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私企的發展空間大卻很難留住人,而國企卻很容易留人?

房鐵靈

首先這個問題從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一針見血,私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空間大,而國企以人為中心,發展空間受限,但如果迴歸到企業的本質,真的是這樣嗎?

先分析第一個問題,為什麼私企的發展空間大卻很難留住人,現在許多私企有個有意思的現象,如果不是所謂的管培生,以社招方式入職的員工,一旦入職無論是職位還是薪資都很難有提升的空間,假設你入職的時候是經理級別,薪資1萬,因上級離職,空出了一個總監崗位,而這個時候,許多公司考慮的是再外聘一名總監,就算會為此花費幾萬甚至十幾萬的獵頭招聘費用,給到人選10%甚至30%或者倍增等更高的薪資漲幅等等優厚條件,也不選擇在內部培養提拔一名經理上來。這是為什麼呢,首先許多企業主認為培養人才是個虧本的事情,一旦你把人培養出來了,他們又跳槽選擇了職位更高、薪資更高的公司,整個市場環境如此,也迫使企業主們作出這樣的選擇,而員工們也逐漸意識到這一點,在公司內部晉升的可能性極小,那麼用自己的技能交換相應的薪資,更多的時候僱傭關係看起來更像是實時交易關係,員工做多少事,企業付多少薪水,而缺少一個較為長遠的僱傭關係的規劃,一個考核機制就把一個高潛能的員工拒之門外。所以就算空間無限大,但終歸與員工有著關係但似乎又不大。另一方面,員工跳槽,總能找到更高一點薪資和職位的地方,也說明公司與公司之間業務同質化嚴重,要不然怎麼會出現匹配度極高的人和崗位呢。

國企容易留住人這個命題,我們先不看國企留給人們的“鐵飯碗”、福利待遇好、穩定、把老闆哄好了日子就好過的印象,從資源上講,國企在各方面的資源可能是好於私企的,如果真的是一個優秀的人才,放到合適的位置上,還是相對容易做成一些事情,在整合資源上,有“國”字做背書,更容易獲得市場上其他資源的信任和關注。留在國企做點事情也不是不可以,其實也不一定是私企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國企就沒有空間。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國企內部的晉升機制可能比私企完善,但難度也非常大,國企的競聘制度並不比私企跳槽時的層層面試容易。



家族企業雜誌

先說說國企為什麼容易留人。

這源於國人一個很傳統的觀念:國企,就是鐵飯碗。

鐵飯碗意味著,旱澇保收,外面風浪再大,我心也不蕩。國企,顧名思義,國家的企業,黃不了,說的難聽點,就算經營不善,還有納稅人的錢可以填補。

更通透的講,國企可以給人一種強烈的安全感。畢竟,這年頭,安全感也是一個稀罕物件。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仗劍走天涯,浪跡江湖。這不是有沒有志氣的問題,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安安穩穩過一生,也沒什麼不好。


而且,大多數國企還比較好混。

私企老闆,虧錢了是沒人救的,不成了只能跳樓。

所以,人的使用要發揮最大的生產力,就要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就要有系統的績效考核,你行你就上,不行你就滾……在私企生存的壓力要遠遠大於國企。

在私企你不太可能混吃等死,但是在國企,完全可以。


雖然表面上的薪資可能不高,但是國企的福利還是槓槓的。

一言不合就發東西,二話不說就發獎金。小到發一袋大米,大到分一套房子,過年發個幾萬獎金,更不要說,還能解決戶口。

私企就算符合政策解決戶口,名額也是少的鳳毛麟角,更不要說分房子了……

更何況,在國企退休了,退休金也是相當可觀的,比上班時拿的還要多。但是私企,你只是交了養老保險,等到領退休金的時候,保不齊,也就是比戶口所在地最低工資多一點點。


以上,並非我瞎掰,當然,可能並非全部國企都是如此,但是至少有很多是我描述的這樣。作為一個東北的油田子弟,親戚、朋友、同學大多在國企上班,多少還是瞭解一些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留在國企,雖然可能沒有什麼發展空間,但是……你以為留在國企的人有多少會在意發展空間?

