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珐琅艺术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绚烂重生

法国珐琅艺术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绚烂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掐丝珐琅画

珐琅、铜板、银丝、金银箔

法国珐琅艺术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绚烂重生

纵横古今中外,回望千百年人类文明的进化史,珐琅工艺作为一项古老而复杂的传统手工技艺,其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被高新技术手段不断冲刷、淘汰陈旧的生活方式的洗礼中,还能够以无比高贵、处变不惊的精神信仰流传世间,令躁动难安的世人放慢脚步、安然凝神,其寓意何在?想来,足以引人深思。而这也是笔者此次采访法国著名珐琅艺术家让·弗朗索瓦·德艾先生、听他讲述法国文化艺术史、珐琅工艺传承,以及欣赏他那充满田园风情、浪漫宗教色彩的珐琅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所引发的内心感悟......

法国珐琅艺术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绚烂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珐琅戒指

银、珐琅、橄榄石、碧玺

据考古发现,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希腊普鲁斯岛出土的公元前12世纪的六枚戒指和双鹰权杖首,被公认为最原始的掐丝珐琅。直至公元10~13世纪初,掐丝珐琅工艺达到极为兴盛的时期,并逐渐传入世界各地。历经千回百转,珐琅工艺从中东波斯湾地区、传入塞尔特地区;再从康斯坦丁堡转入土耳其、日耳曼地区;随后又传入法国的利摩日(Limoges)等地……而纵观法国珐琅工艺之都利摩日,其高超的技术已拥有900多年的历史,被当地人称之为“火的艺术”。也正是利摩日这座充满奇幻色彩的城市,孕育了法国珐琅艺术家让·弗朗索瓦·德艾(JEAN FRANÇOIS DEHAYS)的梦想,成就了德艾先生与珐琅工艺这段数十年的不解之缘。对于德艾先生而言,珐琅工艺之于他意味着什么?对于15岁时就因缘际会烧制出人生第一件珐琅作品的他而言,珐琅不仅仅是一种工艺、一门艺术,它更像他身体中的血液,早已流淌到他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寸肌理,一同感悟着他对生命与大千世界的纯真浪漫的美好情怀。因此,在德艾先生的作品中,观者能够看到他儿时的生活状态、大自然所特有的灵动气息,以及充满宗教神学仪式感的内心世界。与以往人们司空见惯的以皇室贵族为创作题材的珐琅艺术有所不同,德艾先生的珐琅艺术作品更加生活化、平民化、更加关注普通大众的内心情感。对此,德艾表示,对于他来说,他只是关心人的生活状态,所以借助珐琅工艺这种媒介形式,来表达一些他自己对于生活的看法和问题,其中,更多的是一种反思。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他没有一个整体的、概括性的、或通过一系列作品去表达某种情感的宏观思想脉络,而是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独立的思想,每一件都是一个答案、一个信息、一个问题。

Q & A

Q:在您的数十年创作中,据悉您曾与百达 翡 丽 、 L A L I Q U E 、 T I F FA N Y Paris、MATHON Paris等法国或国际珠宝品牌有过商业协作;同时也一直在从事您的个人艺术创作,那么在您的创作中,该如何平衡商业珠宝与艺术珠宝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您的个人创作中,那些田园风情的珐琅作品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这些创作对于您而言意义何在?

法国珐琅艺术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绚烂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的商业协作作品

——百达翡丽珐琅工艺圆顶座钟系列

A:我的工作包含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与国际高级珠宝、高级钟表品牌合作,这种合作需要很传统地表现出皇室贵族色彩的画面感。而我想说的是,我的另一部分工作就是表达另一种自我生活追求——表现我的田园生活状态,我同样会花很多时间、很多精力去做一件这样的作品,对于我来说,这才是我生活中最珍贵的东西。所以,我希望可以在现代的珐琅作品中,用同样的工艺性去表现更平民生活的题材。而且珐琅也能够把画面和生活中的某一个部分长久保留下来。现在我们看到中世设计名家 RENOWNED DESIGNERS纪、甚至更古老的一些生活情境,我觉得,以现在的这种环境,如全球变暖等气候现象的出现,会导致有一天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许从地球上消失,所以把它们记录下来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法国珐琅艺术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绚烂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掐丝珐琅画

珐琅、铜板(镀银)、铜丝

例如,这幅表现法国诺曼底奶牛的珐琅作品是我最近刚刚完成的。如果人们不了解当地环境,看到我所表现的题,尤其对于东方人来说,可能大家觉得很奇怪,因为我的祖籍是诺曼底,而诺曼底的奶牛就长成这样。诺曼底的奶油很有名气,与荷兰黑白相间的奶牛相比,诺曼底的奶油最大的特点是全国公认最好的,虽然诺曼底奶牛的产奶量不高,但是它的油脂含量最高。而选择这些创作题材,也是源于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与牛羊打交道,这代表了我经历过的一段人生,现在仍然向往,但是已不再拥有的一段生活。所以在我的作品中,我融合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居住的地方,其中有一种怀旧的情怀在里面。

