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萨达姆大骂美国的外交部长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刻,结局怎样?

Laura-wei

首先要说明一下,这个人叫做萨哈夫,他当时是伊拉克新闻部长,并不是外交部长。主要的工作就是新闻发言人,可以说是萨达姆的代言人。说到其结局,还算很不错,美军并没有为难他,在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将其释放,之后萨哈夫带着家眷到了阿联酋,在哪里继续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现在已经80多岁了。



关于萨哈夫此人,世界对其评价很高,在伊拉克战争时期,全国军队溃散,大部分军官被策反,不是投降,就是逃跑的情况下。只有萨哈夫在坚持每天战斗。他每天面对全球媒体,以强硬的姿态表明伊拉克的抵抗意志,和美国的失败结局。即使到最后时刻,萨达姆带着都逃亡了,其还在向全世界表示,总统还在指挥战斗,必将与美国战斗到底,伊拉克必胜,美国必败。

而且最为不可思议的是,美军坦克都打进巴格达,离他只有几百米距离了,他却还在坦然自若的开新闻发布会,强调美国将陷入伊拉克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必将失败。这一刻世界都为之感动。因为在哪个时刻,负责保卫国家的军队都已经溃散投降,整个伊拉克都沦陷了,而只有他还在战斗,可谓是国家的最后斗士,国家的英雄,令人敬佩。

也许正是因为此,美国对其比较敬佩,而且其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实在没什么威胁,这才将其释放。如果伊拉克多几个像萨哈夫这样的人,如果军队里多几个像萨哈夫这样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将领,那么伊拉克不会那么快被灭,萨达姆也不会被送上断头台。而现实是几乎所有的军官拿着美国的绿卡和钱财,放弃了抵抗,放弃了国家。把伊拉克搞成现在这样,四分五裂,军阀混战,一文不值!


历史真相背后

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是萨达姆政权的新闻部长,在当时的萨达姆政权中他完全是个异类,首先当时的伊拉克政府是逊尼派为主,而萨哈夫是什叶派穆斯林;其次萨哈夫是为数不多的一个来自萨达姆故乡提克里特以外的高级官员。但萨哈夫确实是所有人中最忠于职守的,在伊拉克军队节节败退,美军攻入巴格达的时候,萨哈夫还在坚持通过媒体和美国进行舆论战。

其实萨哈夫和萨达姆家族的关系并不好,虽然萨哈夫是社会复兴党的老人,但因为他不是萨达姆的老乡,因此仕途一直不顺,好不容易成了外交部长,还因为得罪了萨达姆长子乌代被撤职,最后当了个新闻部长,可以说是被踢出了权力核心。

可就是这么个被萨达姆当成“外人”的官员坚持到了最后,伊拉克副总统、国防部长、内政与外交部长、甚至于萨达姆本人要么跑了、要么藏起来了、要么投降了,最后就剩萨哈夫自己留在媒体面前一直鼓舞着伊拉克人抵抗美军,他的这种顽强不屈、抗战到底的精神,使得很多人把他当成了英雄。

在很多阿拉伯国家,萨哈夫例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作“萨哈夫秀”,一到时间大家就会放下手头的工作,聚到电视前看萨哈夫怎么让美国难堪。对于萨哈夫,许多阿拉伯国家的报纸不仅大幅报道,还撰文分析。可能因为萨哈夫在阿拉伯人心中的威望,另外也是他不是萨达姆势力核心、没什么威胁,美国抓到他后既没关押,也没起诉。据知情人透,萨哈夫正和妻子儿女在联合酋长国生活,

萨哈夫舌战美国经典语录:

“我很遗憾用这样的字眼,但对于那些用导弹杀害我们人民的敌人,辱骂是远远不够的。”

“也许,爆炸声打扰了你们。你们是伊拉克的贵宾和朋友,但伊拉克必须对付这些外国来的恶棍。”

“他们在伊拉克没有立足之地。如果他们进入巴格达,我们会用子弹和鞋子迎接他们。”

