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海已經快乾枯了,裡海還能存在多長時間?

星空無垠66617910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裡海和鹹海不是一個量級的,裡海的水源補給方式,除了周邊注入的河流之外,還有很多科學尚無法解釋的方式;而鹹海只有河流補給。所以當鹹海的補給河流:阿姆河、錫爾河裡的水被大量攔蓄用來種棉花之後,鹹海就迅速乾涸;但裡海水位穩定,還略有上漲。

裡海和鹹海的對比


從地理數據可以得知:裡海南北長超過1000公里,東西平均寬320公里,總面積37.1萬平方公里,超過江浙滬面積的總和,湖水總容積有接近8萬立方公里。裡海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有很多海洋特徵,最深處超過1000米。長江是我國第一大、世界第三大河流,長江一年的徑流量接近1萬億立方米,如果讓長江注入裡海,而且完全不蒸發,需要80年才能將裡海注滿。況且裡海周邊也有大量的河流注入,像歐洲第一大河伏爾加河。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裡海不會乾涸。

相比而言,鹹海就很可憐了。在上個世紀60年代,鹹海的面積還有6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3米,最深64米,鹹海的補給主要靠阿姆河和錫爾河。但自從中亞大開發、過度灌溉之後,鹹海面積在50年間幾乎全部縮減,科學家預計如果按這個速度下去,鹹海可能在2020年完全乾涸消失。

不過情況在2017-2018年有了一些變化,在2017年夏季,融雪和季節性降雨雖然沒有使得鹹海恢復,但是使得鹹海東南部的湖泊面積大幅增加。它在整個秋季和冬季保持其規模。到2018年春季,新一輪的融化和降雨使得湖面更加擴大。2018年4月11日,美國宇航局(NASA)給出了這一地區的情況,與2017年同時期相比,鹹海盆地的湖泊面積又有所增加。


中國氣象愛好者

100萬年應該沒問題吧,裡海與鹹海的情況不太一樣。首先,裡海與鹹海不是一個體量級別,一個是“大象”,另一個與之比較頂多是隻“貓”。兩者雖然都叫海,但是在地理學意義上卻都是湖,裡海是世界上第一大湖,鹹海曾經是世界的第四大湖,不過那都是過去式了。裡海的佔地面積是38萬多平方公里,什麼概念?中國的山東省面積約為15多萬平方公里,江蘇省的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裡海比兩個江蘇省加一個山東省的面積差不多,怎麼消失?並且裡海的最大的深度為1025米,裡海的蓄水量為7.6萬立方千米。裡海屬於“海跡湖”,屬於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大約在1.1萬前,高加索山脈不斷隆起,裡海才與她隔壁的黑海分離,不再與大洋之間有天然的水道,成為了一個封閉的湖。但是她的湖水是鹹的,其性質偏向於海水,湖中也有多種海洋生物,沿岸也有海灘。歷史上的鹹海面積達6.89萬平方公里,最深處68米,平均深度16米,蓄水量為1083立方千米,所以無論從面積還是深度上來講,裡海與鹹海不是一個等量級別的。但是說實話,歷史上的鹹海面積也不小了,鹹海中散佈著1000多個小島,堪稱中亞的“千島湖”,漁業資源豐富,幾乎快半個山東省的面積了。

但是如今的鹹海分為相互隔絕的北鹹海和南鹹海,現在的北鹹海在2003年以後恢復到了3500多平方公里,南鹹海又分為東鹹海和西鹹海,東鹹海幾乎完全乾涸了,西鹹海的面積大約也就1000平方公里,隨時有乾涸的危險。

裡海有伏爾加河、烏拉爾河的等周邊各國大大小小的130多條河注入,這些河流的水量還是比較穩定的,伏爾加河的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最後注入裡海,伏爾加河每年平均注入裡海的水量約為2540億立方米。裡海處於乾燥地帶,水量的流失主要是蒸發,按照常識來講,如果周邊河流的注水量小於海面的蒸發量,水位就會下降。但是由於裡海太大,可能是由於地質構造和氣候變化的原因,裡海的水位變化似乎有規律性,根據歷史記載,1830年到1930年,裡海的水位是逐漸上升的,1830年,裡海的面積約42.2萬平方公里。1930年到1978年,裡海的水位又開始逐漸下降,在1978年,裡海的面積約為37萬平方公里。在1978年以後,裡海的水位又開始上升,對於這一現象尚未有明確科學結論。而鹹海主要是流經中亞沙漠地帶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來注入,這兩條河流基本就能決定鹹海的命運。

