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清朝入主中原的奠基者,那麼多爾袞為何會放棄皇位?

梅花三弄說歷史


多爾袞,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嫡出,生母為清太祖的繼室大妃(繼妻)烏拉那拉氏。在清太祖一眾皇子中,出身可以與多爾袞一較高下者,除了他的同胞兄弟阿濟格、多鐸,就只有清太宗皇太極、褚英、代善、莽古爾泰了。崇德八年清太宗去世時,褚英和莽古爾泰已故、阿濟格和多鐸兄弟唯多爾袞馬首是瞻,彼時出身能夠與多爾袞一拼的實際上只有代善和清太宗的嫡長子豪格。經過清太宗多年的刻意限制、打壓和分化,代善原本兩紅旗的相對優勢已經蕩然無存(被兒孫分走去不少,兒孫又各懷鬼胎、各自站隊),加之年紀漸長,代善對於皇位已經沒有太大興趣,他更關心的是自身的實際利益。因為清太宗去世比較突然,並沒有明確指定皇位繼承人,彼時清王朝出身最高的一對叔侄多爾袞和豪格拉開了“皇位爭奪戰”的序幕。



雙方力量對比

經過清太宗在位期間的政治鬥爭和旗份置換,到清太宗去世時,八旗的力量對比大致是:清太宗親掌兩黃旗(實際無主)、一母同胞的多爾袞三兄弟掌兩白旗、代善祖孫三代掌兩紅旗、豪格掌正藍旗、小宗旁支濟爾哈朗(莊親王舒爾哈齊子、清太祖親侄)掌鑲藍旗。按理說,多爾袞三兄弟手握兩旗,豪格卻只有正藍旗,多爾袞兄弟擁有絕對優勢才對。那麼,豪格憑什麼和多爾袞爭呢?兩黃旗!



因為兩黃旗歸清太宗親掌,在清太宗去世之後,兩黃旗雖然暫時無主,但兩黃旗下將領反對多爾袞即位,雖然沒有公開支持豪格,但私下裡與豪格打得火熱的將領不在少數。在他們看來,豪格再不濟也是主子的親兒子,他當皇帝總比多爾袞當皇帝對自己更為有利。如此一來,就算豪格贏得一半兩黃旗將領的支持,也可以形成與多爾袞三兄弟勢均力敵之勢,這還不包括騎牆觀望的代善祖孫三代和濟爾哈朗將來的下注!很顯然,多爾袞三兄弟並不佔據絕對優勢。



與此同時,代善為了“保持中立”、待價而沽,甚至不惜殺掉了自己公開支持多爾袞的一個兒子和一個孫子!為的就是避免自己過早捲入皇位之爭,失去主動權。因為父兄的遭遇,濟爾哈朗更是謹慎異常,生怕站錯隊、重蹈父兄的覆轍,因而也採取了騎牆觀望的態度,沒有公開表態。



幫倒忙的兩黃旗將領

就在豪格與多爾袞僵持不下之際,本來作為豪格“潛在實力”的兩黃旗將領索尼、鰲拜等人公開提出了“立皇子”的訴求。此舉原本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反對多爾袞繼承皇位!對於豪格而言,這原本是利好,等於是將兩黃旗納入了自己麾下。



可就在這個時候,一直在待價而沽的代善看到了機會!見兩黃旗將領提出了“立皇子”的訴求,代善隨即表示“擁護”。但是,代善卻提出了另外的設想,那就是跳過豪格,選擇清太祖的其他皇子繼承皇位!對於代善而言,無論多爾袞還是豪格當皇帝,對自己都不是什麼好消息,只有選擇一位缺乏自身實力的皇帝對自己才最為有利。在孝端文皇后和孝莊文皇后的“操作”下,代善迅速倒向了清太宗的皇九子福臨,即後來的清世祖。代善此舉一出,兩黃旗將領竟無言以對,只得接受既成事實,其中部分人也不便再暗中支持豪格。畢竟“立皇子”是他們最先提出的,總不能出爾反爾吧?濟爾哈朗見形勢一邊倒,也跟著暗中站隊、倒向了皇九子福臨。



