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知!寶寶接種疫苗的全面知識!

寶寶疫苗

一.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的差別

根據《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將疫苗分為第一類疫苗和第二類疫苗。

第一類疫苗:由政府免費提供。目前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常規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含白破二聯疫苗)等等。一類疫苗在外包裝上均有“免費”字樣以及“免疫規劃”專用標識。

第二類疫苗:如口服輪狀病毒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則需遵循自願選擇自費的原則;國外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已由政府免費提供,但我國政府財政目前難以全部承擔,因此第二類疫苗為自願自費接種的疫苗。

通俗的解釋就是:一類必須種,二類自願,但如果經濟條件許可的話,還是建議家長給寶寶選擇接種,以預防各類嚴重疾病的出現。

二.
接種疫苗的不良反應及應對

家長必知!寶寶接種疫苗的全面知識!

和其他任何藥品一樣,疫苗也可能有不適反應,這些不適反應大多數為輕微的局部反應,例如:接種部位壓痛、紅腫以及輕度發熱,對於兒童用疫苗,大約每4名兒童中會有1名發生,這種反應通常會在接種後不久出現,1-2天后痊癒。

1.發熱

家長必知!寶寶接種疫苗的全面知識!

2.局部紅腫

家長必知!寶寶接種疫苗的全面知識!

寶寶疫苗接種部位出現紅腫是炎症表現,是身體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

卡介苗接種後2-4周,注射局部會開始紅腫、化膿、破潰、結痂,最後留有小斑痕。整個過程持續2-4個月。破潰、流膿是卡介苗接種後常見的反應過程,護理時只要用清水擦拭,再蘸幹即可。用碘酒、酒精進行局部消毒,會使傷口難以癒合。

3.硬結

有些疫苗接種後,接種部位皮下會出現硬結,沒有壓痛,這種情況屬於疫苗接種後的正常反應,與注射局部受疫苗刺激有關。家長不需特別擔心,硬結會於疫苗接種後幾周至幾個月內自行消失,不會給孩子造成任何後遺問題,不會影響到下次預防接種。

三.什麼時候不適合接種疫苗

家長必知!寶寶接種疫苗的全面知識!

由於疫苗是減毒或滅活的病毒或細菌,接種後會對人體造成微小“疾病”過程,所以接種前的兒童身體應該處於健康狀態。生病期間不能接種疫苗,可在病癒一週後再接種,否則疫苗接種後反應較大,接種後長遠效果也不夠強。比如腹瀉期間就不要接種疫苗,特別不要接種口服疫苗,比如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輪狀病毒疫苗等。

四.疫苗接種的注意事項

接種前:

1.洗澡。準備接種前一天給寶寶洗澡,當天最好穿清潔寬鬆的衣服,便於醫生施種。

2.帶好《兒童預防接種證》。  

3.和醫生有一定的交流寶寶的情況,避免禁忌症和慎用症。

接種後:

1.接種注射疫苗後應當用棉籤按住針眼幾分鐘,不可揉搓接種部位。

2.不要馬上回家,要在接種場所休息觀察三十分鐘左右

3.接種後讓寶寶適當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觸發其它疾病。

4.接種後當天不要給寶寶洗澡,但要保證接種部位的清潔,防止局部感染。

5.口服脊灰疫苗後半小時內不能進食任何溫、熱的食物或飲品。接種百白破疫苗後若接種部位出現硬結,可在接種後第二天開始進行熱敷以幫助硬結消退。

注:文章中所有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