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古仙人地,福州三山两塔一条江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是福建省省会。因州城西北有福山,遂名为"福州"。民间俗语:"福州、福州,有福之州"。福州背山依江面海,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有榕城、温泉城之雅称,还有“江南胜地”之美誉。 福州历史悠久,夏代属扬州地域,殷商为七闽之地,战国时归越国,秦时为闽中郡,汉高祖封闽越王,唐玄宗时设福州都督府,为福州命名之始,福州之名始用至今。唐末,王审知主闽,建闽国,在子城外筑罗城和南北夹城,北面横跨越王山(即屏山),并将南面九仙山(即于山)、乌石山围入城中,开凿了绕护罗城南、东、西三面的大壕沟,福州从而有“三山”别称。福州称"三山" 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立,白塔、乌塔两塔对峙,闽江横贯城区,构成"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独特城市格局。

文章千古仙人地,福州三山两塔一条江

省会一家独大,是国内大多数省份经济发展格局中较为常见的态势。但是偶尔也会发生例外情况,一些省份的经济强市高速发展让省会十分尴尬。大连比之沈阳,青岛比之济南,就是如此。那么类似的福州呢?

海门回望千峰涌,港口雄开万里流。据就是形容福州的。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发源于中北部山区的闽江将全省三分之二的区域联系在一起,剩下的沿海区域也能以海洋为交通线,相互联络。多山地形导致福建耕地面积较少,因此沿海地区的百姓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主要从事渔业和海上贸易。海洋,对于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非同凡响,所谓“闽人以海为田”是也。

闽江的覆盖范围最为广泛。在东南沿海的福建,省会福州的经济地位,也一度面临省内厦门和泉州两座城市的挑战。厦门省内人均GDP第一加经济特区的显赫地位,让福州这个省会显得底气不足。坊间就有“福州是福建人的福州,厦门是全国人的厦门”的说法。

宋治平二年(1065年),张伯玉知福州,编户植榕,绿荫满城,使“榕城”福州声名远播。其后,蔡襄、程师孟、曾巩、赵汝愚、梁克家、辛弃疾等诸多名人相继主政福州,励精图治,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福州遂享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中国南方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华林寺大殿就建于这一时期。

昙石山文化:昙石山文化因昙石山古人类遗址而名。遗址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昙石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实物最多的史前古人类文化遗址。已有5000多年的昙石山文化,堪与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相比,并具有海洋文明独特而鲜明的特征。1954年发现昙石山文化遗址以来,已先后进行了8次考古挖掘,出土了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陶灯等一批重要文物。

船政文化:指晚清福建船政兴办时期所形成的思想文化成果。同治四年(1866年)创办于福州马尾的福建船政,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中国近代工业、科技、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在其兴办的40多年里,福建船政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引人才、派学童出洋留学等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活动,推动了近代中国造船、冶金、电信、铁路、飞机制造等新式工业的诞生与发展,并在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留下了丰硕的思想文化成果。

“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源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坐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是从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

“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格局形成于唐代后叶,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总占地约45公顷,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坊坊相连、巷巷相通,粉墙黛瓦、布局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福州许多名人,也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

寿山石文化:寿山石文化以寿山石雕为载体。出产于福州晋安区寿山乡的寿山石是上等雕刻彩石。

钟楼上的巨钟,重两吨,是清康熙三十五年由金、银、铜,铁、锡五金铸成,上镌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6372字。撞钟僧每撞一下钟,要念108遍佛。奇怪的是该寺不打五更钟。相传此为龙潭,寺僧向龙借地建寺, 言称五更即还。建成后,第一次打五更钟,就风雨大作,殿角崩塌,只好用御赐经镇住。自此不打五更钟。

马尾现为马尾区,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所辖的一个区,即罗星街道和马尾镇、亭江镇、琅岐镇。马尾又称马江,地形险要,扼守闽江下游,是福州港外水陆交通的门户。相传附近马限村有块石头,形如马,头向罗星塔,尾向马尾街,故名马尾。又有一说为闽江下游有浮礁似骏马,礁西为马头江,礁东为马尾江,旧镇中岐位于马尾江边,马尾地名由此而来。

西湖公园,位于福州市区西北部,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 福州西湖有八景,包括仙桥柳色、大梦松声、古堞斜阳、水晶初月、荷亭唱晚等。历代文人墨客赞叹不止,多留有佳篇。明谢肇制《西湖晚泛》赞曰:“十里柳如丝,湖光晚更奇”。 福州西湖为晋太康三年郡守严高所凿,在唐末就已经是游览胜地;五代时,在此建造亭、台、楼、榭,湖中设楼船,西湖成为御花园;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

