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用自己的GPS导航人生

启用自己的GPS导航人生

陈果 中共党员,哲学博士,复旦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深受学生喜欢。曾登上央视《开讲啦》节目,在喜马拉雅FM开设付费课程《人生果然不同》。日前被教育部社科司推选为“最美思政课教师”,代表作有《好的孤独》《懂你》等

活出真实,享受内心的自由丰盈

很多人说我看起来独立、自信、有个性,不按寻常套路出牌。其实不是我特立独行,我只是努力在活出真实的自己。

“活出真实的自己”,似乎已成了一句老生常谈,但要做到,其实不容易。很多人心怀恐惧,担心活出自己会带来种种压力和阻力,要遭受很多不解和质疑,其实大可不必。即便你再完美,总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而当你活出真实的自己,也还是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但起码你会更喜欢自己,会发自内心感到自由。要知道,一个人喜欢自己、有自我认同是非常重要的,会使你具有一种充满自信的精神气质。

我也曾有过长时间的纠结,在“别人眼中的我”“他们希望我成为的我”以及“真实的我”三者之间也经历过不少冲突。博士毕业时,我面临很多就业选择,其中不少职业比大学老师更接近于外界评价体系中所谓的“成功人士”。我最后决定留校任教。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哲学,希望一生有哲学为伴,能思考那些别人认为“想多了”的抽象问题,那些关于人生、人性等方面的问题,把自己活得更明白更心安一些,然后能把我自明自安的东西与更多人分享,使更多人有启发更心安。

活出真实的自己,并不是说一定要活得和大家不一样,或许你和大家的选择相同,但你这样选不是因为大家都这样选或大家都不选,而是因为这是你想要的,你愿意为它负责。

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成功宝典”,人们趋之若鹜去复制成功人士的经验,希望借此成为人生赢家。其实,人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所以不可复制。这个人活出的精彩,不一定适用于另一个人,依照别人的轨迹前行往往更易陷入自我迷失。在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之上,什么是正确的活法?就是你扪心自问感到舒适自由,能让你保留和安放你的真性情的活法。

学会独处,自我更新中找寻平衡

我的新书取名为《好的孤独》,我很看重“独处”的力量。当你独处时你最接近真实,而最深刻的自省也往往只在独处时发生。我时不时会给自己一个小时的独处时间,或长或短,来“反观自身”。把近来的生活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有时会捕捉到一个特别可爱的瞬间,就小心翼翼保存起来,使它今后还能继续发扬;有时也会发现一些糟糕的东西,比如说了不恰当的话,或敷衍地对待了某个人,草率地做了某件事,一种隐隐的不安、内疚和愧意就会油然而生,于是想办法去及时修正和弥补,并告诫自己下不为例。

但这种自省的目的不是让自己变得战战兢兢,害怕犯错,其实是为了让自己更有勇气直面自己的错误。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试错,甚至可以说犯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学习方法,关键在于接受教训,不重复犯同样的错。年少时犯过的错,如果你真心悔改,吸取教训,倒也会给你良多醒悟,不经意间成了你精神成长的一种营养。

看朋友开车时发现车载GPS导航系统会根据你走错的路,重新规划一条正确的路线,让你重新走上正轨。我觉得人也应该尽力使自己具备这样一个“自我矫正”功能,我们都难免会犯错,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在错的节点重新规划一条对的路线,尽力去解决问题,让自己重归正道。这样的自我修正和自我完善,是一种特别强大的能力。

从小到大,我的父母对我一直采用“放养式的教育”。小时候做数学题,有时一道题目百思不得其解,卡在那里极其郁闷,母亲便会让我放下作业,拉我到田间河边去走走,采点赤豆或拔个萝卜,游游荡荡,瞬间就会觉得天高云淡、心情开阔。回到家,此前好几个小时解不出来的题目,在换了一种思路后瞬间破解。现在每当我看到学生们在功课上过度用力,也会引导他们除了课本试题,学着去向生活学习,向大自然学习。

我觉得健康的人生态度是应当有一种良好的平衡感,除了理性还需要一些真情实感;除了知性还应当有一些血性;除了学习谋生所需的“实用”的东西,还要学点“无用”(不那么实用)的东西,比如自由、真诚与爱,帮助我们活出真实的自己,获得自由而欢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