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的王阳明,打仗竟然能打胜仗,他靠的是什么?

杨老师谈古论今

因为他善于攻心。这是所有儒将的共同特征。儒家能打的其实并不多,其中王阳明,曾国藩算是个中翘楚。为什么王阳明会用兵呢?

有人说他是圣人,有人说他智商高,有人说他的心学,其实原因很简单,人家本来就学过兵法。在明史里记载的很明确,而且是王阳明传的第二句就提到了: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王阳明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只是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射箭。

相比读书,他更喜欢学兵法。

那王阳明用兵的特点在哪里呢?攻心!我们来举个例子。

话说王阳明在山西剿匪的时候,有个土匪头子仲容让弟弟仲安诈降。

如果是你会怎么办?要么被骗,要么直接砍了仲安。王阳明呢?他选第三条路。

假装什么都不知道,每天带着仲安吃喝玩乐,逢年过节还给土匪送礼。仲容以为王阳明上当了,于是自己也带了几个人来诈降。

就这智商也跟王阳明斗?

对,王阳明是在将计就计。看见仲容来了,把他们一起引入祥符宫,好好地用酒食招待他们。盗贼喜出望外,更加放心。守仁请仲容留下观赏灯乐。正月三日举行合祀先王的祭礼,守仁在城门口埋伏了披甲士兵,盗贼入门,就一一擒获并杀了他们。

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剿灭了仲容。

剿匪如此,在跟宁王比划的时候,也是如此。排兵布阵,王阳明不是一流的,但是攻心,他一定是超一流的。当然也不可否认,他的智商,悟性极好,再加上心学加持,所以用兵如神。


中华鬼谷子智囊团

王阳明虽然没有实战经验,但他打胜仗,都是用他悟透的心理学来打的心理战。而对方却不知道,博弈论这一套的心理学方法,所以就着了他的道。最终被他战而胜之,那是必然的啦!

首先我们要说,王阳明的学问,那可是经过实践中来经过不断的锤炼磨练,砥砺得来的真才实学。

比如说他还在早年的时候在学习四书五经的时候,竟然还有余力来研习兵法,佛学,道学。这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他本身的四书五经学习都能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只是因为在科举考试,考进士的时候,主考官故意给他打低分,想让他磨练磨练的,否则,王阳明只需要十几岁就能考中进士,考上状元也都是未可知的,超过他状元的父亲王元也不是什么奇怪或者神话。



你知道王阳明从来不是一个死读书,背书本的小料而是一个认真学习体悟经典的大材。


其次我们要说说王阳明,虽然没有实战的经验,可是他从小的时候就一个人骑着马,前往山海关等边关去锻炼,去寻找战斗的,带兵的打仗的感觉。而且他从小就专门练过射箭和骑马,射箭的水平那可是相当的高,能够达到百步穿杨对效果。

另外他父亲在朝廷里面做高官,也经常有机会,在他小的时候就带他边关,从而找一种练兵打仗的感觉。没有这些铺垫,我想问姚明一到战场上,那正是早吓得他尿裤子了,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然而,王阳明却不是一个单纯的书生。


第三就是要说说王阳明的拿手学术绝活,那就叫做阳明心学。主要的意思就是心即理,理即心。通俗点说就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就是说,人性才是不变的道理,不变的真理。不知道你有没有明白,如果没有明白的话,那我也不能说得更具体了,因为王阳明的心学,我当初学了很长时间,一开始也真是没有搞明白,慢慢的通过悟才能够有所得,有所体,有所通,有所明。

总之一句话,就是研究人的心理和人性方面的学说和学问。也就是说,王阳明对人性的把握,那是相当的透彻,他能够明白,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人会有什么样的心理?

最后划重点,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说王阳明是如何运用他的心学在和宁王进行心理战的。大家都知道,王阳明首先在和宁王进行战斗之前,那是专门跑到南昌的市民当中,打听和了解宁王朱宸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爱好?喜欢什么,害怕什么,想干什么?为什么要造反,总之,他是摸了个清,调查了个够,这样他才开始对朱宸豪进行动手的。


而且王阳明亲自给宁王朱宸濠写了劝降信。这封信写的简直是吧朱贞豪的心理活动,所思所想,都透了一个多,当然啦,这里面,王阳明是有计策的有方法的,主要的目的是引他上钩,或者说挖坑,引他往火坑里跳。

当然如果说王阳明在动手之前的调查研究那也可以说是孙子兵法中的知彼知己,那是百战百胜的一招,对吧。


至于心学运用到心理战,那也是有科学根据的。就是在现代战争中,正确运用博弈论的的一种具体体现,其实也不完全是或者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大家应该都知道,现在大学里面专门有一门课,就是博弈学,当然了,博弈学最重要的就是吃透对方的心然后再进行博弈。