我當年之所以北漂,只是性格使然,覺得每天喝茶水看報紙翹著二郎腿晃盪晃盪一天就過去了的日子不適合自己罷了。


而在私企的人,本身就沒有安全感的概念,私企就沒有“從一而終”這回事。

所以,私企的老闆,同樣的能力誰要錢少,我用誰,對吧?私企的員工,誰給錢多我給誰幹

,是吧?這沒毛病,市場經濟,本身就該如此。

更何況,還不僅僅是錢的問題,員工除了錢,還會看重發展機會,你這就算給錢多,但是沒有平臺,我要到更大的場子去展示自己,也可能會跳槽離開。

在國企,天地空間就那麼大,你眼前看到的,是有限的,就沒那麼多“花花腸子”;但是在私企,你在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就可能變成一個“花心大蘿蔔”。


私企留人難,是正常現象。畢竟,你沒有國企的背景、環境、福利待遇。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其實,作為私企老闆,也不需要留住所有人,做得不好的還可能會想幹掉呢。總有人會另攀高枝,也一定會有骨幹長期奮戰。

私企和國企,本身就是不同的組織形態,不可相提並論。


明哥聊求職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原因有很多,但歸根到底,就是因為每一個人想要的東西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追求安穩,希望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不需要擔驚受怕,不希望讓自己的生活如此動盪,他們希望得到一份工作,可以安穩的從畢業之後一直做到退休為止,有的人就不僅僅如此了,他們都有著一顆改變世界的決心,希望做出一番自己的事業,並且對於工資收入挑戰方面有較高的要求,希望在不斷的變化當中,不斷的讓自己成長,勝任更高的職位,從而得到更高的回報,而這兩種人其實就對應的國企和私企的區別。

國企容易留人

所謂國企容易留下人,就是因為安於現狀的人遠遠大於追逐潮流,挑戰自我的人,在任何國家,任何社會當中,喜歡安穩,安分守己,安於現狀的人必然是大多數的,而敢於突破規則,挑戰自我,挑戰極限的人,必然是少數的,因此這龐大的基數都讓被看成為鐵飯碗的國企牢牢抓住了,而且至今為止,很多家庭的老人都認為獲得一份國企的工作是更好的。

私企雖然發展空間大,但是很難留人

自己雖然可能跟每個人的發展發展空間都比較大,但是由於屍體當中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希望能夠挑戰更多的事情,勝任更多的職責,得到更多回報的,他們對於現狀永遠是不滿的,因此任何一家企業都不可能及時的滿足企業當中每一個人的需求,那麼當這種需求不滿足唄,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就有可能進行跳槽,不過他們依然不會跳到安穩國企當中,還是會找到另外一傢俬企去發展自己的夢想,因此私企之間的流動性是較大的。

聽說關注我的人最後都「升值」「加薪」了。歡迎點擊頭像,關注「朱少鋒」

朱少鋒

要是我的話,寧願在私企中飄蕩窮死,都不願在國企中安樂等死。

私人企業工作壓力大,沒有主人公意識。國企能混日子,進可攻,當領導還可當大官,退可以安逸領工資,過瀟灑生活。

我認為,主要還是面子問題,尤其是我這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說在銀行系統,在電力或者其他國企,央企工作,不用怎麼解釋,就被認為是正經工作。

而在私企,解釋老半天,別人就懟一句:幫人打工呀,就無話可說了。

還有私人企業總體來說,沒那麼規範,上市公司除外,不少私人企業不能全額上保險、交公積金。更大範圍說,私人企業盈利能力不強,說是發展空間大,實際上是啥活都要幹。幹得好,功勞是老闆的,幹得不好,就直接被趕出來。

但我還是建議年輕人多往大城市跑,多往初創公司,融資一兩輪的公司去。

現在科技發展快,應用快,在北上廣深杭州等地,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創公司,代表著新技術全球的新應用。如果去大企業,或國企,或跨國企業,還是嚴謹的條條框框,是做螺絲釘,把新創企業想象空間大得多。

