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公安“20条”便民利企服务举措来袭

临沂公安“20条”便民利企服务举措来袭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条”紧紧围绕服务保障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立足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全面聚焦重点领域、护航重大工程、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为新旧动能转换营造更加规范有序的法治环境、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20条”涵盖了公安业务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涉及服务企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各类行政审批项目,能取消的取消,能合并的合并,能下放的下放,能缩短审批办理时限的缩短时限,同时坚持放管结合的原则,及时跟上监管服务措施,既最大限度提高效率、方便群众,又确保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据介绍,市公安局制定出台的这20条措施,是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全市公安机关将广泛宣传、坚决兑现这些承诺,以落实这20条措施为契机,把服务保障全市新旧动能转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做得更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全市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及各级纪检、监察、警务督察等部门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对推诿扯皮、慢作为、不作为、滥作为的,要发现一件查处一件,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发布会上,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的相关领导对“20条”进行了解读。

一大波新服务措施便利你我的生活

减少户政、出入境业务办理证明材料。放宽人才落户条件,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急需人才凭人社部门证明直接落户,取消省级高层次人才及其共同居住的父母、配偶、子女落户限制;取消高校毕业生以及各类具有专业职称、技能等级人才的就业年限、社保年限、单位性质、居住场所限制。取消办理户籍业务所需的户籍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未落户证明材料。完善居住证制度,办理居住证,连续计算省内异地流动居住时间,营业执照、个人纳税证明、“五险”单据、学籍登记、租赁住房合同等,均可作为居住时间证明。上门服务重大项目,免费安装流动人口自主申报终端,企业急需人才及其共同居住的配偶、子女、父母可集中办理居住登记凭证,不受居住时间限制,与居住证享受同等权益。简化出入境申请材料,对于监护关系、居住证或者社保信息等能够通过信息共享核实的,无需申请人提交相应申请材料。

推行“互联网+公安服务”。推广民生警务平台升级版,将可以网上办理的事项全部上网,建设“网上服务大厅”。建设公安微警务集群,打造“微警务”服务模式。

优化车驾管服务。在汽车4S店、二手车交易市场等地增设交通管理服务站,全市共设20个交通管理服务站,方便群众办理车辆过户、新车注册、临时挂牌等业务。在全市车管所增设“0号窗口”,一次性解决办事群众疑难问题,办外地违章等普通窗口办不了的“难办”的事。全面启用轻微交通事故快速理赔中心,缩短交通事故处理周期。推广普及“交管12123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提高网上预选机动车号牌和办理牌证率,推进驾驶人自主报考网上缴费。市民可网上办理选号牌等业务,提供快递到家服务。推进机动车“通道式”查验,完善查验区设置,实现一次排队,全部办结;实行跨省、跨市异地检验车辆,实现全国通检。

优化出入境服务。实行申办护照等出入境证件“只跑一次”制度,对符合法定条件,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申请人可一次完成申办护照、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签注、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的制证照片采集、指纹采集、申请材料提交、面见核查、证件缴费等全部手续,切实提高办证效率。实行65岁以上申请人免费邮寄出入境证件。推动下放签注制作权限,赴港澳台团队旅游签注变7个工作日为立等可取(现役军人、登记备案的国家工作人员除外)。拓宽加急办证“绿色通道”,将紧急商务、出国境应试、开学日期临近等情形纳入范围。推进24小时自助服务区建设,实行24小时自助签注、自助查询、自助发证等自助服务模式,年内实现全市出入境24小时自助服务全覆盖。依据外国人就业主管部门签发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对符合条件的,可签发2至5年外国人居留许可。

打击治理新型犯罪。深化市反诈中心建设,完善市、县两级反诈中心运行机制,打击遏制、技术反制、行业整治、群众抵制多管齐下,努力实现“两升两降”的目标。加快“临沂市公安局电信网络违法犯罪侦控平台”二期建设,引入大数据安全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强化技术反制能力。

整治食品药品犯罪。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滥用国家禁用农药、兽药等违法犯罪。突出抓好网络流通环节监管,加强与互联网企业战略合作,形成跨平台打击网络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犯罪新机制,助力医养健康产业。

