾正,而是大聲呵斥孩子:

“再不聽話,就告訴你老師!”

“讓老師好好教育你!”

... ...

老師明明是那麼和藹可親,可卻被家長塑造成“愛欺負人的巫婆”,難怪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

如果你想讓孩子愛上幼兒園,首先請幫孩子先愛上幼兒園的老師。

3

家長偏聽偏信為難老師

家長都怕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一聽到風吹草動就跑到幼兒園找老師算賬。甚至當著孩子的面表達對老師的不滿,對老師亂髮一通牢騷。這樣只會讓孩子對老師產生偏見。

當家長遇見孩子受委屈時,首先要保持冷靜,找老師溝通,瞭解事情前因後果,避免因莽撞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4

把玩具帶到學校裡去

很多家長都會讓孩子帶自己家的玩具去幼兒園,認為這樣可以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利於孩子交朋友。可是這種行為會給老師帶來很多麻煩。首先老師要記住玩具是誰帶來的,放學時要提醒孩子帶回家。其次,若玩具在幼兒園毀壞、弄丟,誰來負責呢?若孩子因爭搶你帶來的玩具受傷,責任又是誰來負責呢?

幼兒園的玩具足夠孩子玩耍了,而且老師也會定期消毒,保證玩具的乾淨衛生。除非有教學需求,需要家長帶玩具到幼兒園進行教學活動,否則家長最好不要讓孩子帶玩具去幼兒園。

5加2為什麼等於零?

5

給孩子穿衣服太隨意

現在的家長審美能力都很強,把孩子打扮成小公主、小帥哥,但要注意,大班以下的孩子還不會繫鞋帶,穿繫鞋帶的鞋子不僅在活動時容易絆倒,嚴重時也會發生連環踩踏事件。

其次,女孩子頭上的髮卡、衣服上的小珠子、碎鑽、帽子上的帶子都是引發安全事故的“隱藏殺手”。

孩子自理能力有限,安全意識薄弱,家長在給孩子挑選衣服時,一定要注意,最好選擇易穿脫、方便運動、吸汗透氣性好的衣服。

6

接送孩子不守時

有的孩子賴床,家長不忍心叫醒孩子,導致上學總是遲到。可這樣既不利於孩子習慣的培養,也會打亂老師的教學計劃。

有的家長工作忙,總不能按時接孩子放學。可很多小孩缺乏安全感,總擔心爸爸媽媽會拋棄自己,經常遲到的行為無疑會讓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

其次,很多老師也是家長,他們也需要照顧自己的孩子,年輕的老師也需要陪伴家人和朋友,所以自己的事情最好能協調好,不給老師添麻煩。

如果說孩子的成長是洶湧澎湃的河流,那孩子便是逆流而上的小船,教師是岸上的縴夫,家長是小船的舵手。把船拉到目的地是縴夫和舵手共同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