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死後先被追為皇帝,又被扒出墳砍頭鞭屍,順治為何如此善變?

麥吻斌

不是順治善變,一開始多爾袞剛死的時候,其黨羽和勢力都在,順治還沒有完全掌握權力,自然死後待遇很好。之後順治皇帝掌握權力,就可以按照自己意願處置多爾袞了。

(多爾袞)

多爾袞剛死的時候,順治皇帝還沒穩固掌握權力,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在多爾袞死後企圖發動政變,繼承多爾袞的攝政王位置。圖謀失敗後,阿濟格被幽禁。順治此時雖開始逐步掌握權力,多爾袞一黨勢力依舊很大,到隨自己心意處置多爾袞還有個過程。多爾袞被追尊為皇帝,死後算得上備受哀榮。

多爾袞被追尊為皇帝不到兩個月,隨著順治皇帝地位的穩固,慣於看風色曉得順治真實心意的人開始了投機站隊。多爾袞曾經的親信蘇克薩哈,告發多爾袞圖謀不軌,拉開了順治清洗多爾袞勢力的序幕。不久後,多爾袞被宣佈罪狀,取消死後待遇,掘墓拋屍。

(順治)

之後順治展開了一場規模很大的政治清算,多爾袞的哥哥阿濟格在被幽禁後接著被處死,阿濟格之子均被貶為庶人。多爾袞時代依附多爾袞的滿人重臣剛林、祁充格、冷僧機、鞏阿岱、錫翰、西訥布庫、譚泰等人均被順治皇帝誅殺,這場清洗也波及到不少漢官,最老牌的漢奸范文程被處罰,多爾袞寵信的馮銓被勒令致仕。

順治的態度一直沒變,對多爾袞及其相關的人充滿恨意,下手毫不留情。


仁勇校尉

在清朝的歷史上上,多爾袞是一位沒有當皇帝,卻被追封為皇帝的一位風雲人物。生前,多爾袞權利大的沒邊,在被封攝政王之後,接連被封為皇叔父攝政王以及皇父攝政王。說白了,就是順治皇帝也得叫聲爹,雖然並不是親爹。那麼,這樣一位萬人之上的攝政王,為何和順治皇帝槓上了,以至於死後被掘墳鞭屍?

說起多爾袞,那可是相當牛逼的,17歲時就和皇太極征戰四方。在之後的征戰中,以軍功被封為和碩睿親王。在皇太極死後,他成為了輔佐大臣,當然這裡還有一段插曲。那時候,皇太極其實也是想當皇帝的,但是當時以豪格為首的反對者不支持多爾袞。在權衡利弊之下,多爾袞擁立了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帝位。

這樣當然不如自己當皇帝來的爽,但是有了擁立之功,多爾袞又向權力的巔峰進了一大步。慢慢的,多爾袞逐漸位高權重,勢焰莫當。在各個方面,多爾袞的待遇都是超高規格的。在福利上,多爾袞的工資是其他親王的數倍,多達30000兩銀子。

在講究規格的封建社會,衣服是不能亂穿的,即使你很有錢,也不能僭越。但是,多爾袞的穿著可真是太過華麗,史書記載“帽頂用東珠十三顆,金佛前嵌東珠七顆,後金花嵌東珠六顆”。與此同時,多爾袞所佩玉帶為“每板嵌東珠六顆,貓睛石一顆”,為淺黃色。在朝賀他則穿八團龍服,與皇帝穿的是非常接近的。

在任命官員時,多爾袞也是我行我素,老子認為行的就行,也不向皇帝請示一下。在享受方面,據記載,多爾袞為了修一個避暑之都,並向國內富庶之地浙江等九省加派250萬兩白銀,不可謂不奢靡。這樣一來,皇帝當然是不舒服的,你眼裡還有我這個皇帝嗎?順治帝心裡雖然不爽,但是又拗不過,只好假裝迎合重用之。

