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葉生(上)

河南淮陽有一個姓葉的秀才,大家並不知他的名字。他撰寫文章詞賦的能力冠絕當時,但是始終命途多舛,沒能揚名科舉。


聊齋志異——葉生(上)

恰逢關東的丁乘鶴來淮陽任縣令,看過葉生的文章後嘖嘖稱奇,召他見面,交談一番後,大家都很開心。於是丁縣令讓葉生在官署裡讀書,時常給他一些錢糧救濟他。值科試(科試:也稱科考。鄉試之前,備省學政到所轄府、州,考試生員,稱為科試。),丁公四處稱讚葉生才華橫溢,最後葉生也名副其實拿到了第一名。丁公期望殷切很久了,鄉試後就要來葉生的文章,讀罷拍手稱讚。不料時數限人,文好命不好,放榜的時候,葉生還是鎩羽而歸。葉生喪氣而歸,感覺辜負了知己,形銷骨立,痴若木偶。丁公聽說後就召他前來,安慰他。葉生感激涕零。丁公很惋惜他,約定說等他三年任期滿,就帶葉生一起北上進京。葉生感恩戴德。辭歸後閉門不出。不久患上了頑疾,丁公前去探望無數次,然而葉生服藥百副,病情依舊沒好轉的跡象。

聊齋志異——葉生(上)

丁公當時因為冒犯了上級被免了官職,將要卸任離開。送了一封書信給葉生,大致是說:“我遲遲沒有東歸,就是在等閣下,你只要動身,我立馬就會跟上。”葉生讀後端著信落淚,他讓信使捎話給丁公:“我的病重,很難痊癒,請先動身吧。”送信人回去和丁公如實稟告。丁公不忍心,仍未動身。

又過了數日,忽然葉生來帶丁公處。丁公很開心,迎上去問緣由。葉生說:“因為小人我的病,勞煩先生等待多日,怎麼想都不安心,如今幸運,我還可以從杖履(猶言隨侍左右。古禮老人五十得拄杖。又唯尊者得脫履於戶內,晚輩有代為捉杖納履的責任,所以“從杖履”是敬老事尊之詞。)”丁公遂收拾行李,晨起出發。到家,丁公讓兒子拜葉生為師,日夜都和葉生在一塊。公子名再昌,時年十六,還不能獨立作文。但又十分聰慧,文章過三兩目後不忘。期歲(基歲,一年)之後就能獨立行文了,加上丁公的主力,孩子進了縣學。葉生以自己平生所撰考試文章裝訂成書挨個教授給再昌,最終考試的七道題全在押題範圍之內,再昌中了亞魁(第二名)。

聊齋志異——葉生(上)

這天丁公對葉生說:“你拿出了你的一部分才華,就讓我的孩子成了名。但你黃鐘長棄(比喻賢才被長期埋沒)又怎麼辦呢?”葉生回答說:“這大概是命吧,況且能借您的福氣讓我以文章的方式表達態度,讓天下人知道我半生淪落,非戰之罪(《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該下戰敗後曾說:“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葉生借喻自己半生淪落,功名未就,是命運使然,而非文章庸劣。)並不是因為文章寫的不好,我就知足了。況且作為士人得一您這樣一個知己,已經沒有遺憾了,也不必要一定是取得科舉功名,才算是發跡。”

聊齋志異——葉生(上)

丁公擔心葉生客居太久會耽誤歲試(歲試:各省提學使幹三年任期內到所轄府、州考試一次生員課業,以六等定優劣,謂之歲試。在外地的生員須回原籍參加歲試,所以丁公勸葉生歸省。歸省,本義是回鄉探望父母,這裡實指回鄉應試。),勸葉生回家省親備考。葉生慘然不樂,丁公又不忍心再強加壓力,囑咐公子進京別忘了為葉生納個監生。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