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薩達姆大罵美國的外交部長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結局怎樣?

Laura-wei

首先要說明一下,這個人叫做薩哈夫,他當時是伊拉克新聞部長,並不是外交部長。主要的工作就是新聞發言人,可以說是薩達姆的代言人。說到其結局,還算很不錯,美軍並沒有為難他,在伊拉克戰爭結束後,將其釋放,之後薩哈夫帶著家眷到了阿聯酋,在哪裡繼續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現在已經80多歲了。



關於薩哈夫此人,世界對其評價很高,在伊拉克戰爭時期,全國軍隊潰散,大部分軍官被策反,不是投降,就是逃跑的情況下。只有薩哈夫在堅持每天戰鬥。他每天面對全球媒體,以強硬的姿態表明伊拉克的抵抗意志,和美國的失敗結局。即使到最後時刻,薩達姆帶著都逃亡了,其還在向全世界表示,總統還在指揮戰鬥,必將與美國戰鬥到底,伊拉克必勝,美國必敗。

而且最為不可思議的是,美軍坦克都打進巴格達,離他只有幾百米距離了,他卻還在坦然自若的開新聞發佈會,強調美國將陷入伊拉克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必將失敗。這一刻世界都為之感動。因為在哪個時刻,負責保衛國家的軍隊都已經潰散投降,整個伊拉克都淪陷了,而只有他還在戰鬥,可謂是國家的最後鬥士,國家的英雄,令人敬佩。

也許正是因為此,美國對其比較敬佩,而且其作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實在沒什麼威脅,這才將其釋放。如果伊拉克多幾個像薩哈夫這樣的人,如果軍隊裡多幾個像薩哈夫這樣戰鬥到最後一刻的將領,那麼伊拉克不會那麼快被滅,薩達姆也不會被送上斷頭臺。而現實是幾乎所有的軍官拿著美國的綠卡和錢財,放棄了抵抗,放棄了國家。把伊拉克搞成現在這樣,四分五裂,軍閥混戰,一文不值!


歷史真相背後

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是薩達姆政權的新聞部長,在當時的薩達姆政權中他完全是個異類,首先當時的伊拉克政府是遜尼派為主,而薩哈夫是什葉派穆斯林;其次薩哈夫是為數不多的一個來自薩達姆故鄉提克里特以外的高級官員。但薩哈夫確實是所有人中最忠於職守的,在伊拉克軍隊節節敗退,美軍攻入巴格達的時候,薩哈夫還在堅持通過媒體和美國進行輿論戰。

其實薩哈夫和薩達姆家族的關係並不好,雖然薩哈夫是社會復興黨的老人,但因為他不是薩達姆的老鄉,因此仕途一直不順,好不容易成了外交部長,還因為得罪了薩達姆長子烏代被撤職,最後當了個新聞部長,可以說是被踢出了權力核心。

可就是這麼個被薩達姆當成“外人”的官員堅持到了最後,伊拉克副總統、國防部長、內政與外交部長、甚至於薩達姆本人要麼跑了、要麼藏起來了、要麼投降了,最後就剩薩哈夫自己留在媒體面前一直鼓舞著伊拉克人抵抗美軍,他的這種頑強不屈、抗戰到底的精神,使得很多人把他當成了英雄。

在很多阿拉伯國家,薩哈夫例行的新聞發佈會被稱作“薩哈夫秀”,一到時間大家就會放下手頭的工作,聚到電視前看薩哈夫怎麼讓美國難堪。對於薩哈夫,許多阿拉伯國家的報紙不僅大幅報道,還撰文分析。可能因為薩哈夫在阿拉伯人心中的威望,另外也是他不是薩達姆勢力核心、沒什麼威脅,美國抓到他後既沒關押,也沒起訴。據知情人透,薩哈夫正和妻子兒女在聯合酋長國生活,

薩哈夫舌戰美國經典語錄:

“我很遺憾用這樣的字眼,但對於那些用導彈殺害我們人民的敵人,辱罵是遠遠不夠的。”

“也許,爆炸聲打擾了你們。你們是伊拉克的貴賓和朋友,但伊拉克必須對付這些外國來的惡棍。”

“他們在伊拉克沒有立足之地。如果他們進入巴格達,我們會用子彈和鞋子迎接他們。”

