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醫生一罷工,全國死亡率下降50%」這一說法?

用戶84590497535

這是英國一家媒體統計過去幾十年裡以色列、美國、英國、加拿大區域性醫生罷工期間該地區死亡率得出結論:有些醫生罷工死亡率沒有變化,而有些則下降,尤其是以色列罷工那次下降比較多。根據這一統計結論,就有很多人說是醫生過度醫療、誤診、事故等因素反而治死人,似乎醫生不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反而成人殺人惡魔。

但是,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我外公和奶奶都有心臟病,醫生建議要麼裝心臟起搏器,但手術有風險,尤其是年紀大或身體弱的人風險更大,要不就這麼抗著。外公裝了,奶奶身體差些也年長些就沒裝。此後兩人生活質量完全不同:外公不用再擔心突然昏倒,萬一沒人發現或太晚發現而搶救不過來,不需要子女無時無刻監護,生活要自由豐富的多;奶奶時常受頭昏眼花的困擾,也不敢單獨出門太遠,這兩年更是經常因為頭昏而臥床不起。所以,外公承擔了可能手術失敗的風險,但換來了此後更好的生活質量。

土耳其有一對連體姐妹,在共同生活了20年後決定冒著生命危險,一定要做分體手術,因為她們渴望過獨立、自由的生活,很不幸地是手術失敗了。她們都連體共同平平安安生活20年了,為什麼不顧巨大的手術風險非要分開呢?因為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選擇“好死不如賴活”。

還有一個人頭部長腫瘤,隨著時間推移一直在慢慢變大,她就這麼一直忍受著這種肉體與精神上的折磨,直到接近忍受極限時終於下決心做割除手術。幸運地是她的手術很成功。她一定很高興自己承受住了手術風險,終於可以甩掉長年的負累,終於不用面對他人異樣眼光。

那些年輕時就遭受運動創傷的人,不考慮醫療費用的情況下,是選擇冒手術失敗,或麻醉不良反應、或術後感染、排異等風險,去換取今後幾十年的更有質量生活,還是選擇長年忍受病痛折磨,讓自己肉體和精神都備受煎熬的低質生活呢?

就醫不僅僅是因為有生命之憂,需要醫生來救命,更多的時候是我們疼痛、不舒服,讓我們很難受,不願意忍受這種痛楚而求醫。那個疼痛難耐而跳樓的孕婦,是多麼希望醫生能給她破腹,而不是她忍受劇痛自己生下來。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我雖然不是醫生,但是必須站出來說出解釋,免得耽誤有求醫需求的人。

所以醫生短時間罷工導致死亡率下降看似荒謬,實則合理。在這背後所說明的道理恰恰是高質量醫療的重要性,而非過度醫療導致死亡的荒謬(實際上國外過度醫療的案例非常少,很多時候是醫療不足)。所以很多事情如果不看原文和思考原因,而只是看看新聞的標題,就會得到非常荒謬的結論。


吾知難

首先,“醫生罷工,城市死亡率降低”的情況是出現過的。

其次,兩者之間不是相關關係,而是明確的因果關係

這其實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現象,叫做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試想一下,如果你患有一種對生命有威脅的疾病,並且這個病症可能隨時爆發的話。當這個世界上忽然沒有醫生的時候,請問你會怎樣做?

90%以上的人會選擇降低疾病的發生幾率

也就是說,如果有高血壓的話,會更多選擇清單的食物,並且按時吃藥。

如果有心臟病的話,無論如何都要保持心情的穩定,並且拒絕任何形式的劇烈運動。

那麼,這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降低了疾病的發作幾率,而事實上,如果使用正確的生活方式,並且按時服藥的話,確實對人類目前已經發現的絕大部分疾病有著良好的控制作用。

