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发朋友圈了?

钱邮的故事

本人不太爱发朋友圈,但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的开始不发朋友圈了,很多朋友还设置了仅三天可见,于是你发现这三天他什么也没发。所以,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发朋友圈了?

1、时间成本太高

你能保持两天不看朋友圈吗?
睁眼第一个和闭眼最后一个看到的东西可以超出手机屏幕吗?
如果发了朋友圈,能不每3分钟就刷一次点赞量吗?

2、不是不愿,而是不敢

有时候我们不发朋友圈,不是因为我们不愿意,而是因为我们不敢。讲一个朋友的例子:

这是一个喜欢旅游和美食的女孩,在我所有的朋友里面,她算是比较喜欢发朋友圈的了,但是她却在不久放弃了朋友圈,原因就是她发的这个朋友圈:

“寂寞的夜啊,让我看到了人生的真相,不知道为什么,越长大就越孤单,现在的生活,似乎再也没有了曾经的快乐,走进我生命中的那些人,走出我生命中的那些事,让我感到困扰。简单的生活好幸福,可是,我再也无法简单了!”

下面接着配了一张女生抽烟的图片。

发完后,跟往常一样,关机睡觉。可是第二天醒来:

她无力辩解,也不想删除,因为她真的没有要针对任何人,也不想表达什么意思,她只是坚强了太久,想要趁着黑夜脆弱一下而已。

这一刻,她突然对朋友圈心生畏惧,原来这个曾经可以随意吐槽,肆无忌惮抒发情感的地方,早已变了模样。

有时候,我们不是不愿发,而是不敢发,这大概就是我们很多人不愿再发朋友圈的真相吧。

3、朋友圈变了

以前的朋友圈:人不多,但个个是话痨:看一部电影,要写个长长的感想;吃到好吃的蛋糕,要@几个死党;看到了一张老照片,要感慨一下回忆中的情感;路上遇到秋风萧瑟,也要为落叶感叹神伤一下;当然,还有吐槽、抱怨......

现在的朋友圈

:人开始多了,家人、同事、亲戚、上司、客户...事也开始多了,卖东西的、晒孩子的、集赞的、投票的、献爱心的、求转发的、不转不是中国人的,一天又一天的刷着屏幕。

太多的无效信息让我们感觉到厌倦,于是不再看别人的朋友圈了,自己也不发朋友圈了。朋友圈,你的朋友都哪去了?

4、线上的互动取代不了线下的温度

我们将我们的喜怒哀乐和日常发布在朋友圈,而这在有些人的眼里变成了刷存在感和晒优越。你在和这些人争辩和证明的时候,你突然发现,在朋友圈这个精彩的喜剧里面,我们既是故事的主角,也是故事的观众。而那些浏览者朋友圈的人,又算什么呢?

线上的互动取代不了线下的温度,这个道理是我们在生病的时候,流泪的时候,需要陪伴的时候最切身体会的道理。

所以,与其说我们越来越不爱发朋友圈了,倒不如说我们越来越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和朋友说说知心话了。

其实,我们和朋友圈说再见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过程。

就像我们曾经热衷于某个论坛,论坛的人多了,调子变了,我们就不再去了。
就像我们曾经喜欢在某个战队打游戏,组队的人换了,默契也就不再了,我们也没有了往日的热情。
就像我们曾今喜欢一部电视剧,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演员换了,我们都觉得变了味道,似乎这个故事没那么吸引人了。

我们在变,朋友圈也在变,我们变的越来越不发朋友圈了,仅仅是因为我们因变化而选择和一些东西告别,如此而已。


隔壁街的男友

这里就要讲一个真实故事。

一天,我朋友好开心,发了条朋友圈,猝不及防地,她的一个亲戚长辈火速来私聊她,说什么你怎么可以发这样的朋友圈?谁谁家家里出了点事,很不开心啥啥的……语重心长,非常长辈的语气,说我朋友不懂事。(意思是别人伤心,你就不要发自己开心的消息了。)

我朋友很无语,什么鬼,她又不是天天关注别人家的事,怎么知道谁谁家发生不好的事情?怎么就不懂事了?

