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秦漢之後,前朝的歷史為何是後人寫?後人為何寫前朝史?

今朝人不寫今朝事,後世才可撰寫古人。其實這是一種相沿成風的做法,類似的中國古代還有諡號,就是有身份的人死了,根據其生前予以一個或兩個字乃至更多字的評價。這種評價產生是為了防止前人不實的描繪某事,也是為防止見不得光的事透露出去,落得難堪。這也帶來了某人可利用這一做法做些利於自己的事情,進行落井下石,栽贓陷害等事。史書的編寫也有這種道理在。

中國秦漢之後,前朝的歷史為何是後人寫?後人為何寫前朝史?

後世寫前朝事,大致起於司馬遷的史記。因為後來的史書多是沿用史記的體例所寫。在史記之前,出名的有部著名的編年體史書春秋。

後世之人寫前朝之事可以讓後世之後世或後世之現世人看到之前人的種種得失,防微杜漸,這是中國古代史官的一大職責。

後世史書的編成,不能全靠後世為之。還有前人的功勞,若無前人記錄,哪來的翔實史料呢?顧炎武在《日知錄》中講”古之人君,左史記事,右史記言,所以防過失,而示后王”。這是說,當朝的事情有人會一一記下。這也導致了董狐筆和太史簡的事故發生,所以這類史書,後來多是秘藏,外不示人。

中國秦漢之後,前朝的歷史為何是後人寫?後人為何寫前朝史?

後世寫史傳承前人的精神風貌,供人瞻仰。利於一國一民族的精氣神的繼承與發揚。

寫前朝事代表著一個朝代的落幕,新朝代的興起。所謂朝代二字,就是如此。一朝一代,過去現在,亡興之間,天命所歸。後世寫前朝的事,有意表明過去(或言偽朝)不在,自己才是天選的正統,讓天下之人來附,共沐聖朝的光輝。

還有就是做好最後一點事的想法。人死之後埋葬立碑,可以讓後人有思念之所,結廬三載,是報養育之恩。當一個朝代亡後,遺老遺少們為了更能讓世人知道前世,便盡力所能及的責任,開始編寫前代史書,著名的有《清史稿》。北洋政府設館,任用舊清之人(趙爾巽等),編寫一代史書。

中國秦漢之後,前朝的歷史為何是後人寫?後人為何寫前朝史?

最後一點迷信的說,史書編寫,多系亡國之後所為。今朝人都希望國祚長久,當然不會觸黴頭。所以一般不會寫本朝事。喜用《某祖/某宗實錄》,某祖/某宗一般是帝王廟號。這是繼位之君命臣子以皇帝為主角,臣民為輔,採用編年體的形式記錄的前代事蹟的書。比較出名的實錄是明清兩代的實錄。

綜上,後世為何得以編寫前朝之事,有這種風氣相沿,大致是這麼幾種原因。但後世編寫前朝史,不免的故意添上惡語,或美化自己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