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海思麒麟芯片為什麼不外銷?它是不是中國芯?

年少有你128053844

英國ARM公司所設計的微芯片被廣泛用於智能手機,其中包括蘋果和三星的產品。ARM創立於1990年,共有超過3000名員工。這家科技公司去年共賣出了150億片微芯片,比美國競爭對手英特爾有史以來的總銷量還要高。它在手機,智能家居,家電,汽車等領域的芯片都有涉及。可惜,據說叫軟銀收購了。你說英國人也是厲害哦,阿法狗,阿法元是英國人搞的,這是人工智能軟件,ARM做的是人工智能芯片,屬於硬件。

這個痛不僅僅是華為的,也是中國的。


大舟財經觀


譚浩俊

華為海思麒麟芯片是自產自銷的,原因大概是自個還不夠用?又或者是產能缺乏。目前官方對此原因還沒有確切的公開回應,南叔就不亂猜了。



芯片生產是一個高門檻高投入的行業。資料顯示,一臺頂級光刻機造價接近8億。要建廠的話,沒有幾十億美元是做不到的。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芯片生產行業的回報慢,要十幾年才能開始賺錢,按目前華為的資金能力,這不是一筆好生意。

在世界範圍內,目前有能力自己設計自己製造的公司,只有intel跟三星。前者是因為其桌面處理器、服務器處理器等仍然霸佔著絕大部分市場。為了讓處理器性能更好,intel就一直堅持自己設計自己生產,反正有市場。至於三星呢,蘋果的CPU、高通的CPU絕大部分是由它代工的,也不愁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讓華為現在砸一大筆錢去做一條生產線,它肯定是不願意的,因為它並不敢肯定自己搶得過市場上原有的大佬,也不想浪費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所以它的芯片生產還是由臺積電代工的。

南叔覺得,雖然中興芯片的事情,引起了人們對我國自主創新創造能力的重視,也暴露了中國在核心技術研發上的困境。但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全球化時代,國際分工難以避免。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技術產業做起來,改變目前處於行業下游的現狀。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一起到評論區聊聊吧


南七道


箏曦生3

看到這麼帶V的評論人胡說,我心裡挺難受的。我來解釋下。

說到ARM你所知道的ST的STM32系列,NXP的I.MX系列等等,每年幾億幾十億出貨量的超級半導體公司都用的ARM架構,難道這個就不是他們自己的東西了?

這個東西很簡單,就如同USB接口,全球都特麼一樣的,標準是誰定的?誰搶到第一手就誰定。ARM就是各大芯片廠聯合養的一個標準制定者。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兼容性問題,也為了減少應用級的開發難度。所以這是必要存在的。它跟顯卡生產商與顯卡核心提供商的關係不同,你不能拿芯片的架構和開發公司的關係與這個相比。首先技術層面就不在一個檔次。

另外,ARM已然是日本的公司了。目前有架構開發技術的還比較多,多半半導體公司已經有自己的架構了,當然後期幾乎都會自己搞架構,因為公版的ARM架構很明顯功耗設計不夠到位,起碼沒有完完全全為手機設計滴。cotex a系列定位就是多媒體而已,這個包含太多了,汽車多媒體,電視機,廣告機等等。沒有說定位就是手機,高通早期也是ARM架構,但是到810的那個火龍處理器之後高通又回到架構自研上了。

蘋果呢,蘋果是ARM的發起人之一,當然後來撤出來了,但是蘋果對ARM的關係非同小可。蘋果使用的都是定製版的架構定製版的IP CORE定製版的GPU。公版架構的不合理性蘋果早就知道呢,所以蘋果A系列處理器的架構是經過修改的手機處理器。現在有人吐槽Mali的GPU性能羸弱,但是為什麼當年在蘋果上那麼強!沒錯,是蘋果定製的,蘋果所用的型號是你在mali公司找不到的。同樣安卓處理器用的A72 A53架構,蘋果是不屑使用的。

那麼說回麒麟處理器,國內能控制ARM定製內核架構的半導體公司,還沒有出現。。。國內能要求GPU內核提供商開發定製版的GPU也沒有,但是我相信未來三年內華為就應該是第一個,到時候也許不是所謂的華為自研架構,而是與蘋果類似,華為定製的ARM架構,與華為定製的GPU內核。

