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和经验,哪个更重要?

学历和经验,哪个更重要?

学历和经验,哪个更重要?

导读

在职场中,学历和经验到底哪个更重要?专业HR在筛选简历时是如何考虑这两者呢?

1

我们都知道,在职场中,学历代表了一个职场人士的基础,而经验代表了求职者在特定岗位上的熟练程度,是否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技能等。专家表示,学历和经验这两者不能笼统的来划分谁更重要,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公司对其要求也不同。

岗位需求不同,对学历和经验的要求不同

在职场中,学历重要还是经验重要得从具体的职位来分析,有些岗位对于技能要求不高,HR往往会看重求职者的学历,但是如果是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职位,HR会考察求职者经验的部分比较多。

比如在招聘程序员、前端工程师等理工科职位时,对专业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没有项目经验和工作经验很难成功进入优秀的企事业单位任职。

求职者自身条件不同,对学历和经验的要求不同

HR在面试求职者时,会观察求职者自身特性,根据特性再去判断是否和所需岗位匹配度高。如果面对的是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会更看重学历本身。如果是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则会倾向关注其工作经验。

对于毕业生而言,没有工作经验,唯一可以证明他们才能的就是毕业于什么样的大学,学习成绩如何,在校是否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有没有一定的爱好特长等。如果是学习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后,给予培训和学习,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而毕业生是否参与过社团活动和实习,HR可以考察出求职者是否有上进心和社交能力,也可判断求职者的个性如何,是否符合企业文化。

对于已经拥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HR会侧重从工作经验来判断求职者对于工作技能掌握如何,是否有一定的见解和深度,是不是适合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

不管是学历还是经验并不存在谁更重要一说,不管你现在是刚刚大学毕业还是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的求职者,找到自己的优势,在面试中发挥出自己最好的一面才可能最大程度的打动HR,获取心仪的工作岗位。

2

而身边总有一些人鼓吹学历无用论的人,常常会说谁不读书也成功了、谁辍学也成功了、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看学历是歧视、大学生多的跟狗一样、读大学有什么用、死读书有什么用...其实他们都错了。

谬论1:谁谁谁不读书也成功了

鼓吹学历不重要的人,最常见的就是拿身边的人举例子。比如有一对外地夫妇,两个都是文盲,每天晚上到街旁摆烧烤,一天纯利润高达2000元,在市区买了三套房。而名牌大学毕业生一出来,工资才几千块钱,谁说学历就一定重要了。

他说的是不是事实?的确是事实。但他忽视的至关重要一点是,概率。

这样的“外地夫妇”,还有另一个称呼叫农民工,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2亿。也就是说,像这样日进千元的人,只占2.82亿人口微乎其微的一部分。

如果烧烤都好赚,大家早就摆摊去了,卖烧烤发家致富的都是幸运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那么大部分没有户口、没有学历的农民工在哪里呢?他们在烈日下的工地里,在流水线上,蜗居在城中村里。

学历和经验,哪个更重要?

谬论2:谁谁谁辍学了也成功了

这一谬论的逻辑错误也是类似的。与之不同的是,持这一谬论的人,最喜欢拿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举例子:你看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辍学却如此成功,一个长期是世界首富,一个创建的脸书正改变着世界。

首先,这样想到人一定得先照照镜子:自己是否有资格与这群牛人相提并论。他们是从哪里辍学的?哈佛!

也就是说,在辍学之前,他们是能够考上哈佛这样世界最顶级名校的,跟从二三流学校混不下去辍学有本质区别。

如果你有足够的本事考上清华北大,并且在校期间已经开始创造性的工作,那么你有底气辍学——因为你更接近于“天才”了,但作为凡夫俗子,就请不要眼高手低了。

学历和经验,哪个更重要?

谬论3:经历比学历更重要

在某乎的问答或者各种职场攻略里,都有连篇累牍的文章告诉你,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

很多二三流高校毕业生看到这个说法,会有一种心理安慰:没关系,我虽然学习成绩差,学校也差,但以后职场看的是我的能力和情商,我不一定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

然而事实上,没有一个好的学历,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早就筛选掉了。如果你说你没啥学历,你就和清华北大的学生一起工作,那么,恭喜你 ,但要记住这同样是一个概率问题。

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HR在筛选简历时定的最低标准可能就是985高校,甚至有的只认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名校,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

你的经历再多、情商再高,对不起,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很多HR连给你笔试的机会都不愿意。

学历和经验,哪个更重要?

谬论4:看学历是歧视

前三个谬论被反驳,有人就开始打道德牌了:你们招聘时先看学历,是对学生的歧视。我们虽然学校不出名,但我们勤恳努力,怎么可以只看学历。

我们再来做一个假设,一个HR准备招聘5名员工,有100人投简历。这意味着他必须筛掉95人,筛人得有一个标准。

他先看学历,这时三流高校的学生反对,你这是学历歧视。

好的,他放弃学历标准,他以性别为标准,男性优先,女性肯定会反对,这是性别歧视。

他退而求其次,以工作经历为标准,这时工作经历为零的应届毕业生也跳出来说,你们这是歧视应届生。

他无可奈何,以能力为标准,这时能力较弱的人也可以跳出来说,你这是歧视弱者,你应该给我们机会,应该看到我们有进步空间……

发现没有,这个时候HR就没有办法选人了。因为我们已经把“选人的标准”泛化为,“对不符合标准的人的歧视”,可实际上,选人的标准,仅仅是竞争语境下的一种择优。

以学历论人才可能会错过一部分人才,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个概率,要远低于他选到的人才的概率。以学历选人才,可能是他最不坏的选择,是他效率最高的选择——不然HR都得累死。

作为用人单位,这是他的权利。我们可以不赞同,但只要企业不违反法律,我们也无权进行道德绑架。

学历和经验,哪个更重要?

总而言之,读书很重要,名校很重要,学历很重要,当然经验也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家长要花费巨资购买学区房给孩子挑一个好学校。但也绝非贬低那些非名校毕业的学子,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正视差距,尽可能地从其他方面弥补。

你可能无法一下子获得与北大清华学子同样的竞争机会,但也许工作几年之后,当你累积了一定资本,你的二次就业机会就更开阔了。

通过贬低他人来达到自我安慰,丝毫改变不了结果,请少些抱怨,多一些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