可是为了顾及亲戚的感受,我朋友还是删掉了那条朋友圈,接下来几天都没发朋友圈,免得亲戚又来说。


(以后发票圈是不是要逛一圈看看别人怎么样才够慎重?)

事实上就是这样,人的情绪不同步,有人开心,有人伤心,朋友圈几百甚至是上千号人,我们又怎么能够注意到谁谁高兴不高兴?

可是一旦你发了欢喜的消息,恰好有人心情低落,看着你的消息就觉得不舒服,觉得你就是炫……无辜躺枪,莫名拉仇恨。这样谁还有心情发朋友圈?


除了每个人的情绪不同步之外,每个人的生活态度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生活是过给自己看,所以很少发朋友圈,有些人喜欢被别人关注,才有了每天在朋友圈更新动态。





我的朋友圈大概800+人,但是能聊天深交的少之又少。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普普通通,逛街买东西吃饭随手拍了也是留给自己纪念或者跟很好的朋友分享,很少发到朋友圈。

毕竟,懂你的人真的就只有那几个,不懂的人,根本就不关心你过得怎样。


(人与人之间,是一颗心的距离。)

我的一个朋友,从之前天天发朋友圈,到后来几天发一条,再到现在几个月才发一条。我问她为什么不发了?




(很好的朋友当然要常联系!)



这样庞大而且杂的关系群体,导致我们不方便发朋友圈,每次都要分组,有些还要屏蔽……额,真的很麻烦。干脆就不发了,省功夫。



娱乐皮皮猫

  

“你真的老了,就连发个朋友圈,都变得犹犹豫豫……”这是我最近看到的让我非常感概的话。

  不爱发朋友圈,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原因一:朋友圈变成了社交圈,担心隐私泄露

朋友圈里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朋友,还充斥了各色人等,朋友圈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社交圈。

  原因二:说得不好不如不说,内向的人不喜欢当众发言

  上学的时候会有那么一类学生,永远都不会举手回答问题,即使知道答案也不会。当朋友圈里好友越来越多时,这种感受与当众发言类似,很多人都会感到不安。

尤其是添加了自己父母为好友之后,我们更是不知道发什么好。因为感觉无论发什么,都容易造成自我统一性混乱。

  原因三:80后、90后的“热度”已经过去,00后的热度太分散

  朋友圈刚开始盛行的时候,80后、90后无疑是主力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80后、90后的年龄都大了,无论是个人的思想还是生活的压力,都导致他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那么大的兴趣,去把每天的生活和心情在朋友圈里展现出来。至于00后,00后接触新鲜事物的速度非常快,相比较朋友圈,他们更喜欢直播、抖音,他们的热度太分散。

就像我开始说的,“你真的老了,就连发个朋友圈,都变得犹犹豫豫……”虽然是一句玩笑话,有些消极,但多少还是有一些道理,道出了一些80后、90后真实的现状。

  原因四:“仅三天可见”、“仅某人可见”容易造成一种假象

  现在,朋友圈有了“分组可见”和“仅展示三天的朋友圈”,因此,我们在发表一条朋友圈之前,花很长时间去设置分组,仔细筛选,生怕落掉了哪个你不想展示的人。

有时候,想看看某人过去的记录,却发现对方设置了“仅显示三天的朋友圈”,我不禁笑了,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以为的最能接近你的方式,变得如此遥远。

  我认为,不爱发朋友圈或许是人日趋成熟的标志,但也有人说,这是人走向孤独的标志,你怎么看呢?


