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窮不走親,富不回鄉”?

葉大大231891323

人窮了走親戚,一定會遭嫌棄;人富了回老家,必遭受疏遠。親情的冷漠,受不了。普濟都深有體會。



先說“窮不走親”。人窮了,養活自己都難,別說幫襯他人,這就是親戚嫌棄的梗。道理在於:①親戚之間,維繫關係既靠親情淵源,更靠經濟往來的平衡,逢年過節,家有大事,你來我往,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一旦這平衡打破,也就是說你走親戚空著手,或者讓人明顯感到還有可能張口求救,帶來麻煩,不遭冷遇才怪;②人窮了,正確的辦法就是自救,想法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困境,根本就不要想著別人的幫助。所以,越是困境,越要冷靜,依靠自己,儘量少走動,不讓親戚感到你是個麻煩。即便有親戚要幫襯,也要婉言拒絕;③沒有脫貧期間,親戚間必要的走動不可缺席,但要適當說出自己當下的情況和態度,便於親戚們的理解和欣賞。

再說富不回鄉。草根歌星朱之文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沒出名之前全村人都嫌棄他:懶漢、笨蛋,只會瞎唱唱不會幹農活。一夜之間出名了,有錢了,全村人的態度也立馬有了根本轉變:這傢伙有錢了,發大財了,找他借去!好像朱之文靠他們才掙到錢一樣,理直氣壯上門借錢,還理直氣壯明不還錢。再者,平時大家都差不多,而你突然的一天回到家鄉,開寶馬穿阿瑪尼的出現在親戚朋友鄉鄰眼前,大家第一反應不會是慶賀你好福氣發財了,鐵定的想法是:你是回來奚落我們無能是吧!而且越解釋、給的禮物越多,被看不起的感覺越坐實。

其實“窮不走親,富不回鄉”魔咒是可以破解的。辦法很簡單,做到三點就行:①做好自己,坦蕩正派,熱心助人,人見不煩;②親戚朋友鄉鄰之間平時多走動,多溝通,多理解;③有了困難或大事,一定要隨時的讓家鄉親人們知曉,並且的要讓他們明白無誤的瞭解你的態度:自己走出困境的辦法和決心,自己富裕不會忘記家鄉的願望和想法。最大的忌諱就是不說或說不明白,讓他們猜。這個“猜”才是造成“窮不走親,富不回鄉”現象的根本原因。


普濟

這句話其實是把兩句話混到一起說了。

前半句完整的是“窮不走親,富不串鄰”。原話是“人窮不走親 富不串鄰門”,因為“貧串親,易遭白眼;富串鄰,易誣奸犯 。”,窮了連親戚都不會有走動(就是疏遠的意思),人窮困潦倒的時候,就別想到親戚家去去拿什麼好處了,容易遭白眼!富了連鄰居家都不敢串門,怕遭到連累(就是冷漠的意思)

!出自於《增廣賢文》:“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有錢道真語 無錢語不真 不信且看席中酒 杯杯先勸有錢人,人窮不走親,富不串鄰門,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 世上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路行人。 有錢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曽見一人。 勝者為王敗者寇,只重衣冠不重人。”這些都是金錢社會人際關係的真實寫照。形容世態炎涼,很多人都嫌貧愛富!

後半句富不回鄉的原話其實是“富貴不歸故鄉”,出自於項羽。霸王項羽攻佔咸陽後,有人勸他定都,可因為思念家鄉,項羽急於東歸,說:“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意思是說富貴不回故鄉,就象穿了錦繡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其實說的項羽感覺到功成名就,急於衣錦還鄉,意欲回鄉炫耀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說是被勝利衝昏頭腦。

兩句話連在一起主要突出的前半句,然後做了引申,意思的人窮了就不要走親戚了,會被人瞧不起,遭白眼,親戚以為就是來借錢攀親找麻煩的;相應的富不還鄉跟前半句意思剛好對照,意思的富了就別回故鄉了,怕那些窮親戚借錢找麻煩。