“昨晚人们看到的搏杀将给这些雇佣军一个教训,将给华盛顿和伦敦的战犯们一个教训。”

“我的作用就是告诉大家真相,萨达姆仍然在位,布莱尔和布什不过是牛仔和战犯而已,伊拉克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当狗容易做人难

十五年前的4月8日,当美英联军几十万士兵乘坐装甲车开进巴格达时,想象中与十几万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展开残酷巷战肉搏的画面没有出现,几乎是自由挺进到了一座空城里。


和京剧《空城计》里相同的是,这座城里也只有几个伊拉克人;不同的是,守城的不是在城墙上弹琴,而是在大街上召开新闻发布会:


一堆各式各样的话筒,海浪般簇拥在一个头戴贝雷帽,身着绿军装,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的人的前面。这个人就是时任伊拉克新闻部长的萨哈夫。这是一场名符其实的一个人应战的战斗。


远处火光冲天,炮声隆隆。萨哈夫“山崩于前而色不变”,沉着冷静,妙语连珠:“我站的地方就是伊拉克新闻部。美军没有攻到这里,美军没有攻人巴格达。”


被逼无奈,又说:“我们是故意将他们放进城来的,这样才能更便于消灭他们。我们已经把他们的退路堵死。”“美军要么投降,要么待在坦克里等着被烧死。”



萨哈夫用“嘴弹”对抗着导弹。


自从2003年3月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萨哈夫每天都要举行新闻发布会,向世界通报战争状况。


战场上,联军用“战斧”导弹攻击着伊拉克的军队和建筑;会场上,萨哈夫用精妙的阿拉伯语,把美英“二布”骂得狗血喷头,把蛮横霸道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损得狗屁不是,把不可一世的美英联军挖苦得一文不值。


他骂小布什是“傻子”、“混蛋”,“我的英语讲得比布什这个恶棍好”;


骂布莱尔是“私生子”,“鞋都穿不好”“英国还不如一只旧鞋值钱”;


骂联军是“蠢货”、“牛仔”、“外国来的恶棍”、“吸血的畜生”、“战争犯”,“针对平民的国际流氓”,骂得大胆泼辣,粗犷豪放,痛快淋漓,霸气侧漏!



萨哈夫用自己的尽责为伊拉克赢得了舆论人心。


4月8日,除萨哈夫以外的伊拉克政府官员和十几万的共和国卫队突然“从人间蒸发”,新闻大楼早在之前就已被炸塌。但萨哈夫依然在几个助手陪同下穿戴整齐出来工作。


4月9日,联军已经占领了巴格达。这天早晨萨哈夫还想到巴勒斯坦饭店去召开新闻发布会,半路上发现前方有美军士兵在巡逻,就折回到广播站。萨哈夫与萨达姆政权彻底失去了联系,广播站也断了食物来源,但他饿着肚子在广播车上用阿拉伯语继续广播,要求市民们拿起武器抵抗美军。


这场极不对等的战争,最终毫无悬念的是美英联军赢得了胜利。


但恪尽职守,坚持到最后仍在“满嘴跑火车”的萨哈夫,不仅迫使联军推迟了一天攻城,为萨达姆等人的逃离争取了时间,而且让一贯善打舆论战的美国在宣传舆论上输得一干二净,时至今日世界舆情仍就向着伊拉克人民。萨哈夫是伊拉克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萨哈夫舌战美英,实质上是弱势力在国际强权高压下的呐喊,尽管是一种无助的呐喊。



萨哈夫在新闻发布中“秀”出了高度,也尝到了落寞。



萨哈夫学养深厚,工作尽责。但在伊拉克政府中却不是心腹。海湾战争之后,做过八年外交部长,但一贯的“坏脾气”使本就危机四伏的伊拉克外交更是“火星四溅”,2001年因与萨达姆长子乌代的矛盾被撤职,做了新闻部长。


萨哈夫在萨达姆政府中就是个异类。这不是因为只有他不留萨达姆式的胡子,而是因为他原先是什叶派穆斯林信徒,而且既不是萨达姆的亲戚,也不是其同乡,再加上和乌代的矛盾,自然成了边缘人。