可以这么说吧,王阳明和宁王朱宸濠的战争其实更多的层面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心理层面的谋划和较量。王阳明除了亲自给宁王朱宸豪写了一封信之外,还专门给南昌城里面的所有将士们,也写了一封非常有针对性的劝降书,这封劝降书,可以说写到了每一个跟着朱宸濠造反的人的内心里面去了。是非常有震撼力的,动摇军心的一篇力作。


总之,经过前期的分化和瓦解,朱承豪的军心已经动摇,连他自己的心理也都已经面临崩溃,在此情况下,采用偷袭的方法,很轻松的就把朱宸豪给打败了。

说起来好像很容易,其实做起来真的是很难的,要实现这个目标,连靠想象都会觉得很难以实现的,所以说王阳明思想里面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就是叫做知行合一。

真正的知行合一,不是停留在嘴上和思想意识里,而是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行动的效果上,体现在最后的结果上。

王阳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书生,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也没有实战的经验,然而他一出场就是消灭了有号称数十万军队的,不可一世的朱良豪这么一个敢于造反的悍匪王爷。


他竟然完成了一件事后人们想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这就是王阳明,一个创造了不可思议奇迹的男人!

哎呦,服了!


文心采露苑

这题我要回答,我硕士论文写的就是王阳明的思想。在我看来,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人物。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大家想到思想家,总觉得他们是坐在书斋里做学问的书呆子。但是王阳明却不是这样的人,他不仅学问做得好,还能带兵打仗,屡建功勋。

王阳明并非行伍出身,没有多少实战经验,为何能常打胜仗呢?

王阳明自小就心系天下,心怀国事。当时明朝屡遭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所以少年王阳明立下了报国志向。

当时王阳明跟着父亲住在北京时,曾经出居庸关一个月,考察山川地形。

后来王阳明还专心学习兵法,练习骑射,而且骑射功夫相当好

王阳明做官以后,曾经被派去威宁伯的陵墓。他把修陵的工匠们编成队伍进行操练,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实行军事化管理。

所以王阳明虽无行军打仗的经验,但是却熟知兵法,并对练兵有一定经验,不是纸上谈兵之人。王阳明的经验,真对上精兵强将未必能取胜,但对付一般的敌人是足够了。

我们再看看王阳明的几次战果。

王阳明第一次用兵是剿灭江西的盗贼山匪。第二次是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第三次是剿灭西南土瑶叛乱和断滕峡盗贼。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平定宁王之乱。

但是宁王叛乱事实上没有想象中可怕。当时天下安定已久,虽然正德皇帝昏庸无道,但是百姓的日子还过得下去。

而且宁王朱宸濠也不是什么好鸟,他经常随意杀逐幽禁地方文武官员和无罪百姓,强夺官民田产动以万计,并劫掠商贾。

所以宁王造反名不正言不顺,不得人心。只是刚起兵声势很大,所以天下震惊,各地准备不及,所以宁王顺江而下,连打几个胜仗,围攻安庆,准备攻取南京。

而王阳明之前经过剿灭盗贼,已经积累了一些用兵打仗的经验。这时王阳明纠集兵马,攻取了宁王的老巢——南昌。这时宁王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是继续攻安庆,然后取南京;第二是回师救南昌。

其实如果宁王能一鼓作气攻下南京,占据半壁江山,还能和朝廷分庭抗礼。但是宁王选择了回救南昌,证明了他有勇无谋。宁王的军队,没有经过大战的历练,完全是靠宁王许下的赏赐,才维持着强盛的气势。现在前进受阻,老巢又被端了,自然士气低落。所以一战就被王阳明打败了。宁王造反,前后仅四十三日就被王阳明平定了。

所以我们不能否认王阳明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一方面也是宁王并没有那么强,缺乏战略眼光,又不得人心,才迅速被灭。

王阳明的另外两个战功都是剿灭地方上的盗贼。

其实那些盗贼不是正规军,论军事实力,其实不强。但是盗贼难剿是因为:第一当地地形复杂,多山多林,盗贼容易藏匿;第二,这些盗贼放下武器就是农民。朝廷的军队一来,这些盗贼要么逃入山林,要么就化为百姓,军队一走,又重新聚集。所以这些地方上的叛乱难以剿灭,并不是盗贼的军事实力很强。

王阳明有一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能够使那些盗贼归顺,不再叛乱。而王阳明本质上是思想家,他最擅长的就是教化人心。所以王阳明剿抚兼用,能够让百姓归心,让盗贼们痛改前非,自然就平定了叛乱。

所以王阳明确实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但是跟明朝那些真正的名将,如戚继光、俞大猷等,恐怕是不能比的。因为他们的敌人不是一个等级的。