九龙逗室

优秀的人不发朋友圈,因为没什么值得炫耀的。相爱的人不发朋友圈,因为最爱的人就在身边。太忙的人不发朋友圈,因为没时间取悦别人


捕光逐景

现在人总这么认为:

优秀的人不发朋友圈,因为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相爱的人不发朋友圈,因为最爱的人就在身边。
太忙的人不发朋友圈,因为没时间取悦别人。

其实,发不发朋友圈,怎么发,发什么,都是每个人的选择权利和自由。有人曾说,如今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蹑手蹑脚了。虽然有分组可见和不可见的功能,但发朋友圈就是想要即刻的分享,等你纠结该给谁和不给谁看时,那份好心情也就突然消失殆尽了。假设你发了一条朋友圈,又会被解读出很多层意思。有些人觉得你发的朋友圈档次太low,有的人又觉得你太装,不管怎么发,都会或多或少引起别人曲意的揣测和攻击,没了发朋友圈的本意了,那还不如不发算了。

再譬如,有时你发生气时的状态,其实根本不需要别人手动发一个“抱抱亲亲”,只是单纯的想吐槽下当下自己的心情。又比如有时你发难过的状态,其实根本不需要别人轮番评论安慰你, 只是单纯的想宣泄下此刻的心情。又正如有时你发岁月静好的鸡汤,其实并不是矫情,只是当下突发的感慨,你就顺心而发了。虽然这边的你的每一条朋友圈都有着无数层的意思,但别人乍一看,就简单的认为是一些不痛不痒的牢骚话。失望的你只好不发朋友圈,因为什么都不发,也就无懈可击,让人无话可讲。

其实,那些不爱发朋友圈的人,无论有多少难隐之言,最根本的无非是:自己有酒有肉有故事,却没有一个真正懂你,愿意与之分享的那个知己而已。


凯紫

第一、不想成为炫耀的跟随者。

你不喜欢别人炫耀,你就会知道别人也不喜欢你炫耀。虽然自己觉得根本不是什么炫耀,为了避免误解,干脆不发了。

第二、不想被朋友圈绑架。

第三、不想过多的把自己的生活表露出来。

不管过得好与坏,谁都不想全部让别人知道。发朋友圈是容易暴露自己的这点。所以很多人会因为这不发朋友圈。

第四、工作性质,不适宜发朋友圈。

有些特殊工种是不能发朋友圈的。

第五、因为安全,而不发朋友圈。

第六、对一个事物的疲倦。


兰草地

以前我也很喜欢发朋友圈,而现在的近一年我都很少发圈了,可能有点烦吧!更多的是当觉得你自己出去吃喝玩乐晒自己的时候真心看到你过幸福生活的人或许很少吧!也许有的人会说朋友圈只是发给自己看的,给自己留下一份纪念,但话虽如此,很多人把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发出来不就是想和别人分享自己吗?一次两次别人或许还在意,但是次数多了别人也会烦,就像现在我的朋友圈还有很多整天发自拍,秀恩爱,晒富有的,更有的是一部分广告,对于这些我并不反感,就当是当新闻看看而已,不想看所幸就屏蔽……所以觉得现在朋友圈让人很不自在,自己也就慢慢不发朋友圈了!


Sunshine娟子

根本原因,因为朋友圈过时了。

人们对一个工具的理解、使用是需要时间的。每天有那么多新东西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是,最后能被我们长期使用的,寥寥无几。

一方面就像我们调试系统一样,找bug那是需要时间的。另一方面,人不是机器,人在新事物面前有的弱点,以及人本身的很多弱点,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是无法被发现的。比如,如果不是疟疾,那么无法发现地中海贫血的一些特征。

人性之丰富,之复杂,是要随着“测试”的深入才会暴露的。

而朋友圈,实际上,也是人类对自身理解的一个工具。

社交,我们一直觉得很简单,无非是,你好小王,我是小张,双鱼座,O型血,喜欢看漫画。在传统的社交方式下,社交就是那么简单。饭局、聊天、会议,信件、邮件,几次沟通,或喜欢,或不喜,很快就有了判断。

