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中的村辦學校和民辦代課教師們(八)

大辦沼氣池的高潮

沼氣是有機物在厭氧條件下,經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種可燃氣體。由於這種氣體最先在沼澤中發現的,所以稱為沼氣。

七十年代初期,我們國家為解決農民生活燃料嚴重短缺的問題,在全國推廣沼氣,並形成了全國性的高潮。我們學校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也進行過沼氣池的建設,利用沼氣進行照明和燒水做飯,還帶動部分村民建設了沼氣池。

我記憶中的村辦學校和民辦代課教師們(八)

七十年代農村的沼氣使用情況

我記得在學校的東南角,與廁所相鄰的地方,學校挖了一個巨大的沼氣池,深約三四米,直徑約三米,底與四周用水泥塗抹,上面是一個巨大的球形狀,還有與廁所出口通道連接的通道,便於把廁所的糞便和尿液排入池裡,這樣可以進行發酵,從而有利於產生沼氣。

在沼氣池施工時,老師與我們共同勞動,掘地、挖土、運土,挑水,搬運水泥,攪拌水泥,塗抹內壁,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難,終於盼到沼氣池建設好。

有了沼氣池,我們同學們每天利用放學後的時間割草,放入池中,讓其發酵,以便產生沼氣。當時,學校還把各班送來的草,進行稱量,統計,公佈成績,表揚先進班裡,批評落後班級。

等待沼氣快要產生的時候,老師們又買來沼氣燈和沼氣灶。當時,我們都很好奇,這樣的氣體就能點燃,還能照明,我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事情。那時候,沼氣照明真的用過一段時間,能達到照明的理想效果,但使用時間較短就沒有沼氣了。使用沼氣燒水做飯,也是沼氣使用的時間太短暫。看來主要原因是沼氣利用缺乏技術支撐。

在我們學校建成後,我們村的村民都來學校參觀學習,也有一部分社員家庭建起了小型的沼氣池。後來,這項工程由於缺乏堅實的技術支持,出現了全國性的回落。我們學校的沼氣池也運行不長時間就停止了,沼氣池也成了一個廢棄的池子了。

這段歷史,特別是老師和同學們團結一致,吃苦耐勞,克服種種困難,能夠把這個沼氣池建設起來並投入使用,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我們普及了科學知識,增強了學科學的信心和志向,這給我們留下的許多美好的記憶。

未完待續,歡迎大家繼續關注下期。

我是浩墨香書房,歡迎大家關注我並期待您提出寶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