窮之與富人本身沒有差距,只不過窮人與富人從習慣,心態,行為,目標,膽略,辦事方式等發生了差別,造成貧富差距。窮人不願意走親戚,有以下幾點:

1、窮人之所以窮因為他思想上沒有宏才大略,老想我就是窮,本來是這樣的,沒法改變。思維峽隘,不開闊,考慮問題,沒創意。富人思想就不一樣,我要有錢,要想辦法掙錢,要成為讓人敬仰的人。思維上無比開朗,無拘無束,天馬行空且有可行。
2、窮人和富人行為習慣不一樣,窮人平時會在業餘時開看電視,玩遊戲,消耗時光。富人會在玩的時候帶著合同與計劃。
3、窮人總是膽下怕事,拘束不前,見事就推,富人總膽大攬事,有事就攬,有責任與擔當。
4、窮人總是怕與比自己強的人在一起,自認為低人一等,富人總是找比自已強的人學習與交流,探索更大的商機與發展途經。

其實換一個角度理解: 窮的時候,應該是努力奮鬥,經營好自己的時期,並不適合走動。 而且去了親屬之處會不自覺帶給他們壓力,就算有的親屬是極力幫助的,也會給自身帶來壓力。所以不如靜處。 富的時候也一樣,你富有了,親屬們難免會想讓你分享或幫助一些困難,或者一些親屬自身感到自卑的壓力見你的心情也不好。 所以為了避免區分,最好還是平等的時候去走動拜訪,或者窮和富都不要表露。

總之,窮人之所以窮要從根本轉變觀點,走親戚未嘗不是好事情,有富人還可幫一幫呢!


老陳有料

這個話題若是往復雜裡說,答案會有千千萬萬。若是往簡單的說,那麼也會是很簡單的。

其實人類和蟻類、蜂類是一樣的,必須要有不同的社會分工這個社會才能正常發展下去。如果蟻類沒有兵蟻、工蟻和蟻后之分,蜂類也沒有兵蜂、工蜂和蜂后之分,大家都一視同仁的話,那麼蟻類、蜂類還能在這個星球上存在嗎?其實蟻類、蜂類與人類的最主要的不同之處就是它們沒有、也不會使用貨幣,所以我們會簡單的認為它們之間沒有所謂的窮富區別。而我們人類呢?因為有了貨幣的存在和流通,所以我們就有了窮富之分。
不過,每個人對於"貧富"的理解度和接受度是不同的。也就是說,誰能說的清"田連阡陌"與"汗牛充棟"、"暮鼓晨鐘"這三者哪個擁有者更富裕呢?

下圖中的這個人能否成為該島嶼的總統呢?他若是成為了該島的總統是否就富裕了呢?

我是否提名自己為本島總統候選人?

人類,是這個星球上智慧程度最高的物種,應該明白這個很淺顯的道理。同樣,人類也是這個星球上最具情感的物種,那麼管理層、也就是我們稱之為"領導"的,他們應該、也肯定會去做那些減少人與人之間差距的工作,從而儘量減少貧富差距。


當然,所謂貧富差距的減少僅僅是指物質擁有度的差距而已,僅僅如此而已。


環球探索者

無意中看到了這個問題,哎呀我這腦袋,非得發作一次!

窮不走親,富不回鄉,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字面意思:就是說如果家裡窮就不要去走親了,如果家裡富裕就不要回家鄉了,這好像非常奇怪哎!

我既然窮,我更應該多走親啊,錢沒有,親再沒有,這日子怎麼混?我富裕了,我最先想到的是回老家炫耀一番,不然跟錦衣夜行有啥區別?

這就是我本來以為的意思,但是很快我就發現我這樣想是錯誤的,為啥呢?請往下看!

