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的骄傲―粤剧一代祖师“爷”红线女

“昭君出塞无悲意,一曲荔枝天下知”。在岭南地区,没有人不知道红线女,不知道她的《昭君出塞》。 甚至一度,全中国人民都知道红线女和她的《荔枝颂》。

​ 从小燕红到红线女 出身粤剧世家的红线女,原名邝健廉,一个有着浓郁南粤文化气息的姓名。老家是广东开平市农村水口镇泮村向北村人,1924年12月27日生。她的家庭是当地的大族,父亲邝亦膜在广州开设药材店(兼卖药酒)。 家境不错。​红线女家族中有不少粤剧名伶,她也因此自小是个戏迷,对于话剧、京剧、汉剧、粤剧,都有浓厚的兴趣。

1938年,14岁的邝健廉随母亲赴香港,师从舅母学习,一开始艺名叫小燕红,后来因为喜欢“红线盗盒”的侠义故事和个中精神,改艺名为红线女。 ​ 从此以后,这个名字成了中国艺坛的传奇。抗战时期香港沦陷,红线女在广州认识了之后同为粤剧大师的马师曾,参加了他的剧团。
农村人的骄傲―粤剧一代祖师“爷”红线女

1943年,在《刁蛮公主憨驸马》中,红线女因一次机会正式跃升为正印花旦。而此后,马师曾因教戏经常有机会接触到红线女,并因此对她产生了情愫,而红线女对马师曾也颇有爱意。 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1944年,红线女嫁给了比她年长24岁的马师曾,11年之后,两人离婚,但艺术上的合作却一直没有中断。 1946年,抗战胜利后,红线女再度定居香港。​在香港的十年,她拍过近百部电影,是粤剧、电影双栖影星。 逢到新片上映,观众祝贺她演出成功的花牌曾有三层楼那么高。

然而,就在她在电影艺术事业红极一时的时候,红线女却不甘做摇钱树,用私房钱组建真善美剧团。 ​
农村人的骄傲―粤剧一代祖师“爷”红线女

上世纪50年代初,又组建了红星粤剧团。1952年,她在演出《一代天骄》、《王昭君》,改编《蝴蝶夫人》和莎翁名著的实践下,根据自己的天赋、嗓音条件,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创造了使海内外观众为之倾倒的“红腔”。

红线女终其一生对粤剧艺术进行着发展创新,并努力和其他形式融合。1984年,她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粤剧戏曲小调音乐会,这是中国戏曲艺人的首次个人演唱会,也是她在“文革”后首次登台。

而后,她又尝试用钢琴、交响乐为粤剧伴奏。直到76岁的时候,红线女还为首部粤剧动画电影《刁蛮公主戆驸马》配唱,因为她希望能够让小朋友了解粤剧。 虽然已经多年没有登台演出,红线女的晚年却一天也没有离开过粤剧艺术。​在广州珠江新城的一栋艺术建筑里,一个集粤剧收藏、只此一家。
农村人的骄傲―粤剧一代祖师“爷”红线女

无论如何,红线女的一生,和这个“红”字,始终不曾相离。 她是红极一时的一代名伶。她创造红派艺术,开辟了粤剧表演的崭新时代。她的“红腔”在高音域创造了难以攀登的高度,随心所欲、游刃有余。​在60多年的表演生涯中,也因为红线女和她的丈夫马师曾,粤剧这个有着巨大地域障碍的地方剧种,成为了闻名全国的大剧种。

她几乎拿遍了一个艺术家可以获得的所有荣誉。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终身成就奖、联合国的“杰出艺人奖”,” 2010年,她在上戏剧院的舞台上领奖,一双红色高跟鞋分外耀眼。八十几岁的年纪,依旧可以把年轻的晚辈主持人白燕升耍得团团转到找不到方向,然后当众哈哈大笑。唱起《荔枝颂》时,依旧是震撼当场、声线绕梁不减当年的高腔。

她笑称“我是18岁的红线女”时,全场都会心地笑、鼓掌,大家由衷觉得台上的老太太属于一段传奇——风华绝代,青春不老。 红线女爱穿红色。 ​ 见过她的人都会感慨,她的美,她的年轻。无论何时,老太太总是一头华发,映衬着白皙的面容,红框眼镜下依然是顾盼生姿的眼睛。​
农村人的骄傲―粤剧一代祖师“爷”红线女

在儿子马鼎盛看来,“我母亲对艺术的奉献和她的爱国情怀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她才能这么热爱粤剧艺术。” 邝健廉去世前的晚年期间,经常回到老家农村开平市水口镇泮村向北村拜祭祖先,与村民聊天同乐,并在门前池塘边栽种了两颗红豆树,现在已七八米高了,她的一生充满传奇,因为有一颗对艺术和民族的赤子之心,红线女卓越的成就是开平市农村的骄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