原本勢均力敵的多爾袞和豪格瞬間變為了“弱勢群體”,福臨坐擁五旗支持,無論多爾袞還是豪格,如果想要上位,只能通過武力解決,而且絕無必勝的把握!相反,失敗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如此一來,不僅剛剛強盛起來的清王朝將要陷入內訌,一統天下恐怕也將變得遙遙無期。不得不說,清初的“王爺”們格局還是非常大的,並不完全是為了自身的私利!最終,多爾袞與豪格選擇了妥協,皇九子福臨成為了新皇帝,改元順治。但多爾袞三兄弟手裡畢竟握著兩白旗,相對於任何單獨一方都擁有一定優勢,其力量不容小覷。在妥協之後,多方達成共識,多爾袞以虛位換實權,成為了“太上皇”!呃……不……人家那叫攝政王。




因此,多爾袞並不是主動放棄了皇位,而是因為力量對比發生劇變,多爾袞手中的兩白旗不再佔據優勢,這才不得已作出了妥協,放棄了對皇位的訴求以換取攝政王的實權。在成為攝政王之後,多爾袞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多方大打出手,搞掉了豪格、逼退了代善、架空了濟爾哈朗……最終成為了清王朝沒有名分的真“太上皇”——皇父攝政王。那麼,權傾天下的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為什麼沒有自己當皇帝呢?這對於多爾袞而言並不是什麼難事,不是嗎?



代善、濟爾哈朗等人的實力還在

多爾袞雖然逼退了代善、架空了濟爾哈朗,但是彼時代善小家族對於兩紅旗的控制力還在,濟爾哈朗的實力也沒有遭到徹底的打擊。雖然處於弱勢,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多爾袞想要稱帝,無論如何也是繞不開這兩位哥哥的。很顯然,代善、濟爾哈朗,包括不少擁有旗份的入八分宗室王公並不希望多爾袞來當這個皇帝,他們只想維持現狀,多爾袞稱帝的阻力其實還是挺大的!



攝政王的權力無限接近皇權

多爾袞擔任攝政王期間,清世祖和孝莊文皇后為了保住自身的地位、穩多爾袞,對多爾袞幾乎到了無限縱容的地步,並沒有掣肘多爾袞的權力。包括清世祖本人,也並沒有和多爾袞發生過什麼正面衝突,基本維持了一種微妙的“友好”狀態。對於彼時的多爾袞而言,除了一個皇帝的虛名,他儼然就是清王朝的皇帝了。



多爾袞無子,稱帝的願望並不迫

多爾袞妻妾眾多,而且多爾袞本人也有生育能力。但是,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多爾袞直到去世,只生下了一個女兒,連一個兒子都沒有!後來承襲多爾袞睿親王爵位的所謂“兒子”多爾博,其實是多爾袞胞弟多鐸的親生兒子,雖然過繼給了多爾袞為嗣子,但實際上他只是多爾袞的侄子。對於多爾袞而言,多爾博與清世祖並沒有本質區別,都是親侄子,只不過一個是同母弟弟的兒子、一個是異母哥哥的兒子,但侄子本身與自己並沒有太多親疏遠近。



換言之,就算多爾袞當了皇帝,將來皇位也只能傳給侄子,而當下坐在龍椅上的同樣是侄子!為一個侄子搞掉另一個侄子,對於多爾袞而言缺乏現實誘惑,都是為他人做嫁衣。這或許就是多爾袞沒有取清世祖而代之的原因所在吧,如果他有親生兒子,恐怕未見的還會那麼淡定!



