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油的历史

江河与草本油用植物

草本油用植物的地域性不太明显,全国各地都能种植。只有特殊的几个种类,还有一些江河地域的印记,是具有相对集中的产地特色。

油菜籽是我国主要食用油料之一。油菜分为芥菜型、白菜型和甘蓝型等三类,芥菜型和白菜型油菜原产我国,甘蓝型油菜原产欧洲,我国于20世纪30年代由朝鲜、日本和英国引进。

我国食用油的历史

祁连山下油菜花

大豆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古称“菽”或“戎菽”。大豆颜色有黄、青、黑、赤之分,今天我们所说的大豆,一般都指黄豆。

棉籽是棉花的种子,我国最早记载棉花的是《尚书·禹贡》,书中说:“岛夷卉服,厥篚织贝。”说明早在公元前3世纪海南岛已有棉花。明朝王象晋所著《群芳谱》有“棉籽榨油可食用”的记载。

亚麻也叫胡麻,为亚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分为油用亚麻和纤维用亚麻两种。亚麻籽油可与芝麻油相媲美,既是食用油,又是工业用油,还可入药。

我国食用油的历史

亚麻

苏子,一为紫苏,又名赤苏;一为白苏,也叫荏。紫苏和白苏的种子统称为苏子。一般以白苏子榨油。苏子为我国原产,最早提到苏子榨油的是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该书中说:“荏状如苏,高大白色,不甚香。”

我国历代引进的油用植物

在日常的油用作物中,有许多是历代从国外引进的。

花生是当前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原产地为南美洲,传入我国以后,很长时间内只是作为小品种零星种植,到清朝乾隆年间,才被利用为油料。

芝麻是我国栽种的高级食用油植物,汉代从西亚传入。种子颜色有黄、白、褐、紫、黑等数种,以黄白色的种子含油量为高。

我国食用油的历史

芝麻

葡萄原产西亚,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时经丝绸之路带入。葡萄籽可药用,亦可榨油。

南瓜又名倭瓜,原产北美洲,我国各地都有种植。成熟老瓜可作饲料或作为杂粮,故又称为饭瓜。果实成熟的种子既可吃,亦可榨油。

向日葵又名西番菊、西番莲、朝阳花等,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南部与墨西哥北部,明清时期传入我国。葵花油是大众化食用油。

我国食用油的历史

核桃亦称胡桃,汉代传入我国,主要栽培于黄河流域及以南地区,为优良油料树种,果仁除食用外,可榨油。

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一带,唐朝时期引入我国,栽培于长江以南地区,果实榨油可供食用或药用,为优良木本油料植物。

我国食用油的历史

油橄榄

油棕又名油椰子,有“世界油王”之称。我国于1920年从马来西亚引进,在海南岛试种,逐渐扩展到雷州半岛和台湾省。油棕果分果皮和果仁两部分,用果皮榨的油叫棕油,用果仁榨的油叫棕仁油或棕榈油,制成食品不易酸败,是很好的食用油。

油梨又名鳄梨,樟树科,热带及亚热带多年生常绿乔木。原产于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岛,我国栽培油梨始于1930年前后,开始在海南岛、台湾、福建等地零星种植。油梨果含脂肪及蛋白质极高,既是油料又是上等果品,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油料树和果树。

粮食开发的植物油

许多植物的籽粒或糠皮都富含油脂,可作食油的原料。随着科技进步,一些过去不用于榨油的作物也加入到了食用油的家族里来,如近年开发的玉米油、水稻米糠油、小麦胚芽油等。

水稻米糠油是榨取稻谷加工得到的米糠制成的食用油。米糠油除供食用外,还可用于制肥皂、甘油、硬脂酸、油酸等。米糠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与橄榄油齐名的健康营养油,深受高血脂、心脑血管疾患人群喜爱,并早已成为西方家庭的日常健康食用油。

玉米油又叫玉米胚芽油,提炼于玉米胚芽。玉米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0%~85%,对血液中胆固醇的积累具有溶解作用,故能减少对血管产生硬化影响。

小麦胚芽油是以小麦芽为原料制取的一种谷物胚芽油,富含维生素E、亚油酸、亚麻酸、甘八碳醇及多种生理活性组分,营养价值很高,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为植物油之冠。

总之,综观我国食油演进史,作为食用或药用的油脂植物有40多种,油品更是琳琅满目。


联系人:刘艳飞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广告合作与应聘

联系人:刘晓晨

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