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多爾袞一生是功是過?為什麼被順治整得這麼慘?

菩薩我想對你說


清攝政王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之弟。清朝初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大清能一統基業的關鍵人物,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軍功卓著。問鼎中原後先後封為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1650年墜馬而死,卒年38歲。追尊為成宗義皇帝,大清朝入關後朝廷最高權力實際掌權人。死後不久就遭到清算,順治帝以謀反罪等14項死罪論處,命人將剛剛下葬2個月的多爾袞陵墓平毀,挖出屍體,鞭屍、焚屍。為什麼順治如此懷恨他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脅迫皇嫂孝莊文皇太后下嫁多爾袞,這是順治最痛恨多爾袞。2私穿九龍皇袍。3爭皇位殺了順治哥哥豪格(豪格獄中而死)。4多爾袞專橫跋扈,權傾天下,擅殺意見不合之人。也對順治指手畫腳。各位你們說我說的對嗎?





領略非洲風情


大清王朝的建立四個人功勞最大,第一位是努爾哈赤,他十三副鎧甲起兵,統一了女真各部落,奠定了大清基礎。皇太極改國號大清,把汗國變成帝國,確定了問鼎中原的目標。多爾袞帥清兵入關,定都北京,橫掃千軍,把中原帝國的目標變成了現實。康熙收復臺灣,打敗沙俄,平定葛爾丹,奠定了大清帝國疆域基礎。

四個功勞最大的人中,一個是汗王,兩個是皇帝,都是國家首腦,只有多爾袞不是,他只是個親王。多爾袞的功勞比清朝大部分皇帝都高。當然,這是站在大清統治者立場上看問題。



皇太極是1643年9月駕崩,清兵1644年4月開始入關,中間只有半年時間。明朝氣數已盡,李自成農民起義轟轟烈烈,這是確定大清未來的關鍵時期,抓住機會大清就能問鼎中原,抓不住時機,大清中原帝國夢可能只是夢想。

皇太極駕崩,皇位之爭很激烈,當時競爭力最強的是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為了抓住難得的機會,為了大清的未來,多爾袞採取妥協態度,把皇位讓給了順治,自己當攝政王。



如果多爾袞不妥協,和豪格或者和支持立皇太極兒子一派鬥爭到底,必然會兩敗俱傷,哪裡還有精力入主中原。清兵錯失入主中原的最佳時機,以後可能就沒有機會了,也許大清的中原帝國夢也只能是個夢了。

從多爾袞的妥協可以看出,他把大清的國家利益,或者說把愛新覺羅家族利益看得比個人利益重。

大清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不入主中原就沒有大清帝國,沒有多爾袞就沒有大清帝國。多爾袞是大清帝國的實踐者和實現者。多爾袞對大清的功勞怎麼說都不為過。



多爾袞在順治朝是實際的最高權力者,他要是想當皇帝,完全可以把順治廢掉自己來當。他不想當皇帝,就是看順治不順眼,也可以把順治換掉。這一切沒有人能制約了他。多爾袞沒有那麼做。他的做法也是為了政局穩定。

順治整多爾袞一是為了洩私憤,二是為了樹立自己的統治權威。順治整治多爾袞是在他死後。多爾袞無子,人都死了,又沒後代,鞭屍也好,挫骨揚灰也好,只是給別人看的,對多爾袞並沒有實質意義。

互關互動!互利共贏!


豫有得


多爾袞在清朝歷史上繞不過去。他的功勞很大。首先對滿族而言,多爾袞放棄爭皇位,避免了八旗內鬥,滿族分裂。其次多爾袞軍事上很牛,他攝政僅六年時間,就為清朝抓住了入關時機,並奠定了統一全國的大勢。他當然是功遠大於過。

他的過主要有縱容軍隊屠殺漢族,發佈禿髮令並因此大有殺戳。對清朝和順治而言,他這個攝政王的存在,是對皇權的挑戰,順治被人置為傀儡,當然很恨他。而且多爾袞與順治母親孝莊不清不楚,讓順治也很火他。