不同歷史時期選擇不同的公司,求精細生產、精細管理,主要從管理中求效率,那大公司好些。

求新技術應用時期,從新創公司起步,一起摸索好些。

但終究要自己全力以赴,要經受得起壓力。不少人跳來跳去,稍不如意就跳槽。

這樣,去哪都一樣,學不到東西,白耽誤功夫。


財經作家邱恆明

剛畢業的時候,我在一家國有銀行工作了6年,後來跳槽去了騰訊,算是國企和私企都呆過。選擇國企還是私企,看起來是選擇兩份不同的工作,其實是選擇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身邊的朋友,大多數在互聯網行業工作,其中不乏傳統行業轉行來的。大家普遍的共識是,從國企離職去一個私企,走出這樣的一步非常艱難;但是,一旦步入私企,從一傢俬企跳槽到另一傢俬企就變得容易了許多。

國企“留得住人”並不是因為國企各方面條件都完爆私企,而是因為,在國企工作的人,通常會有一種思維的侷限性,就是大家會在潛意識裡覺得“穩定”是非常重要的事。儘管大多數國企做的事情千篇一律,收入比起私企也差了一大截,但是旱澇保收、穩定的五險一金是很多人一邊吐槽國企一邊又沒有勇氣離職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在國企工作通常不能培養出通用性很強的技能,你在現在的崗位上的工作經驗,很難遷移到其他工作繼續做。因此,想要從國企跳槽去私企的人,會顧慮”如果我離職,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怎麼辦?”

而私企因為“能力至上”,發展空間大,企業培養出人才,人才去工資更高、待遇更好的公司工作,也是非常正常的事。如果說在國企還會顧慮“我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嗎”,私企則幾乎不存在這個問題。表面上看起來是“私企發展空間大卻很難留住人”,實際上是私企一直在湧入新鮮的人才血液,這才是一個企業良性發展的基礎。


賀嘉

對這個問題,可以從兩上層面來看。

第一個層面,從高層次人才來看,私營企業的吸引力越來越大,從國有企業流向私營企業的人越來越多。原因就在於,私營企業能夠給出很高的收入待遇,享受很好的福利。譬如金融、證券、高科技、房地產等行業,包括近兩年來人才流動也很頻繁的汽車行業,都出現了大量國有企業高管、技術人才向私營企業流動的現象。很多國有企業都在呼籲,留住從才。但是,光喊是沒有用的,在現行的薪酬結構下,國有企業是無法與私營企業競爭的,也是很難留住人才的。所以,這個層面的人才流動,是國企向私企流動,而不是私企向國企流動。

第二個層面,就是一般人才、普通勞動力的流動,則是私營企業向國有企業流動更多。即便沒有流動,內心也在想著流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普通員工層面,國有企業的薪酬、福利等仍然好於私營企業。按照有關方面發佈的數據,國有企業員工的收入水平是私營企業的兩倍以上。而且,國有企業在帶薪休假、勞動紀律、考核管理等方面,也要比私營企業松一點,環境更寬鬆一點。在這樣的情況下,願意到國有企業工作的普通員工也就相對多一些。

從總體上講,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之間的人員流動,正在向平衡化方向發展。特別是收入水平相對較高的私企,已經不會再出現人員向國有企業流動的現象。倒是一些效益不太好的國有企業,正面臨人員向外流動的強大壓力。


譚浩俊

這種想法是前幾年的想法吧,現在還有那麼多人這麼考慮嗎?至少我周圍,主要是媒體人和創業人士,很少會這麼考慮,更多願意在私企打拼發揮。

一個人大學畢業後或者不上學後擇業基本從兩方面考慮,一是能學習到專業技能拓展延長自己的職業生涯,一是能賺到錢長時間賺到比較多的錢。成千上萬的企業裡,國企只佔少數,經營好的待遇好的國企更是少數,數千萬人競爭,能進入的總是少數。相比而言,私企就多了去了,經營好的企業更多。說個朋友的例子吧。朋友學得工程類專業,老家在長春,畢業前父母就建議去國家電力長春分公司,因為老家一個叔叔在這個公司。中國電力在國內是前幾名的大央企。畢業之前,去面試,考試層層過關終於進了公司。工資月薪5000多,各種福利有六七千,每年年終獎有三四萬,統計下來年薪十三四萬,長春算三線城市吧,十三四萬吃喝玩樂綽綽有餘。但是,每天的工作基本雷同,春夏冬季要出外爬電線杆,檢修線路。除了這些任務,每天都有培訓,每天都有會議,單調又複雜,幹了一年半的時間他決定不做了,去北京一個公司從業務做起,一年半做到團隊經理,月薪三萬以上。