順治七年,年僅39歲的多爾袞在打獵途中不幸逝世。死後被順治帝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多爾袞雖然沒當過皇帝,卻被追封為皇帝,想必他死的時候,順治帝心裡應該是欣喜的。

但是之後,沒過多久,對於多爾袞本人,世祖不僅撤去其帝號,還命人毀掉位於東直門外多爾袞之陵,掘墓、鞭屍、削首示眾。


圖你看君

多爾袞: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

多爾袞生於公元1612年生於赫圖阿拉(現遼寧新賓)。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母親是大妃烏喇那拉氏。皇太極之弟。多爾袞是清朝初期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他年少成名,在夾縫中懂得韜光養晦,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屢立奇功。因其突出的戰功,皇太極十分欣賞這個十四弟。不斷的給他加官進爵。封王拜侯。1636年,那年他才24歲!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封他為睿親王,位列親王第三。一時間,地位顯赫。意氣風發!在此之後,多爾袞繼續領兵作戰,成果輝煌!同時皇太極繼續重用這位十四弟。讓他擔任吏部的主管,同時對六部有節制之權,極大的鍛鍊了多爾袞的治理朝政的能力。

公元1643年,皇太極“暴逝”於瀋陽清寧宮。皇太極的突然死去,沒有對身後之事作任何安排,所以皇太極屍骨未寒,崇政殿內醞釀著一場激烈的皇位爭奪戰。

皇位之爭:幸運果落到了福臨頭上

八旗的王公大臣都聚集在崇政殿內,主要的勢力有兩股,一個是長子豪格,兩黃旗和正藍旗的將領擁戴長子豪格繼位。另一個是多爾袞,能力突出,文武全才。除了有兩百旗和自己的親兄弟之外還有部分正紅和正藍旗將領支持多爾袞,一時間,空氣凝固,劍拔弩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孝莊秘史中代善的一句臺詞說得很好:豪格繼位是名正言順,多爾袞繼位也是眾望所歸。這不是和稀泥嘛。

故而,只好採取折中的辦法,才能避免這個新生的王朝自相殘殺。既然兩個都相當,那麼兩個都不立。從其他皇子中挑選,最符合條件的就是九阿哥福臨。多爾袞提出他的建議:立福臨為皇帝,他和濟爾哈朗輔政。這一建議,十分巧妙。既圓了兩黃旗大臣吵吵的立皇子的夢想,又讓自己擔任攝政王。濟爾哈朗沒想到自己也會擔任攝政王,心裡也是美滋滋。這樣,這個折中的方案就為各方所接受,福臨為清朝第二任皇帝,年號順治。

選福臨的原因,《孝莊秘史》中是因為多爾袞對莊妃多有情愫,在與莊妃達成某種妥協後,堅持立福臨。其實真實歷史原因應該有兩個方面:一、子憑母貴,皇太極生前極為寵幸莊妃(福臨之母)。莊妃地位較高。其二,福臨年幼,容易控制。自己可以多攝政幾年。

多爾袞與順治:權欲過旺使順治多有不滿

福臨繼位的時候只有六歲,等到順治七年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十三四歲的男孩子了。自己是皇帝,卻始終無法掌權,內心勢必有所怨言。加之野史記載:孝莊太后曾下嫁於多爾袞,多爾袞的稱號由攝政王變為皇叔父攝政王,進而變為皇父攝政王。這不是欺負人家孤兒寡母麼?如果這些記載屬實,那麼福臨心中遭受的屈辱無法與外人言說。

順治七年,多爾袞患病,為了調養,也為了自己,十一月中旬他率領諸王貝勒去塞外打獵行樂。塞北氣候寒冷加上過度勞累,同年十二月,多爾袞去世,年僅三十九歲。

多爾袞一死,朝廷中各種矛盾開始顯現出來,首先是以濟爾哈朗為首的長期受多爾袞欺壓的王公大臣。多爾袞在的時候,不敢表現出來,多爾袞一死,他們立刻竄出來,因為這是他們清算多爾袞,奪回失去的權力的好時機。其次是福臨同多爾袞的矛盾,多爾袞獨斷專行,視皇帝如無物。上文已經講過,長期不能親政,掌握權力。心生怨恨。加之母親的因素等等。多種原因在一起,勢必會對多爾袞進行清算。

