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伏一年,德弘資本劉海峰披露首個投資案例,看好醫療消費升級

蟄伏一年,德弘資本劉海峰披露首個投資案例,看好醫療消費升級

創立德弘資本一年後,“私募教父”劉海峰的團隊終於出手了。

2018年5月16日,德弘資本宣佈入股杭州啟明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稱“啟明醫療”),具體金額未披露。啟明醫療由訾振軍創立於2009年,是一家經導管心臟瓣膜研發企業,主要從事介入人工心臟瓣膜系統(TAVR)的開發和產業化。

CVSource數據顯示,啟明醫療目前共計獲得四輪融資,背後的投資方中,有德弘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啟明創投、德諾資本、高盛集團(中國)等多家知名機構。

這是前KKR全球合夥人、KKR亞洲私募股權投資聯席主管兼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劉海峰創辦德弘資本後對外披露的首個投資案例。這支2017年年初從私募巨頭KKR中國出走的團隊,在一片紅海的資本市場中,依然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自己淡定而沉穩的“捕獵”節奏。這種打法,此前助力其收穫了平安、蒙牛、中金、青島海爾、遠東宏信、南孚電池、聖農、現代牧業、聯合水務等多個優質項目。

押注醫療消費升級

作為已經在PE行業深耕超過25年的老兵,德弘資本董事長劉海峰在投資中不輕易出手,一旦出手,往往就意味著已經經過縝密而審慎的考慮。

根據市場預測,2020年,TAVR在全球的市場規模將增至近50億美元,並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目前,國際領先的TAVR廠商Edwards Lifesciences近半數的收入都來自於TAVR產品,目前其市場估值已近280億美元。

作為國內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啟明醫療研發的第一代經皮介入人工心臟瓣膜系統(TAVR)產品Venus A,已於2017年4月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批准上市,是中國首個獲得CFDA批准上市的TAVR產品。

技術經過相關機構驗證後,目前其產品已進入商業化階段,正處於“走向臨床”的過程中。

在德弘資本董事總經理王瑋看來,首先獲得認證為啟明醫療帶來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因為獲得CFDA審批並不容易,拿啟明醫療來說,“光是實驗其第一代產品,觀察期限就有四到五年。目前,其主動脈瓣加上肺瓣在人體的植入已超過500例,2018年會達到近1000例。”在其他公司等待審批的這段空白期,啟明醫療可以儘快培育市場、覆蓋更多病人、生產出更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等。

不過,啟明醫療的先發優勢並不是德弘決定投資的唯一原因。“有先發優勢是好事,但我們最關注的還是綜合競爭力。可口可樂的競爭優勢不是產品比別人好喝多少,而是品牌、銷售、客戶忠誠度等一整套的東西。作為PE,我們投資時還是綜合考慮,不僅僅是賭技術,還要看公司管理團隊及其執行力等多元因素。”劉海峰稱。

他透露,“啟明的管理團隊我們接觸了很長時間,他們有過多年的成功創業經驗,在市場、技術等各方面都很成熟。”最終,這家有著“好產品、好市場加上好管理團隊”的公司,成了德弘資本蟄伏一年以來押注的一個重要項目。

“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管理層願意與我們合作,往往不光是資本的問題,還希望能在多方面進行協同,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我們希望能通過多年積累的行業經驗協助企業進一步提升運營管理,幫助其通過兼併收購搭建平臺等。”劉海峰如此解釋。

堅持價值投資

“我們不是早期VC投資人,賭的不是0和100倍的生意”,劉海峰如此強調。之所以如此,歸根究底,是因為PE和VC是兩種不同的生意。二者所面向的被投企業的階段和性質不同,所需要的思維方式、技能和做事方法的區別很大。

PE投資項目數量少,但面對的是相對成熟的企業,因此單個項目金額龐大,這意味著投資人對每筆投資的精準度和風險控制都很關鍵。劉海峰舉例,“大型PE基金,一個基金就投15-20個項目,由於項目單體規模大,相對晚期,所以一個好的項目可能賺3到4倍的錢,但有3個項目虧了錢可能整個基金就算不過帳來了。對我們來說,首先要想的是單個項目投資的精準度。”

可見,PE投資講究的是穩健中的高回報,投資人必須能在合適的行業中,精準地找到優秀的投資標的,提高單個項目的命中率。這對投資人的風險預見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其對行業有深度理解,在企業持續盈利、現金流等業務風險上有所洞見。

同時,為了保證投資的命中率,在投資中,PE必須考慮企業的長線發展,以企業管理者、而不僅僅是簡單財務投資者的邏輯去做投資。循著這種思路,其在投資中所做的工作往往遠超“低買高賣”:買入一家公司,長期持有,同時要思考怎樣幫助其做得更好,可能是提高營銷策略、優化供應鏈、設計更合理的量化指標,也可能是幫助其改變管理模式。因為PE投資項目數量小,規模大,所以在投後管理上會付出更多的時間。

