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幼教工作者告訴你,孩子到底為什麼不願意打招呼!

在成人世界中我們要求自己遇見熟人要打招呼,而在兒童的世界中,我們不論他們願不願意,都常給他們制定“見到熟人一定要打招呼”的社會規則,我們從道德的角度出發美其名曰“懂禮貌”。在這種“懂禮貌”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兒童心理?

一、為誰打招呼?

在筆者看來,成人教兒童打招呼有以下兩種原因:首先,為了孩子,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一個有禮貌、懂規則的人;其次,為了家長的面子,證明自己教養的孩子很有禮貌以顯示自己“教子有方”;再次,為了打招呼對象的面子。如:一位家長說她每次帶4歲的孩子上街,遇見熟人讓他叫時,孩子都不願意,顯得很沒禮貌。有的家長會告訴孩子見到一些人需要熱情的打招呼而見到另外一些人則不需要打招呼。

資深幼教工作者告訴你,孩子到底為什麼不願意打招呼!

二、為什麼不願意打招呼?

有的家長初次見面就逼著孩子打招呼,但是大多數孩子與初次見面的陌生人都不會隨便說話,這是孩子的天性,他們不會因為某種目的,強迫自己與人溝通。這是孩子不願意打招呼的原因之一。

有個孩子,每次見到小區裡的一位阿姨總是不願意打招呼。起初,她的媽媽批評了她,可孩子就是不願意。後來媽媽問她原因,孩子說她不喜歡那個阿姨,因為有一次阿姨說了她的“壞話”。我想,這些“壞話”肯定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不愉快經歷。慶幸的是,媽媽瞭解原因之後再也沒有逼迫孩子打招呼。所以,孩子不願意打招呼其實是有很多“正當”理由的。

電影《淺藍深藍》裡的小主人公豆丁由於比賽中輸給了另一個小男孩,導致他在同伴集體中威信喪失,連他自認為最好的朋友凱文也加入了勝利者的一方。豆丁悲憤交加,決定不再和凱文說一句話。可在媽媽送他去幼兒園的車站旁,他遇見了凱文。不瞭解情況的媽媽逼著豆丁打招呼“那是你最好的朋友凱文,趕快過去打招呼!”。也許豆丁此時從媽媽嘴中聽出的每個字都會使他倍感傷心,因為他最好的朋友僅僅因為他輸了一場比賽就背叛了他。

資深幼教工作者告訴你,孩子到底為什麼不願意打招呼!

有的家長在孩子遇人不打招呼時,會謙虛的說孩子因為害羞而不好意思打招呼,謙虛是美德,但家長卻不必替兒童謙虛。孩子原本是不害羞的,被家長貼上“害羞”的標籤後,很可能認為自己就是害羞的。也有的家長會出於禮節性考慮說孩子沒有禮貌,這在兒童看來就是對他們的一次批評。是孩子真的害羞、沒有禮貌嗎?這些都不過是成人的藉口,把“沒有教養”的原因歸於孩子自身性格,覺得批評了自己的孩子,他的不打招呼行為就可以得到原諒。韋伯說過,只有當違反規則的危害大於遵守規則的利益時,人們才會遵守規則。當孩子因為害怕批評而打招呼時,這種打招呼就變成了一種被動行為。

筆者從小也是一個見人不願意打招呼的孩子,現在分析來看有兩種原因:首先,性格害羞膽小,別人誇一句都會臉紅。與人見面時,只對非常熟悉的人才會主動打招呼,對陌生人通常不敢接近。這種害羞讓我不自信,父母每次越是要求我越是遠遠逃離。我不知道打招呼之後該說什麼,別人如果有其他問題我回答不出來怎麼辦?

其次,那時家裡的親戚朋友很多,即使是現在的我也不能完全認得清,更不要說讓小小的我分清他們的稱謂了,因此每次見人之前我心裡總充滿了恐懼。還沒想好要不要打招呼,父母親已經替我貼上了“不懂禮貌”的標籤:“這孩子真不懂事,見人怎麼也不打招呼呢!”。聽了這樣的評價,我內心的害羞感陡增,一提到打招呼就讓我產生一種痛苦感,進入惡循環,越來越不自信。

資深幼教工作者告訴你,孩子到底為什麼不願意打招呼!

三、成人應如何對待兒童不願打招呼的行為?

“正常的”對待兒童不打招呼的行為。

1、和孩子溝通不願意打招呼的原因。

有時大人們認為很正常的事情,對孩子來說卻是另外一回事。比如,有些很漂亮的小女孩並不喜歡被大人們親來親去,父母卻認為這是親戚朋友對自己孩子表達喜愛之情的一種方式。如果孩子拒絕接受這種親吻,並不代表她害羞,僅僅是她不喜歡。有的孩子在家裡很活潑,出門就變得很害羞,因為面對社交場合孩子不知道如何做而產生恐懼心理。

2、不要試圖完全改變孩子的個性。

個性有時候是天生的,如果孩子真的因為內向害羞而拒絕打招呼,只要這種性格不影響他與社會正常的交流和溝通,也無大礙。一個害羞的孩子可能在面對陌生人時會顯得有些笨拙。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認為這是個嚴重的問題,而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階段,多一些正向引導與鼓勵,孩子會慢慢主動。

3、以滲透的方式,讓孩子慢慢學會打招呼。

(1)常帶孩子走出家門,讓他多和其他人、其他孩子接觸,體會社交的愉快;

(2)如果孩子真的十分害羞,多帶孩子一起發現生活的樂趣,讓害羞自動消退;

(3)以身作則,父母是最好的老師。見面打招呼是一種社會性行為,不像吃飯、睡覺等是天生獲得的,它必須經過學習。即使看見父母的做法,孩子也不一定能把它立刻反映在自己的行為中,父母還需要耐心地等待。

(4)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做心理準備。在遇見熟人時,家長要耐心的等待孩子的反應,帶孩子出去之前,避免“今天你可要記得和別人打招呼”等提示語,這不但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還會使他產生逆反心理。

(5)表揚循序漸進。當孩子不再拒絕和他人交往的時候,父母應進一步鼓勵,並告訴他基本的社交禮儀,如打招呼時聲音要清晰,眼睛要看著對方……

(6)告訴孩子打招呼的類型是多樣的,如點頭、招手、微笑等。


參考文獻

[1]歐文·戈夫曼著,馮剛譯.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4

[2]王海英.“舉手”:從幼兒的視角出發[J].幼教天地.2006.11

[3]王海英.解讀兒童的秘密——基於社會學的分析視角[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5.01

[4]http://edu.zaojiao.com/2010/0531/135027.html

[5]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IciH4DD_pgzJq8u8PFS0wslCmZGFn31Mi4eXTootJY4DvOqKWR4Sc4rbNfqJUrFxW50gy7uhTqiCtoTTi11-O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