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送宝贝,为什么林黛玉比薛宝钗更受宠?

MR_MJ譚傑明

《红楼梦》当中的贾母是养尊处优的老太太,又是年纪最大的老太君,所以通常来说,都是自己的儿孙们去省视她,到她那里吃饭、玩笑、打牌承欢,而不大可能是她亲自去看望这些儿孙们,她所钟爱的宝贝孙子宝玉和那些青春美丽的孙女们,都住在元妃省亲之后的大观园里。

刘姥姥二进贾府,作为一个与贾母年龄相当、阅历迥异的老人家,激起了贾母的兴致,贾母非常高兴,才带着刘姥姥到大观园各处走了走。贾母在赏赐两个青春美丽的少女一一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东西上是有区别的,且不论东西本身价格如何,而主要是看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恰合这两个年轻姑娘,是不是体现出高雅大方的审美情趣来。从这两类东西来看,是看不出贾母宠谁和不宠谁的。这一章节主要是展示了贾母的审美眼光,以及林黛玉、薛宝钗两个姑娘的个性和生活差异。



到了外孙女黛玉这里,忽然发现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翠竹环绕,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清幽异常,却无一点红色来配,一则颜色有些单调,二则也不利于青春少女的成长,于是即令把旧了的窗纱拿下来,去库房里找到名贵却有些年头的软烟罗,挑一款银红的霞影纱来给黛玉糊窗户,这样红绿相间更体现出了一种和谐互相映衬的美感,同时也增添了一份暖意和梦幻色彩,让黛玉的心境得以舒畅起来。

这既体现了贾母对于黛玉的重视,也展现了贾母的审美品位。至于刘姥姥称赞黛玉的房间倒不像是闺房而像是上等书房,那就是直接赞颂了黛玉出身于诗书世家,本人又酷爱诗书,并将生活活成诗书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



到了宝钗的所住的蘅芜院,〝外边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房间里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支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也只吊着青纱幔帐,衾褥也十分朴素〞,给人以清冷寒素、出世清修之感。贾母不满意宝钗的这种生活追求,说年轻姑娘这样朴素也忌讳,何况,这样会让外人会觉得贾家财务状况不好,或者是慢待亲戚,丢了贾家的脸面。于是,贾母让鸳鸯〝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经过贾母的这一番陈设布置,一改宝钗原来的寒素之气,显得疏朗、高雅、有气度,也体现出刘姥姥后来称赞的〝礼出大家〞,所谓“不出格〞。至于这种风格是不是适合宝钗,倒也不一定,但无疑与探春的品位及居室布置是十分相称的。其实风格是在其次的,可以随着主人本身的喜好而定,但是如果很离了格就让人看着不像了。就是这一次,贾母在众人面前明显表现出对宝钗的不认同,平常口头上是对宝钗夸赞有加的。


也许宝钗内心是一个非常淡定而又出离俗事的人,但须知人必定是社会上的人,基本做不到离群索居,何况是寄居在亲戚家,那房间里的陈设也体现了亲戚的脸面。丝毫不考虑世俗的眼光,只一味遵从自己内心的独到感受,却遭到了贾母的迎头痛击,可能也是一向善于察言观色、上下逢迎的宝钗所始料不及的吧!


冰珊醉红楼

首先这个题目不够明确,送了什么宝贝?至于林黛玉为何比薛宝钗受宠,因为贾母疼爱的那么多女孩子,不算孙女,只有林黛玉是亲外孙女,自然更受宠。

贾母同时送了林黛玉和薛宝钗东西只有第四十回。送的东西一个轻,一个重!林黛玉只送了窗纱,而且是大家一起都会糊上,连刘姥姥都有。而薛宝钗却送了三样古董,却是贾母的体己。乍看李薛宝钗似乎更占优,但其实贾母关心林黛玉更体现了爱。

一,贾母送窗纱送的是爱。

我说过,贾母到了林黛玉房中只四下看了一眼,就发现窗纱旧了。还提出为什么用绿色?潇湘馆只有竹子没有花儿,杏儿等树,应该用红色才对。所以引出茜纱软烟罗来。这里几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贾母超凡的品味。还可以察觉贾母对林黛玉的关爱无微不至。

窗纱事小,却能体现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可知贾母就一直这样事无巨细的关怀着林黛玉。虽然后边林黛玉也说自己生活处境越来越差,感叹自己是个外人。但那也是贾母精力日渐衰退,林黛玉日渐成长,贾母已经彻底将她当成自家一份子,有所疏忽也是常理。但贾母对她的爱还是紧随贾宝玉身后的,不然贾宝玉林黛玉吵架,贾母也不会喊出我这老冤家生出一对小冤家之类的话了。这都是血缘不可割裂的。

