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8年,血糖控制在多少為宜?

中銀青島律所楊律師

針對2性糖尿病患者,分以下情況:

1)中青年、病程較短、沒有明顯心腦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餐前血糖控制在4.4~6.1mmol/L;餐後<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儘可能控制在HbA1c<6.0%。

2)病情較輕,通過飲食、運動和口服降糖藥物,使血糖控制達標,且不會發生低血糖反應者,餐前控制在4.4~6.1mmol/L;餐後<7.8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血糖及糖化水平儘可能接近正常。

3)70~80歲患者:餐前控制在6.0~7.0mmol/L;餐後8.0~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6.5%~7.0%;

4)合併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伴嚴重併發症者,高齡或是病程較長者,或是常出現低血糖者,餐前控制在7.0~9.0mmol/L;餐後8.0~11.0mmol/L;糖化血紅蛋白7.0%~7.5%;

5)使用胰島素,但非危重者,餐前<7.8,隨機血糖控制<10.0mmol/L,糖化血紅蛋白<7.0%;

對於1型糖尿病

1)兒童糖尿病患者:餐前控制在5.0~10.0mmol/L;餐後血糖在不影響正常生長髮育前提下,適當放寬標準;糖化血紅蛋白<8.5%;

2)大於13歲者:HbA1c<7.5%,如無低血糖則儘可能使其HbA1c<7.0%。

對於妊娠:總體來講,妊娠期間血糖控制較正常情況要嚴格一點,具體如下:

1)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間發現糖尿病):餐前<5.3,餐後<6.7,並且,餐後血糖控制比餐前更重要,HbA1c<6.0%;

2)糖尿病患者計劃妊娠:餐前3.3~5.3,餐後<7.8,HbA1c<6.5%,用胰島素者可放寬至7.0%以下。

本期答主:張克慧,醫學碩士


生命召集令

血糖控制在多少?必須因人而異!

關鍵是根據病史、年齡、糖尿病類型、各種嚴重併發症是否出現等情況決定血糖控制在多少。現舉兩方面最重要的例子說明。

一. 老年糖尿病

  • 為防止大血管併發症的發生,要同時注意對血壓、血脂的控制。

  • 飲食中適當進食富含粗纖維的食物,限制高膽固醇類食物。

  • 運動鍛鍊以步行、太極拳、保健操等各種輕度活動為宜。同時由於老年人易合併心腦血管疾病,不宜作劇烈運動。

  • 老年糖尿病人主要是2型糖尿病,故首選口服降糖藥。

二. 糖尿病孕婦


內分泌楊金奎教授

糖尿病控糖目標一般是空腹7mmol/L以下,餐後10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A1C)<7%,但這只是一個大概的範圍,每個人情況不一樣,對藥物的依從性,低血糖發生情況,併發症的情況等都又不一樣,所以根據不同個體具體實施控糖標準也有不同。

需要嚴格控制血糖的糖友:

可以適當放寬的糖友:

1.年齡在70歲以上的老年糖友,可以適當放寬,參考標準: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後2小時血糖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間。大於80歲的高齡患者,可以在上述基礎上再適當放寬。

2.有晚期微血管或大血管併發症、預期壽命有限、合併較多併發症以及糖尿病病程較長的糖友、經常出現低血糖的糖友,這些情況下,糖友血糖控制目標就要相對放寬,參考標準:空腹血糖維持在7.0~9.0mmol/L,餐後血糖在8.0~11.0mmol/L,HbAlc在7.0%~7.5%就可以了。當然具體控制標準需要根據個體情況,根據對應主治醫生提出建議執行。

對於糖尿病8年的糖友來說,除了要重視血糖以外,還需要定期監測血脂、血壓、血脂、腎功能、眼底、足背動脈搏動情況以及神經病變的相關檢查,這個階段不僅僅要血糖達標也要防範併發症的到來!


