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酒科普貼|雲門 景陽岡 紅太陽 古貝春 楊湖醬香機會多大(1)

魯酒科普貼|雲門 景陽岡 紅太陽 古貝春 楊湖醬香機會多大(1)

這就是所謂的機會窗口,又叫行業紅利。資本和財富就產生在這種關口中,現在醬香迎來關口。

魯酒科普貼|雲門 景陽岡 紅太陽 古貝春 楊湖醬香機會多大(1)

這就叫營銷,道理差不多。在白酒行業,叫深耕市場,所以從沒有飽和市場。戰爭之王劇照

魯酒令,關注魯酒運營之道,不拍馬。(邀您關注本號)

2016年以來,醬香品類開始發力市場孕育,2017年,醬香風暴可謂席捲全國。如今,在你身邊,是不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聊醬香了,在你的酒局中,各類醬酒身影也越來越多。

可以斷定,醬香品類已經迎來高速上升期,開啟了一波行業紅利。

至於窗口期有多長,這是直接由茅家軍主導。這就叫行業話語權和影響力,茅臺不但在白酒金字塔尖上有引領力,而且在塔基的大眾市場也自造需求、孕育消費文化。針對某一品類,能自造消費者和消費文化,從這個層面看,茅臺具備的不僅僅是資本實力和營銷實力,本質上是品牌權力,這種品牌權力,有明確的品牌主權領域:醬香及白酒塔尖都屬於茅臺的主權領域,規則和玩法由茅臺制定。這也意味著,整個白酒行業都是茅臺的影響領域。

從2016年,一線白酒上岸開始,茅臺的狂飆突進,直接為醬香品類聚焦了的眼球關注,到2017年,茅臺大手筆佈局大眾醬香,將品類關注轉化為市場落地,也就僅僅一年時間,2017年大眾醬香在山東就拿走了5個多億,當然,不排除茅臺藉助飛天給渠道施壓鋪貨大眾醬香,但是,從這兩年看,在終端層面,對於大眾醬香的認知和接受度,有了質的飛躍。

從消費場景看,如上所說,醬酒身影出現的越來越多,同時,不論高端重度消費者還是大眾消費者,對於醬香品類的好感度也迅速普及,醬香就是好,這個淺層真理,越來越成了很多人的常識。

以前,往往人們會說,山東人喝不慣醬酒,受不了那個味道,結果,現在呢,遍佈山東鄉鎮超市的茅臺王子和迎賓酒,都讓誰喝了?山東一年200多噸的漢醬,讓誰喝了?

從行業佈局看,山東眾多酒企開始一窩蜂的佈局醬酒,甚至把以前半死不活的醬酒業務又開始拿出來重新粉刷,也說明醬香市場迎來春天。

從品類潛力看,尾隨策略是眾多區域酒企的法寶,大樹底下好乘涼,懷柔紅星二鍋頭和順義牛欄山二鍋頭的故事,大家都看到了,所以發力醬香,得益於茅臺在前面開路,已經打下了“高端、高貴、稀缺”的醬香品類認知,區域品牌定位在特色化醬香風格,還是有市場的,更重要的是,醬香可以直接發力高端,衝擊中高端價格帶基礎好。

何樂而不為?

今天就來說說山東本土的玩醬酒的企業。

據媒體統計,粗略數下,山東大概有小20家酒企,都能出醬酒。如:景陽岡、紅太陽(原祥酒)、蘭陵、楊湖、雲門、東阿、魯能酒業、蓬萊酒業、古貝春、慶雲儒醬、乳山魯醬、堯王、沂州府等。

今天重點說說近期動作比較猛的雲門、景陽岡、紅太陽、古貝春、楊湖這五家。先略帶介紹下其他幾家。

山東縣級酒企中的醬酒

阿茅酒,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魯酒令開始以為東阿只出阿膠,後來有朋友說,還有個東阿酒廠,一瞭解才發現,東阿酒廠也很悠久,只是如同其他縣級酒企一樣,現在名號和聲量小了點。