二,贾母送古董送的是客气。

贾母来到薛宝钗房中,确实有点不满意。这是唯一的一次贾母对薛宝钗有批评的意思。我之前说过其后薛宝钗在后边一大段都没再说话,可知也觉得有点没意思。

薛宝钗喜欢简单是一定的。她本人不喜欢花儿,粉儿也是一定的。薛宝钗房中简单绝不会是有意在贾母面前卖弄提前准备。这只是她的极简主义品味而已。但我们也知道贾母的品位不同。来了之后,贾母认为女孩子不该这样素净,还说了不吉利。并强行拿出三样古董帮助薛宝钗布置了房间。

这就有两个问题。第一,贾母喜欢的薛宝钗不一定喜欢。然后天天住在不喜欢的房中很难受。第二,贾母帮忙只是处于亲戚间的客气,摆的是主人的谱。这和之前林黛玉房中只说了个小事窗纱对比,亲疏立判!

综上,贾母同时送林黛玉和薛宝钗东西。但亲疏有别,把黛玉当家人,把宝钗当客人,细节出更体现了林黛玉受宠!


君笺雅侃红楼

其中明显的一点就是贾母是林黛玉的亲外婆,而薛宝钗只是王夫人一个外甥女,血缘关系一看便知。况且贾母有两个儿子,只有一个宝贝女儿贾敏,她是最最疼爱女儿家的,所以黛玉受到的宠爱比凤姐,三春,湘云还多,连皇室都拿不出来的软烟罗都送给了林黛玉。


二则薛宝钗性格不合贾母的胃口,贾母喜欢那种聪明伶俐而且还挺活泼的孩子,比如具有现代气息豪爽的史湘云,爱说俏皮话讨人喜欢的“凤辣子”,活泼热情的薛宝琴(贾母喜欢她以至于想要把她许配给贾宝玉,逼着让王夫人认她为干女儿),黛玉就不说了。宝钗这个性格便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大智落愚。她这人年幼丧父,家里又是经商的,哥哥又不成器,所以薛宝钗年纪轻轻就变得“老大人”,相对来说少了少女有的轻松活泼,她被曹雪芹誉为“山中高士晶莹雪”,她虽是封建维护者但是却看不惯像贾雨村这种人,况且她是内心冷淡的,我个人感觉“高士”形容这种感觉形容的好。




其实宝钗与黛玉受到的宠爱是不能够相比的。


红楼梦中客

刘姥姥二进贾府,贾母带着刘姥姥到大观园各处游玩。在游玩过程中,贾母送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礼物。这些礼物都是贵重的宝贝,表面看宝钗的礼物更多,价值更高,实际上,通过送宝贝,可以窥见贾母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亲疏之别,黛玉比宝钗更受宠。

贾母【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 倚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

贾母见外孙女的窗纱颜色旧了,她指示王夫人给换了。王夫人虽然是当家人,但是这些小事,她是不管的,现在贾母郑重其事地将换窗纱的工作安排给了王夫人,可见贾母对黛玉的关心程度。

凤姐儿忙打岔道:【“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颜色又鲜,纱又轻软,我竟没见过这样的”……贾母笑向薛姨妈众人道:“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怪不得他认作蝉翼纱,原也有些象,不知道的,都认作蝉翼纱。正经名字叫作‘软烟罗’。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这种纱珍贵到什么程度,不仅凤姐不认识,连薛姨妈都没有见过。凤姐是个行动派,早命人取了一匹来了。贾母说:“可不是这个!”

然后,贾母对王夫人和凤姐再次下达命令,“明儿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子。”贾母对于黛玉的事,非常上心,别人也不许阳奉阴违,贾母要求,限期完成,不能拖拖拉拉。在这段描写中,我们看到了见多识广又无比慈爱的外祖母,和一个雷厉风行的老太太。

贾母到了宝钗住的衡芜苑,【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贾母本是领着刘姥姥见识贾家的富贵景象的,没想到,宝钗的房里如此朴素寒酸,贾母认为丢了贾府的脸面,于是她【又嗔着凤姐儿:“不送些玩器来与你妹妹,这样小器。”】贾母对宝钗和黛玉的区别在于,这次贾母没有怨王夫人,是嗔凤姐儿。贾母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象;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也不要很离了格儿】。然后含蓄地指出,迎春姐妹【我看他们还不俗】,宝钗似乎差一点点。

