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城市品质 城市脉络的连通 泸州与贵阳走得更近

泸州、贵阳,两座看似相隔甚远的城市,其实隔得很近。

城市品质那么近

提起城市品位,泸州、贵阳两座城市有很多相似之处。

论独特的区位优势,贵阳是中国西南地区沟通珠三角、长三角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之一,泸州是大西南融入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论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两地都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论城市底蕴人文旅游,两地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有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特别是水土风情和生活习性都能找到共同点,两地都出产黄粑、美酒,都爱吃水煮肉片、豆花。就连一些方言都是共用的:“到哪里克”“一哈哈”。

相似的城市品质,让泸州与贵阳走得更近。

酒博会在贵阳举办7年以来,泸州每年都要组织酒企出征,搭建特装展馆参展参会,全方位展示泸酒魅力。酒博会在泸州举办,贵阳也是“逢会必到”,声援助威。

两市拥有相同的传统产业——酒业、装备制造产业,还有相同的新兴发展产业——大数据产业、航空制造、生物医药。相似拉近距离,各具特色的产业,给双方带来更多的交流。

一年回老家一次变成多次

路,是连接两座城市的“桥梁”。路不畅,则人与人互通就少。这一点,泸州人杜德艳颇有感触。

杜德艳年轻时,在贵阳上班。以前春节回泸州探亲返程,从泸州乘坐汽车到隆昌,再从隆昌坐火车到贵阳。前一天晚上七八点钟上火车,第二天上午八九点钟才能到贵阳。由于春节期间客流量大,很多时候只能买到站票,席地而坐还算好的,有时只能“一站到底”,站得人腰酸背疼。

苦于往返时间长、旅途艰辛,杜德艳很长一段时间是一年才回一次老家。

后来,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开通,特别是叙永——毕节——贵阳快速通道、黔渝高铁的出现,让泸州至贵阳的距离越来越近,路途所耗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给已到泸州上班的杜德艳回贵阳探亲带来了方便。

如今,每逢节日放假,杜德艳都要回贵阳,与贵阳的爱人团聚。由于路途时间大幅缩短,以前不敢带的贵阳鲜食特产“丝娃娃”,可带给泸州亲人品尝了。而泸州的时令水果——荔枝、桂圆也可带了,让贵阳的家人享口福。

在贵阳从事房地产策划的泸州人赵孔林,有时1个月要回老家两次。赵孔林说,现在自驾车回家太方便了,4个小时就可以回到叙永县天池老家。但这个便捷,也会带来幸福的“烦恼”——每当到了出产苦竹笋的季节,贵阳好友便要动员赵孔林:“你老家的苦竹笋煮酸菜肉片汤太好吃了,你回去带点来嘛,大家品尝一下。”

两地一家亲

路连通了城市的脉络,也连通了人们的情感。

的士司机吴剑是贵阳人,以前是旅游大巴司机,曾经到过泸州,泸州给他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他说贵阳人很包容,在喝茅台、赖茅的同时,也不会拒绝泸州老窖、郎酒。这与泸州人尽管拥有两大美酒,但对贵州酒、啤酒、红酒“来者不拒”一样,两地人都是兼收并蓄,有容乃大。

泸州人罗南孝在贵阳办八十寿宴时,给每个来宾赠送了一件盒装泸州桂圆。他们品尝后很高兴,说没想到泸州还有这么好吃的水果。

“好东西,大家分享。”道路的便捷,让两地人分享彼此的特产更多,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赵孔林每次回泸州,必然会给亲友带上一些贵阳的特产:人参、天麻、贵阳酒等。而回贵阳的时候,也会给亲友们带去泸州的特产:泸州酒、两河桃片糕、苦竹笋、大竹笋……用他的话说,来回的车厢都装满了特产,装满了亲情。

两座城市的人往来越来越频繁,由此诞生出的爱情,把不少泸州人和贵阳人变成了一家人。

石艳丽是贵阳人,爱人罗太勇是泸州人。每当石艳丽回到爱人的老家——合江,婆婆都要做她爱吃的泸州猪儿粑,让她吃个够。返回贵阳前,婆婆还要给她装上大包小包的特产:腊肉香肠、五比一酱油、红苕粉、青花椒等,让石艳丽始终觉得被爱包围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