濟爾哈朗等人為多爾袞擬了下述主要罪名。一、順治帝即位時,諸王立下誓言,由多爾袞與濟爾哈朗聯合攝政。不過多爾袞“背誓肆行,妄自尊大”,找個理由剝奪了濟爾哈朗攝政的權力,反立自己的同母兄弟為“輔政叔王”。二、多爾袞所用儀仗、音樂、侍從,與皇帝無異,所蓋王府形同皇宮,並私用皇帝御用八補黃袍、大東珠數珠及黑貂褂等殉葬。三、散佈皇太極稱帝是違背太祖本意而系奪位的流言。四、逼死肅親王豪格,迎納豪格之妃。

這四條其實有的很牽強,都是些強加之罪。於是順治皇帝開始清算多爾袞。他本來就痛恨多爾袞獨斷專行,看到大臣提到逼死他大哥豪格一事就更加震怒。豪格是皇帝的大哥,又是開國元勳,屢立戰功。只因和多爾袞不對付,就被整死。簡直是不可饒恕的。故而,他拋棄一個月前曾親自為多爾袞追封過“義皇帝”的尊稱,毅然下令將多爾袞

“削爵、撤廟享、罷諡號、黜宗室、籍財產人宮”(《清史稿·多爾袞傳》)。

戎馬一生,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的多爾袞死後的下場如此之悲慘,恐怕是他自己始料未及的。何其悲哉!

一百多年後,清高宗乾隆評價其為: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意思是多爾袞是大清開國的根基,完成了入主中原,華夏統一的壯舉,他的功勞最大!

確實,如果沒有多爾袞的遠見卓識,大清朝不可能以這麼快的速度入主中原,他實際是大清朝在中原的實際創立者!

以上的種種原因就是順治皇帝為何在短短一個月後就發生大轉變,清算多爾袞的原因。哎,政治舞臺歷來是少不了血雨腥風的。最是難在帝王家!



吾乃常山王子蟲

我們都知道多爾袞是清朝的攝政王,但是與此同時多爾袞也是努爾哈赤的14子,在努爾哈赤死後為皇太極建立下了赫赫的功勳,在入關前的一年皇太極突然猝死,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爭奪起了大汗的位置,在擊敗豪格之後多爾袞本想自己上任大汗之位。


但因為在爭鬥的過程中多爾袞見識到了正黃旗與鑲黃旗兩個旗的強大實力,怕上臺之後會遭到強力的反對,所以明智的多爾袞在皇太極的兒子中,選了正好可以方便掌控的福臨繼承汗位,於是他和濟爾哈朗共同成為了後金的攝政王。

一年後金兵入關,福臨也就是順治登位成為了中原的皇帝,後金改號為大清,因為多爾袞強大的功勳,所以多爾袞的地位水漲船高,超過了另一位攝政王,迫於形勢,被孝莊太后操控著的順治皇帝不得不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再後來又把多爾袞封為了皇父攝政王,在這一刻就是多爾袞的人生巔峰了。


我們要知道順治雖然已身為皇帝,是真正的九五至尊,但是卻一直被多爾袞牢牢的管控制,年幼又沒有太多勢力的順治皇帝不得不對多爾袞言聽計從,假裝著深深的恭敬,即便是一個正常人,受到了這樣的管控所會帶來的也只會是深深的逆反心理,更何況是這樣一位有著無上地位的君皇呢?