多爾袞生前大權在握,順治拿他沒辦法。他死後,甚至有追封他為成宗義皇帝的動議。但必須看到多爾袞雖然壓制了內部的派系鬥爭,不可能完全消除。這些人心裡恨多爾袞,等他一死,摸透順治心思,一邊倒的搞倒戈清算。

而且從維護皇權的角度看,順治清算多爾袞有必然性。不清算,人們會把功勞全算到多爾袞頭上,沒有順治什麼事,這一點但凡是皇帝都受不了。


羽書遲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優秀的兒子之一,大清的江山幾乎也都是他打下來的,他也曾經離皇位僅有一步的時候,把邁出的腿又撤了回來,他的人生做的最高的官就是皇父攝政王,(怎麼也不如皇帝好聽),但不可否認的是多爾袞是個帝王級別的人物,在大清江山奠定上他不可或缺,在清朝初期的歷史貢獻上,他也舉足輕重,在自己走在人生最重要的關口上,他把皇位留給了自己的侄兒福臨,並且甘心為他在執政的道路上掃除層層障礙,古話說的好,人三十而立,說的是男人30歲到39歲這段時間,是建功立業的最佳年齡,這段時間比黃金貴,可多爾袞卻在這個時間段從他的戰馬上摔落下來,結束自己。多爾袞死後,順治沒有悲傷,而是把他從地下扒出來,鞭屍。順治為什麼對自己親叔叔這麼大仇恨,據說是與順治的母親孝莊,有扯不斷,理還亂的複雜關係,我們後人怎去說的清


我心動不亂浮生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多爾袞一生相對於清庭而言有過嗎?沒有。

八歲起就參與國政,後來跟著皇太極南征北戰,打蒙古,打明朝,打朝鮮哪裡都有他的份。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皇太極在制定官制時。多爾袞是出了大力的,多爾袞助皇太極把後金封建化。對於後金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


當然了多爾袞也因此權柄滔天。文官武將的升降,甚至王公貴族都由多爾袞管理。

皇太極時期的多爾袞還只能說是皇太極的左膀右臂。雖然內心對權力十分渴望,但是皇太極要比多爾袞厲害。

皇太極死後,多爾袞的野心就暴露了。皇太極沒立儲,幾個有權有勢的王公都對皇位有想法。都是愛新覺羅,就只能各憑本事了。

說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滿清的旗制。

簡單說啊,滿清旗制以牛錄為基礎,一牛錄有三百人,一旗原則上有二十五牛錄。當然這得看當權者的好惡。

萬曆二十九年,努爾哈赤在牛錄的基礎上建立了黃紅藍白四旗,後來又加到八旗。即正黃,正紅,正白,正藍,鑲黃,鑲紅,鑲白,鑲藍。

皇太極死的時候,他大哥代善,也就是被努爾哈赤廢了太子位的人掌握兩紅旗,但是代善年老,兩紅旗數次被削弱,已經不具備爭奪皇位的資格。皇太極掌握三旗,為兩黃旗和正藍旗,這三旗大部分宗室都是皇太極長子豪格的支持者。多爾袞擁有兩白旗,當時兩白旗的實力也非常強大,多爾袞也是強有力的皇位爭奪者,而且正紅,正藍,正黃旗中有小部分宗室也是多爾袞的堅定支持者。剩下一個鑲藍旗濟爾哈朗。雖然他沒什麼資本爭奪皇位,但是他此時也成了天平上的一個砝碼,就看往哪邊放了。



皇位基本上就是多爾袞和豪格之間的競爭了。

理清了各方勢力,各旗主和宗室還有部分大臣坐下來開會,看看這皇位到底誰坐。多爾袞阻力重重,大多數旗主不同意多爾袞繼位,但是多爾袞也不是吃素的,我不當皇帝行,那豪格也別當,皇太極又不是隻有豪格一個兒子。最後多方勢力妥協下,多爾袞放棄帝位,但是不立豪格,改立皇太極幼子福臨繼位,就是順治皇帝。

多爾袞在爭奪皇位無望的情況下劍走偏鋒,立了個影響力最小的少不更事的侄兒為皇帝。這樣自己雖然沒有皇帝之實,但是手裡的權力卻有了飛躍式的增加,玩好了皇帝任我拿捏,要不要這個名號無所謂的。