多爾袞還年輕,不急於一時

順治七年,多爾袞在古北口狩獵時不甚墜馬,不治身亡,年僅虛三十九歲。從小在馬背上長大的多爾袞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會因為墜馬身亡!彼時的多爾袞還年輕,並不急於一時,他有大把時間等自己的親生兒子出生。到時候再廢掉清世祖,也只是操作層面的問題而已……



更重要的是,彼時清王朝雖然已經入關,卻還沒有真正一統天下!南明小朝廷還佔據著半壁江山,各地的割據勢力也沒有被徹底剷除。皇帝的虛名與一統江山想比,對於多爾袞顯然是沒有誘惑力的,他更想要的是一統江山!為了一個皇帝的虛名引發內訌,而失去一統江山的最佳時機,當了皇帝又如何呢?而且,彼時一統江山對於多爾袞而言是有期待的,只是時間問題,他大可以等江山一統、親生兒子出生之後再去圖那個皇帝的虛名,不是嗎?畢竟彼時的多爾袞才三十多歲!完全沒有必要急於一時。


農民工歪說歷史


清宮劇已經瀰漫了我們的生活,這些經過藝術改造的歷史故事為了迎合觀眾改動很大。所以我們不能以電視劇來了解歷史,我們看電視只能是娛樂。

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皇太極統一各部落以後制定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不僅是軍事制度也是一種內部行政管理制度。我們可以將他粗糙的理解為八支軍隊八個勢力。


在入主中原的過程中皇太極突然死亡,沒有指定繼承者。

這時候多爾袞並不是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最有力的競爭者是皇長子豪格。他是正藍旗人又是皇長子所以他得到了正藍旗、襄藍旗、正黃旗、襄黃旗的支持。多爾袞主要是兩白旗支持,同時其他部隊中也有一些支持他的人員。

在競爭過程中,多爾袞意識到自己沒有能力說服或者戰勝其他部隊。所以退而求其次選擇了一個孩子(福臨)作為皇帝的繼承者。自己和孝莊達成某種協議,此後排除異己將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第一個需要排除的就是豪格,所以豪格及其支持者很快就被清除。

電視劇中說,多爾袞因為和大玉兒(孝莊)的愛情故事所以放棄了皇位。從此一心一意輔佐福臨坐穩皇位。

觀眾更願意看到是多爾袞對孝莊的痴情,孝莊對兒子福臨的愛。我們通過這些故事相信了他們,甚至我們懷疑福臨是不是孝莊和多爾袞通姦所生……

以上皆為猜測沒有任何根據。



既然是猜測我們不防再猜測一下。滿族本來就有老公去世嫁給弟弟的傳統,那麼是否可以猜測孝莊確實與多爾袞存在有超友誼關係。

只是這種行為是被中原漢族所不恥的,所以沒有公之於眾。

如果說孝莊用什麼手段使的後來的多爾袞沒有謀朝串位,那麼愛情和身體就是孝莊唯一的資本;再加上多爾袞生育能力有問題,女人很多卻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

小編大膽猜測:後來多爾袞擁有了所有的權利確實可以自己做皇帝,可是這時候心愛的女人(孝莊)一邊可憐的看著自己;親愛的侄子(福臨)可愛的叫著父親。再加上自己沒有兒子繼承皇位,所以他認為自己擁有了一切何必在乎皇位這個虛名……


蟻史為諫


多爾袞最終止步於皇位,在野史中的原因最浪漫,那就是為了他心愛的女人,他甘願放棄唾手可得的皇位。因為順治帝福臨是孝莊太后的兒子,奪了兒子的皇位,那麼孝莊對多爾袞估計會恨意難平。

為了不讓兩個人的關係惡化到難以收拾的地步,多爾袞只能做攝政王,成為無冕之王。

但最為實際的原因,在於多爾袞的實力還沒有到碾壓眾臣的級別。

順治繼位時,當時皇太極的長子豪格35歲,論軍功和實力,他其實不比多爾袞遜色多少。而且他剛好也處於身體最為強壯的時候。他手上握有八旗中的三旗。

多爾袞31歲,和自己的親弟弟多鐸加起來,手上有兩旗的實力。他們比豪格更加突出的是政治鬥爭的經驗更加豐富。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被逼殉葬,他們對繼承權的鬥爭相當敏感,而且有實戰經驗。