“昨晚人們看到的搏殺將給這些僱傭軍一個教訓,將給華盛頓和倫敦的戰犯們一個教訓。”

“我的作用就是告訴大家真相,薩達姆仍然在位,布萊爾和布什不過是牛仔和戰犯而已,伊拉克人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當狗容易做人難

十五年前的4月8日,當美英聯軍幾十萬士兵乘坐裝甲車開進巴格達時,想象中與十幾萬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展開殘酷巷戰肉搏的畫面沒有出現,幾乎是自由挺進到了一座空城裡。


和京劇《空城計》裡相同的是,這座城裡也只有幾個伊拉克人;不同的是,守城的不是在城牆上彈琴,而是在大街上召開新聞發佈會:


一堆各式各樣的話筒,海浪般簇擁在一個頭戴貝雷帽,身著綠軍裝,鬍子颳得乾乾淨淨的人的前面。這個人就是時任伊拉克新聞部長的薩哈夫。這是一場名符其實的一個人應戰的戰鬥。


遠處火光沖天,炮聲隆隆。薩哈夫“山崩於前而色不變”,沉著冷靜,妙語連珠:“我站的地方就是伊拉克新聞部。美軍沒有攻到這裡,美軍沒有攻人巴格達。”


被逼無奈,又說:“我們是故意將他們放進城來的,這樣才能更便於消滅他們。我們已經把他們的退路堵死。”“美軍要麼投降,要麼待在坦克裡等著被燒死。”



薩哈夫用“嘴彈”對抗著導彈。


自從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薩哈夫每天都要舉行新聞發佈會,向世界通報戰爭狀況。


戰場上,聯軍用“戰斧”導彈攻擊著伊拉克的軍隊和建築;會場上,薩哈夫用精妙的阿拉伯語,把美英“二布”罵得狗血噴頭,把蠻橫霸道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損得狗屁不是,把不可一世的美英聯軍挖苦得一文不值。


他罵小布什是“傻子”、“混蛋”,“我的英語講得比布什這個惡棍好”;


罵布萊爾是“私生子”,“鞋都穿不好”“英國還不如一隻舊鞋值錢”;


罵聯軍是“蠢貨”、“牛仔”、“外國來的惡棍”、“吸血的畜生”、“戰爭犯”,“針對平民的國際流氓”,罵得大膽潑辣,粗獷豪放,痛快淋漓,霸氣側漏!



薩哈夫用自己的盡責為伊拉克贏得了輿論人心。


4月8日,除薩哈夫以外的伊拉克政府官員和十幾萬的共和國衛隊突然“從人間蒸發”,新聞大樓早在之前就已被炸塌。但薩哈夫依然在幾個助手陪同下穿戴整齊出來工作。


4月9日,聯軍已經佔領了巴格達。這天早晨薩哈夫還想到巴勒斯坦飯店去召開新聞發佈會,半路上發現前方有美軍士兵在巡邏,就折回到廣播站。薩哈夫與薩達姆政權徹底失去了聯繫,廣播站也斷了食物來源,但他餓著肚子在廣播車上用阿拉伯語繼續廣播,要求市民們拿起武器抵抗美軍。


這場極不對等的戰爭,最終毫無懸念的是美英聯軍贏得了勝利。


但恪盡職守,堅持到最後仍在“滿嘴跑火車”的薩哈夫,不僅迫使聯軍推遲了一天攻城,為薩達姆等人的逃離爭取了時間,而且讓一貫善打輿論戰的美國在宣傳輿論上輸得一乾二淨,時至今日世界輿情仍就向著伊拉克人民。薩哈夫是伊拉克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薩哈夫舌戰美英,實質上是弱勢力在國際強權高壓下的吶喊,儘管是一種無助的吶喊。



薩哈夫在新聞發佈中“秀”出了高度,也嚐到了落寞。



薩哈夫學養深厚,工作盡責。但在伊拉克政府中卻不是心腹。海灣戰爭之後,做過八年外交部長,但一貫的“壞脾氣”使本就危機四伏的伊拉克外交更是“火星四濺”,2001年因與薩達姆長子烏代的矛盾被撤職,做了新聞部長。


薩哈夫在薩達姆政府中就是個異類。這不是因為只有他不留薩達姆式的鬍子,而是因為他原先是什葉派穆斯林信徒,而且既不是薩達姆的親戚,也不是其同鄉,再加上和烏代的矛盾,自然成了邊緣人。


