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最終沒有變成君主立憲制?

厄渡子

我是歷史問答達人“青言論史”,樂意為您解答中國古代史的問題。


清朝的統治特性,決定了它不可能接受君主立憲;一旦它走向君主立憲,那就徹底走向完蛋了。


中國發展到了清朝,專制性已經越來越深,清王朝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專制的王朝沒有之一。指望這個王朝要轉型成近現代君主立憲制國家,非常困難。因為專制和立憲,本來就是相互對立的。

當時的幾個立憲制的君主國,英國王室早就成了吉祥物,日本跟德國的王室雖然也仍然有權力,但更多的是以一個元首的身份出現,而不是一個國家政策的真正決定者。但這些在清朝都不可能,因為清朝從開國開始,就反覆標榜自己“乾綱獨斷,聖衷親裁”,大事小情都得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而既然要立憲,那麼最高的行為準則就是憲法,一切都得按憲法來,不管皇帝還是平民都必須服從他。但中國古代的法律,大多都是有律無法,就是說全是規定子民的刑律,卻沒有限制皇帝的成法。

這一點,清朝皇帝做的到嗎?根本做不到,不但他們做不到,他們那一族都做不到。因為清朝自始至終都建立在滿漢地位不對等的根基上,如果立憲,就必須民族平等,那還怎麼玩兒?滿大爺不要面子的嘛!

所以當真的立憲被提上議事日程的時候,很快清朝就走上了滅亡之路。因為他們搞出來的王族內閣根本違背了立憲的初衷,他們的所謂憲法也根本地違背了立憲的精神,這個王朝又怎麼能不滅亡呢?



青言論史

以制度而言,清朝是君主獨裁專制,其制度本身便與君主立憲南轅北轍。

1,我國最初也並非獨裁專制,轉折點在朱元璋廢相。

之前,皇權和相權分的很清楚,分別類似於現在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宰相便是政府首腦。

只是相權誕生之日便與皇權矛盾重重,皇帝們曾通過設立內朝(漢武帝)、稀釋相權(三省六部)、分割相權(宋設樞密使和三司使)來限制相權,直至朱元璋廢相,皇帝統領六部,同時兼任國家元首個政府首腦。

從此,我國進入了真正得君主專制時代,清沿明制,同樣是皇帝乾剛獨斷,朝臣唯有跪聽聖訓。

因此,中國沒有君主立憲的土壤,自主發展肯定不會發展出君主立憲。

2,但要說清末的預備立憲,設立總理大臣完全是個騙局,也不盡然。


虛君,在中國很難一蹴而就,但當時的世界潮流是君主立憲。英國、日本、西班牙、荷蘭、挪威、瑞典莫不如此,尤其是日本這個中國近鄰的成功崛起給了清政府極大的打擊。

袁世凱同樣崇尚君主立憲,認為君主立憲比共和更適合中國,但理想中的制度和獨裁的野心不能兩全,歷史最終沒有給君主立憲機會,我國是從君主專制直接過渡到了共和。


心向青山

在一八九八年由康有為、梁啟超的改良變法運動影響下,清末曾有一段預備立憲活動。但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政治集團,頑固的恪守"祖宗家法",竭力保持專制主義的政治制度,只是打岀了"仿行憲政"的旗號。慈禧曾派載澤、端方等五大臣岀洋考察各國憲政,一九O六年九月一日清帝頒佈了預備立憲的上諭,宣佈"仿行"憲政。規定"大權統於朝廷、庶政公諸輿論"是傷行憲政的根本原則。但又以"規制未備,民智未開"為藉口,而不宣佈預備立憲的期限。拖到一九〇八年(光緒三十四年)才頒佈了憲政編查館起草的憲法大綱。由於是以光緒皇帝名義核准的,稱為巜欽定憲法大綱》。大綱正文第一條規定":大清帝國皇帝統治大清帝國萬世一糸,永永尊戴"。第二條"君上神聖尊嚴,不可侵犯"。從"憲法"規定可以看岀,它不同於英國光榮革命以後產生真正的君主立憲制,沒有象英國巜人身保護法》《權利請願書》那樣規定人民的政治權力。仍然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直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以後被推翻,孫中山在南京通過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才宣告君主專制結束。


SirJanzen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君主立憲制。所謂君主立憲,簡單來說就是皇帝的權力受到限制,政府部門並不全是皇帝說了算。




說到這,我們必須將當時的清朝與日本做一個比較。日本經過了明治維新,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日本天皇在明治維新之前就是一個“虛君”