所以才會出現了再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對他的清算。

順治皇帝對多爾袞早已懷恨在心,心中積累著的是無盡的怒火,終於有一天多爾袞在外狩獵的時候突然摔下馬死掉了,那個時候的順治皇帝簡直開心的要炸了,多年來,一直壓在他頭上的一座大山終於倒塌,他也終於可以對自己的權勢為所欲為了。


但是因為多爾袞剛死沒多久,手下的羽翼們實力還未消除,所以順治皇帝不得不對剛死沒多久的多爾袞禮敬有加,把多爾袞追諡為了皇帝,安撫下了多爾袞手下們的心,但是時間一過,順治皇帝真正掌控了整個國家的大局,這個時候他不用再懼怕多爾袞的手下們了,所以他對多爾袞進行了清算。

他先是懲治了多爾袞的整個家族,然後把多爾袞的女兒貶為女奴,然後把原本是多鐸過繼過繼給多爾袞的兒子變為了奴,然後又恢復了他的身份,讓他回到多鐸的家族,由此多爾袞的正白旗再無可繼之人,正白旗在後來自然而然成為了皇家三大旗之一,豐厚了皇家的勢力。


接下來才是真正針對多爾袞的報復,順治派人刨了多爾袞的墳,然後糾集眾人來圍觀,當著眾人的面開始對多爾袞鞭屍,然後又是當眾砍了多爾袞屍體的頭,進行了挫骨揚灰這才肯罷休,順治皇帝這才舒了一口積在胸中多年的悶氣。

順治皇帝之所以會這麼做全然是因為受氣太重導致的,正如明朝的萬曆皇帝與張居正一樣,作為萬曆皇帝的老師,張居正在生前對萬曆皇帝處處節制,對萬曆皇帝的很多行為限制有加,個人排場遠超萬曆皇帝,導致了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懷恨在心,這才在死後把張居正鞭屍抄家。


多爾袞與張居正的經歷何其相像,同樣的有作為、同樣的有能力、同樣的權力熏天、同樣的對小皇帝剋制有加、同樣的被抄家、同樣的會被毀屍,同樣受到了重奪權位皇帝的滿胸仇恨,這才導致了他們的結局驚人的一致。

所以說不是順治善變,而是一個被壓制多年的權力者在奪得權位之後對曾經仇恨的人的清算,怪只怪多爾袞太過於張揚,在沒有得到絕對權威的時候做出了太過於高調的事情,所以才導致了他在死後經受了這樣的慘事,這個事情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在我們沒有絕對把握的時候,千萬不要對人太過於高調,要不然招致的只能是別人的仇怨,只有當你達到了一個人生的巔峰,這個時候才是你可以為所欲為的時候。


孤客生

順治皇帝的皇位是撿來的,睿親王多爾袞的皇位卻是被迫放棄的。

皇太極突然暴死後,江山易於誰手?是擺在滿清統治階層眼前的一道難題,皇太極的大阿哥肅親王豪格、皇兄和碩貝勒代善、皇弟睿親王多爾袞都有希望繼承皇位。這其中肅親王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都非常想當皇上,但是由於鰲拜等人實行兵諫,不惜以發動兵變相威脅來擁戴皇太極幼子順治做皇帝。加上代善大力支持、豪格主動退出,為避免大清國陷入分裂的危險,睿親王多爾袞在多方壓力下,只好放棄皇位爭奪,與濟爾哈朗一起改任攝政王輔佐順治。