至於華為為什麼不出售麒麟處理器,人家高層已經說的很清楚了,第一,為了不受制於人,第二,只為了讓華為手機做業界的no.1。第三,華為不是隻用自己處理器,華為如果有一天處理器跟不上潮流了,華為手機還是會切換處理器的,參照三星S9就知道了。說白了,差異化發展提升競爭力而已。

其實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高通做處理器賣給某某廠商其實賣的是全套方案,安卓系統驅動底層,移植,全部都是做好的,現成的整套賣給你。華為是不可能給你做這個的,因為你還要學習成本,開發就是個跟時間打仗的過程。沒幾個廠商有那麼大魄力去接受一個目前在市場上還不能說是NO1的處理器,就如同汽車處理器的SAC57D5系列,搞不過自己家的i.mx系列,價格又不便宜,誰買呢。。。


中國頂級科技評論人


AI的雲端市場爭奪戰已經愈演愈烈,包括BAT、谷歌在內的互聯網巨頭是主要角色。巨頭意圖將AI與雲計算結合,形成一個提供聲音、視覺識別及專家在內的智能系統,通過佔據產業鏈制高點,控制包括手機在內的智能產品。


這是迫使越來越多有能力的手機廠商開始行動的原因之一。有行業人士認為,即便目前缺乏芯片製造能力,也沒有哪家廠商敢說自己不支持AI芯片。事實上,近一年來包括小米、oppo在內手機商,都曾曝出將自研AI芯片的傳聞。


雲端AI與集成在芯片上的AI在算法上沒有本質區別。人工智能觀察家劉鋒對《財經》表示,如果把互聯網看做一個大腦,雲端AI更像中樞神經系統,而設置在前端的AI芯片更像是末梢神經。


但隨著AI發展,在很多互聯網末端的應用場景中光靠雲端已經不夠用了。最典型的事例是,在某些場景中,數據的傳輸和運算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功率消耗也很大。將AI移植在芯片上,能加強遠端的運算能力。


華為海思麒麟芯片專家表示,這種運算能力集中體現在聽覺以及視覺識別能力的加強,比如打開攝像頭後,能根據用戶需求,實時調整到最佳拍攝模式,不再有因需要反饋至雲端而產生的時延。研究機構Canalys Tim Coulling則認為,一個更直觀的感受則是,同等條件下,電池續航能力會大大增強。


但手機廠商對AI的期待顯然更多,趙明認為,未來手機廠商的競爭關鍵一定不再是供應鏈,而是如何通過AI提供更好的用戶服務。一個理想的場景是,以後攝像功能中還會鑲嵌進別的功能,通過實時識別提升用戶體驗。這將促使APP的形態發生巨大改變,比如通過手機端豐富的感知能力,外賣APP將有一套全新的推送功能。


目前包括華為、榮耀在內的廠商已經開放了自己的API接口,企圖吸引到更多的開發者。但這也是最大的挑戰。劉峰認為,行業對AI芯片手機還沒有共識,真正的AI手機應更多體現人機交互以及對現實世界的多維感應。只有圖像、聲音識別能力的加強,顯然是不夠的。這也是開發者猶豫的原因。



36氪

也許你會說它的CPU架構用的是ARM公版架構,GPU用的也是ARM的公版mali,為什麼還要稱為中國芯?因為華為將他們集成在了一起,否則他們每一個單獨拿出來,都不能使手機正常處理信息。

一顆手機用的SoC中,除去CPU和GPU,可能還會有DSP,WiFi/4G/BT/USB的modem,ISP,I/O接口等等,這些東西華為不可能都自己研發,畢竟科研經費以及人力物力是有限的,海思的工作就是將上述這些東西集成起來,讓他們能用,最終好用(比如降低功耗,降低成本)。

最後,找可以生產SoC的廠家代工,華為選擇的代工廠是臺積電。


同道眾人

在全球化時代,包括電子產品在內的幾乎所有產品都是由不同的公司做不同部分,最後組合而成。


以手機處理器,手機處理器並不是單純的CPU,而是SOC芯片,這裡麵包括了CPU、GPU、定時器、中斷控制器、串並行接口等等。


現在的手機CPU基本都是ARM架構,全世界超過95%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ARM架構。

ARM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 (IP) 英國提供商,目前該公司已經被日本軟銀集團收購了。即使是蘋果和高通生產出來的芯片也是採用ARM架構,只是它們該框架上進行了一點改進,從而誕生了新的架構,其實還是基於ARM框架。


