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是美國金融戰略的助推器

銘記歷史,弱國無外交。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美英法三國空襲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以原油來看戰略意義到底在哪?後續發展是否真如特朗普所說任務已完成,特朗普精神分裂式的言論傾向更多是意在對風險資產的控制。

時間線:

  1. 4月14日北京時間9點美國總統特朗普稱,已下令對敘利亞化學武器相關設施進行精確打擊,美英法三國的聯合軍事行動準備維持當前回應直至敘利亞停止使用化學武器。

  2. 特朗普週六發推文稱,對敘利亞軍事打擊行動“使命已經完成”。國防部長馬蒂斯稱,空襲已經結束,這次攻打敘利亞屬於一次性行動。

  3. 法國總統馬克龍週日稱,已說服特朗普讓美軍在敘利亞長期駐紮。但隨後白宮發言人表示,美國在敘任務並未改變,特朗普仍希望美軍儘快回國。

我們先來看一張照片,這個週末幾乎被這張照片刷屏了,這位是敘利亞駐聯合國代表賈法裡。

油價是美國金融戰略的助推器

賈法裡在聯合國安理會怒斥美國以謊言為由發動戰爭,結果發言才剛開始,美英代表就直接走人了,國際化武組織還沒有得出結論就直接空襲,在國際法中確定是非法行為,然而誰也沒辦法阻止。

【解讀】

首先要理解中東這一個地方,中東亂局始終恆存就在於兩個字:“資源”,中東畢竟是這個世界上佔據石油和天然氣的最有份額的地方之一。

我們回顧歷史,兩伊戰爭、海灣戰爭、敘利亞內戰都導致了油價的大幅度上漲,近期油價的上行不難理解,因為敘利亞是中東通往歐洲西線油管的必經之地,重要性可想而知。那麼圍繞著親俄的敘利亞阿薩德政府與親美的反政府政權便是一局不折不扣的大國棋盤。

當然,能控制敘利亞的主導政權雖然更好,但適當的戰亂就足夠造成油價的上漲了,油價上漲最直接的體現就在於通脹的上升,通脹提高有需求拉動型、成本推高型兩種,而油價的上漲就體現在成本推高型上,油價上漲推動各國生產成本上漲,從而導致消費價格的上漲。那麼剛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通脹的高低幾乎就是現階段全球央行對貨幣政策傾向的第一指標,通脹上漲、貨幣政策就會加快收緊,從而形成一種對全球資金成本控制的一種手段。

油價是美國金融戰略的助推器

因此油價是美國金融戰略的助推器。

現階段,美國不斷地漸漸加息,開啟了對全球的吸血模式。舉個最近的例子:港幣。在美國不斷加息之後,美國和香港的利差逐漸擴大,而美元又跌到了一個相對低位,因此,在利差的驅動,以及美元相對去年的匯率價格,更有安全邊際的情況下,驅使了香港的資金不斷外流,港幣貶值到了需要金管局出手干預的警戒線,那麼此時,金管局要麼不斷消耗外匯儲備來捍衛港幣,要麼跟隨美國的加息步伐,縮小利差。但是,這種情況下,如果香港的房地產和股市無法承受加息的壓力,那麼就會導致資產陷入困局,甚至崩盤的境況。而由於,現在美國的通脹並沒有出現大幅的上漲而給予美國理由更快地加息,從而推動加快這種吸引模式。因此,這次油價便成了一個推動通脹上漲的一個好幫手。

現在,隨著美國頁岩油氣的技術發展,美國的原油產量開始超過1000萬桶/日,出口原油開始變成美國一種通過能源參與全球財富分配的手段。

油價是美國金融戰略的助推器

那麼為什麼特朗普總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關鍵點在於特朗普對風險資產非常看重此前連續兩次特朗普均在美盤休市後才公佈貿易戰方面的消息,比如一旦美股將出現大幅度回落的跡象,特朗普都會聯合白宮對市場進行安撫,意圖很明顯,他需要將這些政策、外交手段實施後的副作用減緩對市場的衝擊,意思就是對股市的影響削弱,因此特朗普總會處於一個邊打邊給糖左右搖擺的態度。

未來的中東亂局必將持續,不只是敘利亞這個問題,想在中東製造內亂的辦法多的是,比如沙特和伊朗、以色列和伊朗的,伊朗核協議什麼的,但不管以任何方式的介入,可以預料到的情況就是原油價格的上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