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绵阳经开区火了,周边教育和生活配套设施亟需跟上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绵阳经开区)是中国(绵阳)科技城“一城三区”发展战略中“城南新区”的核心区,位于绵阳主城区南面。2000年,绵阳经开区正式成立,那时的南湖、塘汛片区基本都是农社田地为主,绵三路沿线鲜有高楼林立,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经开区管委会大楼和对面的信用社大楼。那时候,绵阳市民普遍认为,过了印染厂就已经远离城区,鲜有人考虑在三江附近购房置业,商业投资更无从谈及。对比同期着手开发的绵阳高新区、绵阳园艺片区,绵阳经开区时运不济,先是绵阳会客厅由于“你懂的”原因未能持续建设,城南新区成为一个空牌,接着长虹项目搁浅、富士康爽约,最终使得绵阳经开区沉寂数年。直到201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绵阳经开区才再次引人关注。这一次,绵阳经开区被更多的市民认可,成为市民宜居宜商的优选区域,与园艺山、石桥铺片区共同成为近年绵阳楼市的主战场。三江周边的房产开发迅猛,树高威尼斯、海赋长兴、中玮海润广场、万达CBD、神州南都、玫瑰花城陆续开建、陆续交房。

国家级绵阳经开区火了,周边教育和生活配套设施亟需跟上

经开区一号桥周边

经开区被人们关注,除了房产因素还有重大产业项目的信息。 长虹集团宣布部分厂区南迁经开区、欧虹等一批电子产业大项目陆续落地,绵阳经开区已形成以长虹智能终端、旭虹盖板玻璃、海立电器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美丰科技、东材科技、利尔化学、禾大西普为代表的化工环保产业,以丰谷酒业、雪宝乳业为代表的食品医药产业和以好圣制造、华晨瑞安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等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效应明显。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绵阳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0亿元,增速12.7%;“四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06.9亿元,增速13.43%;工业总产值765.3亿元,增速16.2%;财政收入25.5亿元,增速20.4%;创造税收18.6亿元,增速23% 今年5月,商务部对全国219个国家级经开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绵阳经开区更是跻身全国30强,取得了综合排名全国第29位、四川省第2位的优异成绩。

国家级绵阳经开区火了,周边教育和生活配套设施亟需跟上

绵阳经开区用地规划图

国家级绵阳经开区火了,周边教育和生活配套设施亟需跟上

经开区学校规划图

可转眼5年过去,处于种种原因,规划区域内依旧是菜地果园。按照政府规划,2018年年内该区域应开工建设一座九年制一贯制学校。而事实上,该地块尚未开工就看见周边农户就已经在规划用地上拉横幅求补偿,其中原委不甚清楚,也无法过多评论,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绵阳经开区新建小区配套建设严重滞后的问题。与此类似的还有早已规划的三江体育公园,这个规划占地11.6公顷,紧邻万达CBD项目,如今鲜有声息,预计建设还要延后段时间。这些教育、文化以及本文未说到的医疗、商业等软环境打造,直接影响绵阳经开区持续的发展,亟需引起重视,规划项目应当早日纳入议事日程,不应年复一年爽约。


一片区域要强势崛起,一方面离不开重大产业项目的持续引入,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稳定消费人群的巩固。重大产业项目带来的是就业岗位和较好经济指标数据。稳定的消费人群则能带动区域内住宿餐饮、文化娱乐、装饰建材、医疗保健、批发零售等行业发展,为园区发展注入活力,从而提升园区的宜居宜商品质。若高楼林立之下,缺乏配套商业和教育、医疗、便民设施消费人群就会被迫转移到周边区域,新区建设就始终只是看上去高大上,缺少生活气息。毕竟,绵阳经开区到绵阳中心城区很近。衷心希望绵阳经开区的民生配套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强区和生态化活力新城。

国家级绵阳经开区火了,周边教育和生活配套设施亟需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