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的记忆——《薛刚反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一代人的记忆——《薛刚反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偶然和群里几位生于70年代的朋友闲谈,发现我们的共同经历全都是在10岁以前就开始了阅读生活。那时代很多家庭连电视都没普及,动画片只有每周日晚上6点半才播,所以对那个时代的我们来说,读书几乎是唯一能在家里享受的娱乐。

而适合当时孩子看的书也就那么几本:西游记,红楼梦,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大家共同的印象里,有一本书尤其受欢迎,那就是——薛刚反唐

一代人的记忆——《薛刚反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熟悉剧情的可以跳过下面这段斜体字:

《薛刚反唐》的故事讲的是:薛仁贵之子两辽王薛丁山的儿子薛刚,武艺高强,生性打抱不平,不怕惹事。深受京城百姓爱戴。

薛刚在替父降香还愿回家的路上,巧遇奸相张天佐鞭打行人,为此,薛刚怒打张天佐,若不是程咬金出来薛家讲情,薛刚的性命也就难保了。不过,从此薛、张两家也就结下了冤仇。

在元宵节上薛刚又在看灯途中追打强抢民女的衙内张保,却失手打死太子、吓死了皇帝,闯下大祸。于是薛家被满门抄斩,武则天却篡夺了皇位。

薛刚只身逃出来,冒险回京三祭铁丘坟,前往西凉国借兵,保驾庐陵王,终于起兵反唐,最终打败武则天,重新把天下还给李家人。

一代人的记忆——《薛刚反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说实话,这本书在我小时比西游记更受欢迎,由现代评书大家刘林仙重新演绎的文字版本比写于清代的原著更加语言通俗,剧情波折,富有生活气息。虽然后半段的战争场面比较老套,但就前半截故事的戏剧性和人物的塑造而言,在今天看来仍然是经典。

不过有个问题:这部书里的主要人物,如薛丁山,薛刚,樊梨花......统统是虚构的!甚至薛刚反唐描述的薛刚带领大军推翻武则天这段历史也都是编的。

武则天是在一群自己提拔的高官领着近卫军的逼迫下让出皇位的,但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至于薛刚反唐里讲的战争更是纯属虚构。

一代人的记忆——《薛刚反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用现在的话说,这完全是一部架空历史小说啊!

真实历史里的薛家,和小说里一样,有个非常猛的先祖:薛仁贵出身贫穷的农家,有次有了点钱,想把家里祖坟修一修,结果老婆对他说“有才能的人应该抓紧时机才能飞黄腾达,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招募骁勇的将领,这是难得的时机,何不争取立功扬名?富贵之后回家,再修祖坟也不迟啊。”

薛仁贵于是用原本修祖坟的钱当本钱,去应募从军,自此步入军旅。

一代人的记忆——《薛刚反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我们知道,一般来说家里男人要做什么事业,家里女人会从稳定的角度来谨慎劝阻。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而薛仁贵的老婆却主动鼓励他从军冒险。可见“成功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这句话还真没说错。

从历史纪录来看,薛仁贵不是那种坐在阵中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的“智将”,而是能靠一人之力冲击敌阵,带动军势上升的“斗将”

唐朝初年是汉人王朝武力的巅峰,但在薛仁贵参军这个时代,曾经伴随着李世民结束乱世的老一代“斗将”皆已不在(秦琼已死,尉迟恭则已退休),薛仁贵很好的接替了尉迟恭、秦琼等人的地位,成为唐军的新一代战神。

一代人的记忆——《薛刚反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薛仁贵一生为唐朝开疆辟土南征北战,高句丽,铁勒,吐蕃,突厥,唐朝周边的强盛异族几乎都打过,算是胜多负少。活到70岁善终,被追赠为左骁卫大将军(正三品)、幽州都督。一直到这里,民间演义中薛仁贵的形象,和历史记录基本是一致的。

但到了薛家第二代,民间演义就开始和史实分道扬镳了。

演义小说里的薛家第二代分为了两支,一支留在河北幽州,另一支留在长安附近的蓝田-----薛仁贵之子薛丁山,生活原型是薛仁贵的儿子薛讷,和小说不同,他没有被武则天满门抄斩,而是反倒被武则天看重,提拔成将军防御突厥入侵。从此官运亨通,在活着的时候就升到了“左羽林大将军”,和他爹那个“左骁卫大将军”一样是正三品,可他爹是死后才得到的正三品,生前其实是从三品,比儿子还低半阶。

