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田黄值“千金”,是真是假?怎么辨别田黄真假!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中的瑰宝,素有“万石中之王”尊号。其色泽温润可爱,肌理细密,自明清以来就被印人视为“印石之王”。数百年来田黄石极受藏家至爱,正如俗语所说:“黄金易得,田黄难求”。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始采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许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刻意收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时期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因此,田黄石一直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寸田黄一寸金”。

传说一:据民间传说,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余很多大小不一的灵石。所以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终发现福州寿山的山川岚气藏纳,林壑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从前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便是蕴藏于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

一两田黄值“千金”,是真是假?怎么辨别田黄真假!

传说二:田黄的使用始于明代的万历,却盛于清代的乾隆,有坊间传说为证。一天黑夜,天高云淡、月明星稀,乾隆皇帝做了一个梦,天上的玉皇大帝踩着祥云来到乾隆跟前,说了些有关安居乐业,管理国家的话,说话间,还递给乾隆一块黄色且很温润石头。乾隆吵醒,依稀记得玉皇大帝的话中有“福寿田”三字,余者已模糊不清。早朝后,皇帝留下数位包含和珅在内的亲信大臣,将自个昨晚做的梦说了出来,请求大臣们解一解。和珅搜肠刮肚也没找到答案,却是一位福建籍的官员答得非常满意,皇帝龙颜大悦。这位官员说,福便是福建,寿便是寿山,田便是田黄,您手上那块黄色的东西一定是产自福建寿山的田黄。隔天早朝,这位官员献上了家藏的上好田黄一块,乾隆以为与梦中所见简直一般,从此,田黄不仅是文房用品,听说皇帝祭祀时还供上了标志安居乐业、长命充足的田黄。

传说三、清慈禧太后常将田黄石玺印藏于肚兜之内。某年寒冬腊月,太后取玺印置结冻印泥之上,不久即可钤用。因之田黄石可化冻印泥之说流传。田黄石是我国所特有的“软宝石”之一。全世界只需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因色相遍及泛黄色,又主要是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断章取义,便是产于寿山田坑中的黄颜色石材。身为“印石三宝”之一的田黄石,呈现黄、白、红、黑等色,其间以黄色为最常见。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通明至半通明,少量通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质地 细密、细腻、温润、光亮。尤为有目共睹的是其肌里隐约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步变淡,表面时而裹有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赤色格纹。为田黄石所特有的外观特征,素有“无纹不成田”、“无皮不成田”、“无格不成田”之称。诚然,从其石质来说,仍以纯洁为贵。

一两田黄值“千金”,是真是假?怎么辨别田黄真假!

值得提示的是,田黄的质地好坏悬殊,价值凹凸差异大,不能混为一谈。

而值得保藏的、高价出资的也仅是田黄中少部分特征显着,各方面俱佳而无可挑剔的上品。其原料温润凝腻,在软质雕琢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琢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故其身价无与伦比。

田黄石的品种细分可以分很多种:油黄皮田黄、土黄皮田黄、金黄石皮田黄、浅黄皮子田黄、银裹金田黄、通明石皮田黄、灰黑色乌鸦皮田黄、蛤蟆皮田黄、带红石皮的田黄、黄皮乌鸦皮共生的田黄、通明皮石和乌鸦皮共生的田黄、乌鸦皮白皮黄皮三彩田黄、厚乌鸦皮田黄、薄白皮田黄(薄银裹金)、无皮田黄、上坂白田、坑头坂白田、鸡油黄田黄、桂花黄田黄、枇杷黄田黄、黄金黄田黄、橘皮黄田黄、红田、绿田、桐油地田黄、灰田、黑田、煨红乌鸦皮田黄、搁溜田、田黄冻、田黄晶。品种如此之多,田黄石品种也算是一部石头记小百科了,但在其间最为好的还属橘皮红田。

石中之王田黄石,产于福建福州市北郊寿山村田坑的田黄石,是寿山石中乾隆宸翰、乐天、惟精惟一的珍品。有着“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故被人们称之为“帝石”。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连章”缝在棉衣里。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祸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

田黄石自从由母矿中割裂出来再埋藏到田间,其间历经了数百万年之久,在特别的环境和特别条件下,田黄石逐步地改变了它本来的形状、颜色和质地,呈现了其独具的外观特征。归纳起来主要表如今石形、石质、石色、石皮以及萝卜纹、红筋等六个方面,可依此来判定。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油滑,没有显着的锋芒。这是由于矿块在搬迁滚动过程中,遭到溪流不断冲刷研磨的成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心爱,为微通明或半通明体。如果仔细调查,会焕宣布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诱人光荣。

石色:“田黄石”望文生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依照色相来区别,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颜色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罢了。比方“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也许呈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颜色;“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石皮:大都田黄石的表面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少挂皮,形状变幻无常,尽管也有一些田黄石由于色皮极薄,一经雕琢打磨即被铲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步转淡,乃至泛白。这种颜色的改变规则,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显着。

萝卜纹:但凡通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激烈的光线下调查,它的肌理通常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然呈现的赤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名“血丝”。它是田黄石在搬迁过程中发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浸透而构成的格纹。

一两田黄值“千金”,是真是假?怎么辨别田黄真假!

作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从文物鉴定角度讲,鉴定田黄石与其他类别的文物不同, 够不够年份是一回事,但首先要看其是否真的田黄石。李元茂先生对此素有研究,曾精辟地分析田黄石的假冒与辨别,特摘引如下,以飨读者。

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人开端搜集,到了明清两代田黄石更是盛名于世。很多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竞相故意搜集田黄石。相传清初期间皇帝祭天,神案上都少不了一方上品田黄石,寓其“福(福建)、寿(寿山)、皇(田黄)”吉利之意。因此,田黄石一向盛名不衰,身价倍增,曾有古话“一寸田黄一寸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