梦露居士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档次。为什么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人却能打胜战,我希望把这个问题往更玄的层面去帮你解开迷惑。

王阳明的心学讲的就只是一个“良知”,不会用的人“良知”只是一个能分辨善恶的普通工具,使用的方法就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所谓的道德标准。

而真正会用的人,“良知”就是金刚石,能破一切相,直接抵达万事万物的最深层,它已经超越了善恶,超越了人类的三维意识层面,也就是说常人通过五官感知不到的一切信息,都逃脱不了“良知”的法眼。

回到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良知”,而且每个人的“良知”都是同一个“良知”,功能都一样。只是普通人的良知被后天的各种习气涂上了色彩,它的威力已经发挥不出来了。

像王阳明这类圣人,其“良知”已然恢复为“天理”,他只需要把自身的“良知”作些适当的引导,那么他的心灵意识即可穿越时空限制,与他人的“良知”进行汇合,于是别人的所思所想全部都在他的内部世界上演了,等于说别人已经把自己的计策全部告诉他了。

要想打败他人,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


尘谷行知

王阳明之所以能打胜仗,一是王阳明对军事,对打仗有一定的了解,二是王阳明有智慧,对兵法的理解深刻。



王阳明在封建社会中应该是个异类,一般的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王阳明没有只读圣贤书,“王阳明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王阳明青年时期曾经独自单骑察看边关,还和少数民族的人结为朋友。

王阳明年轻时曾经迷恋兵书,而且用模拟排兵布阵,王阳明负责修建工程时,也曾把工匠按军事式的重新分组编排安排工作,结果收到良好效果,工程提前完成。

王阳明虽然没打过仗,但是王阳明研究过兵书,会骑射,巡看过边关,而且建造工程时,模拟军事方法。

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虽然没打过仗,但是不代表他对军事一窍不通,相反他相当了解军事打仗。



第二点,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王阳明天赋极高,有智慧,对兵法理解深刻。

从“五溺”中,我们可以看出王阳明对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研究很深,天赋极高的王阳明融会贯通,创立了“心学”。 王阳明创立“心学”,影响深远,因此王阳明被称为圣人,五百年第一完人,一个开宗立派的人,应该富有智慧。

中国古代社会,能称为圣人的不多。 形而上学谓之道,行而下学谓之器。

我用个不恰当的说法,王阳明对军事的看法应该是“道”层次,我们凡夫俗子对“军事”的看法处在“器”的层次! 他看待问题,看待军事的角度和方法已经超出了我们常人的层次,处在另一个维度。

王阳明总结自己的用兵之道“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是兵法,也是哲学。《亮剑》中的李云龙是个优秀的指挥员,但是他对军事的理解和看法,远不能达到王阳明的程度,这就是差距。

而且打仗,军事问题不仅仅是打仗军事问题,它牵连着民风民俗,社会制度,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问题,做为一个伟大的统帅,不仅仅要有军事才能,其他方面的才能也得具备,王阳明就是这样的人物!

所以,实现经验不丰富的王阳明也能打胜仗。


我是一个小书虫

作为一名学军事的,我就从历史军事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王阳明都打过哪些胜仗?

王守仁领兵作战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剿灭南中地区的盗贼山匪。正德十一年至十二年,王守仁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用了前后一年多的时间,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斩杀、俘获一万三千多人;第二次是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几乎以一人之力且仅用35天平定了此次叛乱;第三次是西南土瑶叛乱和断滕峡盗贼。嘉靖六年,王守仁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兼巡抚,仅是他的名声就让叛乱的土瑶归降,又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平定了断滕峡叛军。

结合《明史》记载:“守仁年十五,訪客居庸、山海關。時闌出塞,縱觀山川形勝。顧益好言兵,且善射。”以及他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实战经验的王守仁却常打胜仗靠的主要有四条:

一是善谋算。从上述三次作战经历来看,无论是平定盗贼还是平定叛乱,王守仁总能掐中敌人的要害,提前谋划,进而掌控战场主动权,使敌军被他牢着走;二是善地利。从明史记载中和任职地方喜欢走访中可以看出,王守仁喜欢察看各地的地形,这个优点在他平定宁王叛乱中体现的尤为突出;三是善知人。从历史记载中我们知道,王守仁这个人对于三教九流都能说的上话,思维通透,没有文人清高和迂腐,再加上本人还善骑射,使得他很容易与战士打成一片,做到知人善任;

四是善用势。从王守仁三次作战的经历来看,他都是站在大义一方,也就是说他领兵杀贼是正义的,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他发动心理战和发动人民的基础,前者可以让敌人疑神疑鬼,后都可以源源不断获取情报。