比CPU更重要的是GPU。在移動GPU市場中,Imagination的PowerVR佔據了50.1%的份額,高通的Adreno佔據了33%,剩下的市場份額就被ARM、NVIDIA等廠商瓜分了。

以海思最新的麒麟970為例,它的GPU採用的是ARM在2017年5月剛剛發佈的Mali-G72架構。


在通訊基帶方面,華為的基帶還是不錯的,畢竟華為的老本行就是電信業。華為已經有了自己的通訊基帶芯片,但技術還是不如高通和蘋果。


所以嚴格意義說起來,華為麒麟芯片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並不是某個國家或者某家企業單打獨鬥生產出來的產品。這是全球化決定的,即使蘋果、高通這麼牛的科技巨頭也做不到100%自產。


至於為什麼麒麟芯片不外銷的問題,其實很簡單。麒麟芯片的生產是由臺積電代工的。它除了代工麒麟之外,還代工了蘋果、聯發科的芯片,由於生產規模有限,麒麟芯片的產量並不算大,僅僅能滿足華為自家的手機使用。


紅谷新視界

華為要用麒麟芯片提高產品差異化

華為旗下的海思子公司成立於2004年。之前,華為的芯片知名度很低,華為自己用的都不多。



2015年華為麒麟950橫空出世,配置的華為mate8銷量大增,麒麟芯片聲名鵲起。之後華為連續推出麒麟960、麒麟970,在國內芯片市場一時風頭無兩。

2017年發佈的麒麟970被稱為全球首顆AI芯片。這款芯片被應用在mate10和華為P20兩款高端手機之上。

麒麟芯片產能不足,需要代工



麒麟公司產能不足,尚不夠滿足自己華為手機需要。華為自家每年手機產量就大,華為自己都不夠用。

華為自己並沒有生產能力,而是臺積電代工。而臺積電不光有華為麒麟,還有大客戶蘋果、聯發科這些。

每年聯發科、蘋果在臺積電訂單都飽和了。高通的都是三星代工。臺積電並沒有多少份額是留給華為。華為和蘋果,高通一樣,沒有生產能力,只有設計能力。生產芯片的設備,國內企業買不到。

麒麟是非賣品



4月17日,華為集團輪值CEO徐直軍對外表示,華為麒麟屬於非賣品,僅夠自用。華為自己做芯片僅僅定位來承載自己的硬件架構,來實現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力以及低成本。到現在為止華為沒有任何想法和計劃把麒麟芯片對外銷售。

2017年,華為全球手機出貨量達到了1.5億部,其中高端機P系列和Mate系列採用的是麒麟9系,中低端手機採用麒麟6系和高通驍龍、聯發科芯片。華為不願意在一棵樹上吊死,實現了芯片供應多元化。



華為芯片是中國芯,鑑於目前產品定位,產能不足,華為的自身戰略,華為沒有計劃對外出售。


郭敬看天下

華為海思麒麟芯片,之所以沒有外銷,是因為華為手機還沒有取得世界第一,或者說還沒有取得絕對的優勢…

華為手機,硬件差異化的優勢,差異化的策略猶如蘋果手機用自己的處理器.一旦出售給其它手機廠家,將讓華為失去獨有的優勢,況且即使出售給其它廠家,如果沒有華為的幫助,短時間內也不會適配得像華為自己手機一樣神奇…這決定了華為暫時不出售自己的看家法寶——芯片,麒麟處理器


華為麒麟芯片,發展可謂順風順水,各項指標和高通相差無幾,才有了華為手機今天的異軍突起!從960的不服氣,到970的AI設計,讓手華為機性能品質有了翻天覆地。P20手機讓你不得不服氣!這樣的芯片,華為手機還沒有達到頂峰怎能就給他人做嫁衣?


一旦華為手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獲得了豐功偉績!即便不是全球第一,也是有了特別大的佔有率。那樣華為手機的地位更佳穩固,芯片性能更強更被世人認可,這時候出售芯片可謂是天之良機!

世界頂級的產品,無一不是全球多項領先技術的結合體,強強聯手,合作共贏,才能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美國的蘋果,蘋果的芯片,高通的驍龍,無論研發還是製造都已打破國界。全球夠買,全球研發,全球共享技術,這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因此說這個芯片手機就不是美國的。同樣的道理麒麟芯片就是華為的,就是美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