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山脚下的延安新闻纪念馆。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新华书店发祥地旧址。

  • 当年,中央的政治纲领和主张,以及抗战的宣言和号令,抗日前线的胜利捷报等讯息就是通过清凉山的红色电波和一张张报纸,传向祖国的四面八方,传向全世界的。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陕北公学旧址。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解放日报社旧址。

  • 陕北公学,简称“陕公”,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干部学校 。是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前身。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为造就成千上万的革命干部,满足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37年7月底决定创办陕北公学,校址选在清凉山西南方山腰,由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徐特立、张云逸、成仿吾等人筹办,并于8月任命成仿吾为陕北公学校长兼党组书记。陕北公学实行党团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直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直接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的大学。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博古旧居。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吴冷西旧居。

  • 陕北公学的办学宗旨是:“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坚持统一战线,实行国防教育,培养抗战干部”。教育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教育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基本理论,领导武装斗争的基本知识以及对时局的认识。陕北公学的学制分普通班和高级班,采取半军事性的编制,注重军事训练,提倡和发扬“忠诚、团结、紧张、活泼”的校风。课程设置为三分军事七分政治,每天学习8小时,上课与自习各一半。陕北公学全体师生自力更生,自己动手,开荒挖窑洞,创造性地打造教学环境和居住条件。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上的银杏果。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上的野枸杞。

  • 毛泽东、张闻天、陈云、李富春、王若飞等中央领导同志及中央机关干部经常来校讲课或作报告。有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几乎每隔几天就到陕北公学作一场报告,讲授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与策略问题。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上的文化工作者旧居。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陆定一旧居。

  • 为加强陕北公学的师资力量,中共中央陆续从国统区抽调一批知名学者和文化名人来校任教。陕北公学初期的主要教员有邵式平、周纯全、何干之、李凡夫、艾思奇、吕骥、徐冰、陈唯实、宋侃夫等人。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边区群众报社旧址。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丁玲旧居。

  • 陕北公学在办学的近4年间,始终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毛泽东在繁重的工作中,时常对学校的任务、办学方针等关键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陕北公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抗日先锋队。10月23日,他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1938年3月10日,他再次题词:“陕北公学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因为他为抗日救亡而设,因为他收纳了全国乃至海外华侨的优秀儿子。“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范长江旧居。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艾思奇旧居。

  • 在烽火连天、极端艰苦的抗日战争环境中,陕北公学先后培养出一万多名各方面的革命干部,为团结各个阶层共同抗日,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毛泽东对陕北公学有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陕公是全中国的缩影,“陕公代表着全中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进步的一幅缩图。”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博古旧居1。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新华通讯社旧址。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陕北公学旧址1。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位于清凉山西山腰的窑洞。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位于清凉山西山腰的窑洞1。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位于清凉山西山腰的肤施城遗址。

这里是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的摇篮,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前身的所在地

清凉山西北新华广播电台旧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