這個例子可能比較特殊,但是周圍確實有不少人公務員考上做了一兩年辭職國企做了一兩年辭職。主要原因也是國企包括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單調沒啥前途晉升空間狹窄。如果專業能力不差的話或者自己有上進心,進到私企腳踏實地做,很快可以做到比較高的級別,工資也會比原來高几倍。雖然有可能受得苦多花得時間多,但是心理上得滿足卻是無可比擬的。


鉛筆道

我本人在國企央企和私企都工作過,並且作為諮詢顧問,接觸過很多的大型國企和大型私企,發現了一個普遍的現象是: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都互相羨慕,國企員工羨慕私企發展空間大,升職加薪快。而私企員工則羨慕國企錢多事少離家近,輕鬆健康能顧家。

但是一個人不能光看他,孔子說“聽其言而觀其行”,有人雖然嘴上這麼說說,但身體卻很誠實。很有意思的是,很多私企員工拼命往國企跑,而大多數有國企員工並不會真的辭職往私企跑。

所以,題主問的:為什麼私企的發展空間大卻很難留住人,而國企卻很容易留人?是有根據的。

但是,就跟房價漲不代表買房就一定是高枕無憂的投資一樣,你得找到有人接盤才能。大家看中的無非就是國企的穩定,不擔心倒閉,背靠大樹好乘涼,不怕沒人接盤。尤其是很多長輩,在他們那個年代,有一張國企的門票就好像上了一艘永不沉的大船,免去了在海上漂泊的艱難。

可是泰坦尼克號也會撞上冰山,更何況企業。寒冬來臨,留什麼給自己取暖。的確,私企不穩定,即使是華為這樣的大私企35歲都要清理,馬雲王健林即使榮登首富寶座,也沒有“成功者必備”的啤酒肚,因為什麼?因為累呀!

馬雲為什麼那麼累?世界變化太快,10年後還能不能坐在牌桌前都是問題,所以必須拼。首富尚且不敢想停下享受,那麼,你還敢相信這世界上有鐵飯碗嗎?

幾十年前,父母告誡孩子的口頭禪是:“多學習,別怕累,老實做人踏實做事”;如今大多數父母告誡孩子是“要坐班,要輕鬆!”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的使命和歸宿,而年輕人,註定要要成為自己行業的前1%的人,才能保證永遠餓不死。想一勞永逸,想找一個全行業100%的人都高枕無憂的地方,坦白講,誰也說不好。

只要在市場中練就了了本領,不是留不留,而是自己想去哪裡?我們不要提倡保命,而真的應該鼓勵練就真本事,才是真正的傍身之術!

我是職場達人傅一聲,歡迎你的關注!

傅一聲

我曾經在國企工作八年,在私企工作十五年,感受非常深刻。私企留不住人,主要在以下幾點:

第一,工作危機感強烈,沒有存在感和認同感。

不論你的崗位和能力對於公司多麼重要,老闆的決定還是你去留的本質!假設你非常出色,老闆會交更多的工作給你,但是與此對應的收入卻增加有限(尤其是和增加的價值對比)。當你的能力的確強大大足夠有影響力時,老闆就會開始提防你,尤其是壓制你在公司的影響力提升。

而同級別的崗位的外招人員的收入往往比你高,但是你卻得不到加薪,除非你離職跳槽!

第二,私企的工作的績效非常明顯,你做的好就是好是應該的,因為聘請你來給了你工資,好是應該的;不好馬上體現出來,因為別的部門競爭和老闆的利益都是不容忽悠的,你會因為擔心出錯而精神緊張,要求下屬和自己都時刻保持高度的戰鬥狀態,不會鬆懈!壓力始終很大。很多時候,哪怕是休息日,或者老闆沒有給你具體的工作內容,你也會因為一批貨或者有什麼問題自己去解決甚至出差去解決問題。

第三,除非你遇到的是一個懂得分享利益的老闆,可以獲得股份,那麼,你還有為了自己拼搏的精神,否則,最終,不論你是因為薪資逐漸不滿意還是因為別的公司挖你跳槽,或者自己不願始終在高度壓力下離開,總之,沒有未來的歸屬感!