在皇太極時期,清朝還沒有形成後來的繼承人制度。繼承人的選擇,還帶有原始遊牧民族的民主特色,不是首領一個人說了算。

按照努爾哈赤的規定,需要由各旗旗主推選領導人。當時有資格推選的人有七個,分別是代善、濟爾哈朗、多爾袞、豪格、阿濟格、多鐸和阿達禮。

多爾袞這邊的支持者是親哥哥阿濟格,弟弟多鐸和自己。三兄弟展站成一條線。豪格選擇自己,那麼關鍵變數就在代善、阿達禮和濟爾哈朗身上。

代善的立場是立皇子,但是不是豪格。阿達禮支持多爾袞,而濟爾哈朗也支持冊立立皇子。

這樣陷入膠著狀態後,福臨勝出。作為妥協方案,多爾袞和濟爾哈朗當攝政王。

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后,開始使用手腕把豪格下獄,豪格死亡。後來又藉口濟爾哈朗的府邸逾制,罷免輔政的職務。

多爾袞成為輔政的第一人。在順治前期,一直大權獨攬。但是大權獨攬後,多爾袞還是沒有辦法謀奪皇位。

首先是清朝局勢不穩定。雖說清朝已經入關,但是明朝的軍隊和各地起義四起,清朝面對的形勢非常嚴重。一旦因為爭奪帝位陷入內訌,估計真的會被打回老家去。

其次,濟爾哈朗下臺,豪格身死,但兩個人背後的實力還在。單單靠多爾袞手上的力量,不足以壓垮這些敵手。

最後,多爾袞的身體出了問題。多爾袞死時,年僅39歲。長期的戰爭生活,加上生活沒有節制,多爾袞的身體早就被掏空了。

所以,多爾袞於皇位來說,就是一種宿命。他距離皇位總是那麼近,但是總有一步之遙,怎麼也邁不過去。


熊沾沾


相信99%以上的人都經受不住皇位的巨大誘惑,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多爾袞是絕對不會放棄的。所謂多爾袞“愛江山更愛美人”、“為愛棄江山”之類的論點都是受到了電視劇的誤導。歷史上多爾袞放棄皇位只不過是將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種策略。



多爾袞與豪格的皇位爭奪戰

大清建立不久,因為皇太極的猝死導致皇位空懸。當時皇位最有利的爭奪者、呼聲最高的就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身為長子,“子承父業”那是天經地義之事。且豪格自身又擁有著不錯的聲望和能力,並且自領正藍旗,外加皇太極留下的直屬正黃旗和鑲黃旗,八旗中佔據三旗可謂優勢明顯。



相對來說,想要兄終弟及的多爾袞只有正白旗和鑲白旗兩旗支持,能夠在皇位爭奪中和豪格相持不下憑藉的就是他個人的文武才能以及立下的赫赫戰功。

由此可見,多爾袞雖然覬覦皇位,但自身的實力並不具備優勢,更沒有自立為帝的條件。

扶持順治登基,多爾袞享受皇帝待遇

面對滿朝文武想要擁立皇太極子嗣繼位的大趨勢。多爾袞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改擁護皇太極第九子福臨(順治帝)登基,自己則順利成為了輔政攝政王。因為當時的順治帝年幼,朝政大權盡數掌控在多爾袞手中。此時的多爾袞雖然不是皇帝,卻擁有著媲美皇帝的權力。不僅如此,在多爾袞帶領大清入關併為大清打下江山後,他在朝中的威望和權勢達到了最頂峰。包括出行禮儀、規格以及享受的各種待遇上,幾乎與皇帝無異,甚至連皇帝璽印都被多爾袞掌控在手。



多爾袞兩次放棄皇位,實乃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

多爾袞曾兩次離皇位僅一步之遙。

第一次是跟豪格爭奪,因為自身並沒有絕對壓倒性的優勢,為了避免內部鬥爭消耗大清國力,未入關逐鹿中原保存實力,多爾袞不得不放棄皇位爭奪。這一次的放棄皇位是站在了大清整體的高度考慮,既贏得一個顧全大局的美名,又最大限度的爭取到了自己的利益(輔政攝政王)。