這句話其實是出自明代的兒童啟蒙書《增廣賢文》“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這本書我感覺有點過於殘酷,過於現實,不適合兒童去讀,它主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就是金錢至上觀,倒是合了現在很多人的心理,等人長大了,經歷了這些世態炎涼,倒是需要讀一讀。

他不僅僅抨擊這種親情和鄰居情,還有友情只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而且社會地位由金錢決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法律和正義為金錢所操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世故導致人心叵測,“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惡難辯,“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當然裡面也有很多其他的名言名句,比如“水至清則無魚”、“打人不打臉”等等

現在看起來貌似非常有道理,甚至很多人看來就是至理名言,但是我覺得如果社會上的人都去學習這本書上寫的東西,按照書上寫的這樣去做,去宣傳,反而讓這種本來要抨擊的現象更加嚴重!雖然我們自己都在這樣做……

跑題了,再回來“窮不走親,富不回鄉”上,它可能想表達的意思是說,自己家裡窮了,非常不受人待見,你去走親,親戚愛答不理,甚至非常嫌棄,為了面子著想還是不要去走親了,省的造成自尊心受到傷害。

而富不回鄉呢,倒是讓我想起我小時候發生的幾件事,那時候村裡比較窮,我家承包了魚塘,兩年後確實賺了一點錢,平時喝酒吃飯可能也表現的有點優越感!結果沒想到,某一天去魚塘一看,魚全死了,一檢驗,被人投毒了,還是劇毒敵敵畏。

有時候哪家富裕了回老家,很多人來借錢,不借給晚上往你家院子裡仍磚頭!想想大衣哥的事例吧,就因為自己出名了,結果很多人來借錢,最後不光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自己在村裡的名聲也臭了!所以,富裕了,就不要回老家了,除非你非常有實力,跟劉強東一樣,挨家送錢,說不定還有人針對人口多少應該多分少分而跟他生氣呢!

這本是社會上的不良現象,而且因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看到了其他的人受到了這種待遇,而擔心自己也會這樣,於是就採取了書中寫的策略。

但是我楊角風還是要抨擊一下,雖然說的很有道理,但我仍然相信人心本善。

我家裡窮了,我更需要親情,即使你給我白眼,我仍然要走親,除非你關門不讓我進!我富裕了,我仍然要回鄉,即使有很多鄉親們向我借錢,甚至有些小夥伴嫉妒而發壞,這些都可以理解,畢竟生我養我的土地,能幫一下就幫,只管自己做,不用去管別人怎麼罵。

這只是大富,小富咋辦呢?

我叫楊角風,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這句話源於中國古典文學《增廣賢文》:“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且看席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人窮不走親,富不串鄰門,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


《增廣賢文》是中國明代時期編寫的道家兒童啟蒙書目,書中對人性的認識以“性本惡”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親情被金錢汙染。


“窮不走親,富不回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世人都是嫌貧愛富的。


人窮志短,會被親戚朋友們瞧不起,哪怕只是簡單的訪親問友,也很容易會被誤會成是借錢或者蹭吃蹭喝的;但是但你富裕風光之後,鄉里鄉親的,大家會覺得你發達了富裕了,找你借個錢不還錢啊,佔你個小便宜啊,都是可以的,畢竟你有錢啊,不會在乎這點兒小錢的。


這句話雖然寫於千年前,但是至今仍有一定的根據和社會基礎。



在《紅樓夢》中就曾有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情節,鄉下來的劉姥姥來賈府攀親戚,想要借錢,她滑稽搞笑的討好著賈府一眾富家子,還被人說三道四,由此可見“窮不走親”是很現實的一個問題。


流量小花趙麗穎本是河北廊坊一個小農村走出來的明星,尤其是近年來在演藝圈混得風生水起,她自己出錢為落後的故鄉修了寬敞的馬路,這本是好事,結果家鄉的父老鄉親們不僅不感恩,還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甚至覺得趙麗穎出的錢太少了,應該拿出更多的錢來建設家鄉。