薛讷也有真本事,到了唐玄宗时代,在骊山集结了二十万大军搞阅兵,由于长期和平,军容不整,兵部尚书和一堆高级军官挨了批评,但薛讷部的军容军貌严整,受到皇帝的嘉奖,可见其治军是真有两把刷子的。

不但官运,连寿命也比父亲活得更长,73岁善终。也许是老百姓太喜欢他们家这种草根出身,靠真刀真枪打出来的英雄世家了。甚至还在民间传说中创造出一位智勇双全,美貌绝伦的女英雄,配给了薛丁山当老婆。

一代人的记忆——《薛刚反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这就是樊梨花,据说还是突厥血统王家血统(白种人)自幼随骊山老母习艺.......骊山老母是是位信奉女权主义的道教女神仙,民间传说中凡是各个时代中的英雄女将,如齐宣王的妻子钟无艳(战国时代)、樊梨花(唐代)、穆桂英(宋代)、刘金定(宋代)、祝英台(东晋时期)、白素贞(宋代)等,统统都是骊山老母的门下弟子。

薛家前二代都有军事才能,又对唐朝忠心耿耿,到了薛家第三代时就有点变化了。薛刚的真正民间原型-----薛嵩出场!

一代人的记忆——《薛刚反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薛刚的原型----薛家第三代最出色是薛嵩。出生在河北,他的父亲薛楚玉没有像兄弟薛讷那样飞黄腾达,而是因为不称职罢了官。历史记载薛嵩这人从小不爱读书,而是喜欢骑射,每日游荡,当时河北一带居住了大量异族,当地汉人生活习俗普遍胡化,薛嵩大概就是这么个半胡化的汉人富家子弟。如果就这么一代代下去,薛家这一支大概会慢慢的没落在历史中最终悄无声息了吧。

然而发生了一件大事,河北武人的领袖---安禄山举旗造反!薛嵩在这时也许是嫉恨于同宗显赫的地位,做为一个没落的军三代,他居然参加了叛军,跟着安禄山史思明剑指长安!

一代人的记忆——《薛刚反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民间常说的“薛刚反唐”这一段,大概就是这么来的,薛家真的反了,反的不是武则天,而是李唐王朝。

不过,薛家的基因里,大概有一种敏锐的直觉,最懂得“乘时而动”,当年薛仁贵老婆劝他拿着修祖坟的钱去一刀一枪博个富贵,是看准了时机。而到了薛家第三代薛嵩这里,同样拥有这种天赋。

安史之乱后期时,薛嵩看出叛军终究推翻不了唐朝,这时他又反了!这次他反的是叛军,带着占据的城池和军队,主动投回到唐王朝这边,而唐王朝这时正是用人之际,对于这个主动来投的名将之后也不计前嫌,居然封他为河北地区 相,卫,邢州的节度使,世袭罔替。成了唐朝后期割据藩镇的一员!后来朝廷为了笼络他,甚至还给他封了高平郡王

一代人的记忆——《薛刚反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打个比方说,薛家上两代做到最好,也不过是个副总经理,总是要为李家打工,一旦没工作了就马上被打回原形。到薛嵩这第三代,就完全是独立加盟店老板的地位了--------唐朝中央实际是不能插手薛家地盘的事务的。

这就太让人佩服了,还真是“杀人放火金腰带”啊!造反也是很有前途的!不仅如此,在薛嵩之后,薛家第四代,第五代,都是文武双全,无论在军界政界都是很拿得出手的高官!

一代人的记忆——《薛刚反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可想而知,草根出身,南征北战,飞黄腾达,哪怕造反都造得这么有艺术性,每一代都还得到善终。这样的薛家在唐朝勋贵中独此一家。

所以难怪民间都对薛家的传奇津津乐道,从南宋时期开始,薛仁贵征辽东的故事就开始出现在民间话本里,大概当时南宋始终被北方强国压制得死死的,所以老百姓尤其爱听这种汉人将军打得北方蛮族束手的故事。

到元代话本衰落,杂剧流行,于是出现了以《薛仁贵荣归故里》的杂剧,主要讲的当然不是薛仁贵怎么驱逐异族的故事,而是讲他成功后怎么封侯改换门庭的事情。大概这时杂剧的观众里有很多蒙古官员吧?

一代人的记忆——《薛刚反唐》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到清朝乾隆年间,薛家故事的欣赏者又变成了市井中的普通市民为主,为了吸引他们,于是增加了樊梨花这种更富有现代气息的女性主角。

甚至还把死在薛家第三代出生以前的程咬金请出来当配角,“活到一百岁,眼见薛家兴,眼见薛家败,又见薛家复兴”,最后高兴的笑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