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丨我國充電服務趨向專用化方向發展

我國充電服務趨向專用化方向發展,充電平臺協議及業務系統將進一步分化,硬件生產或更加具有標準化獨立性。

近兩年,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問題的關注不斷深化,其中關注的焦點之一就是如何解決充電問題。“例如,在今年兩會提案中,有關新能源汽車充電問題就涉及到了政策支持、場地報批、資金支持、建設規範、技術標準、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如此‘接地氣’和強化細節的建議,對未來充電產業發展將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星星充電高級副總裁鄭雋一表示,近年來,在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充電產業依然面臨不少難題,亟待實現突破性、創新性發展。

產業已具規模 細分市場空間大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充電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並出現了一批具有行業引領能力的企業。”鄭雋一認為,截至目前,我們充電產業已經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

行業觀察丨我國充電服務趨向專用化方向發展

其中,2011~2014年為第一個發展階段——充電樁數量由9352個增加到3.1萬個,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普天等是該階段的主要建設力量。

2015~2017年為第二個發展階段——據統計,截止2018年2月底,僅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內成員單位上報公共類充電樁就達244023個。期間,我國出現了特來電、萬馬、雲杉智慧等一批專業服務企業,不少是上市公司新增的新能源項目。此外,各地城市平臺企業如西安城投、廣州城投等也進入充電服務領域,不過由於缺乏運營經驗,這些企業往往傾向與星星充電、特來電等專業服務企業合作。

2018~2020年是第三個發展階段。“期間,充電平臺協議及業務系統將會進一步分化,硬件生產也將更加具有標準化和獨立性,迭代能力差的充電運營平臺將被市場淘汰。”萬幫新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事業部副總經理王蕾介紹,目前,在政策推動下,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車的替代過程正在加速縮短,對於用戶端來講,這將促使與細分市場相匹配的充電服務向專用化方向發展,需要充電服務企業進一步拆解客戶需求,以更好地理解細分市場。這些細分市場服務發展的空間巨大。

行業觀察丨我國充電服務趨向專用化方向發展

“對此,星星充電已經針對性地提出了商業新模式、高效新技術、智能新制造、產業新生態、資本新平臺5個創新,以技術、平臺、模式等全方面的創新,滿足細化市場的充電需求,推動國家充電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鄭雋一如是說。

無序競爭發展 商業模式待探索

近年來,我國充電產業儘管實現了較快速的發展,但依然面臨基礎不牢固、技術水平低、盈利能力低等問題。

“電動汽車產業及其充電技術的不確定性,例如充電功率一升再升使以往投資面臨過時風險;無線充電技術發展或替代充電樁等,加大了充電服務投資運營風險,影響了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王蕾認為,當前,充電服務企業在整體產業鏈中處於弱勢地位,車企參與度相對較低,動力電池充電技術升級難以協調。同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例如,在公共停車場所利益主體眾多,協調難度大;具備安裝條件的居民小區物業公司不配合等。另外,其建設還涉及配電網、道路、綠化改造等,甚至涉及文物保護,增加了建設難度。

已建成的充電設施雖然總量較大,但平均利用率相對較低,且技術水平偏低——只能單向充電,難以與電網互動;私人充電無法實現智能共享服務——充電運營企業、手機程序眾多,運營商平臺數據“互聯互通”水平有待提升。更重要的是,我國充電行業盈利能力低,商業模式尚未成熟,仍有待進一步探索,這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目前,我國充電服務市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無序競爭、發展。”鄭雋一解釋說,充電基礎設施本身建設投資大、利潤低、回收期長,運營商投資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在私家車公共充電領域,運營企業普遍處於虧損狀態,即使按各地最高標準收取充電服務費,投資回收期也過長。一批技術、經驗、資本實力較差的企業盲目、無序地進入充電領域,造成充電服務資源過於分散,規模經濟性差,並導致惡性競爭、過度誇大宣傳等,增加了行業企業盈利難度。

鄭雋一、王蕾一致認為,我國充電服務商業模式應該採取雙輪驅動、車網協同、專業運營、整體方案的總體思路,由充電服務企業、政府部門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等共同努力,從做大市場規模、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收入3個方面入手,推動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形成。 同時,進一步嘗試應用互聯網、智能電網、光伏風電等接入技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拓展增值服務,從而提升充電網絡價值,促進實現可持續發展。

推進多網融合 打造綠色智能出行

面對一系列難題,充電服務企業該如何實現突破性、創新性發展?對此,星星充電或已給出了有益的解決方案。

行業觀察丨我國充電服務趨向專用化方向發展

“國外同行發展的成功經驗表明,充電服務應注重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內容,更加多元化的服務渠道和收費機制等。”鄭雋一說,目前,星星充電已經在著力打造個性化服務,例如,在電動公交領域,以大功率技術引領發展——去年8月,在南京投放了大功率充電公交樣板站,360千瓦大功率充電樁能夠讓公交車在10分鐘內完成充電,被國標委指定為國內大功率充電的兩家牽頭企業之一。在私家車領域,為老舊小區打造“移動儲能車”新模式,並可利用錯峰充電為用戶節省成本;為私人樁主打造“私樁共享”模式,樁主和平臺共享收益,為無樁車主解決充電難的問題,使服務渠道更加多元化。接下來,星星充電將試著打造多元化的收費機制。

“未來的充電網絡將是多網融合的時代,即充電樁運營網絡與儲能網、能源網、智能電網、互聯網等更多的網絡實現融合。藉此,才能真正為客戶提供‘產品+服務+充電+運營’一體化的城市綠色智能出行解決方案。”鄭雋一表示,星星充電正以打造模塊化服務——不僅生產充電樁還提供包括現場勘測、場站設計、App定製、數據分析、售後維護等服務內容,推進其平臺實現更多、更好的融合。同時,星星充電還堅持以構建全面信息化提升融合服務質量——把充電設備信息、故障情況、電池情況等傳輸至監控平臺,提供智能分析解決方案。

目前,面臨行業多重發展難題,星星充電已經在全國146個城市建設了近40,000個充電樁,全國共有60餘萬電動車主是星星充電App的用戶,市場業績矚目。

儲行業資訊,傳未來之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