順治的皇位來的如此超乎想象,其實是滿清統治階層多方協調下導致的一個折衷結果。睿親王多爾袞有多麼想當皇帝,從其擔任攝政王之後所做的事情就可以看出一二。未能夠達到把持朝政的目的,多爾袞首先取消了以往軍國大事由八旗貝勒共議的制度,改由兩位攝政王決斷。從而使得攝政王的權利得到擴大,將諸親王、郡王、貝勒架空。其次,多爾袞下諭旨告各衙門辦理事物,有需要向睿、鄭二王報告的,要先向睿親王彙報。多爾袞由此變成第一攝政王。第三、弱化兩黃旗勢力。順治登基不久,睿親王多爾袞便使人誣告肅親王豪格,將豪格定罪幽禁。同時,剪除豪格在兩黃旗的親信,將索尼等人處以抄沒家產、貶官遠放。同時對自己的親信進行安插、升官、進爵,將兩黃旗勢力進行了嚴重的削弱和分化。第四,處死豪格。肅親王豪格驍勇善戰,是大清國數一數二的功臣干將。多爾袞在對豪格進行降級幽禁之後,仍然派他隨軍出征。順治在北京登基後,重新封豪格為和碩肅親王,並派其西征張獻忠。豪格下西安、平陝西。大敗大西軍,剿滅張獻忠。豪格回京後,多爾袞立即將豪格定罪下獄,將其秘密處死。不僅如此,多爾袞在殺掉豪格以後,還霸佔了豪格的妃子作為自己的福晉。這並不是說豪格的妃子有多漂亮,而是多爾袞在通過這種方式羞辱豪格,從中也可以看出多爾袞對阻礙自己當皇帝的豪格有多麼仇恨。

順治登基幾年以後,多爾袞真正地做到了在朝中大權獨攬,成為了不是皇帝的皇帝。在多爾袞黨羽的監視下,除了上朝議事,年幼的順治被迫每天自己一個人呆在位育宮裡讀書、做事。每個月只能和母親孝莊文皇后在慈寧宮裡見上一次面,母子倆之間的聯繫完全要靠蘇麻喇姑在中間私下傳遞,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惹上殺身大禍。多爾袞的尊號也從最初的“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再到後來的“皇父攝政王”,順治三年起,多爾袞甚至將所有調集全國兵力的信符放在自己的王府裡,這時候的多爾袞已經是實際上的清朝統治者,順治則無奈地成為任人擺佈的傀儡。

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十二月,攝政王多爾袞在外出狩獵時意外從馬上跌落摔傷,死於喀喇城(今河北欒城縣)。屍體由親王阿濟格護送到京城,順治皇帝親自出城迎接。並追封多爾袞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正月,親政後的順治皇帝在將親王阿濟格父子賜死之後,又將攝政長達七年之久的睿親王多爾袞屍體從墳冢中扒出,鞭屍、梟首,宣佈多爾袞十大罪狀,抄沒家產、霸其封爵,撤其廟享,誅其黨羽,以洩心中飽受欺凌之憤。可見把持朝政的皇叔多爾袞在順治的心裡是多麼的令他憎恨啊。

頭條作者徒步說史期待您的關注;


徒步說史

這是政治,而政治本身就是殘酷的。確切的說法應該是,多爾袞死後,順治帝因感恩於多爾袞的擁戴和表彰其功勳,特追封攝政王多爾袞為“義皇帝”,定廟號為“成宗”。而由於政敵的打壓和報復,隨後有不少人站出來對多爾袞進行揭發和詆譭,最終迫使順治不得不嚴懲多爾袞及其親信。

(多爾袞畫像)

但權傾朝野的多爾袞一死,不少政敵站出來開始大肆對其進行揭發和詆譭。青年時代的順治雖把政局看的透徹,但尚未完全掌控朝綱,因而只得順水推舟,推翻了既定的追封,改為對多爾袞及其親信進行極為嚴厲地處罰。那麼,順治帝又為何下手這麼狠呢?

(順治畫像)

這還要從一樁殉葬事件說起。按照滿洲貴族早期的傳統,貴族死後會實行殉葬。而多爾袞下葬時,一名被選定為殉葬者的侍女吳爾庫尼對周圍人稱,多爾袞曾在生前秘密準備了八卦黃袍、大東朝珠和黒貂褂等物品,建議把這些東西偷偷放入棺內。此後,事件洩露,傳到了多爾袞生前親信蘇克薩哈、詹岱等人耳中,兩人藉機跑去向順治揭發,以求自保。

(影視劇中的蘇克薩哈)