贾母马上又表现出对宝钗的关心,她主动替宝钗设计屋子,然后讲自己有两件宝贝,连宝玉都没让他看过,并且【叫过鸳鸯来,亲吩咐道:“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贾母吩咐完了,我们看看鸳鸯的做法,【鸳鸯答应着,笑道:“这些东西都搁在东楼上的不知那个箱子里,还得慢慢找去,明儿再拿去也罢了。”】再看看贾母的反应,【贾母道:“明日后日都使得,只别忘了。”】看出来贾母对黛玉和宝钗的亲疏了吧,送宝钗的宝贝什么时候给都行,没有时间限制,只要别忘了就行。

对于黛玉和宝钗,贾母更疼爱自己的外孙女林黛玉。


润杨的红楼笔记

不是受宠不受宠的问题,而是借这段描写,来表现黛玉和宝钗两人不同的个性。

就贾府内闱来说,其实林黛玉并不如薛宝钗讨人喜欢,只是她是贾母的外孙女,并且贾宝玉对她更高看一眼。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虽不算家道中落,但父亲不过是个巡盐御史。再加上林黛玉身上的小姐脾气,除了宝玉和宝钗以外,对她好的都是出于亲眷关系罢了。

只是,林黛玉的脾性实在是比较糟糕。说她小心眼儿,恐怕没人不同意吧?鸳鸯再大,不过是个身份较高的丫头,贾母当着王夫人、薛姨妈、凤姐、刘姥姥等人的面许出去的东西,搁在黛玉心里,就是必然的,黛玉在这方面可不懂什么人情世故。

假设鸳鸯不把东西送来,照黛玉的小性子,会不会又在心里生出别扭来?她一别扭,这点事一定会被宝玉打听出来,宝玉那四条腿缺根尾巴的脾气,能不把这事告诉贾母?就算鸳鸯不愿意,她不可能违拗过贾母啊,何必找这份麻烦呢。

宝钗则大不同了。宝钗虽贵为薛家小姐,但是对人和善,就贾府上下的仆婢也都喜欢她。而且,宝钗确实如书中王夫人、薛姨妈说的一样,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即便送来了,也要退回去。

再者,她要那些东西是真没有用。且看看贾母要送的是什么:“你把那石头盆景儿和那架纱桌屏,还有个墨烟冻石鼎,这三样摆在这案上就够了。再把那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把这帐子也换了。”

换窗纱的“软烟罗”也就罢了,石头盆景?架纱桌屏?墨烟冻石鼎?读过《红楼》的大概都打算笑喷,这套玩意是给年轻女孩子预备的吗?宝钗就算是“宝姐姐”,终归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啊。桌屏、烟鼎,中年男子的桌上有这东西不奇怪,小女孩哪有摆这玩意的?贾母这审美观,恐怕是真有点老糊涂了。鸳鸯不送东西来,自然也是因为这套物件过于OUT了。

另外,作者描绘黛玉、宝钗闺房的不同,也突出了两个人的情趣志向。黛玉的闺房,透露着文气,而宝钗的闺房,虽“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却更显出宝钗骨子里真正的清高。

宝钗大度随和,不会斤斤计较小利,就算鸳鸯不送东西来,她也不会记恨,更不会抱怨甚至传到贾母那里去。这些东西,送给宝钗,她又确实用不到,包括窗纱帐子,也未必是宝钗喜欢的。

鸳鸯信任宝钗、理解宝钗。因此,这套在贾母眼里看作宝贝的东西,还是找个借口说“不知在那个箱子里”,别给宝钗添这份乱了。


纯钧LHGR

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除了宝玉外,贾母最疼爱的就是黛玉了,而薛宝钗少年老成,为人圆滑,不是贾母喜欢的那一类人。

暂且不说送礼物的事,先说说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湘云计划起诗社,做东,而宝钗道:“你家里你又作不得主,一个月通共那几吊钱,你还不够盘缠呢。”于是宝钗这个皇商家的大小姐自掏腰包替湘云做东,办螃蟹宴,宴请了大观园上上下下一干人等,无一缺漏。要知道这一顿酒席,一共要二十多两银子,够庄家人用一年的了。宝钗这样做,无疑是打了贾母的脸,因为湘云是史家人,贾母的侄孙女,于是乎贾母要还薛宝钗的席,后面就有了“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然后在宴会后就有了送礼物的事。



在宴会时,贾母向众人提及了自己丰厚的嫁妆,彰显曾经史家雄厚的家业。

在众人游玩大观园时,经过黛玉的潇湘馆,贾母看到黛玉屋里的窗纱颜色旧了,就叫人拿来一种叫“软罗烟”的名贵纱来给黛玉糊窗户,这种纱连宝钗之母薛姨妈都没见过[薛家是皇商,开当铺的,薛姨妈肯定见多识广],暗里是在教训薛宝钗。