以劉海峰在KKR期間主導的青島海爾項目舉例。2014年,KKR向青島海爾砸入33億元,持有後者6.06億股。據劉海峰透露,當時之所以投資青島海爾,主要有如下考慮:一方面,雖然青島海爾是非常優秀的製造型企業,但因為不是市場熱點,價值被嚴重低估。KKR投資青島海爾時,後者的市盈率是8.5倍,市值達330億元,賬上淨現金超過200億元。對比國際同類企業——GE、惠而浦等的市盈率均在15倍左右。

另外,KKR方面覺得,通過併購,青島海爾在投後管理上的提升空間非常大。投資青島海爾後,KKR做了很多投後管理工作,包括充分利用資產負債表上的多餘現金,並配以槓桿收購了GE的全球白色家電業務,實現協同效應以提升每股淨利潤;幫助海爾提升採購體系,為公司節省了約16億元的採購成本等。

事實證明了KKR的努力成果。目前,青島海爾的股價在四年中已經提升了近4倍,KKR也在這筆投資中收穫了豐厚回報。合算下來,KKR套現及分紅所得已近56億人民幣,其對青島海爾的這筆投資目前浮盈近80億元,業績亮眼。

這種長週期價值投資的眼光和投後管理的能力,是PE投資精準度的關鍵。“通常來說,市場熱的時候,大家只會看到市場好會怎麼樣,我們會一直考慮,風口過了、資本市場不熱了怎麼辦。這25年來,碰到的熱點或風口很多。我們堅持以價值投資為核心,注重投後管理和增值服務。”劉海峰稱。

在他看來,最好的投資機構並非是在市場最熱的時候表現出彩,而是即使在市場差的時候仍能獲得好的回報,這也是為什麼評價一個投資機構的最終標準還是長期投資回報率。“大家為什麼尊重巴菲特?不是因為巴菲特做到了19%的年回報,而是因為他在五十三年裡能持續獲得19%的年複合回報。”劉海峰舉例。

從公開財務數據可知,作為PE鼻祖的私募巨頭KKR,在長達40年的時間裡保持著高達25.6%的複合收益率,巴菲特過去53年的複合收益率為19.1%,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在過去20年的複合收益率為12.1%。

第三次“從零開始”

回顧過去的職業生涯,劉海峰團隊經歷了三次“從零開始”:1993年加入摩根PE,當時國內PE市場剛剛起步,憑藉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魄和穩健的投資技巧,團隊投出了平安保險、恆安、蒙牛和南孚電池等優質項目;2006年,劉海峰和多個摩根老戰友一起加入KKR中國,彼時後者沒有中國辦公室,其團隊從無到有搭建起了這個私募巨頭在中國地區的業務,並投出了青島海爾、現代牧業、遠東宏信、聯合水務等經典案例。

經歷了頗為傳奇的職業“前半生”,2017年年初,劉海峰從工作了11年的KKR中國離職,和另一位KKR全球合夥人華裕能一起創建了德弘資本。這成為其職業生涯的第三次“從零開始”。

“這麼多年,我們在KKR和摩根受益匪淺。如今到了45、46歲,職業生涯可能還有20年,我們希望能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好的PE投資公司,有好的文化和團隊”。劉海峰不無感慨。

目前,德弘資本的基礎班底已經基本配置齊全,成員很多都來自KKR、摩根及其他世界一流投資機構的本土團隊,多位夥伴合作超過十年。“華裕能1997年就和我一起在摩根,後來一塊到了KKR,王瑋也是在KKR多年共事的。”除了團隊,合作多年的LP和企業夥伴也都對劉海峰的新事業給予了極大的支持。

站在新的職業起點,這個團隊一如既往地保持著不急不慢的精品式投資風格:尋找有潛力的行業,從中挑選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和優秀的管理團隊。在如今競爭愈加激烈的中國資本市場,對德弘資本來說,行業深度挖掘、開發大型項目以及深度的投後管理依然是其突圍的核心競爭力。

在投資方向上,德弘資本最關心的依然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的概念會隨著年代變化有所不同。九十年代時,中國人沒有牛奶喝、房子不夠住、沒地方買保險,當時投資的平安保險、蒙牛乳業、永樂電器、南孚電池等都是為了滿足這些基本消費需求。”劉海峰稱。

如今,消費升級的定義變了,消費者需要的是更好的生活質量,比如如何買到高品質的食品、更方便地看病、獲得更好的教育、更便捷的金融服務、生活在更好的環境中等等。劉海峰認為,在這些需求的推動下,食品安全、醫療健康、教育、環保、“互聯網+”、金融服務等消費升級,未來五年到十年會有很好的PE投資機會。

同時,德弘資本也會關注跟中國相關的跨境併購。這主要是考慮到中國企業需要境外市場的入口、品牌、技術,走出海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這裡面最主要的不是怎麼走出去,而是買回來的資產能不能管好,這是我們的機會和優勢。我們團隊在全球化的大型機構中,積累了多年投資和運營的經驗。”

他強調,值得注意的是,“這5到10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PE投資者已經不能只依靠IPO套利、搭順風車了,懂行業、能真正從企業管理者,而不是簡單財務投資的角度來把生意弄清楚,變的越來越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