這就是所謂的自證預言,當自己將生存作為一種語言的時候,就會不知不覺的採取各種手段來保障自己的生存。

或許在此之前大夫的話毫無意義,可是,當醫生們集體罷工了,他們曾經說過的每一句話,都將成為人類自己去就踐行生命的標準。

這時候或許會有人提出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將會直接影響結果,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規律。而自證預言是基於自我實現向結果引導的一種方式。

嚴格意義來說,兩者都會存在,哪管是針對相同事物而同時出現正反面兩個結果。也就是說,兩者並不需要區分優劣,或者說作用的大小。

但不要忘了,結果的評價和導致結果的過程才是兩種理論的差異之處,但結果本身是必然的。

也就是說,當墨菲定律存在,人類在沒有醫生的情況下,人口會不斷的下降,直至醫生再次出現。

但並不會影響到人出於對死亡的恐懼,而促使自身積極投入生活,從而較大程度上降低了疾病爆發幾率的自證預言結果。

但是,這個狀況並不意味著所有疾病都可以得到良好的管理

首先在醫生罷工的初期,人類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這個時候人類將沒有任何手段對抗已經發生的疾病,以及當出現意外事故時,也無法得到及時的救助。

可以理解為,對於還可以通過藥物控制的疾病,其實在一段時間內根本不需要醫生,畢竟也不是誰天天做心電圖,天天照MRI,長期服藥的個體,如果身體沒有明顯不適的話,可以一個月見一次醫生,一個季度見一次醫生,甚至可以半年見一次醫生。

可是當他們發生明顯不適的時候,或者疾病已經發作的時候,這時沒有醫生會很麻煩,這時的死亡率也將迎來人類前所未有的峰值。

當然,只要過了這一陣之後,自證預言就會起到作用。同時也不能否認,當缺乏醫生的情況下,墨菲定律同時會導致人口不斷下降。

也就是說“醫生一罷工,全國死亡率下降50%”這種說法,其實是一種週期性的現象,甚至會出現死亡率更低的情況下。但是,一旦觸底,就會快速反彈,如果出現大規模流行性疾病的話,可能會因此造成全人類的滅亡。

其實筆者明白問題本身是想將矛頭指向現代醫學,或是醫療行業

甚至有人指出之所以醫生罷工而導致死亡率降低的情況出現,是因為濫用藥物的狀況得到了紙質。

要知道,這種說法是很荒謬的,至少從現狀來說,醫生用錯藥的比例無疑會極大的低於沒有醫療知識的人。

也就是說,當醫生罷工之後,濫用藥物的狀況會加劇,又怎麼會因濫用藥物的減少而導致死亡率降低呢?

本質上來說,我們還是普遍信任醫生的,絕大部分不信任醫生的人,並不是自己生病而沒有治好,只是看到了一些事故,並把事故無限放大。

當然,還有一些人是唯恐天下不亂,天天七個不平,八個不憤的,任誰都沒辦法。

而且這類人特別喜歡給人留言,有些人就喜歡迎合他們混點流量,結果竟然弄出來各種莫名其妙的答案。

可是就這麼點小毛病,你非要掛骨科,就怕自己骨頭有毛病,大夫也沒有透視眼,怎麼能看出來骨頭有沒有問題,當然要拍片子。

所以說,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矯情,非得要好服務,服務好了就說收費高。總抱著一種思想,為什麼我花錢了還治不好病。親,不是所有病都能治好的,如果都能治好,人早就長生不老了。


其實醫生罷工導致週期內死亡率下降的情況是出現過的,不過也指的是週期內,而不是永遠都會這樣。

然而,這個問題很顯然是有矛頭的,很多人將問題指向現代醫療的問題,但是縱然現代醫療系統的問題再多,醫生和醫學本身對於解決疾病這件事兒,還是有很強促進作用的。如果沒有了醫生,只會造成更大的影響。