第二次放棄皇位是在順治帝年幼,多爾袞權傾朝野時期,這次的放棄是一種明智之舉。此時的多爾袞已經站在了大清權利的最巔峰,他與大清皇帝差的只是一個“名分”而已。這個時候大清朝局初定,如果多爾袞執意選擇奪位,既會影響大清的國家穩定,自己又會揹負“奪侄皇位”的千古罵名。



兩次無限接近皇位兩次放棄,其實都是無奈之舉。多爾袞雖然未登上帝位,卻已然是將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也沒太大的遺憾了。

以上是月關略萌的個人原創回答,有不足之處還望批評指正。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關注我,您的點贊和留言是我前進最大的動力。


月關略萌



電視劇看多了吧……

不是多爾袞放棄皇位,而是他要再跟皇太極長子豪格爭下去,那麼清朝就要分裂,要進行大混戰了。

而且多爾袞一方沒有優勢啊!

因為多爾袞只有兩白旗支持,豪格一方有正藍旗,還有父親皇太極留下的兩黃旗!

掌握兩紅旗,還有掌握鑲藍旗濟爾哈朗,都傾向於支持豪格!

說白了多爾袞壓根沒有什麼政治優勢。

繼續下去肯定兩敗俱傷,清朝內部肯定要分裂。

所以多爾袞退而求其次,選擇擁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為新皇帝,以此換來自己攝政王的位置。福臨當時才六歲,自然好控制,所以說多爾袞這個攝政王就跟皇帝似的,已經是很成功了。


宋安之


深得努爾哈赤喜愛的多爾袞也是一名英勇善戰的主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生母是小努爾哈赤三十一歲的阿巴亥,努爾哈赤特別寵愛阿巴亥,連帶著對多爾袞兄弟也很疼愛,在努爾哈赤宣佈廢掉二兒子代善太子之位後,下令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德格類、嶽託、濟爾哈郎、多鐸、多爾袞八人共議國政,這時候多爾袞才八歲,卻已經有參預國政的資格。



多爾袞有實力在皇太極死後爭奪皇位,在於他手上的兵力,他自己是正白旗旗主,他的同母弟弟多鐸是鑲白旗旗主,同母哥哥阿濟格是多羅武英郡王,都是能征善戰的主,而多爾袞自己更是有謀略的政治家、軍事家,在十六歲那年跟隨皇太極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軍功被皇太極賜以“墨爾根戴青”的美號。

在後來與明朝大戰中,多爾袞經常親自衝鋒陷陣,自己衝在前面,有一次被洪承疇的軍隊炮火夾擊,幾乎被擊斃,在一次次戰鬥中,多爾袞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在多爾袞招降林丹汗部眾的時候,得到了蒙元的傳國玉璽,多爾袞將玉璽呈獻給皇太極,群臣奏請皇太極上帝號,皇太極稱帝后,論功行賞,多爾袞被封為和碩睿親王,位列六王第三位。



松錦之戰清軍大敗明軍,明朝薊遼總督洪承疇被俘投降,祖大壽也跟著獻錦州城投降,遼東全屬大清,此戰也成了明清雙方最後的關鍵戰役,明朝在此戰再也沒有能力對清軍進行有效的反擊。皇太極更定官制後,將六部之首吏部交給多爾袞管理,在統轄六部過程中,多爾袞得到行政能力管理的鍛鍊,這為他以後攝政準備了條件。

多爾袞有能力爭奪皇位,只不過受到忠於皇太極的索尼、鰲拜等竭力反對,不得不各退一步。

皇太極突然離世,沒有留下遺詔立誰為接班人,皇太極生前統領的正黃旗與鑲黃旗擁立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而多爾袞的同母哥阿濟格和同母弟弟多鐸都勸多爾袞即帝位,兩派爭論不休,在會議討論皇位繼承人選時,鰲拜與效忠於皇太極的一批將領紛紛離座,按劍而前,齊聲說道:“我們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飯,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對我們的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可從死先帝於地下!”