所以,最后只留他一人坚守巴格达,做挡箭牌,放烟雾弹。


4月10日他走进美军营地,希望投降,但美军经过简单的询问后就把他放了,而且还把他从扑克牌通缉令里拿走了,这也许能说明他在萨达姆政权中的地位和分量。



悲情谢幕的萨哈夫和伊拉克一样晚景难料。


2003看4月10日,当人们如期坐在电视机前,想再享受一会萨哈夫的“脱口秀”时,却看不到了他的身影,好多人心里觉得空落落的。


2003年6月下旬,失踪了两个多月的萨哈夫在媒体重新露面,又一次引起轰动,弄得巴格达市民“彻夜不眠”,怀念他、同情他、惋惜他,也恨他。此时的萨哈夫已是青丝变白发,恰如过昭关的伍子胥,一夜白了头。


他的说话也不像过去那样幽默了,声音也沙哑了,人也消瘦了许多。他使巴格达市民一下子从麻木状态中醒悟了过来,明白“真的变天了”。


据说,这位当初的大明星战争结束后表示“今后绝不从政”,希望过“平静而又充满亲情”的生活。后来他移民阿联酋,并且受聘于阿拉伯电视台,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名嘴”。


由于不在美国扑克牌通缉令之列,萨哈夫可以和家人一起快活地享受自由的生活,成为伊前政权高官中最幸运的一个。






有书共读



1.萨哈夫在大学期间攻读新闻专业,毕业后打算当一名英语老师,1963年他加入伊拉克社会复兴党,之后他担任了伊拉克电视台的新闻官员。随后出任伊拉克驻缅甸、瑞典和联合国大使。1992年他担任伊拉克外交部长,2001年他担任了伊拉克新闻部长

美国在2003年攻打伊拉克之前,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分析美国军队不敢攻打伊拉克,因为当时萨达姆手下有100万伊拉克军队。萨达姆认为如果美国真的攻打伊拉克,那么伊拉克100万军队一定会给美国造成重大的损失。



2.可是美国在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已经通过手机和电子邮件的方式,联系了萨达姆手下所有的高级将领。美国让这些伊拉克高级军官不要与美军对抗,而美国会给这些高级将领美国绿卡和几百万美元,还允许他们和家人到美国去生活。就这样萨达姆手下的高级军官全部向美军投降。

3万美国军队只用了一个月,就打败了拥有100万军队的伊拉克。这也是为什么当美国军队进攻伊拉克的时候,伊拉克军队没有抵抗的原因。当萨达姆知道大势已去时,萨达姆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伊拉克的其他官员都逃跑了。




杜达特洛夫斯基

任何历史人物都有着其传奇性。中东狂人萨达姆曾经与伊朗打、灭科威特、与美国斗,是20世纪出尽风头的历史人物。

海湾战争结束后的10多年,萨达姆日子并不好过,他虽然一直都想翻盘,但技不如人,面对强大的美国,萨达姆心里清楚,反抗是死不反抗仍旧是死,因为美国的目的就是推翻他。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这场毫无悬念战争,很多人以为美国会陷入如越南战争那样的境地。但萨达姆并没有再现辉煌,可以说他根本抵挡不住美国大兵。

在这场快刀斩乱麻式的战争中,最为抢眼并不是选择逃亡而狼狈不堪的萨达姆及他的追随者们,而是伊拉克的新闻发言人萨哈夫。

从战争爆发后,萨哈夫就凭借他那张嘴,频频在电视台亮相,除了痛骂美国外,还不忘把伊拉克军队吹嘘一番,让人们云里雾里不明白当时的形势,以为伊拉克还会使出“杀手锏”。就是伊拉克首都被攻占后,已经宣告萨达姆政权被推翻,萨哈夫还在那里狡辩,让人以为这场战争远未结束。

战争到这里,可以说美国赢了,同样伊拉克也赢了。因为伊拉克赢在了舆论战,战争的主角就是萨哈夫,让美国这个舆论战高手颜面扫地。

说起萨哈夫这个人,其实在伊拉克政府内并不受萨达姆待见。虽然萨哈夫很忠诚,但萨达姆为什么不信任他呢?