糖人健康網

其實,對於血糖應該控制問題,我們必須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既要控制好血糖,另一方面要防止發生低血糖。因為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的危害就不一樣了,可能會造成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增加死亡風險,且相對於高血糖來說,低血糖的危害是快速和兇險的,常常以分鐘或小時來計算。有專家認為一次嚴重的低血糖給糖尿病患者身體帶來的危害,會抵消一輩子控制高血糖所帶來的益處,可見低血糖的危害遠遠大於高血糖。一般來說,血糖控制得越低就越容易發生低血糖,相反則不易發生。所以在臨床上並不要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完全正常的水平,而一般只需控制在正常偏高就可以了。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空腹血糖控制在4.0~7.8mmol/L之間;餐後兩小時血糖控制在6.0~10.0mmol/L之間;任何隨機時間(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但應避免過低以免發生低血糖。需要說明的是對於年齡較大的患者來說,空腹血糖達標的標準不變,但餐後兩小時血糖的控制目標則應該放寬,只需不超過11.1mmol/L就可以了,這樣既可以減少組織的非酶糖化過程,也可降低低血糖發生的風險,因為老年糖尿病患者比年輕患者更容易發生低血糖,而低血糖的危險性比短暫的高血糖更嚴重。

另外,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與葡萄糖非酶催化結合的產物,與血糖濃度呈正相關,可用於瞭解長時間內糖尿病的控制情況,能反映測定前6~8周平均血糖水平,可作為糖尿病長期控制的好壞的評價和監測指標,但應對血糖控制的風險與獲益、可行性和社會因素等進行綜合評估,才能確定合理的個體化 HbA1c 控制目標。一般來說,對大多數非妊娠成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 HbA1c 控制目標為 <7%。

要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康復科岑醫生

Nice Sugar(好糖)研究。這個研究結果發表2009年三月份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這個研究成果,不僅證實了將糖尿病患者血糖嚴格控制在正常標準有害。同時他還觀測到對最多數人來說,糖尿病人空腹血糖被控制在餐前7.8mmol/L到10.0mmol/L之間,最有利於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這只是多數情況. 個別的情況我們還可以控制在更低水平,個別情況下還可以控制在較高水平。但是總的來看在這個範圍內對糖尿病患者最有利。這是一個很著名的研究。

選自《有效康復糖尿病》


聶文濤營養干預

你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多少為宜,並不是由病程長短所決定的,而是由你的年齡階段和人群所決定的。

你可能對糖尿病,血糖控制有一個認識誤區。並不是說你的病程越長,那麼血糖的控制要求可以適當降低或者是更嚴格。糖尿病血糖控制的要求基本上始終是如一的。除非你是由普通人群步入了特殊人群,那樣血糖的控制要求才可適當放寬或者是要求更高。

特殊情況一:52歲診斷為糖尿病,經過八年之久的庫老齡階段。52歲到60歲這個階段,血糖控制標準需按正常成人標準來執行。60歲以後,步入老年人階段,需按老人標準執行,此時血糖控制標準適當放寬。老年人血糖標準:空腹5.0~7.2mmol/L;睡前5.0~8.3mmol/L。

特殊情況二:女性患者,18歲診斷為糖尿病。八年以後到生育年齡,需要準備生孩子,那麼26歲到生完孩子這段時間,血糖標準需要執行的更嚴格,按妊娠糖尿病標準執行。孕婦血糖標準:空腹3.1-5.6mmol/L;餐後小於8.5mmol/L。

如果不是以上兩種特殊情況,那麼不管病程時間的長短,均應該按普通人標準來執行。普通人血糖標準,空腹3.9~6.1mmol/L;餐後5.0~7.2mmol/L。

希望以上建議對你們有所幫助,獲取更多糖尿病相關資訊,請關注養生細談!


養生細談

不知道糖尿病患者們,聽說過得了糖尿病也能長壽的案例沒有,其實得了糖尿病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只要不得併發症,和正常人沒有什麼區別。那麼怎樣才不得併發症呢?有人認為只要把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就不會得併發症,這是不完全正確的,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只是一方面而已,如果你的經絡不通暢,得併發症是跑不了的。中醫理論中有這樣的說法,只要氣血充足,經絡通暢,百病全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如何才能使氣血充足,經絡通暢呢?1.生活要有規律,2.飲食要均衡,3.每天保持適合的運動量,4.樂觀的心裡狀態,5.充足的睡眠。如果你做到了,即使有糖尿病,也能像正常人一樣健康長壽。


b19690701

內分泌金教授回答得很全面,你認真看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