其次,鹹海的現狀是人類對自然不合理改造的一個典型案例。鹹海的歷史相當古老,在地球上存在了約550萬年。她與地中海、黑海、亞速海、裡海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只不過她與其他幾個兄弟姐妹分離的時間早,地中海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連通,黑海通過土耳其海鮮與地中海連通,亞速海通過刻赤海峽與黑海連通,地中海、黑海、亞速海他們三個都是屬於真正意義上的海。

現在的鹹海處於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的交界處,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這裡屬於前蘇聯的內湖。鹹海的主要補充水源為南面的阿姆河和西邊的錫爾河,兩者都是內陸河。錫爾河比阿姆河長,但是流量小於阿姆河,兩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上游降雨補給。錫爾河發源於天山山脈,阿姆河則發源於天山南邊的帕米爾高原,該高原是亞洲中部和南部包括包括喜馬拉雅山脈、天山山脈、喀喇崑崙山脈、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等主要山脈的彙集處,這裡坐落著世界上的第二大山峰喬戈裡峰(海拔8611米),這裡有數量眾多大小不一的山地冰川,面積近1萬平方公里,並且阿姆河上游所處的西帕米爾高原地區,來自大西洋的溼潤氣團受這裡的高山阻隔,冬春降雨豐富。所以發端於帕米爾高原的阿姆河是中亞水量最大的內陸河,同時也是中亞地區重要的航道。

這兩條河的中下游地區都是中亞乾旱的草原和沙漠地帶,但是阿姆河和錫爾河中下游沿河狹窄的平原地帶卻是中亞地區肥美的灌溉綠洲區,這裡生產棉花、水稻、穀物、小麥以及各種瓜果。前蘇聯的面積2240萬平方公里,超級無敵面積大國,但是前蘇聯國土的面積大部分處於高緯度的寒冷的地區,並不是適合農業。於是把目標瞄準了南方的中亞地區特別是阿姆河和錫爾河下游的綠洲平原農業帶,以增加糧食產量和擺脫棉花長期進口的局面。在兩條河上建立大壩和建立眾多引流渠來擴大兩條河中下游的農業帶,但是很多引水渠工程的質量不敢恭維,漏水現象嚴重,很多水被浪費掉。並且還開始建立運河,在阿姆河流域,1954年開工修建計劃全長1400公里的卡拉庫姆運河、1962年修建阿姆一布哈拉運河、1974年修建卡爾希運河等等。在上個世紀60年代,由於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用於農業的引水尚在合理範圍,鹹海的水位並沒有嚴重的下降。隨著農業地帶的不斷被開發,阿姆河中下游農業帶、錫爾河中下游農業帶及新建的運河流域的農業生產得到的突飛猛進的提高,人口大量增加,1980年,蘇聯40%的稻穀,25%的蔬菜、瓜果,32%的葡萄也產上述地區。當時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都成為了前蘇聯重要的棉花生產區。

然而問題也來了,隨著人口的增加,農業帶上的生活汙水和農藥殘留等有毒物不斷汙染著阿姆河和錫爾河。從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入鹹海的水越來越少,阿姆河和錫爾河在鹹海的河口三角洲平原的沼澤和溼地沒了,鹹海也越來越萎縮,周圍植被和野生動物也越來越少。其實前蘇聯政府對於鹹海的乾涸是有預知的,甚至有點樂觀其成的味道,他們計劃鹹海乾涸後,甚至打算把那裡變成良田,1987年,鹹海分成北鹹海和南鹹海兩部分。隨著鹹海的逐漸乾涸,湖底鹽鹼暴露出來的越來越多,這裡沒有變成想象中的良田,大自然給了人類一記漂亮的耳光,近年來,這裡成了沙暴的中心,鹽沙暴和“白風暴”(含鹽的風暴)頻發,現在每年有近億噸鹹沙混合著各種汙染物往南往西,吹到中亞的綠洲灌溉農業帶以及其他地區,使得耕地鹽鹼化。例如,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很多耕地都出現了高度鹽鹼化的現象。