一是信仰不同。

虽然萨哈夫与萨达姆是同乡,但在伊拉克伊斯兰教派中,萨哈夫却是什叶派穆斯林,而萨达姆却是逊尼派穆斯林。看上去都属于伊斯兰教,但两个教派水火不容。所以在这一点上,萨达姆只是把萨哈夫当同乡,并不会充分信任。

二是得罪太子。

萨哈夫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他曾在伊拉克大学中学的新闻专业,加入复兴党后,萨哈夫主动放弃了教派。但萨哈夫并没有得到萨达姆的重用。不过在外交领域上,萨哈夫施展了自己的才华,1992年,接替阿齐兹担任伊拉克外长,却没成想得罪了萨达姆儿子乌代。我们都知道乌代可是萨达姆的未来接班人。后来乌代在自己报纸中批评了萨哈夫,萨达姆一气之下免了萨哈夫外长之职,只当新闻部长。

三是疑心很重。

萨达姆虽然很强势,手里也有一帮拥护者,但萨达姆相信的人很少。从他当总统出访的次数就能看出。在萨达姆眼里,即使自己的兄弟,他也有防范之心,不过比其他人要近,所以萨哈夫还是外人。

有人说萨哈夫是萨达姆的“一枚弃子”,因为战争后期,萨达姆的人都跑了,唯独把萨哈夫一人推向前台。即使新闻部被炸却依旧大谈巴格达的安全。

有人说萨哈夫是一个导演,一个人导演一部连续剧,让当时全世界人每天都想看到他出来“表演”。

但萨哈夫对萨达姆是忠诚的,忠实履行了新闻部长的职责。如果萨达姆不死再当总统,此人必须重用。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萨哈夫不知踪影,后来有资料说,萨哈夫在阿联酋过起了隐居生活,据说还要出一本关于萨达姆的书籍。为什么萨哈夫这样一个重要人物,没有被关押或者被杀呢?

首先,美军离间计。因为萨哈夫当时太厉害了,竟然以一个人的舆论战与30万大军周旋。既赢得世界的同情,还为萨达姆逃亡争取了时间。当时美国已经把萨哈夫列入扑克牌中一张,后来美军宣布把萨哈夫撤下,认为萨哈夫是一个不重要的人物。也是反其道而行之,在离间萨达姆与萨哈夫之间的关系。

其次,美军的拉拢。作为伊拉克的新闻部长,萨哈夫每一句话都被人们关注和相信。所以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萨哈夫投降了。美军就让他接受电视台采访并表明自己投降,也向世人说明,这名新闻部长已经投降。

第三,教派的原因。大家不要忘了,萨哈夫可是什叶派,这一派在中东乃至阿拉伯国家都占有重要位置,如果美军杀了萨哈夫,会引起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反对,那么美军可真要陷入如越南战争的泥潭中了。


泥腿看客

三国陈琳穿越历史到巴格达,化身萨哈夫。



萨哈夫与陈琳(三国演义写檄文问候曹孟德祖宗十九代),两个人咫尺天涯,相逢何需曾相识,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我们的开始关注国际局势了,由于封闭管理原因,没有手机没有电视没有报纸,老师成为了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每时每刻我们都在想拿着猎枪对天开枪,准备与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英国决一死战的老萨现在怎么样了?激进的同学,甚至咨询老师,有什么渠道可以到伊拉克,准备作为国际志愿者替伊拉克人民打赢这一仗,抗日战争期间历史章节和朝鲜战争战役地图被翻了出来,我们进行了沙盘模拟红蓝双方,现在想起来简直太爽了!