,實權在幕府將軍的手中,和清朝皇室相比更容易接受君主立憲政體。此外日本的明治維新將大權集中到了天皇手中,而清朝政府明顯存在帝黨,後黨兩大陣營,不利於實行強有力的改革。



在改革的人才方面,日本有很多維新人士,他們接受了更系統更全面的改革思想,還專門派人去西方學習維新。反觀清朝政府,任用康有為和梁啟超為首的維新人士,他們的維新思想缺乏系統性培訓

,對於西方的研究不夠深刻,不顧及本國實際,只是照貓畫虎。

基礎不同。日本的改革使全體國民看到了改革的成果,而清政府的維新主要解決的是統治問題對於民生的關注不足。在教育方面,只是興辦了一個京師大學堂,而更多的人卻感覺不到改革帶來的成果。



此外在改革的進程、準備、軍事、社會等多方面導致了清政府不可能實現

民主立憲。


林小野

清朝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政治欺騙。

一、封建君主專制在我國根深蒂固,封建保守勢力極為強大,統治者是不可能放棄至高無上的皇權的,提倡預備立憲不過是幌子而已。

二、中國民主意識不強,民主氛圍尚不濃厚,雖然有先進的國人和開明的官員在提倡立憲,他們也是在國內危機很嚴重的情況下做的具有妥協性的決定,並不是完全是真正的民主意識覺醒。搞得立憲不過是轉移矛盾的無奈之舉。

三、清政府已經完全中國發展的障礙。歷次戰敗和一個個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清政府完全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根據,是替洋人做守土長官,國內要推翻清政府的要求已經成為主流。

四、民族因素。清朝時少數民族政府,漢人“反清”的活動一直沒有停止,徹底推翻滿清政府是絕大多數漢人的主流想法。


微史春秋

一、以慈禧太后為首的舊勢力過於強大

1894年,一場甲午海戰徹底宣告了清廷洋務運動的失敗,《馬關條約》的簽訂讓舉國震驚,於是便有了之後的“公車上書”和“戊戌變法”。康有為、梁啟超等有識之士變法的最終目的,就是把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改變為跟日本一樣的君主立憲制,從而使國家強盛起來。

但是變法改革一開始就受到老舊勢力的層層阻擾,比如工部尚書懷塔布就非常抵制變法,光緒皇帝剛剛把懷塔布革職,懷塔布的老婆就到慈禧那裡哭訴去了,這種抵制變法的事件很多。

最最要命的是光緒帝手裡沒有軍權,遇到這種激烈矛盾根本沒有牌,沒有王炸來控制局面,想拉攏的袁世凱最後還沒敢站出來。所以慈禧在1898年9月21日,衝進光緒皇帝寢宮,直接在中南海瀛臺把光緒皇帝囚禁了。

二、有識人士對清廷失去信心。

天平天國滅亡之後,國內基本沒有大規模的反清廷運動了,相反當時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比如義和團的口號是“扶清滅洋”,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有識之士都是想振興清廷,趕跑西方列強。但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清廷對支持自己的義和團放黑槍,再到簽訂喪權辱國《辛丑條約》,清廷基本就已經失去了人民最後的信任。這時候推翻清政府的運動就開始轟轟烈烈的上演了,慈禧為了撫平民怨,頒佈了《欽定憲法大綱》想進行君主立憲制,但為時已晚。

三、清廷對封疆大吏已經失去約束。

一場體制大變革需要上下齊心才可以順利完成。但是甲午海戰之後,各國列強蠶食中國,清廷已經對封疆大吏失去足夠的約束力。最為典型的就是八國聯軍入侵之際,慈禧太后一怒之下宣佈“對外宣戰”。但是部分清朝地方官員竟然公然抵制朝廷對外開戰的決定,私下與外國達成和平協議。像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等,都沒有聽慈禧的,更沒有出兵去勤王救駕。所以這種情況下,即便你想君主立憲,封疆大吏不同意,你也根本實現不了。

上面就是我個人的一些想法,歡迎大家指點評說。


塗話春秋

換了哪個朝代,中國也無法實現君主立憲制,用歷史書上的話說,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的選擇。

很多人會拿日本舉例子,但說真的,日本一直都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不是藩屬國。從歷次中國朝代與日本的戰爭包括倭寇來看,日本也不是一個弱國。

日本在唐朝時冒著海渡的風險來學習,而當時的臺灣、菲律賓可能真的在樹上摘香蕉。所以當日本意識到西方崛起時,能夠迅速的向西方學習,所以日本明治維新看似偶然卻又是必然,日本是唯一一個由落後國家迅速追趕上西方的。