由於這件事關係重大,因而順治很快命人徹查。而在調查過程中,又有不少多爾袞生前的政敵站出來爭相揭發。所以,多爾袞及其依附著遭到了極為嚴厲的處罰。其中,多爾袞的家產被全部沒收,另有多名手下被處以死刑,其中不乏有遭凌遲極刑者。順治下手之狠,令文武百官不寒而慄,一方面徹底肅清了多爾袞集團的勢力,另一方面則大大豎立了自己的威信。

(多爾袞像)

但事實上,多爾袞案中可能隱匿著眾多冤情。此事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得到糾正,恢復了多爾袞“睿親王”的封號,算是為其翻案了。可以說,多爾袞生前極為榮耀,一度觸及到了權力之巔,不想壯年之際在遊獵中墜馬而亡,儘管死後被追封為“義皇帝”,但隨即又遭受了殘酷地反攻倒算。或許,這就是命運吧!


碣石樵子

以前回答一個“董卓暴漢武帝屍身”的問題,從專家以外的角度去看,董卓雖然領著呂布、帶著兵器上殿,並在大殿外燒起煮肉的大鍋……這一切都說明董卓還是膽怯,反對的力量還是很大!於是他就去挖了漢武帝的陵,是想告訴大家“自己不怕”,連你們的祖宗都敢“暴屍”……是有這麼點意思吧?一個一個去談很麻煩,搞這麼一手“動靜大”!


孝莊說:“人沒有那麼多事。”至於爭爭吵吵、打打殺殺,都有前因後果,看歷史就是看故事,大家想,咱管他哪一年、哪一天、哪一個時辰……又不是考試,知道那麼詳細幹啥呢?看事就看理,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孝莊、順治孤兒寡母,雖然皇權在握,專家們也說了,覬覦的人不少,要是一個一個整治,既麻煩又有隱患,當然結果可能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大獄,於是呢就來這麼一手,是不是呢?但就從那時起大清順治就安穩了。


耕讀先生

多爾袞這個人說實話在清朝是個比較尷尬的存在,在政治上,說他是皇帝吧,他生前也沒有真正稱帝;說他不是皇帝吧,他死前基本上已經是實際的皇帝,而且在死後也曾經被追封為皇帝。

而在私生活上,他和小皇帝的媽、自己的嫂子孝莊曖昧不清,小皇帝福臨都對他以父相稱;可在他死後,一開始確實得到無上哀榮,但是沒過多久竟然又被從墳裡扒出來被大肆譴責,屍骨受辱。

當年皇太極死後,由於死的太突然甚至連繼承人都來不及指定。當時很大一部分人其實都支持戰功赫赫的多爾袞登基,甚至很多人都對他行皇帝之禮。但是由於豪格牽制,雙方最後各退一步,擁立了年幼的福臨登基。

此後多爾袞出任攝政王,自由出入宮闈,權勢甚至凌駕於小皇帝母子之上。

雖然戎馬一身,但是據說多爾袞其實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雄壯英武,反而身體並不好。公元1650年,在一次打獵中,他突發疾病從馬上曬下受傷,不久就醫治無效去世了。

他死時年僅39歲,能稱得上是英年早逝。也許年輕的順治其實對這個看著自己長大的皇父真有幾分感情,也許就是惺惺作態來安撫他的其他勢力,總之他是表現出了十二萬分的悲痛。

他親自帶領群臣出城門迎接遺體,並且極具誠意的追他為“清成宗”,為他以皇帝諡號加封並且以皇帝之禮下葬。然而這個“死人”皇帝僅僅做了幾天,事情就突然往另一個方向開始發展了。

順治不知什麼原因,突然態度大變,羅列出了多爾袞十四項罪大惡極的罪孽,家產、爵位、封號全都被剝奪。並且麻利的著手查處他生前的黨羽和親信,貶官的貶官、流放的流放。做到這種程度他似乎猶不解恨,幾乎恨不得挫骨揚灰。

雖然沒到挫骨揚灰的地步,其實也差不多了。他讓人把多爾袞的屍體從墳墓裡扒出來,棍杖、鞭笞、砍頭、暴屍,恨意滔天。

那麼對自己的親叔叔、曾經稱父的人,他究竟為什麼恨到這種程度?