老师得到信息也是有限的,我们知道他不会互联网搜索技术,公众渠道的传播讯息都来自西方媒体报道,这里面有一个反复出现人物萨哈夫,这位老兄有点舌战群雄的感觉,从战争开始到兵临城下,直到剩下一间新闻中心,萨哈夫都在超现实的发布伊拉克局势讯息,美国打到巴格达时,萨哈夫说西部牛仔小布什和他的随从遭到了伊拉克军队强有力打击,已经几无立锥之地。美军轰炸了他的新闻中心,萨哈夫说我不害怕,你们害怕吗?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伊拉克人民还在战斗,萨达姆总统与人民同在。当美军的坦克离他的新闻中心只有几百米时候,萨哈夫说美国人和英国人正在伊拉克人民面前瑟瑟发抖,他们坚持不了多少时间。



时光流逝回到1992年,布什全家准备好了一切,等待着最后美国大选的开票结果,老布什刚刚赢得了海湾战争的沙漠风暴行动,凭借自己出色的领导力准备连任,可是他乐极生悲了!美国人民更喜欢嫖客克林顿的青春活力和关注经济问题,老布什已经老了并且找了一个老人搭档推销自己军火。小布什没有安慰老爹,只是抱怨说你应该操翻那个狗娘养的的萨达姆,而不是适可而止搞什么国际制裁,那简直是妇人之仁,得到不到美国人的心。

9年之后,美国911事件爆发了,小布什也替老爹报了一箭之仇,从克林顿手里夺回总统位置,接着酝酿着怎么操翻萨达姆利用美国人民的悲伤和愤怒!萨达姆与布什父子,终究还是要有一个了解,2003年伊拉克战争全面爆发,小布什找了一个借口萨达姆违背联合国决议私藏生化武器,我想他说的是伊拉克的沼气池!



美国大兵最终在一个沙漠地窖里揪出萨德姆,第一句话就是布什总统让我替他转达对你的问候。我想萨达姆听到这个问候,应该想起了1998年曾经刺杀老布什的经历。

萨哈夫战斗到了最后,他从1968年开始以穆斯林逊尼派信仰扎堆在什叶派执政的萨达姆政权,担任伊拉克驻外大使和联合国大使,经历了海湾战争后的伊拉克经济制裁困难时期,但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战斗,他存在的意义在于证明萨达姆总统还在战斗!



萨哈夫的语录摘要,更能反映这个斗士的价值观念。

“他们在伊拉克没有立足之地。如果他们进入巴格达,我们会用子弹和鞋子迎接他们。”

●“昨晚人们看到的搏杀将给这些雇佣军一个教训,将给华盛顿和伦敦的战犯们一个教训。”

●“这些坏蛋正在巴格达门口犯罪。到目前为止,战斗非常激烈,真主将保佑他的子民取得胜利。”

●“我的作用就是告诉大家真相,萨达姆仍然在位,布莱尔和布什不过是牛仔和战犯而已,伊拉克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萨哈夫形容联军的词语绝不仅仅是“异教徒”一个词,他还有“歹徒”、“战犯”、“傻瓜”、“小丑”以及“针对平民的国际流氓”等风趣的用词。

●萨哈夫好像对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尤其“关照”,他在讲话中称拉氏全然不顾当年两人曾共游巴比伦古城的旧情谊,是“一个江湖大骗子”,而且还是一种“最令人鄙视的动物”。

●“我很遗憾用这样的字眼,但对于那些用导弹杀害我们人民的敌人,辱骂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是故意让他们进城的,因为这样才能更方便我们消灭他们,我们已经把他们的退路堵死了。”

●“也许,爆炸声打扰了你们。你们是伊拉克的贵宾和朋友,但伊拉克必须对付这些外国来的恶棍。”

萨哈夫的行踪不明

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报道说,随着美军逐步控制巴格达,负责监视伊拉克领导人活动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美特种部队情报人员发现,几乎所有的伊拉克领导人,似乎都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就连在战争爆发以来每天都面对摄像镜头讲话、每天都在世人面前露面的新闻部长萨哈夫,也突然不知去向,似乎“人间蒸发”了。  

