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嘻哈,麦爱文化觉得中国也该有电音

中国有嘻哈,麦爱文化觉得中国也该有电音

如果仅仅是从综艺节目的角度,麦爱文化CEO宋洋认为,目前没有出现一档“中国有电音”的问题在于,没有人想清楚“电音应该怎么比赛”。

但是,跳脱出综艺这种形式,电音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逆。首先,中国的社会文化形态已经和电音文化相匹配了,现在的年轻人没有那么多愤怒,电音这种伴随式的音乐恰逢其时。另外,所谓电子乐就是纯数字化模拟乐器制作的音乐,本质上是一种技术变革,发声方式从乐器的物理共振变成了机器的数字模拟。

“传统乐器需要每天保持数小时的练习才能真正进行演奏,现在掌握手机软件就能促使更多音乐爱好者参与到音乐创作中来。”宋洋说。

中国有嘻哈,麦爱文化觉得中国也该有电音

CEO宋洋

宋洋预测,未来两到三年内,国内电子乐领域会出现像justin Bieber、Katy Perry、Bruno Mars这样世界级的艺人,现在只需静待市场爆发。

中国有嘻哈,麦爱文化觉得中国也该有电音

电音潮流不可逆,社会和市场已经做好准备

为什么未来一定是电音的市场?在宋阳看来:一方面是世界潮流趋势如此,一定会反过来影响中国市场。这主要基于三点判断:

第一,全球主流大牌明星的作品都已经非常电音化,比如Justin Bieber、Katy Perry、Bruno Mars。这些世界级的流量明星艺人的作品大多是电音,一定会影响中国的年轻人,让他们越来越接受这种节奏和风格。

第二,科技在乐器以及音乐制作领域带来的变革是不可逆的,当用手机掌握一个软件就能作歌的时候,整个技术带来的变化将无法想象。

第三,2015年全国一共举办了186场音乐节,95%都是非电音类的、摇滚民谣综合类的音乐节,但同时全球70%以上都是电子类的音乐节,近几年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的大IP音乐节几乎全是电子音乐节了,新晋的摇滚或者民谣类音乐节比较少,电音正在成为一个综合的、集成的、不可逆的潮流。

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形态和电音的文化形态相匹配。年轻人生活质量提升,对社会没有那么多不满,“跟我们小时候不太一样,现在大家就是享受快乐,展示快乐。电子音乐恰恰是展示快乐的。”

他认为,电音领域之所以没有出现像《中国有嘻哈》这样的现象级综艺,问题在于没有人想清楚电音该怎么比赛,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定可以产生出让大众喜闻乐见的电音节目。

“越垂直的领域就越需要了解这个文化,仅仅是这样还不够,节目不应该只是为了教大家什么是电音,还应该把电音文化的娱乐精髓和市场流行文化的精髓展现出来。”

要做有结果的全产业链布局

据了解,国内的电子音乐节普遍亏损,一是报批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比如音乐节的宣传通常都需要三个月,现在因为报批的时间不固定,就直导致大部分音乐节的宣传期被压缩成两个月甚至一个月。 二是行业里面还是偏向砸钱请明星的玩法。而国内音乐节规模有限,“你总共就卖2万张票,花几千万干这个意义不大。”

在艺人的发掘上,麦爱文化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首先,要符合音乐的基本审美标准,其次,个人标签要明显,最后要有非常高的情商和沟通能力。这一逻辑,从麦爱文化旗下签约的张蔷、徐梦圆等知名电音艺人,也可以窥得一二。

中国有嘻哈,麦爱文化觉得中国也该有电音

投资“一起智能”,提升演出体验

除了自己的主营业务外,麦爱文化也有自己的投资布局。比如其投资的文化科技公司“一起智能”。该公司的主打产品为“幻真虚拟成像技术”,可以利用图像处理、动态捕捉以及AI算法等相关技术以及云服务器的分发,将采集到的图像素材投射到任一场地。

目前投射区域最高能达到200米宽、16米高,同时该系统还支持虚拟形象与人的实时互动且不需要相关设备,裸眼即可观看。这套技术可以无缝运用到电子音乐演出上。

对于麦爱文化来说,投资一起智能的逻辑是增强演出的体验感,和3D电影一样,演出市场一定会迎来科技带来的视觉体验的升级。“电子音乐本质上是一个技术手段,是对音乐制作、甚至音乐演出市场的一次变革,影响的范围可能是整个产业生态,而它周围所能覆盖的行业其实都存在这个变革点。中国的演出市场已经相对成熟,但表现形式却相对单一,比如说LED,灯光舞美,无非在这些方向上做变化。而一起智能拥有的技术,可以对此进行革新。”

另外,中国电子音乐的受众存在断层,除了垂直的、喜好电音的用户,泛爱好者的群体很少,中国人目前还是停留在要看秀的这种概念上,真正懂电音文化、跳舞文化还是少数。这种炫酷的舞台技术恰恰能起到过渡作用,把那帮泛爱好者吸引过来。宋洋称,“一些人参加活动的时候,看到台上有表演的人就会往那个场地里走。通过科技带来的视觉冲击,营造一种全新的电子音乐节的体验,这个是我们的方向。”

“我们把握住了这个方向,第一是找到了非常合适的团队去做这件事,第二是在非常短的时间把这个产品做了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