所以,最後只留他一人堅守巴格達,做擋箭牌,放煙霧彈。


4月10日他走進美軍營地,希望投降,但美軍經過簡單的詢問後就把他放了,而且還把他從撲克牌通緝令裡拿走了,這也許能說明他在薩達姆政權中的地位和分量。



悲情謝幕的薩哈夫和伊拉克一樣晚景難料。


2003看4月10日,當人們如期坐在電視機前,想再享受一會薩哈夫的“脫口秀”時,卻看不到了他的身影,好多人心裡覺得空落落的。


2003年6月下旬,失蹤了兩個多月的薩哈夫在媒體重新露面,又一次引起轟動,弄得巴格達市民“徹夜不眠”,懷念他、同情他、惋惜他,也恨他。此時的薩哈夫已是青絲變白髮,恰如過昭關的伍子胥,一夜白了頭。


他的說話也不像過去那樣幽默了,聲音也沙啞了,人也消瘦了許多。他使巴格達市民一下子從麻木狀態中醒悟了過來,明白“真的變天了”。


據說,這位當初的大明星戰爭結束後表示“今後絕不從政”,希望過“平靜而又充滿親情”的生活。後來他移民阿聯酋,並且受聘於阿拉伯電視臺,成為一名不折不扣的“名嘴”。


由於不在美國撲克牌通緝令之列,薩哈夫可以和家人一起快活地享受自由的生活,成為伊前政權高官中最幸運的一個。






有書共讀



1.薩哈夫在大學期間攻讀新聞專業,畢業後打算當一名英語老師,1963年他加入伊拉克社會復興黨,之後他擔任了伊拉克電視臺的新聞官員。隨後出任伊拉克駐緬甸、瑞典和聯合國大使。1992年他擔任伊拉克外交部長,2001年他擔任了伊拉克新聞部長

美國在2003年攻打伊拉克之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分析美國軍隊不敢攻打伊拉克,因為當時薩達姆手下有100萬伊拉克軍隊。薩達姆認為如果美國真的攻打伊拉克,那麼伊拉克100萬軍隊一定會給美國造成重大的損失。



2.可是美國在發動伊拉克戰爭前,已經通過手機和電子郵件的方式,聯繫了薩達姆手下所有的高級將領。美國讓這些伊拉克高級軍官不要與美軍對抗,而美國會給這些高級將領美國綠卡和幾百萬美元,還允許他們和家人到美國去生活。就這樣薩達姆手下的高級軍官全部向美軍投降。

3萬美國軍隊只用了一個月,就打敗了擁有100萬軍隊的伊拉克。這也是為什麼當美國軍隊進攻伊拉克的時候,伊拉克軍隊沒有抵抗的原因。當薩達姆知道大勢已去時,薩達姆和他的兩個兒子以及伊拉克的其他官員都逃跑了。




杜達特洛夫斯基

任何歷史人物都有著其傳奇性。中東狂人薩達姆曾經與伊朗打、滅科威特、與美國鬥,是20世紀出盡風頭的歷史人物。

海灣戰爭結束後的10多年,薩達姆日子並不好過,他雖然一直都想翻盤,但技不如人,面對強大的美國,薩達姆心裡清楚,反抗是死不反抗仍舊是死,因為美國的目的就是推翻他。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這場毫無懸念戰爭,很多人以為美國會陷入如越南戰爭那樣的境地。但薩達姆並沒有再現輝煌,可以說他根本抵擋不住美國大兵。

在這場快刀斬亂麻式的戰爭中,最為搶眼並不是選擇逃亡而狼狽不堪的薩達姆及他的追隨者們,而是伊拉克的新聞發言人薩哈夫。

從戰爭爆發後,薩哈夫就憑藉他那張嘴,頻頻在電視臺亮相,除了痛罵美國外,還不忘把伊拉克軍隊吹噓一番,讓人們雲裡霧裡不明白當時的形勢,以為伊拉克還會使出“殺手鐧”。就是伊拉克首都被攻佔後,已經宣告薩達姆政權被推翻,薩哈夫還在那裡狡辯,讓人以為這場戰爭遠未結束。

戰爭到這裡,可以說美國贏了,同樣伊拉克也贏了。因為伊拉克贏在了輿論戰,戰爭的主角就是薩哈夫,讓美國這個輿論戰高手顏面掃地。

說起薩哈夫這個人,其實在伊拉克政府內並不受薩達姆待見。雖然薩哈夫很忠誠,但薩達姆為什麼不信任他呢?