多爾袞肯定不是有多大的胸襟,但是多爾袞這麼做卻避免了滿清內部的內亂,不給外敵可乘之機,避免了剛到巔峰就完犢子的慘劇。雖然他野心勃勃,掌權後很快肅清了豪格一黨的勢力。但是此舉也是為國建功。

滿清定都北京後,順治帝加封多爾袞為攝政王,其權力,地位凌駕於諸王之上。

到後來,多爾袞的權勢是日益提高。順治皇帝封其為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還直接把順治皇帝的璽印那到自己府上用,其禮節,儀仗和皇帝幾乎無二。而且多爾袞的野心也在日益攀增,誰要是在奏章中不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誰就得丟官,到後來,一切大小政務甚至都懶的做姿態向順治帝請示,多爾袞直接就批了,而且直接稱詔下旨,幾乎和皇帝無二。當時的多爾袞,幾乎可以說是西漢時霍光,東漢時董卓,曹操,唐末之朱溫,張居正還不夠格。順治皇帝就像籠中鳥雀。坐在龍椅上,什麼事都沒法管。

要說多爾袞沒野心,小孩子都不信,不過幸運的是,多爾袞在一次出獵墜馬跌傷,不久逝世,這對順治皇帝來說簡直是萬幸之事。

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立馬出來活動,先追諡其為皇帝,然後笑嘻嘻地擠兩滴眼淚。隨後就對多爾袞黨羽進行了大清算,該殺的殺,該貶的貶,該提拔的提拔,很快就將多爾袞殘餘勢力收拾乾淨。

寫到這裡,發現多爾袞和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權臣霍光極其相似。活著的時候就是立皇帝,死了立馬被滅族。

多爾袞操縱朝政,僭越不尊,野心勃勃,實為一代權臣。但是在其掌權期間,清朝定鼎中原,並迅速鞏固統治,其對於清朝來說,又是一位功德無量的人。


守仁君這篇文章非常客觀,不帶任何主觀思想,就事論事,多爾袞對於明朝來說是大敵,但是對於清朝來說是大功臣。沒別的,就是希望,萬一您看到這篇文章了,也能客觀的去看。


守仁看劇


攝政王多爾袞(1612一1650丿是努力哈赤"宮中大福晉”(相當於漢人的皇后)阿巴亥生的兒子,女真人講究子以母貴,多爾袞的身份和另一個大福晉傅察氏生的兒子皇太極同樣尊貴。努力哈赤死時皇太極已35歲掌握兩黃旗勢力當上繼承人是眾望所歸名正言順的,多爾袞才15歲後來隨皇太極徵科爾沁蒙古和明朝屢立戰功掌握正白旗軍政大權。天崇八年(1643年)皇太極暴死,沒有立太子。他的長子肅親王豪格,睿親王多爾袞都在爭奪皇帝的位子。豪格掌握兩黃旗軍政大權兼併正藍旗,多爾袞和豫親王多鐸,英郡王阿濟格等兄弟掌握兩白旗軍政大權。禮親王代善等兩紅旗是中間派。.豪格一派堅持立″皇子"維持皇太極正統。雙方爭吵二十多天,皇太極手下大將鰲拜等"佩劍向前”武力威懾,清統治集團陷入空前危機。最後多爾袞做出讓步立皇太極九子,六歲的福臨稱帝。雙方共同盟誓,昭告天地。條件是自已和鄭親王濟爾哈郎共同輔政。多爾袞靠卓越的政治手腕化解危機,向最高權力靠近一步,保持了自已實力,消除了內亂維護上層團結。1644年多爾袞任大將軍接受漢臣范文程等諫議“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是我非與明朝爭,實與流冠爭也。”入關同李自成和南明弘光政權爭奪天下。多爾袞力主定都北京,比較注意收攬民心,發佈一些減免糧賦政策。多爾袞地位的上升,野心開始膨脹,王公貴族聚在一起候旨時要跪迎多爾袞,多爾袞回老家時要送到府前。多爾袞出行的儀杖和皇帝差不多,為批閱奏章方便,皇帝的玉璽大印在他的府上保管。他的稱號從攝政王,叔父攝政王,皇叔攝政王到皇父攝正王。一切政務不再謙恭請示如同皇帝。多爾袞和順至關糸如同火。1650年冬多爾袞在古北口打獵時墜馬而死。年僅39歲。開始順至皇帝給以厚葬,追認為清成宗。但僅兩個月後多爾袞勢力遭到清算。多爾袞也被挖墳掘墓,賠葬品也被收回,到到乾隆皇帝時才給以平反。認為他統一天下的功勞還是非常大的。清初定鼎北京,草創各種制度,重用漢臣平定天下維護清統治方面做出巨大貢獻。他為維護自已地位打擊異已,豪格攻大西軍失利令其自盡,剃髮易服令傷害了漢民族感情,搞圈地把北京內城幾十萬漢人強制遷出供八旗人居出,圈佔漢人田地跑馬占山等都嚴重侵犯了百姓利益。但從維護整個國家領土完整上,為清朝在全國的統治奠定基礎。






