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和《廊橋遺夢》為什麼有著天壤之別?

著名歌手劉若英導演的電影《後來的我們》,不論是導演,歌曲還是電影本身都自帶話題性。據說是第一天就票房過億,但是接著出現了退票風波,再後來就是鋪天蓋地地評論這電影三觀不正。

我也看了,我是一個普通的小老百姓,年近50的中年婦女,在婚姻裡風風雨雨走過20多年,從我一箇中規中矩的為人妻為人母的角度看,我認為這電影三觀是太不正了。
《後來的我們》和《廊橋遺夢》為什麼有著天壤之別? 美國有一部經典電影《廊橋遺夢》,二三十年前的作品了,迄今為止在婚外戀的題材中少有望其項背者。我認為,經典之所以是經典首先是因為其高潔的思想性,其次是因為同樣出色的藝術性。

題材本身沒有什麼好壞之分,關鍵是你從中提煉出了什麼。比如李安的《斷背山》,關注的是同性戀者,但從影片中折射出的是導演無處不在的對這種邊緣弱勢群體的關注和慈悲,既無頌揚,也不指責。
《後來的我們》和《廊橋遺夢》為什麼有著天壤之別? 婚外戀在現實生活和藝術作品中都是一個


​繞不過去的話題。我們應該討論的是對待它的態度,而不是沉溺於它的“美好”。其實所謂的美好只是一種錯覺,是求而不得的慾望開出的罌粟花,是戴著腳鐐跳舞。

對於婚外戀越是渴望和痴迷卻越能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是考驗一個人是否有道德水準和理性的標準。《後來的我們》和《廊橋遺夢》為什麼有著天壤之別? 《後來的我們》
​之所以被詬病 ,就是把最重要的當事人——現任,完全虛化成無關緊要的背景,那麼與之相關的一切責任,擔當,約束,道德全都不存在了,與前任盡情地探討“你還愛我嗎?”“我一直都愛你,你愛我嗎?”“我愛你。”還不假思索地訂了一間客房。越是前任,越要避嫌啊。

藝術的價值首先在於思想性,這樣的電影,怎麼能登得大雅之堂!丟人現眼罷了。
《後來的我們》和《廊橋遺夢》為什麼有著天壤之別? 而《廊橋遺夢》
​卻是在兩個人毫不防備的情況下猝不及防地愛上了對方:年過五十的男女主角,由於生計慢慢丟掉了最初的情懷,卻突然在對方身上找到了令自己怦然心動的少年時的追求和夢想。

他們一度因為來日無多也為了這求之不得的愛情而準備遠走高飛,但是,當他們到了約定的時間和地點,女主角還是為了幾十年如一日平淡無奇不解風情特別是從來不懂她內心的丈夫,辜負了在大雨滂沱中等她的男主角。

電影最令人心碎和動心的也是最高明的一個鏡頭,就是緊要關頭女主要下車和男主會合,手放在車把手上,也旋轉了,但終究沒有轉得動,又放棄了————那不是力氣不夠,而是決心不夠,是為人妻母的責任和義務打敗了自己個人的幸福和愛情。

至此,電影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均達到了一個無與倫比的高度,足以使這部電影成為一部難以超越的豐碑。
《後來的我們》和《廊橋遺夢》為什麼有著天壤之別?​​ 看過《廊橋遺夢​》,我們都印象深刻,我們承認那是真正的愛情,而且是“春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可是那樣難得的愛情,被主人公自己活活地封住,封了一輩子。直到死後,用自己的骨灰給對方一個交代————生命只有一次,今生只有一次,今生已經不屬於你, 來生再見。


《後來的我們》和《廊橋遺夢》為什麼有著天壤之別? 所以廊橋因此而世界聞名,那是因為愛和責任。​《後來的我們》失敗在徜徉於舊情中毫無愧疚感,堅決不提現任和現實。所以,兩者相較是玉石之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