東阿酒廠的醬香來源應該算是最最正宗的,原因在於茅臺酒廠的第一任廠長張興忠,就是東阿人,上世紀70年代,他回東阿後,就撮合茅臺對東阿酒廠指點醬香技術。所以,53度的阿茅堪稱正宗的茅臺嫡系,說是要經過十年以上窖存,我未考證過,最高300多一瓶,有誰喝過麼,評價下。

沂州府,臨沂沂州酒業出產的,上世紀80年代茅臺大規模對外輸出醬香技術,沂州也在1983年引進工藝,生產醬香型糧酒,據說經典款300-400一瓶,現在看,要發展必須走出小眾圈子,但是如果滿足於臨沂市場,也可以了。

儒醬,慶雲縣渤海春酒業產的,只在魯西北玩,定價還挺高,我很喜歡儒醬這個單品品牌,儒醬兩字非常適合衝擊山東全省市場,品牌自帶省級地域文化捆綁,現在,雲門、景陽岡、古貝春等企業都想佔住山東醬酒頭牌交椅吧。

與儒醬差不多有大地域文化感的就是乳山酒業產的魯醬,魯醬這個名字,更好,品類和地域捆綁,這款魯醬據說是低度的,價格也就沒剛才那幾款那麼高,不過,醬酒低度化,夠大膽,但是以乳山酒廠的實力,夠嗆能帶起來。但是創新,值得肯定。

魯酒令給乳山酒業免費出個主意吧,或許好使,你可以聚焦打“生態魯醬”的品牌內涵,參考下迎駕貢酒的生態文化打法,人家茅臺一直就宣揚自己是生態釀酒,煙威之地,秦始皇求仙問藥的地方,打齊魯生態牌,誰敢不服?!當然了,如果沒有大投入,就當我沒說。

說到了威海,那麼再說說煙臺蓬萊的一款醬酒,醬香敬八仙,蓬萊酒業產的,師法茅臺的技藝,據說平均酒齡可達20年,恕我斗膽,略有疑問,現在據說一瓶百元價位,作為旅遊商品也可以了。蓬萊酒廠的其他單品,如可以媲美煙臺古釀的蓬萊古釀,據說不錯;八仙和仙釀系列是蓬萊酒廠的主力,打“仙酒”概念,你到是加大投入去大幹啊,這路子絕對是可以的,我都替你著急啊。考慮到縣級酒企,這樣現狀,也不能期待過高。

萊蕪珍,據說是魯能酒業的業務,魯能這個大國企的業務領域還真廣闊啊,萊蕪的金萊蕪、銀萊蕪就是魯能開發的,萊蕪珍則是2006年開發的醬酒,據說在萊蕪,魯能酒業能破5000萬,在甘肅、四川都有基地,還涉足了澳洲紅酒業務,好吧,白酒延伸產業資本化,貌似越來越多了。

此外,景芝、蘭陵、堯王等企業也有醬香佈局。

景芝是去年推出的釣魚臺醬酒(景芝定製),兩款分別定位300元與600元,就是看準醬香熱,佈局山東市場的動作,由貴州釣魚臺國賓酒業負責在茅臺鎮生產,景芝負責銷售。

這種聯合貴州酒企的模式,也是堯王的套路,據說它也在貴州弄了個釀酒基地。

至於,蘭陵的醬香佈局,就很早了,撇開市場表現,蘭陵的綜合實力和綜合底蘊在山東絕對能排前兩位,它的陳釀、特曲、陳香、喜臨門等可見度極高,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蘭陵酒的銷量能排山東省前三,近年主推蘭陵王和九朝陳香,九朝陳香據說有醬香的幽雅,魯酒令還未嘗過,我還沒有看到蘭陵力推的單獨醬香單品,或許蘭陵的醬香主要用來調酒了?

綜上可見,這些魯酒中的醬酒,大多都是茅臺技術輸出,但是具備各自地域風格,從市場表現看,屬於明顯的小眾市場,價位非常高,有的甚至超過茅臺,有一撥忠誠度很高的重度塔尖消費者,但是銷售沒法突破,沒法上量,一旦經營波動,就要停工了。

下面說說動靜比較大的那幾家魯酒醬酒企業。

先吸袋煙·······一口氣打這麼多字,憋得慌。

(醬酒系列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