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 清凉山自古为延安第一名胜。清康熙《延安府志》云:“清凉古名山,在延安城东。”山势崔嵬,文物星罗棋布,是延安重要的游览胜地。南宋名将韩世忠,本绥德人氏,年十八应延安府兵籍,晚年自号清凉居士,“盖清凉山,在延安郡城之外”,“是以托志以自号,示不忘本,此君子之心也。”(清《延绥镇志》)。在清凉山的西坡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以万佛寺石窟雕像和摩崖石刻为主的历史文物古迹。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清凉山石佛寺牌楼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清凉山石佛寺牌楼背面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天下奇观石刻

  • 清凉山,得名于佛教教义,意为从世俗轮回中解脱出来到达清凉的涅槃理想境界。清凉山位于延安城东的延河东岸,海拔1050米,隔延河和南川河与凤凰山、宝塔山相望。清凉山名胜有十八洞、二十四景、四十余处摩崖石刻之说,世称“金仙胜境”。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月儿井与印月亭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涌月石刻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宛然云霞石刻

  • 清凉山牌坊位于清凉山西南脚人口处,延惠渠畔,采用三间四柱花格明楼式建筑样式,由青灰色石料雕砌而成,正面有舒同题写的“万佛寺”牌额;两边镌联一幅:“二水绕座晨望嘉岭塔边烟,八景环山夜对凤凰楼上月”;背面横额“清凉第一”。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鹫峰泉石刻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月儿井与印月亭1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万佛寺

  • 宛若云霞为清凉山奇景之一,位于清凉山铁旗杆和山门上方,巨岩悬空如翼,上刻“宛若云霞”四个苍劲大字。石崖内凹,由于长年风侵水蚀,形成波浪翻卷般的岩纹,每当夕阳西下,斜光入射,石上顿生烟云状波纹,再加延河泛波映照,恍若片片云霞飘然欲飞。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万佛寺内的石刻佛像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万佛寺内的石刻佛像1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延寿观正门

  • 诗湾位于弥勒洞上方。《延安府志》云:“清凉山阿,多名人题咏石刻,参差磊落,里人呼为诗湾。”清延安知府张伟咏之:“层层高阁倚星辰,诗壁留题时代新。长羡范韩名不休,风流继起更何人。”现有历代摩崖题刻50余处,其中明清以前的刻制尚能辩认的还有十余块。现代中国著名人士及日本友人的题刻,真草篆隶,布满山崖。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延寿观正门楹联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延寿观正门门墩石雕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红色“寿”字石刻

  • 水照延安为清凉山奇景之一,诗湾旁有一丈余长的平石台,中间凿一月牙形石钵,钵内蓄水,从其右角斜视,可见凤凰山上的延安古城墙倒映水面。钵边矗立一块二龙戏珠小石牌,牌上倒刻“水照延安”四字。如俯视水面,则四字清晰端正,妙趣横生。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清凉山药王庙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清凉蓬莱阁大门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清凉蓬莱阁

月儿井与印月亭为清凉山奇景之一。清初府志载“清凉八景”之一“寒泉漾月”云:“崖畔有悬楼,崖下有鹫峰泉,山人、道士长索汲水,桶搅水动,泉中映月。”诗湾前面,一亭凌空,亭中央有一圆形孔洞,其正下方10余米是一口六角古井,即鹫峰泉,水深丈余,清澈见底。明人诗道:“万佛阁从空外出,鹫峰泉自石根来。下方总被云遮断,不放人间半点埃。”井上方有古人“峰泉”“涌月”石刻。登亭俯视,月自井中涌出,云月常驻,尤其是月明星稀之夜。天水二月交相辉映,景象奇丽,令人赞叹。故泉曰“月儿井”,亭曰“印月亭”,珠联璧合,妙趣天成。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仙石灵岩石刻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八角形七级琉璃塔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是岸石刻

  • 范公祠:在清凉山东面,重建于1985年。祠内泥塑范仲淹像,身着铠甲,手握宝剑,头戴盔帽,神态英武。两侧侍立狄青和种世衡。祠为三开间大殿,门匾上 书“宋朝人物第一”,柱联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曾于宋仁宗康定年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驻守延州抗击西夏。宋代名将狄青曾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宋代戍边名将种世衡曾任鄜州判官,二人均屡立战功,威震边疆。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心字砖刻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石室藏真石刻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景先步后石刻

  • 天下奇观:位于范公祠上方,为歇山四出水九脊十兽的古典殿宇,在此四眺,延安山水风光一览无余。殿联两幅:“阅尽天下奇情事,方知世上路不平”;“纵观二水一城古今英雄匆过,遥看三川两山历代风流善恶”。殿门匾额:“天下奇观”。现代中国著名人士及日本友人的题刻,真草篆隶,布满山崖。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范仲淹诗词石刻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清凉山上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石刻

  • 庞公祠:为纪念庞籍而新筑的仿古建筑。庞籍,宋代名臣,于宋仁宗庆历年以鄜延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延州,文治武功,彪炳青史。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水照延安”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清凉白云等石刻

  • 定痂泉:清凉山西脚下,有一股清洌甘泉,从高约两米的石隙中涌出,积入石池,为延安城最好的泉水之一。据说,当年尸毗王来清凉山修行,为救鸽子而割肉饲饥鹰,下山取河水洗伤口,久而不愈,乃取泉水洗涤,很快结痂,之后就叫定痂泉。后人称此为“圣水”,河水改名为濯筋水,即今延河。有人说邑名肤施,便得于此故事,乃附会之说;肤施本为先秦一古邑名。

它自古是延安名胜,有石佛和摩崖石刻,以山势崔嵬、古迹众多著称

谢觉哉《延安行》崖刻

  • 琉璃塔:在清凉山西北仙人洞上方,系陕西省仅存一座琉璃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位于宝塔区甘谷驿镇唐家坪村,1985年搬迁于此处。塔建于明崇祯二年,为八角七级,高6.3米,塔面由大小、形状、釉色基本相同的长方形琉璃构件围拱而成,每层8块,共56块,琉璃表面均有模印图案,且层层不同,造像生动逼真,以佛教中的佛、菩萨、飞天、力士及龙、凤、麒麟等为主,工艺精湛,异常珍贵。

  • 清凉山还有“桃花洞田龙遇仙”、“环翠洞赵昌成仙”、“赵连甫樵读孝母”、“仙人石飞落清凉山”等传说和“琵琶桥”“撒珠坡”“延寿宫”“插金崖”等景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