综合四条,王守仁被称为军事家是一点都不为过个人觉得,他出生在明朝中期,实在是明朝的损失,若他能在明末舞台上对阵皇太极那样的枭雄,军事成就肯定不只这些,说不定明朝的国祚还能延长。


三多学历史

如果研看过《孙子兵法》的通同志们肯定知道,古人用兵打仗一向崇尚谋略,崇尚顺势而为,随机应变。而且中国古文化源于《周易》,对于精通道,儒,佛的王阳明先生,年轻时也专门研究兵法,怎会不精通。再者心学要义:知行合一。两者一结合,不言而喻。

第一:我们来看看王阳明先生的经历,从他流放假装自杀逃出追杀,就已看出他的谋略。再到贵州,和少数人民处好关系,打山贼,再到最后宁王。属于谋战派(孙膑,李牧,韩信)一点不为过。而属于勇战派的宁王输也不冤枉,这个我们后面讲。

第二:我们来看看他的对手:宁王。我个人认为他是属于项羽一类的勇战派。为何?从他截杀嘉靖失败来看,他的谋略布局能力显露无疑。而从历史来看,勇战派基本都是打不过谋战派的,所以说他输得不冤枉。

其实《孙子兵法》也是不崇尚勇战派的,读过孙子兵法的都能明白。但是现在很多人崇尚我也不能反对,毕竟存在即合理。个人是十分崇尚谋战派的,四两拨千斤,也是中华古文化之精髓。历史来看,真正谋战派的人每个朝代本来不多,而精通道,佛,儒的更是少,而能创立心学真正带兵打仗能被称为圣人的,古代仅王阳明先生一人!由此来看,没带兵经验,能打胜仗不足为奇,古代独此一人。

最后再补充下:为何中国古文化是通的,精通古文化且带兵打仗能创立共产党的现代还有一位就是毛爷爷,毛爷爷曾说:道德经简直是本兵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同一源头《周易》发展而来。您说精通道,儒,佛的王阳明先生能不精通?心学要义:知行合一。结果则明。


小山1z



“天人合一”强调是一种认知客观世界的状态,而“知行合一”强调的是一种行为方式;前者重点在于认知,后者重点在于行事;前者是指导后者行事的整个宇宙的一种最高的指导智慧,后者是前者指导下的客观世界中最优化的行为方式。




细柳熏歌

首先他年轻时曾专研过兵法,并且多次模拟实战,比如为名将监工盖墓时就拿干活的人操练过阵法,也曾到边塞前线考察,回来后写了一个奏折阐述他的想法。他也苦练过射箭等单兵军事技术,射箭曾当众大显神威。在此经历基础上,关键还是他平时默运于心。有机会时就用得出来。而最初的对手只是贼寇,不是正规军,有一个练手的过度期。慢慢就能打了。他打仗时充分利用对手的心理,不硬打,有各种分化敌人的措施,包括安民。打宁王更是心理战。最后平广西思田民乱,更是安民措施先行,直接谈判成功,未打。这就是王阳明的军事生涯。还有一个最关键因素,他得到兵部尚书王琼的大力支持。可调动不同部队。没权也是不行的。


神意通达

我不是故弄玄虚,我们读书也就是为了站在柜台前排除四枚铜钱。而那些会读书的人,他们的目的跟我们真的不一样。

读书或学习知识最大的用处是什么?

求道

我认为时间所有的知识,在他的体系里都可以归结为一定的模型,这些模型经过提炼都会归结为一个概括而又统一的模型,简单说就是,知识精深处,都是想通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笛卡尔的解析几何,数学与几何,被打通,世间所有的知识模型在高人眼里,都可以打通,在西方叫哲学。在中国叫道。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神人的几个特征,

知识的精深与触类旁通。

内心的强大与不役与物

由于高强度学习所形成的思维的复杂程度,所谓的神机妙算,其实就是,事无巨细的严格推理罢了。我们的思维速度是186人家的思维的复杂程度是银河巨型计算机(人与人的差别比人与猿猴的差别都大,恩格斯说的)

我记性不好,我勉强举个例子

说有声势浩大的敌寇劳师远征我们,待敌寇至,有人劝主帅乘敌寇疲惫,出击,主帅说不可,传话敌人,你们劳师远征,现在出击胜之不武,你们可稍事休息,我们再战。结果敌寇大败。有人不解,问主帅,为什么不乘他们疲惫出击,而让他们休息再战呢?

那主帅说,他们刚到,虽然累,但是身体活动开了,士气正高涨,打起来胜负难料,让他们休息一会,他们的身体就会觉得疲乏了,即使站起来,也会很勉强,这时出击,肯定就会胜利。

所谓的用兵入神,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懂得多,能触类旁通,四维的复杂度高,考虑事情比较周全,内心强大,不役于物,能够把握机会果断出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