福州金山寺位于福州西郊洪塘村附近乌龙江上。建于宋代,是福州唯一的水中寺。金山寺原是江心的小石阜,因为它的形状象石印浮于水面,有如江南镇江之金山,故曰“小金山”。 如今,这里仍可寻见古时的金山寺八景:“洪塘古渡”、“石仓秋烟”、“妙高钟声”、“半洲渔火”、“云程石塔”、“巴山风帆”、“环峰夜月”、“旗麓斜阳”。 如果在金山寺凭栏远眺,可见碧波荡漾,风帆浮动。福州最长的公路大桥——洪塘大桥就从金山寺不远处跨江而过。 金山四周水流汹涌,白浪滔滔,有“砥柱中流”之势,俗传它能“从潮高下,水涨而山不没”。七八百年前,人们在这小阜上盖起一座七层八级的实心塔,高约7米,花岗石砌成,后又在塔周围建成殿堂。

鼓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东郊,闽江北岸。200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鼓山风景名胜区是福州市最著名风景区,山上胜迹众多,林壑幽美,引人入胜。它因顶峰有一巨石如鼓,每当风雨交加,便有簸荡之声,故名鼓山。 鼓山历来是福州的佛教胜地,在大顶峰西南侧存有1000多年历史的涌泉寺。该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精巧,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妙,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精华。寺旁有以陶烧造的千佛陶塔,在国内十分罕见。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又名“福州植物园”)是福建省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位于福州北郊新店镇赤桥村。 龙潭溪自北向南流贯园中,以苏铁园、棕榈园、珍稀植物园、竹类观赏园、树木观赏园,花卉盆景园及榕树景观区等多个植物专类园构成的树木观赏区,融园林艺术于一体。 碧水青山、瀑布奇石、古榕碑刻,珍稀的动植物资源和历史悠久的宋古驿道、清刘冰心墓、正心寺等构成了森林公园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和别具一格的人文景观。 地理环境和森林的防护效应,形成了园区内特有的小气候。这里冬暖夏凉,夏季平均气温比福州市区低3-5摄氏度。森林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和负氧离子,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感受“森林浴”,被誉为“福州市最大的天然氧吧”。 公园共分六大区域(游览区):竹类观赏园、树木观赏区、人文景观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龙潭风景区、福建森林博物馆和鸟语林。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 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历代众多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从这里走向辉煌。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平潭县,简称“岚”,俗称海坛,亦称海山,福建省福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我国第五大岛,素有“千礁岛县”之称,是著名渔业基地。福建东部,有一个形似神兽麒麟的岛屿“舞动”在台湾海峡,那就是平潭县主要岛屿。因此,平潭岛也叫麒麟岛。平潭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福州市东南部海,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县份,西临海坛海峡与福清市隔海相望,南近南日岛与莆田市秀屿区隔海相望,北望白犬列岛与长乐市隔海相望,由海坛岛等126个岛屿和近千个岩礁组成,主岛海坛岛为全国第五大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 境内地势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积平原为主,南北有孤丘,海岸曲折蜿蜒。有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到达与离开:平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南隅,与台湾隔海相望。 来平潭的交通方式不是特别多,只有客车可以到达。 福州每天都有很多发往平潭的客车,大家可以先到福州,再换乘大巴来平潭。 自驾来平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哦。

乌山又称乌石山、射乌山,位市中心,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乌,故又称“射乌山”。唐天宝八年(749年),唐玄宗敕名为“闽山”。宋代熙宁年间,郡守程师孟又以此山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为“道山”。

闽江是一条奇秀清澈又雄浑宽阔的河流,到处收纳清溪小水,曲折而达福州,更从南台折而向东向南,以入于海。水色的清,水流的急,以及湾处江面的宽,总之江上的景色,一切都可以做一种江水的秀逸的代表,自然景色和人文名胜交相辉映,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华灯初上,闽江碧水潋艳,景色迷人,犹如一条异彩纷呈的彩虹,坐游船游览美丽的闽江,一览沿岸风光,品味夜幕下的闽水情怀,回味历史韵味!

《福州即景》

一别无诸岁月长,遥闻此景画难能。

湖田播种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常年六月东山里,地涌寒泉敕齿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