开展环保联合执法。打击整治排污口非法排污、涉危险废物、损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删除篡改监测数据等违法犯罪行为,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处置行为。集中整治逾期未报废车辆,一经查获一律收缴、强制报废;建设黑烟车智能监控抓拍系统,依法处罚不符合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货车和高排放车辆。

一系列新举措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深化公安审批改革。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公章刻制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典当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3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对非营业性爆破作业单位许可证核发、弩的制造销售审批2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强化准入管理。

加大警企协作力度。围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商城国际化建设等,加强警企深度协作,每季度上门服务不少于1次,每年召开警企座谈会不少于2次。推动企业警务助理重点项目全覆盖,强化治安防范、信息采集、矛盾化解、法制宣传,落实内保措施,提高防范能力。

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围绕全市“8+8”现代产业培训计划,强化行业和区域整治,打击盘踞在重点领域和行业欺行霸市、强揽工程、垄断经营,以及到企业寻衅滋事、阻挠施工、强迫交易、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围绕全市57个省级重点项目、300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区域交通评估和社会治安评估,保障周边交通安全和治安平稳;为重点项目超限货物运输提供优先通行。

维护健康安全金融环境。密切关注新旧动能转换中企业兼并重组、基金募集、上市融资进程,打击借机诈骗、侵占、挪用公司企业资产犯罪,保护企业资产安全;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骗取金融机构贷款、骗取保险理赔等金融领域违法犯罪和非法集资、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坚持打击非法与保护合法并重,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个人犯罪与单位犯罪、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与违法犯罪的界限,对涉案企业及资产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

简化消防检验流程。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检验,不再作为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及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前置,减少申报材料。取消小型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取消小型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和竣工验收消防备案。

建立完善行政审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提升完善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治安管理、消防管理等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工作,进一步方便群众办理行政审批事项。

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坚持“零容忍”理念,对制售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等侵犯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违法犯罪,实施重点整治,及时依法打击。

一揽子创新、强化管理保障公共安全

创新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对建设规模大、周期长的重点项目,采取局部验收和整体验收相结合,分项目、分期分批审核或备案,确保消防行政审批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

创新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推进公路巡逻民警中队数字警务室、交警执法站建设,公路巡逻民警中队全部开通车驾管业务窗口,统一办理业务。继续实施城区疏堵保畅工程,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资源综合调查,优化信号配时,渠化交通设施,盘活停车资源,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强化“铁骑”队合成化巡防,落实城区交通事故快处快疏机制,有效预防交通拥堵。

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加强对制毒化学品进出口贸易及新列管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管力度,持续排查整改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等领域的安全隐患,加强宣传培训和行业自律,严防发生安全事故。

缩短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运输许可审批时限。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许可审批时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许可审批由3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爆破作业项目许可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

强化寄递物流行业安全监管。围绕智能物流建设,加快寄递业信息管理系统推广应用。用好用足《反恐怖主义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查处不实名、不验视、不安检等违规行为,从源头阻断寄递违禁物品渠道。加强寄递物流领域案件线索摸排,健全完善寄递物流流向追踪、快速阻断、巡线追查等机制,严厉打击寄递物流违法犯罪活动。

建立涉及新旧动能转换的矛盾纠纷快速排查化解机制。围绕重点项目落地,及时跟进社会治安服务管理工作,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化解新旧动能转化中出现的征地拆迁、劳动争议、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矛盾纠纷。

□解读

“4+3+6+7”涵盖方方面面

市公安局制定出台的这20条措施,属于改进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的4项,包括深化公安审批改革,简化消防检验流程,减少户政、出入境业务办理证明材料,建立完善行政审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属于优化工作举措、开展亲情服务的3项,包括推行“互联网+公安服务”,优化车驾管服务,优化出入境服务;属于强化主责主业、提升打击和防范效能的6项,包括服务保障重点项目,维护健康安全金融环境,打击治理新型犯罪,整治食品药品犯罪,开展环保联合执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属于创新管理方式、保障公共安全的7项,包括创新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创新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缩短民用爆炸物品购买、运输许可审批时限,强化寄递物流行业安全监管,加大警企协作力度,建立涉及新旧动能转换的矛盾纠纷快速排查化解机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