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世界第一,却被一把刀卡脖子,外国领先我们一个次元

曾经有来中国留学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说到,他最想给他的国家带回的中国特产就是中国的高铁。是的,作为世界上高铁铺设里程最长的国家,拥有最多的高铁,高铁已经成为了新时期中国面向世界的最好的名片。曾几何时,我们输出的还是茶叶和陶瓷,可是现在时代变了,高铁这种高新技术我们也能够输出。如果高铁只是表面上运行的列车就好了,但实际是高铁是一整套的东西,而这一系列的基础就是钢轨。钢轨也因它的重要性被叫做高铁的"筋骨",如果钢轨得养护不到位不仅会使寿命周期减小,而且还有巨大的安全隐患(对于高铁来说安全运行是一个最大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安全方面有问题,那还怎么运行。前几年的温州动车事件,明明是动车的问题,可在网络上竟然传成了高铁,一度让中国高铁甚是尴尬)。对于钢轨,或者说普通的铁轨这种东西来说,保养是重要的一环,是重中之重。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却被一把刀卡脖子,外国领先我们一个次元

铣磨车被叫做钢轨的急救车,其核心部件就是铣刀(用它把钢轨削平整,恢复它原来的样子)。虽然目前我国已经自主研发出了世界上首个双动力电驱铣磨机器人,遗憾的是铣刀依然是进口的,如果外国公司提高售价,那我们的钢轨维护成本将大大上升。说到这里,又想起之前的手机芯片问题了,这个和那个是一类问题,都是核心技术在别人手中掌握着。钢轨在我们一般人的眼中或许就是几条简单的铁制品,其实不然。每一条钢轨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活的,受物理原因的影响,天冷的时候钢轨会收缩,热的时候它会膨胀。这要是放在一般的物体上,即使就是马路,高速公路,遇到这种情况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也不会说路面会遭受到多么严重的损坏。但是对于钢轨来说就不一样了,而且随着高铁的速度越来越快,重量越来越大,它对钢轨造成的冲击和压力是不可轻视的,再加上物理因素,钢轨的损害程度将变的很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给高铁降速,显然不可能,我们发展的步伐是越来越快,只要技术上可以达到,速度就不会降下来。制造更好的钢轨,钢轨在设计制造之初就已经采取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好的材料,实现钢轨质量更上一层楼显然不太现实。我们目前可以做的就是对钢轨进行包养,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却被一把刀卡脖子,外国领先我们一个次元

由于长时间的承载列车运行,钢轨一般情况下会出现几何变化,如钢轨轨面出现波浪磨纹、鱼鳞伤以及肥边等。要修复这些问题,只能用铣刀对其进行整形,才能消除各种缺陷。实践证明,如果对钢轨进行合适恰当的维护,最起码能够延长寿命百分之三十以上,钢轨的更换更是降到更低。如果钢轨不能及时做到整形,小的方面是影响到高铁运行的稳定性和舒适度(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大问题,试想一下如果高铁运行起来不稳定那它还有多大的价值),大的方面就是经过长此以往的积累,最终会酿成大祸,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任何小的方面都不能马虎。钢轨由特殊的,抗磨性高的高锰钢材所制成,强度相当大,所以打磨它的铣刀是更强的,其制造难度不比航天飞机小多少。奥地利博瑞公司生产的铣刀削钢轨的时候就像是削面一样简单。就目前世界范围来看,拥有制作如此铣刀的国家也就奥地利和德国两家,欧洲的钢轨维护几乎都被这两个国家的公司垄断了。

中国高铁世界第一,却被一把刀卡脖子,外国领先我们一个次元

在2011年的时候,我国曾经向奥地利进口了几台钢轨铣磨车,虽然我们可能拆了,但是依然在短时间内解决不了铣刀问题。对于铣刀这种东西,我们熟知其配方,金属材料我们也很了解,但是就是不知道究竟怎么配比合成。就像所有人都知道可口可乐的那几个最基本的原料,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配的,那个小小的配方,即使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也无法破解,可口可乐公司为了防止配方被盗也是将配方放到了瑞士银行。为了防止国外公司单方面故意抬高铣刀的售价,最近今年内,我国已经在加紧对这一项目的攻关,成都工具所目前已经探索出了可行性方案,理论上能够有效提高铣刀的强度,有望在今年年底形成中国的铣刀技术。中国高铁的前途和发展,绝不能被一把刀断送了。(利刃/W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