一是信仰不同。

雖然薩哈夫與薩達姆是同鄉,但在伊拉克伊斯蘭教派中,薩哈夫卻是什葉派穆斯林,而薩達姆卻是遜尼派穆斯林。看上去都屬於伊斯蘭教,但兩個教派水火不容。所以在這一點上,薩達姆只是把薩哈夫當同鄉,並不會充分信任。

二是得罪太子。

薩哈夫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他曾在伊拉克大學中學的新聞專業,加入復興黨後,薩哈夫主動放棄了教派。但薩哈夫並沒有得到薩達姆的重用。不過在外交領域上,薩哈夫施展了自己的才華,1992年,接替阿齊茲擔任伊拉克外長,卻沒成想得罪了薩達姆兒子烏代。我們都知道烏代可是薩達姆的未來接班人。後來烏代在自己報紙中批評了薩哈夫,薩達姆一氣之下免了薩哈夫外長之職,只當新聞部長。

三是疑心很重。

薩達姆雖然很強勢,手裡也有一幫擁護者,但薩達姆相信的人很少。從他當總統出訪的次數就能看出。在薩達姆眼裡,即使自己的兄弟,他也有防範之心,不過比其他人要近,所以薩哈夫還是外人。

有人說薩哈夫是薩達姆的“一枚棄子”,因為戰爭後期,薩達姆的人都跑了,唯獨把薩哈夫一人推向前臺。即使新聞部被炸卻依舊大談巴格達的安全。

有人說薩哈夫是一個導演,一個人導演一部連續劇,讓當時全世界人每天都想看到他出來“表演”。

但薩哈夫對薩達姆是忠誠的,忠實履行了新聞部長的職責。如果薩達姆不死再當總統,此人必須重用。

伊拉克戰爭結束後,薩哈夫不知蹤影,後來有資料說,薩哈夫在阿聯酋過起了隱居生活,據說還要出一本關於薩達姆的書籍。為什麼薩哈夫這樣一個重要人物,沒有被關押或者被殺呢?

首先,美軍離間計。因為薩哈夫當時太厲害了,竟然以一個人的輿論戰與30萬大軍周旋。既贏得世界的同情,還為薩達姆逃亡爭取了時間。當時美國已經把薩哈夫列入撲克牌中一張,後來美軍宣佈把薩哈夫撤下,認為薩哈夫是一個不重要的人物。也是反其道而行之,在離間薩達姆與薩哈夫之間的關係。

其次,美軍的拉攏。作為伊拉克的新聞部長,薩哈夫每一句話都被人們關注和相信。所以伊拉克戰爭結束後,薩哈夫投降了。美軍就讓他接受電視臺採訪並表明自己投降,也向世人說明,這名新聞部長已經投降。

第三,教派的原因。大家不要忘了,薩哈夫可是什葉派,這一派在中東乃至阿拉伯國家都佔有重要位置,如果美軍殺了薩哈夫,會引起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反對,那麼美軍可真要陷入如越南戰爭的泥潭中了。


泥腿看客

三國陳琳穿越歷史到巴格達,化身薩哈夫。



薩哈夫與陳琳(三國演義寫檄文問候曹孟德祖宗十九代),兩個人咫尺天涯,相逢何需曾相識,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開始,我們的開始關注國際局勢了,由於封閉管理原因,沒有手機沒有電視沒有報紙,老師成為了我們瞭解世界的窗口,每時每刻我們都在想拿著獵槍對天開槍,準備與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英國決一死戰的老薩現在怎麼樣了?激進的同學,甚至諮詢老師,有什麼渠道可以到伊拉克,準備作為國際志願者替伊拉克人民打贏這一仗,抗日戰爭期間歷史章節和朝鮮戰爭戰役地圖被翻了出來,我們進行了沙盤模擬紅藍雙方,現在想起來簡直太爽了!