法国珐琅艺术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绚烂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掐丝珐琅画

珐琅、铜板、铜丝、银箔

从事珐琅艺术创作的三十余年,德艾先生拥有着对珐琅近乎痴狂的热爱。他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就开始烧制珐琅。纵观全球为数不多的珐琅工艺大师,德艾先生更是其中熟练运用所有珐琅工艺制作的艺术家,且最擅长镂空珐琅工艺,所以与国际大品牌的合作,以镂空珐琅的定制居多。在他的珐琅制作审定标准中,他的要求极为严格,除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一件珐琅作品的烧制是否成功,要看是否有裂痕、是否有气泡等常规标准外,透明珐琅烧制得是否透明,珐琅是否有足够的亮度,是否具有良好的光泽度等也是德艾先生考量的重要标准。

Q:虽然相较于千百年前古老的手工技艺,当今社会的高科技手段已经拥有了过去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感,但对于珐琅艺术的表现而言,目前,很多高级珠宝品牌的产品已远不及曾经的那样完美,曾经的辉煌在如今看来似乎已成为历史。对此,能否谈谈您的个人想法?

法国珐琅艺术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绚烂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红金星珐琅项链

珐琅、银、金

A:大约在公元5世纪时期,内填珐琅工艺在塞尔特地区兴起,彼时的珐琅工艺以蚀刻工艺为主。直至珐琅工艺再传入利摩日,从利摩日由意大利的工匠师带入意大利,最后再转入巴黎。在此期间,珐琅工艺在法国几经沉浮,直到1803年~1804年间珐琅工艺一直在慢慢的更换不同的地点,延续到1850年拿破仑三世的时候,包括20世纪初新艺术时期,则是珐琅工艺的辉煌期,人们可以在各个高级珠宝的展览上欣赏到更多的、更精彩的珐琅作品。当时,珐琅工艺最初传入意大利的时候,工匠师的创作看起来是蚀刻,其实是把蚀刻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因为当今时代能做的蚀刻,它的底是同一个高度,但在当时意大利做的巴赛伊蚀刻,它的底是在不同的高度,因为珐琅的厚度与金属的比例直接影响整件作品的难度系数和表现效果。目前,巴赛伊蚀刻工艺面临失传,如果今天一定要来比较的话,确实我们已经没有当初那种工艺的难度系数,也没有以前那种完美的工艺效果,其原因在于现在整个社会的节奏很快、大家都不会用一生来专研一个工艺,都希望在极短的时间内速成。除此问题之外,也和原材料本身有关。现在各国国家和地区对于珐琅粉材料中的毒性,以及它所含有的成分要求比较严格,欧洲对于珐琅粉成分的考量也是越来越规范,有些颜色特别漂亮,比如中世纪的某些红色、黄色,现在已经找不到这样的材料了,因为这些材料含有放射性的元素,这些元素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所以它们被禁止生产、接触之后,就影响了珐琅更多颜色的产生,这也是一个问题。

法国珐琅艺术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绚烂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珐琅镯子

银、透明珐琅、金银箔

Q:在您的个人创作中,有很多作品是通过雕刻与腐蚀珐琅工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且已形成您的个人风格特色。能否谈谈您的这种创作风格的渊源,以及有关蚀刻工艺与腐蚀珐琅的工艺技法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法国珐琅艺术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绚烂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甲壳虫——珍藏版古书封面

透明珐琅、银板(雕刻镀金)

A:我喜欢蚀刻珐琅工艺,这与我整个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最初我喜欢金属雕刻,之后才发展到珐琅工艺的制作,所以我一直保留了手工雕刻的这一部分。但是每一个做蚀刻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工艺技术还是要搭配着艺术创作来进行。在创作过程中,无论运用蚀刻或者金属雕刻的方式,还是通过掐丝珐琅或酸腐蚀的方式,在工艺性的结合表现上没有所谓的局限性。蚀刻可以和掐丝珐琅结合在一起,但是它和镂空不一样的地方就是镂空珐琅还是适合用来做珠宝、做小件作品,而蚀刻可以更多的让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去组织你自己的画面,所以蚀刻相对来说更自由。如果说在操作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是要看每个人在这个工艺过程中所要表现的题材,想要传递给对方的信息是什么,来决定要怎么使用这个工艺,以及是否要与其他工艺相结合。

法国珐琅艺术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绚烂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蚀刻珐琅画(金属雕刻工艺)