鰲拜等人不惜以武力威脅多爾袞的態度,加上兩紅和兩藍四旗也不是很支持他,多爾袞審時度勢,覺得爭下去必定會兩敗俱傷,對大清不利,於是提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立皇太極第九子、年僅六歲的福臨即帝位,由他和鄭親王濟爾哈郎一起輔政。

多爾袞當了攝政王后,為滿清入關奪取政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滿清入關統一中原過程中,實行的一系列政策,讓滿清逐漸坐穩了江山,多爾袞在為滿清定鼎中原立下汗馬功勞之時,也在不斷剷除異己,頭銜從攝政王、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成為皇父攝政王,所用儀仗的種類與皇帝等同,多爾袞不僅實權在握,禮儀排場也向皇帝看齊,一切政務,未奉皇帝旨意就可以稱詔下旨,儼然如同皇帝!

多爾袞為什麼不篡位自立皇帝?

多爾袞權勢達到極點,卻沒有篡位自立,這其中有兩個可能性。

其一就是跟孝莊太后的關係,一直有傳言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的事,而孝莊究竟有沒有跟多爾袞結婚,是清宮謎案之一,不過就算孝莊沒有嫁給多爾袞,兩個人之間關係肯定不一般。

孝莊只是皇太極的側福晉,而且並不受寵,皇太極寵愛的是她的姐姐海蘭珠,皇太極死後,當時的莊妃恐怕還要擔心會不會被要求殉葬,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就被皇太極逼著給努爾哈赤殉葬的,在多爾袞他們提議下,莊妃的兒子福臨成了皇帝,莊妃也擺脫了死亡威脅。


福臨還小,多爾袞攝政能力強,政權基本上都掌握在他手上,而且遊牧民族的風俗有兄長死了寡嫂嫁給小叔子的風俗,孝莊太后為了兒子,下嫁給多爾袞是很有可能的,多爾袞娶了孝莊太后,福臨就算是多爾袞的兒子,而多爾袞後來的行為,也基本上是把福臨當兒子一樣管教。

其二就是多爾袞沒有親生兒子,只有一個親生女兒東莪格格,多爾袞有一個養子是弟弟多鐸的兒子多爾博,所以就算自己當皇帝到最後還是要傳位給侄子,何必多此一舉。


多爾袞兩次放棄皇位,第一次是受到忠於皇太極的將領阻力,第二次應該是跟孝莊太后有關係,而多爾袞將福臨當親生兒子那麼看待,很多事情都很嚴厲,只不過他將福臨當兒子來管教,卻也讓福臨記了仇,畢竟多爾袞不是他的親生父親,如果是皇太極的話就不一樣,所以在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由寵而辱,被追奪一切封典,掘墓毀屍!


歷史紅塵


多爾袞大家都知道有名的清朝軍事家和政治家,從小就驍勇善戰,非常睿智也有自己的政治見地。

當父親努爾哈赤死亡後,本來多爾袞是有力的繼承者之一,因為其母親當時已經成為了努爾哈赤的大妃,所以在繼承者上,多爾袞卻有很大的優勢,但為什麼最後繼承王位的是皇太極呢,皇太極的母親可是敵人之女。原來因為多爾袞當時在外大戰,再加上得到了代善的支持,便輕而易舉的登上了王位。

多爾袞失去王位本來就痛心疾首了,他還聽到了另外一個噩耗,那就是自己的母親要陪葬,雙親都離去的打擊讓多爾袞瞬間成長了起來,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想活下去只能打碎了牙齒往肚子裡咽,必須要擁護皇太極,並取得他的信任。 驍勇善戰的多爾袞,年僅17歲便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平定蒙古察哈爾部,更是尋回失傳百年的傳國玉璽,擁護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建立清朝,在其24歲的時候就因為他戰功赫赫被封為睿親王,成為皇太極的左膀右臂,但多爾袞卻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深仇大恨。