老師得到信息也是有限的,我們知道他不會互聯網搜索技術,公眾渠道的傳播訊息都來自西方媒體報道,這裡面有一個反覆出現人物薩哈夫,這位老兄有點舌戰群雄的感覺,從戰爭開始到兵臨城下,直到剩下一間新聞中心,薩哈夫都在超現實的發佈伊拉克局勢訊息,美國打到巴格達時,薩哈夫說西部牛仔小布什和他的隨從遭到了伊拉克軍隊強有力打擊,已經幾無立錐之地。美軍轟炸了他的新聞中心,薩哈夫說我不害怕,你們害怕嗎?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伊拉克人民還在戰鬥,薩達姆總統與人民同在。當美軍的坦克離他的新聞中心只有幾百米時候,薩哈夫說美國人和英國人正在伊拉克人民面前瑟瑟發抖,他們堅持不了多少時間。



時光流逝回到1992年,布什全家準備好了一切,等待著最後美國大選的開票結果,老布什剛剛贏得了海灣戰爭的沙漠風暴行動,憑藉自己出色的領導力準備連任,可是他樂極生悲了!美國人民更喜歡嫖客克林頓的青春活力和關注經濟問題,老布什已經老了並且找了一個老人搭檔推銷自己軍火。小布什沒有安慰老爹,只是抱怨說你應該操翻那個狗孃養的的薩達姆,而不是適可而止搞什麼國際制裁,那簡直是婦人之仁,得到不到美國人的心。

9年之後,美國911事件爆發了,小布什也替老爹報了一箭之仇,從克林頓手裡奪回總統位置,接著醞釀著怎麼操翻薩達姆利用美國人民的悲傷和憤怒!薩達姆與布什父子,終究還是要有一個瞭解,2003年伊拉克戰爭全面爆發,小布什找了一個藉口薩達姆違背聯合國決議私藏生化武器,我想他說的是伊拉克的沼氣池!



美國大兵最終在一個沙漠地窖裡揪出薩德姆,第一句話就是布什總統讓我替他轉達對你的問候。我想薩達姆聽到這個問候,應該想起了1998年曾經刺殺老布什的經歷。

薩哈夫戰鬥到了最後,他從1968年開始以穆斯林遜尼派信仰扎堆在什葉派執政的薩達姆政權,擔任伊拉克駐外大使和聯合國大使,經歷了海灣戰爭後的伊拉克經濟制裁困難時期,但是他一直都沒有放棄戰鬥,他存在的意義在於證明薩達姆總統還在戰鬥!



薩哈夫的語錄摘要,更能反映這個鬥士的價值觀念。

“他們在伊拉克沒有立足之地。如果他們進入巴格達,我們會用子彈和鞋子迎接他們。”

●“昨晚人們看到的搏殺將給這些僱傭軍一個教訓,將給華盛頓和倫敦的戰犯們一個教訓。”

●“這些壞蛋正在巴格達門口犯罪。到目前為止,戰鬥非常激烈,真主將保佑他的子民取得勝利。”

●“我的作用就是告訴大家真相,薩達姆仍然在位,布萊爾和布什不過是牛仔和戰犯而已,伊拉克人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薩哈夫形容聯軍的詞語絕不僅僅是“異教徒”一個詞,他還有“歹徒”、“戰犯”、“傻瓜”、“小丑”以及“針對平民的國際流氓”等風趣的用詞。

●薩哈夫好像對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尤其“關照”,他在講話中稱拉氏全然不顧當年兩人曾共遊巴比倫古城的舊情誼,是“一個江湖大騙子”,而且還是一種“最令人鄙視的動物”。

●“我很遺憾用這樣的字眼,但對於那些用導彈殺害我們人民的敵人,辱罵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是故意讓他們進城的,因為這樣才能更方便我們消滅他們,我們已經把他們的退路堵死了。”

●“也許,爆炸聲打擾了你們。你們是伊拉克的貴賓和朋友,但伊拉克必須對付這些外國來的惡棍。”

薩哈夫的行蹤不明

美國《華盛頓郵報》近日報道說,隨著美軍逐步控制巴格達,負責監視伊拉克領導人活動的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美特種部隊情報人員發現,幾乎所有的伊拉克領導人,似乎都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就連在戰爭爆發以來每天都面對攝像鏡頭講話、每天都在世人面前露面的新聞部長薩哈夫,也突然不知去向,似乎“人間蒸發”了。  