珐琅、铜板

Q:众所周知在珐琅工艺制作中,相较于掐丝珐琅、平填珐琅而言,镂空珐琅是其中最复杂的工艺。以至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镂空珐琅才出现。您作为最擅长镂空雕刻珐琅工艺的艺术家,对于这种工艺的创作,您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在创作过程中,相关操作环节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A:在镂空珐琅的创作过程中,需要用少量的珐琅填在镂空的图框中,没有胎体,质轻且能透光。由于釉料没有胎体可以依附,因此需要格外熟练的技巧及耐心,所以,镂空珐琅的烧制过程是最大的难点。如果干湿度控制得不好,珐琅就可能掉下来,倘若你要一个很通透、很完美的效果,就要求你的工艺、你的温度的掌握必须要很精准。通常人们都喜欢问,烧制珐琅的温度应该控制在多少度?其实温度只是一个大家更容易理解的概念,事实上除温度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你的材料、珐琅作品整体的厚度,以及作品的形状等因素,所以即便到今天,我在工作当中也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只能通过不断的总结、尝试过程中去解决这些问题。

法国珐琅艺术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绚烂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掐丝珐琅胸针

珐琅、银、银丝

Q:能否谈谈中西方的珐琅工艺文化交流源自何时,中国珐琅工艺与西方珐琅工艺在艺术表现力和呈现方式都有哪些不同,以及当前的中国珐琅市场与西方珐琅市场又有哪些不同之处?

A:从13世纪开始,中国、欧洲和法国就有珐琅工艺的互换和交流的历史记载,当时,蚀刻的工艺也传到了中国,但没有相关的信息去考证。中国自古以掐丝珐琅为主,偏于工匠风格,而且珐琅在花瓶、大的摆件上的运用会比较多,相对来说,中国的掐丝珐琅不是那么细致,没有太多的艺术性。20世纪90年代,曾有大批中国出口的小件珐琅产品远销欧洲,而今我所看到的中国珐琅产品仍然是1990年的风格,没有任何改变和进步。所以从我的角度看,我觉得中国这些国营企业、珐琅厂还没有找到如何去适应当今消费市场的口味,没有完成转型,而今天可能整个行业仍面临着不知该往哪个方向去拓展,如何迎合消费者口味的困难当中。

法国珐琅艺术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绚烂重生

Jean François DEHAYS 掐丝珐琅画

珐琅、铜板、铜丝

Q:在今天珐琅工艺的制作过程中,怎样看待其工艺性与艺术性二者之间的关系,尤其面对珐琅工艺缺乏艺术创作性的现状而言,您认为,在当今社会如何站在更富有时代意义的视角去看待珐琅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A:我认为珐琅永远是一个介于传统手工艺和艺术之间的媒介,所以就像天平一样,因不同的需求而倾向于其中的一端。现在已经出现很多新的结合珐琅工艺的可能性:如在除金属之外的其他材料上烧制珐琅;与其他金属工艺相结合的混合工艺的运用;突破面积的局限,在更大的钢板上烧珐琅,给创作者带来更大的艺术创作空间等。这也是为什么我愿意来中国教珐琅课的一个原因,珐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那么要想革新、有所发展,就必须首先掌握烧制珐琅这门手工技艺,至少也要先了解它的传统烧制方式,然后才能进一步谈革新、尝试新的方式方法。因此我希望通过举办珐琅工艺制作培训班的方式,给大家创作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希望年轻人更脚踏实地的先掌握这种工艺的最基本信息,未来一定是这些年轻人掌握了这些工艺,按着他们的艺术理念去开拓新的可能性,因为珐琅工艺有无限的可能性。纵观珐琅工艺的发展史,我觉得要将珐琅最基础的制作工艺完整地做一遍,至少要用300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但是我们又活不了300年,人类穷极一生也不可能将珐琅所有的可能性都尝试一遍,所以,我们何时何地也不可能说,我们完全了解、掌握了珐琅工艺这门学问。

法国珐琅艺术家 Jean François DEHAYS 浴火之美,绚烂重生

让·弗朗索瓦·德艾

JEAN FRANÇOIS DEHAYS

法国资深珐琅艺术家。曾先后跟随多位老手工艺人学习金属造型、铸造、银器敲造、微型雕刻、錾刻、珐琅等工艺。1988 年成立个人工作室,专长为首饰、珠宝类贵金属珐琅制作。1993 年~ 1994 年担任Limoges珐琅手工协会主席。长年受邀与法国及欧洲的高级珠宝、钟表品牌合作。在Limoges与同行共同拥有Christel珐琅画廊,作品在巴黎Cheret艺术品画廊长期展出,其珐琅工艺的精湛及艺术追求的严谨与开放性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赞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