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冯小刚擅用大数据,《芳华》还会在国庆档被撤吗?

如果冯小刚擅用大数据,《芳华》还会在国庆档被撤吗?

这个十一小长假,有人泡在游戏里实力拼杀,有人堵在高速公路吐烟圈;

有人相亲路上走到黑,自然也有人被困景区,大范围欣赏人头的同时,间歇性欣赏风景。

然而作为一个长假第一天,就决定全程浪在电影院的人,自然要来说说电影黄金周的精彩万象。

国庆档仅前三天,开心麻花影业等出品的喜剧电影《羞羞的铁拳》就以4.93亿的数据暂居票房冠军,而成龙出演的政治惊悚片《英伦对决》以1.98亿的总票房暂居第二名,由王晶导演的黑帮片《追龙》也不甘示弱,三天票房共计1.44亿元。

这边各家影视公司的市场争夺战进行地如火如荼,那边被撤档的冯小刚心情可能就没那么舒畅了。

如果冯小刚擅用大数据,《芳华》还会在国庆档被撤吗?

大家都知道,每年国庆档竞争异常激烈,今年也有英伦对决、羞羞的铁拳、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芳华、空天猎、追龙、缝纫机乐队、极致追击,出去玩.....等十几部影片同台争夺,最终胜出的却是一些新晋和资历较浅的导演,把曾荣获“最佳导演奖”的冯小刚挤下去了。

可以说这是冯小刚导演在十一黄金档争夺中第二次败北,今年是《芳华》、去年《我是潘金莲》。

很多人不理解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冯小刚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三十几年,拥有老道的行业经验和雄厚资源,竟然比不上一些从演员晋升的导演界新人?

当然不是。

原因之一是冯导不懂大数据,选材太任性。

其实十一电影黄金周更适合拍摄什么题材,从每年电影票房的大数据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冯导似乎不太关心大数据,也不了解用户喜欢什么,更多是凭自己的个人喜好。

早在2015年十一期间上映的《港囧》、《夏洛特烦恼》分别凭借15.73亿和14.41亿票房成为行业黑马,还有大IP《九层妖塔》凭借6.82亿票房获得一定的关注。

而2016年十一黄金周上映的电影,由张涵予、彭于晏等出演的警匪动作电影《湄公河行动》,票房高达11.84亿;由邓超领衔主演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票房也有8.14亿。

仅是分析这两年的数据,也不难看出喜剧、爱情、魔幻、动作片更容易从其他题材中脱颖而出但是冯导从拍摄《我不是潘金莲》到《芳华》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追求自己的艺术造诣。

当年《我不是潘金莲》公映以后,冯导被问到,为什么会用圆形拍摄。他说:“我觉得这么拍,我就激动,我就有热情,没有什么更多的原因。”

而被撤档的《芳华》据说也是冯小刚难得一见的好作品,他和严歌苓都曾有文工团背景,共同的经历造就了这个流淌着“文工团”血脉的故事。所以很多熟悉冯小刚的人会说他是在拍自己的青春。

而他自己也说,“直到今天,我都想为这一细节拍一部电影,来抒发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女兵情结”,因为在跳贴面舞的日子里,舞伴军装里露出的光洁脖子在他看来才是“性感”的代表。

如果冯小刚擅用大数据,《芳华》还会在国庆档被撤吗?

十一电影市场如日中天,冯小刚错失黄金档,还因为他不了解用户。

虽说《芳华》是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也算是一部IP剧,但是故事背景却是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讲述的是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爱情萌发和人生命运变化的矛盾与冲击。

而我们从广电总局对电影消费的调查数据中得知,18-25岁这个年龄层次是电影消费的主力军,占整个调查人群的48.82%,相当于整个电影市场一半的比例;而26-35岁人群也占到25.02%,相当于整个电影市场四分之一。

但是这部分的消费主力,很多都没有经历过“文工团”时代,更多的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他们大多拒绝墨守成规,崇尚自由开放,喜欢吐槽、段子,每天泡在网上的时间很长,喜欢网络社交、打游戏、二次元等,对上一代的回忆、情感很难滋生出共鸣。

哪怕冯小刚曾动情呼吁:“这也是你们父辈的青春,每个人的第一部电影都是爸妈带着看的,今年国庆节,你们也该带着爸妈去看看他们的青春。”但最后效果似乎也是微乎其微。

如果冯小刚擅用大数据,《芳华》还会在国庆档被撤吗?

其实我们从很多采访中,都不难看出,年近六十的冯小刚,是想用《芳华》去重现二十岁时的梦,去回忆一个逝去的时代,去追求更高的艺术水平。作为一个艺术家,一直主张个人风格、保留自己对艺术的执着当然是值得敬佩的,但是这种任性在今天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在这个高度市场化的影视行业,遭遇瓶颈似乎也是必然的

所以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浪潮中与时俱进,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问题。就像冯小刚导演哪怕他在电影艺术上的造诣颇高,但是他想在今天这个时代,想突破自己再登高峰,也依然无法回避互联网给时代带来的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