 薩哈夫最後一次在媒體面前露面,是在4月8日。4月9日,美軍坦克幾乎沒有遭遇任何抵抗,開進了巴格達市中心。從這一天起,人們就再也沒有見到過薩哈夫了。當時有美軍指揮官稱,他們懷疑薩達姆及其親信可能已經逃到了薩達姆的家鄉提克里特,準備在那裡同美軍“決一死戰”。後來,在美軍進入提克里特時,也沒有爆發猜想中的大規模抵抗,這要麼說明薩達姆等伊拉克高官並沒有把提克里特當作最後的決戰戰場,要麼就是薩達姆政府喪失了指揮能力。  

另外一種來自美國方面的說法是,如果薩達姆沒被炸死,伊政府的一些高官———包括薩達姆的親信之一薩哈夫,可能都已經逃到了敘利亞。到目前為止,這個消息仍未得到證實。 美國並沒有通緝他,畢竟他只是外交辭令,沒有做什麼對美國有危害的事情!


唐俊龍55398571

簡單來說,這位幫薩達姆大罵美國的新聞部長叫薩哈夫,他在美軍的包圍下還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他成了伊拉克乃至阿拉伯人民的英雄!被美軍帶走後,又被釋放。後來全家移居至阿聯酋,他在當地的電視臺做節目主持人,過著單純美好的普通人生活,這是他的小確幸。這位1940年生人的伊拉克英雄現在已經78歲安享晚年。

在伊拉克戰爭從開始到最後關頭,大罵美國、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在美國的收尾工作中,他還在為自己的國家、為自己的領袖而戰鬥,而且是一個人。


他的這種精神,另世界敬佩、並且評價頗高。

他就是薩哈夫,當時伊拉克的新聞部長(薩哈夫是伊拉克原來的外交部長,因為得罪了薩達姆兒子烏代而被撤職。在堅守崗位的最後時刻,他的身份是伊拉克新聞部長)。

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開始,薩哈夫幾乎是每天都在全世界面前宣稱伊拉克在此次戰爭中的優勢、怒罵、貶低美國、宣揚伊拉克政府的願望、解說戰爭的點滴,非常犀利麻辣,而在他妙語如珠的宣講下,美國甚至還改變了作戰計劃,可見他這一張嘴的厲害,堪稱“名嘴炮彈”。


這一場戰爭從最初全世界都猜中了結局,在伊拉克戰爭中,一些軍官被策反,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都不見了蹤影;後期連薩達姆都逃得無影無蹤;可作為伊拉克的新聞部長薩哈夫,他沒有攜家人離開,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在國家的地盤上。

在美軍離他百米的距離時,他還是衣冠楚楚地在街頭、面不改色、淡定自若地做著新聞發佈、為國家而戰鬥著,一直在宣講著戰爭的勝利是屬於伊拉克的......

這一場以武力解決的戰爭美國勝了,可美國在輿論戰上卻輸給了伊拉克。薩哈夫這位“舌尖上的勇士”為國家戰鬥到最後一刻,贏得了伊拉克最後的尊嚴。


後來,薩哈夫被釋放,人們很好奇,美軍為何沒有殺了他,為何會釋放薩達姆忠實的手下、伊拉克人民的英雄?

一方面美國知道薩達姆並不信任薩哈夫,因為薩達姆本身生性多疑,他信任的人少之又少;對於和他信仰的遜尼派與薩哈夫信仰的什葉派,兩派間是水火不容;而薩哈夫曾經得罪了薩達姆之子烏代,由原來的外交部長降到新聞部長。

他手裡根本沒有實權,只是個手無寸鐵的文人騷客,對美國沒什麼威脅,同時美國也敬佩他的愛國敬業精神。

另一方面是教派信仰的原因。薩哈夫是伊斯蘭教的第二大教派——什葉派。這一教派在中東國家以至阿拉伯國家的位置很重要。而薩哈夫是伊拉克、阿拉伯國家的英雄,若美軍殺了他的話,估計會引起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抗議和反對,那美國可能要重蹈越南戰爭的覆轍了。

所以美國沒有殺薩哈夫,而是釋放了他,並把他從原定的“撲克牌通緝令”名單中撤除。

這裡說明一下“撲克牌通緝令”,聽起來很隨意、很搞笑,但細思極恐。它是伊拉克戰爭期間,由美國設計的繪有個人人像的撲克牌,用來幫軍隊識別薩達姆政府中要通緝的成員。上了這個通緝令的人,幾乎無人能倖免。