而清朝,人均收入已經被日本超過,即使精英想有所作為,但長期愚民政策和吃不飽飯導致老百姓素質低下,比如識字率低到無法想象,老百姓報紙都看不懂。只有老百姓富裕起來,形成階級了,才會往上去追求政治上的權力,但滿清老百姓的小農經濟是富裕不起來的。

資產階級革命一定是自下往上的,可清朝老百姓做奴才都習慣了,就算滿清把權力交給老百姓,實行君主立憲制,老百姓也不會用這些權力。所以孫中山先生最後也放棄了,決定要先通過軍政、訓政最後才能實行憲政,因為孫中山先生髮現必須得先提高老百姓素質才能實現憲政,憲政也就是讓老百姓享有憲法規定的權力。

所以中國是無法實行君主立憲制的。


上丞工作室

清朝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這也算是我們“國情”決定的,歐美國家的君主立憲制是因為這些國家一直有民主和妥協的傳統,君主和各階層一直都是相互協商妥協解決問題,權威專制的色彩比較淡。日本事實上一直都是“虛君”模式,君主絕大部分時期都沒有實權,“下克上”你這是日本的優良傳統,最後二戰失敗以後,美國過來擰上螺絲直接焊死。像泰國是1932年搞的君主立憲制,國際國內環境和清朝完全不一樣。



再說回清朝,在搞君主立憲制的前一年,1905年,慈禧派出鎮國公載澤等五大臣出洋考察美、德、俄、日、英、法等國憲政,經過半年多考察,五大臣得出君主立憲的三大好處:“皇位永固”“外患漸輕”“內亂可弭”。慈禧最看重的是“皇位永固”,以為只是行政權的部分出讓,而不是所有權利的失去,慈禧沒接觸過什麼民主思想,她知道的只有權力。所以當1906年7月13日,朝廷頒佈《宣示預備立憲諭》時,慈禧還不在狀態,等到明白過來時已經晚啦!


大樹碼頭

若戊戌變法一旦成功滿清體制將成為君主立憲制慈禧太后即會被迫退位皇室主體即為光緒帝並由光緒帝指定康梁二人其中之一為內閣總理大臣

康有為

戊戌變法又稱維新變法,是指一八九八年六月至九月(二十一日),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領導人物的社會變革的改良主義運動。戊戌變法旨在倡導學習西方歐美的科技文化,並改革當時的政治和教育制度,以及發展農、工、商業的政治改良運動。由於戊戌變法觸及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一幫守舊頑固勢力的利益,從而遭到慈禧太后一夥守舊頑固勢力的血腥鎮壓:一八九八年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一夥發動戊戌政變,光緒皇帝被囚禁於瀛臺。戊戌百日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流亡逃往日本和法國;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六人被誅殺。歷時一百零三天的戊戌變法維新宣告失敗。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變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它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Mrttlzz99

滿清政府想學日本 學個君權為重的貴族議會立憲 老佛爺沒死前就派了五大臣去考察外國立憲經驗 覺得英國這個不行 王室太失落了 日本這個還行 雖然立憲 但天皇還是地位尊崇 就算日本這個基本沒啥民主立憲精神的君主立憲制 他們還琢磨著怎麼再打點折 再豐富一些滿清特色 說句良心話 這是典型的光看賊吃肉不想賊捱打啊

明治天皇能有這待遇是光憑天皇家族那萬世一系的血脈嗎 說實話 那血脈在諸侯眼裡屁也不算 倒幕以後 權利歸於天皇 如果天皇乾的不好 下面的大名們一樣不拿天皇當根蔥

可明治以來的天皇 那真是勵精圖治 兢兢業業的經營這個島國 小本買賣啊 全面學習西方 兒子去西方留學 引進西方工業技術 辦工廠老百姓不接受 覺得機器是妖怪 不肯進廠務工 自皇后以下 先進工廠當工人 天皇的家屬都幹去了 老百姓還能說啥 強軍備戰 從天皇開始減薪 捐款買軍艦 那真是全國上下勒緊褲帶 為海軍啊

再看滿清政府在幹啥 老佛爺還挪用北洋軍費過生日修園子呢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日本就全國一心增強國力 加強軍備 中國就腐化墮落 黨爭不斷 滿清就算立憲 也逃不了滅亡的命運 換個形式有屁用 法國路易十六臨死之前也接受了1791年憲法 但最後也難逃1793年被處決的命運 No zuo No die 啊 滿清比路易十六能作 但中國老百姓比法國人民老實多了 高盧人果然是屬雞的 一扇乎就起義 中國老百姓屬於真正的良民啊 怎麼啟也不發 別人一場演講就搞定的事 中國老百姓得用無數先烈的頭顱和熱血才能喚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