關東俠客


知名人物一般較多爭議。開國重臣多爾袞也算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了。該如何評判他一生的功過是非呢?順治為何最後要這樣對待他呢?崇德八年,皇太極猝死,繼承之位沒有來得及定下,因此王公大臣們爭論不休,最後多爾袞提議年僅六歲的福臨做皇帝,從此他便開始把持朝政。但是他也依舊是立下了很多的汗馬功勞,也做了很多改革和貢獻。

順治七年,多爾袞得了重病。後來在外出狩獵的途中勞累過度病死他鄉,他死後不到兩個月就有人把他的陵墓給毀掉了,還把他的屍體挖了出來鞭撻。到底是誰要這麼對待他呢?竟然這麼大的仇怨?其實這就是順治皇帝命令的!那麼順治皇帝為什麼這樣對他呢?

大清的江山基業,有一大半兒都是多爾袞常年征戰打下來的。並且在把持朝政的這段時間裡他也是兢兢業業。為什麼順治會這樣對他呢?小編認為,雖然他確實做過很多的貢獻,但是他同時也樹立了很多的敵人,並且因為他常年對朝政的把持,也讓順治帝憤恨不已。

他死了之後,順治才得以真正的親政,於是立刻給他定下了14項大罪。削去了他的官爵,沒收了他的家產。還將他的墓葬損毀,屍體挖出。


新聞人AAA


說多爾袞是大清的大功臣,相信沒人有反對,畢竟指揮軍隊從北打到南,幫助快速消滅了明朝。

又說多爾袞是順治的恩人,相信也沒有人反對,畢竟多爾袞讓順治做了皇太極的接班人,而且入關建立了清朝。

儘管如此,但是多爾袞讓順治很不爽,尤其是欺負孤兒寡母,要霸佔孝莊,爭做他老子,這口惡氣誰受得了,這樣對待皇帝,不是自尋死路嗎?所以呀,人不能太得意,一旦得意太猖狂,失意時就慘絕人寰了,說的就是多爾袞這樣的。


閒時看點歷史


多爾袞除了智慧與戰功,最大的功勞還是一個讓字,攝政王與皇帝,就差那麼一點,讓清朝產生了凝聚力,解除禍起肅牆的後顧之憂,西征南討,初步實現統一大業。隨著順治一年年的長大,兩人權力之爭的矛盾越演越烈,人心的天平慢慢問順治這傾斜,最後多爾袞終於成為皇權的犧牲品。


用戶9663828723369


清人筆記,見到一則記載多爾袞備極榮衰的資料。文中說:“墨勒根王(多爾袞)初稱攝政,次稱皇父,繼而稱聖旨。王即無成謀,擁戴者駸駸,騎虎難下。”又說他死後,“焚王骨揚灰,世祖始克親政”。這是浙江海鹽人彭孫貽在《客舍偶聞》中寫的一段話,道出了清朝順治年間一場翻天覆地的事件。這類記載是《清實錄》1668年,離多爾袞遭難只有17年,當時作者住在北京一位姓查的官員家中,聽到的是半官方的消息,這裡的記載應該是可以相信的史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