這跟古代的“海捕文書”類似,上面有人犯的畫像,以方便識別和緝捕。


薩哈夫被釋放後,他帶著全家到了阿聯酋,在當地電視臺做主持人。當年在電視機前期待他的人們又可以看到薩哈夫了,人們喜歡他的幽默、正義、麻辣、犀利。他在阿聯酋跟家人過著平凡安詳的普通人生活。

據說他準備出書,和後來向小布什扔鞋的那位伊拉克英雄扎伊迪一樣,寫一寫美國和伊拉克戰爭的故事。

時至今日,這位堅守崗位到最後一刻的伊拉克新聞部長薩哈夫是78歲的高齡老人了。他的事蹟,全世界都看到並記下了,他是伊拉克的英雄!


媛公子



薩哈夫是伊拉克戰爭時期薩達姆的新聞部長。伊拉克戰爭開打,美英沒有任何理由就入侵了伊拉克,大家本來認為中東強人薩達姆會帶領著他的人民和軍隊好好跟入侵者幹上一架,讓世界人民開開眼,沒想到結果卻是大部分伊拉克軍官都被策反,軍隊潰散,曾經信誓旦旦要保衛領袖薩達姆的共和國衛隊來了個樹倒猢猻散……

在這風雨飄搖,到處都是背叛的時期,只有薩哈夫堅持在自己的宣傳崗位上,對美英的入侵口誅筆伐,義正辭嚴,賺足了世界人民的眼球,可說是當時伊拉克遍地狼煙中的唯一的亮點。

薩哈夫的言論,有些是違心之言和誇大之詞,但我更願意相信這位可以和薩達姆比肩的伊拉克英雄是真的在以言語為武器,用自己的方式在和強大無比的美英勢力做抗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我們從薩哈夫身上,還真的能找出當年荊軻刺秦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一些悲壯出來呢。

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美軍並沒有像對待薩達姆那樣對待薩哈夫,據說他後來帶著家人去了阿聯酋,好好的活到了現在。


蛙眼看天下

“薩哈夫,全名穆罕默德•賽義德•薩哈夫,在伊拉克兵敗如山倒,抵抗土崩瓦解的時候,只有薩哈夫在堅持抵抗。當然,就是大嘴開噴而已。但是從新聞部長的職責來說,薩哈夫盡到了他的責任,他的口水橫飛,妙語連珠甚至讓美軍改變了某些行動,從這一點上來說,他的作用還真能抵得上一個師,稱他為“嘴炮將軍”是名符其實。人家現在活得好好的,為啥?因為薩達姆不喜歡他,他也不是薩達姆核心幕僚,沒有打過仗,只是個沒有實權的邊緣人物,沒有啥黑歷史,也沒啥了不起的影響力,老美也不想為難他,畢竟他也是在鎂光燈下的人物。他現在全家老小在阿聯酋避難,生存無虞,還能繼續在電視臺上罵美國~


西東話語

2003年3月,當時伊拉克戰爭爆發後,伊拉克軍隊幾乎無還手之力,薩達姆和他的高官們幾乎都從巴格達消失了。留在巴格達,代表伊拉克政府的,就剩薩哈夫了,他在戰爭結束之前,幾乎天天出現在世界各大電視媒體上代表伊拉克政府發聲。


他說:我要告訴大家總統仍然在位,伊拉克人民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有時,他也會幽默一把:“也許,爆炸聲打擾了你們。你們是伊拉克的貴賓和朋友,但伊拉克必須對付這些外國來的侵略者!美軍進城後,他又說:“我們是故意讓他們進城的,因為這樣才能更方便我們消滅他們!”

其實在戰爭的最後的時間裡,美國大兵就站在坦克邊看著薩哈夫,薩哈夫依然嚴肅地舉行著新聞發佈會,這時的新聞發佈會已經變成了他的脫口秀節目,他總是強調:美軍會失敗,勝利屬於伊拉克人民。

薩哈夫每次舉行新聞發佈會,阿拉伯世界的人都會蜂擁觀看電視直播,他迅速地火了。當然,他是一個文職官員,人畜無害,美軍也不會為難他。戰爭結束後,薩哈夫也下崗了。

戰後,薩哈夫帶著家人移居阿聯酋,在阿聯酋的電視臺做起了節目主持人,當然,風格還是幽默風趣和語出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