到了宝钗住的衡芜苑,贾母看到宝钗住的屋子如“雪洞”一般,十分素净,和衡芜苑里种的奇花异草呈现鲜明的对比,也表明了宝钗是个外冷内热的人,于是贾母就嘱咐自己的心腹鸳鸯,让把她压箱底的一台石头盆景,一架纱桌屏,一个墨烟冻石鼎拿来摆上,而鸳鸯回道说不知放在东楼的那个箱子里了,要慢慢找。鸳鸯可是贾母最信任的人,贾母什么东西放在哪肯定十分清楚,所以说也许根本就没有这些东西,贾母也不是真心想要给宝钗送什么礼物,只是客套一下,而黛玉是贾母的亲外孙女,宝钗只是贾母的儿媳王夫人的侄女,在贾母心里只是暂居在贾府的亲戚,亲疏可见一斑,所以作为外祖母的贾母肯定更疼爱自己的外孙女林黛玉。



柠檬雨535

林黛玉受到賈母寵愛是毋庸置疑的。其原因有兩方面。

其一,感情的轉移。林黛玉母親賈敏是賈母最疼愛的小女兒。在家時應該就很得寵。嫁給了林探花林如海,又是世襲列侯之後,詩書大家之子,還欽點了鹽政御史。可以說是賈家最體面的一次聯姻了。大家都能看出賈母是很好面子的。這麼給她長臉的愛女,卻盛年早逝。只留下一個幼女,賈母初見黛玉時的情形,憐愛疼惜之情溢於言表。眼中看著先天不足纖弱異常的黛玉,想的卻是幼女兒時的模樣。所以把疼愛痛失愛女的情感全部投入到黛玉身上了。所以即使之前從未見過黛玉,感覺絲毫不陌生。

當然這次主動提出用收藏的軟煙纙給黛玉換窗紗,體現了賈母疼黛玉是細緻入微到生活中的小細節。

至於寶釵,首先是兒媳王夫人的外甥女。沒有任何親情基礎。而且也不比跟黛玉相處時間長。此時黛玉已經在賈母身邊6/7 年了。自然無法相提並論。

那麼賈母真關心黛玉的話,早不換晚不換窗紗,為何要等到這個節骨眼上?就要看賈母提出親自帶劉姥姥逛大觀園其主要目的是什麼。相信大家也猜得到。「炫富」而已。養尊處優的貴族老太太在預感到家世日漸衰落之時,需要這種「優越感」支撐下去。

而素喜簡樸守拙的寶釵,如雪洞一樣的居士風格,讓依然陶醉在金堆玉砌繁華舊夢中的賈母頓然清醒了一半。所以賈母很不受用。第一,寶釵是客,屋內擺設簡陋說明主人待客不周,這有失禮儀。第二,有暴露賈府外華內空的嫌疑。賈母為了挽回面子,故意吩咐鴛鴦特意從自己收藏的極品中選了兩樣來。一則是想告訴大家,賈府待客很慷慨的。二則是說賈母的私藏寶貝應有盡有。

到這裡,賈母所言都是作秀而已。她並不是寵愛寶釵。她心裡也明白,薛家有財力,想充門面何須她費心。所以賈母是在給自己挽回面子的。至於那兩件聽起來驚世駭俗的寶貝,真的有沒有都很難說。否則賈母何必要強調寶玉都未曾見過?鴛鴦豈有不知的?


燈籠果

我认为原因有二,第一是就书中所言,林黛玉打小就是从林府接了过来,无父母陪伴,老太太自然疼爱多一下。第二就是评论里有位说的特别到位,外孙女和儿媳妇的侄女,亲疏有别的。

所以老太太给黛玉的礼物自然随性很多,也贵重很多。宝钗是亲戚家的小孩子,面子上也得过得去,所以礼物多以周全为主。


花好月圆人长寿

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敏之女,从小接进贾府和宝贝孙子宝玉一样看待,黛玉模样,才情在贾府一等一,贾母更加偏爱。黛玉潇湘馆陈设,摆件符合古代贵族尊享荣华富贵贾母的喜好,再者贾母是个有很高品味的老太太,所以行至潇湘馆拿出罕见的软罗烟糊窗户,挑选了银霞色和窗外清翠的竹子相搭。宝钗是没有血缘的亲戚,再者贵族小姐的闺中陈设简单,雪洞一般,大富大贵贾母觉得不吉利,就是亲戚见了也觉得寒碜,所以命人摆了几件,彰显富贵!


陌上云月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母最疼的是林黛玉的妈妈贾敏,所以在贾敏过世后接了黛玉过来贾府住,并和宝玉一起带在身边。而且黛玉的家底丰厚,官宦世家的小姐,品味自是比较高的。而薛宝钗毕竟是外戚,又是商人世家,所以贾母不会给太好的东西。后面会有金玉良缘,全是王夫人的怂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