但朋友圈的社交是高密度社交,甚至平时亲密的亲人,也没有那么高密度。作为孩子,不会在成年以后,随时与父母分享很个人的信息。

人类的隐私是非常复杂的,大部分人,虽然暴露在人前,一天超过12小时,但是,他/她非常珍视的隐私可能是几十分钟,几个小时,很小的时空中的某些点。

而朋友圈的释放,往往是不设限的。一个人在贴出某句话,某张图片的时候,没有另一双眼睛注视着。

当我们面对某个亲人或朋友的时候,我们能感觉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感觉到他们的大致价值观的界限,所以在下一步的自我表达前,对方的“气场”,情绪、话语、表情,是一种审核机制。一个小孩子绝不会在父母生气的时候,把30分的卷子拿出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家庭成员,也不会在家里有急事的时候,得意洋洋说自己的海外旅行的种种趣闻。这些是实体空间的审核机制。

但,受众是有反应的,他们有不同的情绪状态,有不同的价值观,所以看到以后会有不同的心理判断,以及后果。比如欢乐的共享,或者刻薄的评论,甚至生气.........这些在没有深入分析之前,是不可能被顾及的。

当个体的社交成本变得如此之大时,一个社交方式就会式微了。

发朋友圈,会爽,但是不小心产生的后果可能比爽的代价多的多。引起的误解,可能要花更多的成本才能消除。

不用,也就几天不习惯,过几天就习惯了。

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使用朋友圈了。因为朋友圈是高成本社交方式,除了商业推广,就大部分人来说,几次朋友圈产生的社交事故,足以让他/她用一年,甚至几年的功夫去解决。这个成本,比饭局上,酒后失言更严重。


令狐迦基

这个要根据不同人的性格来决定的。可能大多数人不发朋友圈的原因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然后不发朋友圈。

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越来越不愿意发朋友圈的主要原因就是:

第一,可能因为工作的关系工作比较忙,而且没有时间来发一些朋友圈,工作压力比较大。

第二,可能是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可发的,或者说认为自己的这点小事儿没有必要发朋友圈。

第三,可能会有一部分人从心里就抵制朋友圈,可能对朋友圈比较反感,所以说这也是导致有一小部分人不发朋友圈的原因之一。

总之,关于发朋友圈量的多少跟每个人的性格有关,但是大多数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说一些其他的原因都很少发朋友圈了。


灬辉辉

如今的朋友圈!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内容丰富、无奇不有”的怪圈

不得不说朋友圈原本是好的,作为一款便捷、简单、直观的社交软件,最初是特别喜欢的。可以随时关注朋友的动态,心情,事态的进展。但是,有时候碍于社交,加了许多不甚了解的、仅仅是认识或根本不认识的人。导致了朋友圈内容“琳琅满目”。随着朋友圈各类“朋友”的增加,也出现了让人烦恼的现象。按照我的“圈气氛”,大概有这么多烦恼。




无病呻吟伤感型

不得说,朋友圈是一个发泄个人情感的地方,但是,有的人确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整天伤感至极,充满负能量。

摆拍炫美炫富型

有很多人是为了发朋友圈而发朋友圈,吃饭前要发个朋友圈,购物了要发个朋友圈,是不是就美颜自拍,失去了朋友圈本有的坦诚与真实!



各类微商推销型

无底线的广告推销,无节制的代购推送,让人应急不暇。



无限疯狂转发型

遇到美文、喜欢的内容,无节制转发,每天要发十几甚至几十条。自己喜欢的东西,本该可以收藏,却要强制他人一起“喜欢”。

隐匿表白浪漫型

还有人时不时说一些似是而非的暗语,不知是在表达什么、也不明白表白对象。偶有多情,甚至会误解了发朋友圈的人的意思😄

不明泄愤吐槽型

时不时也会出现指桑骂槐、、的泄愤。敏感的人看到,经常会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是不是在说我呀?

真是烦恼多多的啊……



有了这么多的乌云满天,当你真正想了解一个朋友的心情和近况时,却是茫茫人海不见影踪了。

置身于如此之怪圈中,造成了诸多无谓的烦恼、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不管有多少人学玩朋友圈,在玩朋友圈,爱玩朋友圈,亦或推崇朋友圈……,反正我是越来越不爱玩朋友圈了!

感受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

👉👉关注林思夕夕,认知最好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