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无法限制想象力

贫穷无法限制想象力

贫穷能不能限制想象力呢?能也不能。

为什么?如果说按互联网大众使用的定义判断,小人物自然没办法理解上流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上同时体验感十足的日常生活。但这些就是想象力本身吗?我看未必。那句流行话如果认真理解具有严重的误导,调侃生活可以,如果要当成真理是在犯错。理由是,想象力不需要条件。

想象力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只要意识存在,那是无论任何情景都具备的智力活动,区别在于是否具备价值。价值不一定能兑现,而是理解想象力的结果。想象力虽然和个性天赋相关,但永远都不会消失,这是下限。而实践的过程却需要各项资本,包括知识体系、兴趣指标和习惯反应,等等。

作为复杂的思维模式,想象力种类非常多,每个人接触的部分完全不同。即便在大领域上范围一样,内容也会差异明显。想象力如果使用得好,会带来一系列良性循环,然后形成对生活的改造。相当困难,必须拥有足够积累,才能打造出让大量旁观者产生强烈心理冲击的结果。

如果不依托载体,思维就会分散,想象力因此无法有效组织。平时没事,我们根本感受不到想象力,更多的是基因客观现状开展阶段体验,简单进行生活。想象力的参与方式很多,其中比较直接的是以艺术创造为代表的思维转换,过程和结果都在持续高压用脑。

想象力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日常中到处都时想象力。贫穷无法限制想象力,要不要某些案例下的屌丝逆袭就缺乏理论依据,却真实发生。事实上,读书这样亲民的生活同样是想象力的常规方式,和身家无关。另外,想象力其实内容很广,几乎所有的意识活动都可以归纳在内,为人处世、危机公关、团队领导、经营友谊……没有什么不是想象力能解决的。而在传统的概括中,并没有这个部分。

无聊从本质看就是缺乏想象力的表现。创造或者感知想象力,都是在按摩思维,避免陷入死寂。这是人性本能,要不然听音乐看电影娱乐至死干嘛呢?但那有副作用,就是产生惰性,激活负能量,无法延续自身快感。另一方面,广义的想象力确实有缺陷,太低层次和方向错误的操作只会干扰理想状态的出现,反而让个体想象力陷入不可避免的沉沦趋势。这就是想象力的变形品种,程度太深,反而会让人无聊,甚至危险。

但无论如何,只要控制,想象力丰富是绝对好事。现状总是批发问题,而想象力则在通过我们喜欢的形式创造生活。不仅是虚拟化改革,当最高效率成功完成以后,现实也会得到对应的结果。在此之前,执行丰富想象力更多能收获精神上的满足,并在非刻意地培养对抗习惯。这是基础,当我们懂得克服单纯本能依赖进一步升级思维体系,才算真正在使用想象力。

世界上最好的交流就是去接触想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