這還得從多爾袞的親信大臣蘇克薩說起,他可以說是往多爾袞身上吐第一口髒水的人。多爾袞下葬不久,有一次他就給人們講了個小故事:以前咱們的攝政王啊,其實偷偷做了一件龍袍,經常還試著穿穿美滋滋兒的。

由此作為開頭,大家都約好了似的開始潑髒水了。平時架勢逾越,和皇帝一個規模;揮霍國家財產;狂妄自大,誣陷順治的老爸皇太極;拉攏黨羽等等等等。

當然,順治也不瞎,以前年幼啥也做不了,還不是忍著。皇帝最恨的就是對皇位的威脅,多爾袞偏偏就是佔了這一點。

另外,私人恩怨上,當年多爾袞差點殺了順治的親哥哥豪格,是他哭著絕食這才保下他。然而豪格還是被他派出去攻打張獻忠的時候死了,並且多爾袞佔了豪格妻子和財產就不說了,連和自己的母親孝莊都不清不楚。


淺念一世靜好

不是善變。是聰明。

剛死的時候,人不能那麼無情,名聲不好,而且撫慰多爾袞的舊部,讓他們把兵權交出來。

局勢穩定之後,再慢慢找理由收拾。

這是帝王最好的方法,術!

歷史上不少帝王都是這麼收拾權臣的。

例如張居正剛死的時候也是無限哀榮,後來也是下場悽慘。他的長子在獄中受不了嚴刑拷打自殺了。


實夢閣

順治不是善變,他一直很恨多爾袞,之前沒有發洩,只是礙於形勢。

崇德八年,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後宮,他生前未立嗣子,所以誰繼承皇位,還有待商量。當時,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多爾袞,都非常想當皇帝。雙方人馬僵持不下。從利害關係而論,兩黃旗大臣都希望由皇子繼位,以繼續保持兩旗的優越地位。而多爾袞呢,身後兩白旗和勇猛善戰的兩個兄弟則是堅強的後盾。他和豪格又都是征戰沙場的將軍,雙方都有一定的威望。

兩黃、兩紅和兩藍六旗都不支持自己,多爾袞感覺到,自己稱帝的時機還不成熟,但他又絕不想豪格登基,怎麼辦呢?他思來想去,不如擁立皇太極別的兒子,最好還是年紀小的,方便他掌控,這樣,雖然沒有皇帝稱號,實際權力還再自己手中。

於是,多爾袞選擇了支持年僅六歲的福臨繼位,成為順治皇帝。而多爾袞自己,也藉機手攬大權,成為攝政王。他的各項規格都直指皇帝的規格,說得好聽點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際上或者一人之下都是勉強的,因為福臨真的沒有實權,在多爾袞的掌控下,他這個皇帝可以掌握的實際權力實在太少。

身為皇帝,卻長期被壓迫,後來順治還被迫稱呼多爾袞為皇父,順治對多爾袞的厭惡可想而知,可是當他實力不足夠的時候,他也只有忍耐。

直到順治七年,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傷。十二月初九,多爾袞薨於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歲。我們都可以想象到順治的心情了,長期壓在頭頂上的一個壓迫,終於沒了,他熬死了多爾袞,他才是最後的贏家。

可是,多爾袞雖然死了,他的勢力還在,所以剛開始順治也給了多爾袞很大的死後哀榮,追封他為皇帝,但到底還是不順心的,所以當順治慢慢剪除掉多爾袞的勢力以後,更強烈的報復就來了。

多爾袞死後不久,其政敵便紛紛出來翻案,揭發他的大逆之罪,順治藉此機會,宣佈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毀墓掘屍。多爾袞的身前身後名,全都毀於一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