 萨哈夫最后一次在媒体面前露面,是在4月8日。4月9日,美军坦克几乎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开进了巴格达市中心。从这一天起,人们就再也没有见到过萨哈夫了。当时有美军指挥官称,他们怀疑萨达姆及其亲信可能已经逃到了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准备在那里同美军“决一死战”。后来,在美军进入提克里特时,也没有爆发猜想中的大规模抵抗,这要么说明萨达姆等伊拉克高官并没有把提克里特当作最后的决战战场,要么就是萨达姆政府丧失了指挥能力。  

另外一种来自美国方面的说法是,如果萨达姆没被炸死,伊政府的一些高官———包括萨达姆的亲信之一萨哈夫,可能都已经逃到了叙利亚。到目前为止,这个消息仍未得到证实。 美国并没有通缉他,毕竟他只是外交辞令,没有做什么对美国有危害的事情!


唐俊龙55398571

简单来说,这位帮萨达姆大骂美国的新闻部长叫萨哈夫,他在美军的包围下还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刻,他成了伊拉克乃至阿拉伯人民的英雄!被美军带走后,又被释放。后来全家移居至阿联酋,他在当地的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过着单纯美好的普通人生活,这是他的小确幸。这位1940年生人的伊拉克英雄现在已经78岁安享晚年。

在伊拉克战争从开始到最后关头,大骂美国、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刻,在美国的收尾工作中,他还在为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领袖而战斗,而且是一个人。


他的这种精神,另世界敬佩、并且评价颇高。

他就是萨哈夫,当时伊拉克的新闻部长(萨哈夫是伊拉克原来的外交部长,因为得罪了萨达姆儿子乌代而被撤职。在坚守岗位的最后时刻,他的身份是伊拉克新闻部长)。

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开始,萨哈夫几乎是每天都在全世界面前宣称伊拉克在此次战争中的优势、怒骂、贬低美国、宣扬伊拉克政府的愿望、解说战争的点滴,非常犀利麻辣,而在他妙语如珠的宣讲下,美国甚至还改变了作战计划,可见他这一张嘴的厉害,堪称“名嘴炮弹”。


这一场战争从最初全世界都猜中了结局,在伊拉克战争中,一些军官被策反,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都不见了踪影;后期连萨达姆都逃得无影无踪;可作为伊拉克的新闻部长萨哈夫,他没有携家人离开,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国家的地盘上。

在美军离他百米的距离时,他还是衣冠楚楚地在街头、面不改色、淡定自若地做着新闻发布、为国家而战斗着,一直在宣讲着战争的胜利是属于伊拉克的......

这一场以武力解决的战争美国胜了,可美国在舆论战上却输给了伊拉克。萨哈夫这位“舌尖上的勇士”为国家战斗到最后一刻,赢得了伊拉克最后的尊严。


后来,萨哈夫被释放,人们很好奇,美军为何没有杀了他,为何会释放萨达姆忠实的手下、伊拉克人民的英雄?

一方面美国知道萨达姆并不信任萨哈夫,因为萨达姆本身生性多疑,他信任的人少之又少;对于和他信仰的逊尼派与萨哈夫信仰的什叶派,两派间是水火不容;而萨哈夫曾经得罪了萨达姆之子乌代,由原来的外交部长降到新闻部长。

他手里根本没有实权,只是个手无寸铁的文人骚客,对美国没什么威胁,同时美国也敬佩他的爱国敬业精神。

另一方面是教派信仰的原因。萨哈夫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教派——什叶派。这一教派在中东国家以至阿拉伯国家的位置很重要。而萨哈夫是伊拉克、阿拉伯国家的英雄,若美军杀了他的话,估计会引起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抗议和反对,那美国可能要重蹈越南战争的覆辙了。

所以美国没有杀萨哈夫,而是释放了他,并把他从原定的“扑克牌通缉令”名单中撤除。

这里说明一下“扑克牌通缉令”,听起来很随意、很搞笑,但细思极恐。它是伊拉克战争期间,由美国设计的绘有个人人像的扑克牌,用来帮军队识别萨达姆政府中要通缉的成员。上了这个通缉令的人,几乎无人能幸免。

