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荆棘鸟》: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荆棘鸟》: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在很小的时候,我家还没买电视,每次看电视都要跑到邻居家。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我对自己看过的电视剧印象都很深刻,有很多残留的镜头都忘了是哪部电视剧里的情节了,依旧能够时时浮现出来。其实有个镜头是连绵的森林大火,大火之后,一个人拿着一把猎枪走进烧焦的森林,这时他看到了被烧焦的树压伤烧死的弟弟。还没来得及悲痛,一头野猪跑了过来,似乎要吃了他,情急之下,他赶紧给猎枪上膛,几枪打下去,野猪终于倒下了。至于之前和之后还有什么故事,我就不得而知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荆棘鸟》中的情节,这已经是距离当时十几年之后的事情了。读这本书实在有些偶然,就是觉得这本书一直有人提起,我似乎应该关注一下。等到开始阅读,我就已经不能自拔了,到了火灾那个情节,我突然想起了孩提时代留下来的那个电影镜头,我才第一次意识到我跟这本书的渊源如此之深。这可能就是缘分吧,有些书注定是要跟它会面,然后认真阅读品味的,就像有些人一样。

故事的开篇提到了一个传说,有一种叫做荆棘鸟的生物,一生只唱一次,歌声极其优美动听,但前提是它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荆棘树,倘若可以,它就会在荆棘树上歇息,然后用尽全身的力气,扎进荆棘树上最深最长的一根刺,接着疼痛的力量,展现独一无二的歌喉,足以让世界上最优美的音乐都黯然失色,但这样做的结果是荆棘鸟曲终命竭。”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这是《荆棘鸟》的作者给出的理由。

小说里再也没出现荆棘鸟的影子,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小说里到处都可以寻见荆棘鸟的影子。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严重最美好的事物,但每个人都不得不为此付上极高的代价。似乎这就是人生,孜孜以求的东西当然可以追求得到,从不在意的东西也会相伴而来,代价不仅仅是自己付出了多少,还需要去接纳甚至忍受自己所得。

看过一些关于此篇小说的介绍,印象最深的一个主题就是,在爱情里,男人是不懂的去爱的。仔细想想,至少在《荆棘鸟》中确实是这样的,但似乎又不全是,无论男人女人,关于爱情,谁都没有真正学会如何经营。

故事围绕着梅吉展开,涉及到她的母亲和她的女儿。母亲菲奥娜当年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她与帕吉汉无果的爱情导致她被逐出家门,被迫带着儿子下嫁帕迪。梅吉和拉尔夫神父相爱至深,但拉尔夫想要在教会神职上不断追求,被迫放弃了这份爱情。梅吉用自己的方式占有了拉尔夫,但也仅仅几天的时间,生下了儿子,但也只能在儿子死后才如实相告,惹得两个步入老年的老人无限悲戚。到了女儿朱斯汀,她已经不太会爱了,好在她认识了一个比她成熟的人,在这个德国外交大臣雷纳的宽容下,两个人才最终走到了一起。我看这部小说时,刚刚认识我的夫人,当时我们还在为是不是应该停止这种异地恋情而纠结,雷纳的一句话点醒了我:“我知道你是爱我的,我可以等。你永远不会打败一个愿意等待的男人。”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需要去面对的问题,菲奥娜从千金小姐到农家媳妇儿,她曾经为爱情所做的牺牲,从未后悔。梅吉为了得到爱人,甚至让一个神职人员堕落,从而让他懂得去爱,虽然最终仍是一场空。朱斯汀对世俗的爱情无限鄙视,她的出生并没有给母亲带来欣喜,梅吉的注意力全都在与拉尔夫所生的戴恩身上。等到戴恩死去,朱斯汀才开始正视自己,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爱,她在雷纳那里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们一家用三代人的努力,才学会了如何找到真爱。

他们三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根刺,那根自己不想却不得不忍受的刺。因为那刺使人疼痛,也使人清醒,使人明白爱的热烈与痛苦,生的韧性与伟大。然而既然是刺,那就不会有多好受,毕竟“明月照沟渠”,最心心念念的却是最不可能长久握在手里的。最终付出一生的代价,换来的就是划破长空的悲鸣,然后在声嘶力竭中死去。没有谁会是人生的赢家,也没有谁会去争当所谓的人生赢家,倘若儿女双全婚姻甜蜜是人生最大的追求的话,这种追求近乎奢侈,可望而不可即。

话说回来,《荆棘鸟》的主题仍然是关于爱和牺牲的,就像作者在开篇便讲到的一样,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倘若没有付出足够的代价,恐怕所谓的真爱仍旧镜中花水中月,只有那些将生命中不可承受之刺深深扎进自己身躯,用自己的生命去付出的人,才会真正理解何为爱,即便为此付出生命的血的代价,也无怨无悔。因为那首关于爱情的颂歌,会使世间一切的美好都黯然失色。

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