反過來說,在私企的這幾年,對我的影響也有非常正面的積極意義:

第一,我養成了工作態度非常積極的習慣,沒有等靠的思維,總是在問題的前面在思考。

第二,因為在私企的工作狀態決定了我的能力非常出眾,不論是對事物的判斷能力還是對產業的趨勢變化,或者人際關係的反應,都會比較突出。

第三,因為在私企,大家都沒有爹可以拼,所以大家自身都很拼,在這個過程中認識了很多有能力和人品的朋友,彼此的認可和支持,也就是人脈非常有價值真心的朋友很多,比之在國企相差巨大!

那麼國企呢,我的八年工作經驗給我的印象非常差!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國企論資排輩異常嚴重,比如文憑的差異,比如職稱的差異,比如你的學校背景的差異,大到只要不符合條件,有能力也沒有一毛錢作用!

第二,國企拼爹嚴重,你沒有背景,那麼你就什麼也別想了,除非你上述第一條非常硬,否則你就沒有出頭機會!

第三,因為前述兩個原因,多數人在一個崗位上重複簡單勞動不是幾年的問題,可能是一輩子的問題,一輩子沒挪過窩是多數人的常態,這點在你從國企出來去社會找工作之初會非常明顯,其結果就是你除了一個崗位以外,其他什麼都不會,我就是除去後智能從普攻做起!儘管這個階段很短,但是在這個階段之前和之初,對你的打擊非常大,大到你懷疑人生,記住,這絕不是誇張!

當然反過來也要說說國企的好處,很多是私企所不具備的:

第一,歸屬感,不論是社會的地位,比如你的單位直接影響了社會對你的認同,別人很容易相信你,只是因為你是這個單位的。

第二,福利絕沒有什麼超長加班,逢年過節,該有的肯定有,多到你想象不到的多。

第三,穩定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以及節奏,幾乎沒有因為工作而影響到你的學習或者結婚生孩子這些事,而私企則你需要考慮在工作機會和這些生活規劃需求之間做一個二選一!

第四,除非你非常差,否則工作做一輩子幾乎沒有問題,但是能否滿意,就要看你自己是否會經營人際關係!

第五,你的職稱和身份給你巨大的優越感,不論是好乾部還是職稱,只要你達到了這個標準,和其他一般員工或者科員的差異巨大,身份的優越感,那是非常過癮的!

需要強調的是,我的國企經驗是2000年以前,私企經驗是2015年以前,希望對大家有參考意義!


龍哥fei0598

這個話題我覺得需要分幾個方面來解答。

一、關於工作環境

1、物理環境

一般情況下,我工作過的或者去過的企業,從工作的硬件條件來看,普遍的國企的條件要比民營企業的好,一般國企業經理和總監都會有獨立的辦公室或者較大的工作工位。而民營企業一般只有公司的總經理和副總經理才有獨立的辦公室,並且副總經理的辦公室一般不會太大。國企金融機構的經理辦公室一看就是寬敞明亮的浪費,而互聯網金融民企集團的經理辦公室往往是一個半米的工位,呵呵。

2、軟件環境

而民企的環境下,老闆一般要求每個人都要承擔責任,因為請員工到公司是來幹活的,不能閒著。老闆普遍會要求各級經理正常的上班之外還要加班,能夠創造額外的價值。所以人員的使用上是工作量高工作難度也不低,長期超負荷。這樣員工雖然累但是成長的會比國企業的氛圍下快一些。

二、工作關係

一般國企的員工穩定性好,上下級會在較長的時間內配合工作,慢慢的關係會比較穩定,甚至會出現自然形成的裙帶關係。

而民營企業的由於軟硬件的環境比較差,雖然能夠較快的成長,但是對人的身心損傷比較大,所以人員流動性一般會比較大,這樣就會出現,上下級頻繁變動的情況,久了之後,反而員工的關係比較鬆散,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三、個人的選擇

如果追求事業快速成功,那麼找個有規模的民營企業,能力打拼幾年,個人的工作能力和財富會遠遠超過一般國企工作的朋友。如果追求生活的穩定和安逸,可以找個大型的朝陽行業的國企,穩穩當當的幹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