这跟古代的“海捕文书”类似,上面有人犯的画像,以方便识别和缉捕。


萨哈夫被释放后,他带着全家到了阿联酋,在当地电视台做主持人。当年在电视机前期待他的人们又可以看到萨哈夫了,人们喜欢他的幽默、正义、麻辣、犀利。他在阿联酋跟家人过着平凡安详的普通人生活。

据说他准备出书,和后来向小布什扔鞋的那位伊拉克英雄扎伊迪一样,写一写美国和伊拉克战争的故事。

时至今日,这位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刻的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是78岁的高龄老人了。他的事迹,全世界都看到并记下了,他是伊拉克的英雄!


媛公子



萨哈夫是伊拉克战争时期萨达姆的新闻部长。伊拉克战争开打,美英没有任何理由就入侵了伊拉克,大家本来认为中东强人萨达姆会带领着他的人民和军队好好跟入侵者干上一架,让世界人民开开眼,没想到结果却是大部分伊拉克军官都被策反,军队溃散,曾经信誓旦旦要保卫领袖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来了个树倒猢狲散……

在这风雨飘摇,到处都是背叛的时期,只有萨哈夫坚持在自己的宣传岗位上,对美英的入侵口诛笔伐,义正辞严,赚足了世界人民的眼球,可说是当时伊拉克遍地狼烟中的唯一的亮点。

萨哈夫的言论,有些是违心之言和夸大之词,但我更愿意相信这位可以和萨达姆比肩的伊拉克英雄是真的在以言语为武器,用自己的方式在和强大无比的美英势力做抗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我们从萨哈夫身上,还真的能找出当年荆轲刺秦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些悲壮出来呢。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军并没有像对待萨达姆那样对待萨哈夫,据说他后来带着家人去了阿联酋,好好的活到了现在。


蛙眼看天下

“萨哈夫,全名穆罕默德•赛义德•萨哈夫,在伊拉克兵败如山倒,抵抗土崩瓦解的时候,只有萨哈夫在坚持抵抗。当然,就是大嘴开喷而已。但是从新闻部长的职责来说,萨哈夫尽到了他的责任,他的口水横飞,妙语连珠甚至让美军改变了某些行动,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的作用还真能抵得上一个师,称他为“嘴炮将军”是名符其实。人家现在活得好好的,为啥?因为萨达姆不喜欢他,他也不是萨达姆核心幕僚,没有打过仗,只是个没有实权的边缘人物,没有啥黑历史,也没啥了不起的影响力,老美也不想为难他,毕竟他也是在镁光灯下的人物。他现在全家老小在阿联酋避难,生存无虞,还能继续在电视台上骂美国~


西东话语

2003年3月,当时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伊拉克军队几乎无还手之力,萨达姆和他的高官们几乎都从巴格达消失了。留在巴格达,代表伊拉克政府的,就剩萨哈夫了,他在战争结束之前,几乎天天出现在世界各大电视媒体上代表伊拉克政府发声。


他说:我要告诉大家总统仍然在位,伊拉克人民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时,他也会幽默一把:“也许,爆炸声打扰了你们。你们是伊拉克的贵宾和朋友,但伊拉克必须对付这些外国来的侵略者!美军进城后,他又说:“我们是故意让他们进城的,因为这样才能更方便我们消灭他们!”

其实在战争的最后的时间里,美国大兵就站在坦克边看着萨哈夫,萨哈夫依然严肃地举行着新闻发布会,这时的新闻发布会已经变成了他的脱口秀节目,他总是强调:美军会失败,胜利属于伊拉克人民。

萨哈夫每次举行新闻发布会,阿拉伯世界的人都会蜂拥观看电视直播,他迅速地火了。当然,他是一个文职官员,人畜无害,美军也不会为难他。战争结束后,萨哈夫也下岗了。

战后,萨哈夫带着家人移居阿联酋,在阿联酋的电视台做起了节目主持人,当然,风格还是幽默风趣和语出惊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