同時,也不要把醫生職業以及醫學過度的神話,醫學不是無所不能的,也不可能治癒所有的病症。所以,請不要抱著花錢看病,就一定要把病治好的思想,沒有人敢做這種保證。


小言詹詹

這個提問,應該是指下面這幾段話吧。摘出來讓大家看看。

據有關資料記載:“1976年,哥倫比亞的堡高塔市的醫生罷工52天,當地死亡率下降了35%,被稱為‘不尋常的副作用’”。同年在美國洛杉磯,當醫生對醫療事故保險漲價不滿而罷工示威時,全市病人死亡率下降了18%。加州大學的醫政科教授米爾?爾羅密默醫生調查市內17家醫院後所作的報告顯示:在罷工期間,每一家醫院平均減少了60%的手術。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以色列,1973年以色列全國醫生罷工,為期長達一個月,根據耶路撒冷埋葬協會的統計指出該月的全國死亡人數下降了50%。1983年,以色列醫生再度罷工,為期長達85天,按照斯萊特等人在英國的《柳葉刀醫療刊》中的統計指出:在醫生罷工期間,以色列全國的死亡人數下降了50%。

同樣的死亡率下降發生在30年前,原因也是由於醫生罷工所致。按波美拉特博士對80年代醫生罷工與死亡率下降的調查指出:死亡率下降與醫生罷工日期的長短成正比。例如在加拿大曼尼巴濤巴省的醫生罷工兩週,死亡率下降為20%,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醫生罷工3周,死亡率下降為30%,在以色列醫生罷工85天的死亡率下降則為50%。

其實,問題的關鍵是,“過度醫療”造成了死亡率的上升。

在這個意義上,有幾個醫生認真想過這個問題嗎?恐怕沒有!

從這個角度而言,醫生罷工和死亡率下降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的關係。

讓我們好好重新思考人體吧!


踏雪無痕5141815

老太太進院一星期的時候,我去看她,問她好些了沒有,她說摔傷的部位仍然痛,一點兒也沒有好轉,我去找醫生,醫生說沒什麼大問題,扭傷了而已,沒有骨折,再住一星期就能出院了。這樣,老太太又住滿一星期,在此期間,醫生除了每天給老太太打針吃藥,就是堅持每天按摩,說對病人恢復有好處,可老太太病情仍不見好轉,相反比以前更嚴重了。


手機用戶22954642155

醫生罷工,全國死亡率會不會降低,我不知道。

但是宮外孕休克、急性胎兒窘迫、難產的女性和寶寶,一定沒有好下場,很可能就是死路一條,這是肯定的。


婦產科小超人

我不評判這句話的對錯,我用事實說話!我有兩個女兒,大的二十九歲,小的二十二歲,大女兒出生的時候農村還有赤腳醫生也有接生婆,當時我找的赤腳醫生,她到家忙活到大半夜,過了幾天我去算醫藥費,她只要了17元錢,大家看好了是十七元錢。過了六年我的二女兒出生也是同樣的辦法,花了七十元錢。


手機用戶78261778634

有機會看看中醫四大名著中的《溫病調辯》。裡面有一句話:十個病人有八、九個人是被醫生醫死的。所以這個50%已經是低估了。在清朝明知人士已經清楚的看到了這個問題。


yiping3

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正反兩面,“醫生一罷工,全國死亡率下降50%”這個話題就看你站的那個頻道。就拿我身邊的切身例子來說吧:

第二個星期我找到曾主任複查後,曾主任告訴我,根本沒有任何問題,如果上網累了就遠離幾天好好休息會自然修復的。臨走,我還說,你不給我開藥嗎?曾主任隔著一副高度近視眼掛著謙謙笑意溫和的對我說:不需要,別擔心,去吧~~

幾個月後事實證明曾主任的說法是正確的,曾主任給我印象非常深刻。


麻將小依依

醫鬧雖不好,但不能打擊太嚴。我們親耳聽到有幾個醫生議論對所有限制約束醫生行為的政策,規定非常排斥。現在的醫生絕大多數只認錢。堅決制定約束監督醫生的具體規定,不要怕醫生不積極,習慣了就好,畢竟有的是學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