如今中亞各國正在積極努力,加強各國的協調,來拯救頻臨消亡的鹹海,挽救生態災難,特別是北鹹海所在的哈薩克斯坦和南鹹海所在的烏茲別克斯坦。2003年,哈薩克斯坦在南北鹹海間修建了一座大壩,使得南北鹹海徹底隔絕,該國政府重修了錫爾河的水渠,減少了水流的浪費。北鹹海的水位已經開始出現上升,估計北鹹海一時半會乾涸不了。在1991年前前蘇聯未解體的蘇聯時代,對於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的治理尚能統一和協調,蘇聯解體後,這兩條河就涉及到了沿岸的眾多國家,錫爾河還好一點,其中下游就位於哈薩克斯坦,而中亞水量最大的阿姆河及其支流則流經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多國的邊境地區,阿姆河中下游主要經過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交界處,對地處中亞乾旱地帶的兩國農業都很重要。涉及到多國協調和利益就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南鹹海的命運可能堪憂吧。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只有在尊重規律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才能創造美好的家園和可持續發展,不合理的開發和過度開發自然,最終會都得到自然無情的報復。當大自然向我們人類報復時,這時我們才會發現人類其實在大自然母親面前是多麼的渺小脆弱和無知。利益有眼前利益、短期利益、長遠利益等,而對環境的保護則是屬於全人類的根本利益。

歡迎評論和關注


十三叔看歷史

鹹海是位於亞洲中亞地區的一個重要的湖泊,是一個鹹水湖,曾經是世界第四大湖泊,面積僅次於裡海、蘇必利爾湖和維多利亞湖,面積達到6.8萬平方公里,當然這是在1960年時的狀況。

此後,鹹海的水面面積急速萎縮,到了1987年鹹海分成了南鹹海和北鹹海兩片水域,其中南鹹海在2003年又進一步分成了東、西兩部分。到了2014年,情況更加惡化,鹹海大部分乾涸消失,預計到2020年,鹹海將完全乾涸消失。

而裡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面積達到37.1萬平方公里,儲水量達到89.6萬億立方米,都遠遠大於鹹海。同時裡海比鹹海地理位置相對靠西部,更多的接收到來自大西洋的水汽,氣候相對溼潤,另外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庫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條河流注入裡海,補充湖泊水源,所以裡海應該會存在很長時間。


地理沙龍

小知數據來了,歡迎麼?正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小知數據很高興為你解答。

鹹海是一個鹹海湖,位於亞洲中部。

鹹海處於內流區,由阿姆河和錫爾河這兩條內流河供給水源。鹹海在上世紀70年代以前還是世界第四大湖泊,在70年代後由於當地人不合理行為,導致鹹海不斷地縮小。到1987年鹹海分為了兩個湖泊(北鹹海、南鹹海);1998年鹹海的面積縮小到2.9平方公里,成為了世界第八湖泊;1997年鹹海已經從最大時縮小到只有10%了。


由於鹹海不斷縮小,湖泊裡含鹽度越來越高了,湖泊裡的魚最終也受不了,全部“歸西了”。根據數據估計,鹹海到2020年將乾枯。鹹海曾經養育著當地的人類,當地的人類卻把它“趕盡殺絕”。

有人說鹹海已經快乾枯了,裡海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鹹海呀?

我認為暫時不會,裡海不像鹹海那樣“倒黴”。裡海為於西亞,有利於大西洋的水汽深入,裡海也沒有鹹海那樣蒸發旺盛。裡海有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庫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條河流注入。

裡海,人家可是世界第一呢,那有這麼容易乾枯。你們同意我的觀點嗎?歡迎在討論區討論


小知數據

因為中亞國家大量用姆河和錫爾河的水灌溉種植棉花,所以鹹海面積不斷縮小。

鹹海於1987年分成了南鹹海和北鹹海,南鹹海在2003年又進一步分成了東、西兩部分。2014年,鹹海大部分乾涸消失,預計到2020年,鹹海將完全乾涸消失。

但裡海可能永遠也不會消失。

裡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鹹水湖,有伏爾加河、烏拉爾河等大小130多條河的河水流入,比鹹海的淡水流入量要大很多。

1929年,裡海面積為42.2萬平方千米,1970年縮小到37.1萬平方千米,也就是說1930年以來,裡海面積不斷縮小。蘇聯曾經打算把西伯利亞的河水調到裡海,延緩裡海水位的下降趨勢。

但這個計劃遭到了眾多反對,因為這會破壞大自然的平衡,所以蘇聯沒有實施。但奇怪的是,裡海的水位又自動上升了。

裡海水位從1978年開始一直在上升,而很多耕地、油田、工廠、魚子醬生產基地、核電站都是在水位下降時期修建的,但現在水位上升太厲害,很多都被淹沒了,比如裡海西北部的阿斯特拉罕州土地減少了10%,很多人都開始變成威尼斯那樣生活在水上了。

至於裡海水位為什麼上升呢?還沒有研究出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