皇太極去世後,由於沒有明確表明下一任繼承者是誰,許多有心之人都在蠢蠢欲動,其中為首的兩大派就是多爾袞和皇長子豪格。皇長子豪格也是征戰無數,立下了不少了汗馬功勞,又是皇太極的長子,按照習俗,都是傳位嫡長子的,因此得到了不少了大臣的支持,但多爾袞也是有一大批的忠實粉絲,全力支持,一時間兩大派搞的是水火不容。 但多爾袞的志向並不僅僅侷限在當一個關外的皇帝,他同樣和努爾哈赤、皇太極擁有著遠大的報復,於是便暫時犧牲了自己的權利慾望,把皇太極的第九子年級八歲的福臨推舉出來,由自己和豪格各派出一名輔政大臣,共同制約彼此。

多爾袞又失去了一次當皇帝的機會,但卻離權利的中心越來越近,多爾袞不得不說是有勇有謀,是個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多爾袞安頓好後方以後,又開始出征了,為了清朝繼續打天下,先是打敗了袁崇煥和祖大壽,後藉助吳三桂和李自成的矛盾,讓他們彼此削弱力量,最後逼迫吳三桂歸降自己,並引清軍入關,邁向了滿清統一中原的第一步。

入關以後,多爾袞深知滿清朝局不穩,便不分民族之分,凡是有才能的人均可得到重用,啟用了不少明朝老臣,更是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讓清朝逐漸穩固下來,在民間更是一掃勝利之後掃殺搶掠的景象,每到一處都不擾民籠絡了不少民心,這也讓多爾袞的聲望遠遠的超過了豪格,這也就造成了豪格的悲劇,一步步被多爾袞扳倒,最後在獄中鬱鬱而終。多爾袞經過多年的打拼和努力,使自己一步步成為了皇父攝政王,雖然沒有皇帝之名,卻享受一切皇帝的待遇,朝臣上朝之前都需要先拜見他,出行需要文武百官跪迎,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

但為什麼到了後來多爾袞還是沒有稱帝呢?這要說一下他的另外一面,那就是非常的貪戀美色,在與豪格之爭的時候,見到豪格之妻長相美麗,便起了霸佔之心,後來扳倒豪格之後,更是不顧自己的身份硬是把她納為自己的妃子。不僅如此,多爾袞此人還曾脅迫朝鮮的兩位公主委身自己,甚至是沒了新鮮感之後,還讓朝鮮為其籠絡美女。所以多爾袞在生活上也是惡名遠播,得罪了不少權貴。 這一點在他死後就能看得出來,幾乎所有的大臣出來都揭示多爾袞的謀逆之舉,甚至被刨墳鞭屍。只是生前,這些大臣是敢怒不敢言罷了!

所以多爾袞即便自己想稱帝,也不敢做逾越之舉,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做一個沒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的大臣!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孝莊皇后,當然這件事在正史中是沒有記載的,卻在野史中廣為流傳,至今歷史學家們沒有對此有個明確的結論。傳說孝莊皇后和多爾袞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是皇太極強行把她納為後宮,並生下了福臨。而孝莊皇后也是一個聰明能幹,有著遠大的見識,當福臨推舉成為皇帝的那一刻,孝莊皇后便知道要想孤兒寡母坐穩朝局,必須要借勢,而這個人選自然就是自己早年間的情人多爾袞。

傳說多爾袞對孝莊皇后一直以來是念念不忘,所以多爾袞是願意為孝莊皇后著想,而孝莊皇后也是經常依靠多爾袞,一來二去多爾袞便經常在宮中留宿,當時叔嫂如此,是有違倫理的,但朝中大臣卻沒有反對,這事就有些奇怪,甚至是後來由順治親自降職,把自己的母親孝莊皇后下嫁給皇父攝政王多爾袞,既然多爾袞已經抱得美人歸,自己也不太好再把福臨拉下位,自己當皇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