這種道德綁架正是這種“富不回鄉”的一種極端現象的說明。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三畝田》\n\n紅山翠柏廬西澗,\n九世寒門守清閒。\n心求高,志存遠,\n也向鴻鵠舞蒼天。\n父親欣欣然,\n慰我言:\n縱使他鄉功名誤,\n還有祖傳三畝田。\n\n白馬黃衫東坡前,\n十里陽關影翩翩。\n南征刀,北闖劍,\n且仗青雲笑峰巔。\n男兒志萬千,\n慰親言:\n但求故里錦衣秀,\n何曾惦記三畝田。 《貧賤笑》\n\n燕巢烏衣巷,\n犬吠黃土橋。\n五羊大夫棄如草,\n虞王且作陪嫁貓。\n粗食寒衣蓬茅,\n莫道世俗貧賤笑。\n\n香車嫌地僻,\n寶馬喜門高。\n六國相印佩於腰,\n蘇秦又遇拜金嫂。\n鐘鼎玉飾錦袍,\n始信人間富貴驕。 《少年窮》\n\n苦辛寒窗十六年,\n熬盡父母半生錢。\n南下北漂,\n工作無求,\n僥倖謀來薪三千,\n望樓亦汗顏。\n\n縱得而立付首款,\n又嘆佳人手難牽。\n車奴房貸,\n兒女緣淺,\n壓力山大夜未眠,\n風流枉少年。


瀉爐下人

我的理解與各位有些不同:窮不走親,就是你家裡太窮,一般的親戚就不要去亂走動了,那樣你會把僅有的一點家蓄拿去走親,那樣你將永遠處於無積蓄,永遠處於窮,所以一般的親戚就要疏掉,再則,你去走動,人家也不會好待你,所以疏掉,給自己來一個乾淨甩脫。所謂"富不回鄉",我認為這個"富"是一般的富,不是大富,很富的那種富,大富了很富了,一般來說不存在"富不回鄉",因為你大富了,你也樂意拿出一些錢財給鄉親們,而你自己也得到高興。若是一般富,你回鄉,如果錢財給得鄉親來,你又不太合算,所以乾脆不要回。


筆下看世界

窮不走親,不是不走,是沒親,無處可走。人到窮的份上,最好安心接受扶貧,去走親,打悲情牌,你前腳離開,就再次證明了親者恨仇者快的明言。窮在大街無人問,好像有埋怨別人不人道的意思,你自己問過撿垃圾老人幾次?窮就窮過,窮不墜青雲之志,各種吹,也是窮有所樂的人生觀,必須在阿Q精神的勵志下,看到無窮的希望。

窮人剛開始是喜歡走親的,後來才總結出,窮不走親。古時一個窮人走親,因為窮,就自己畫了只公雞圖片,提著走親以為禮,午餐遲遲不見,後來主人端出一個盤子,上放一付竹筷,說:不好意思,筍有些老,勉強吃吧。窮人不走親,是心不窮。有個愛走親的窮人,親戚問他,怎樣才能不來走親,窮人說:窮不止,走不停。親戚無奈,移居深山,窮人爬山涉水,問道樵夫,樵夫看看和猴子是一路人,搖頭嘆息:富在深山有遠親。窮人按樵夫指點,正在行走,巧遇菩提祖師,菩提祖師看出他一臉窮相,好心地說:你兩手空空,怎能攀親?我教你一招變化之法,回去好好生活,可保你衣食無憂。窮人學了變化,見菩提祖師漸漸走遠,自己變化了模樣,拿幾塊頭,變成酒肉,又提著直奔親戚。親戚以為是貴客,熱情周到,誰知此術不能見水,鍋中之物,盡復原狀,又成了石頭。親戚大罵,又是那個窮鬼出的餿主意,最終又被識破嘴臉。窮人不能失去信心,如果沒有了自救的勇敢,即使有機會擺在面前,也會不珍惜。

富人富了,不是為回鄉。富的前提,是怎樣對待六親不認的問題,富是用來炫的,富人需要的是一種感覺,對富人,窮人應該平衡,不能老說,為富不人,說他們富了變成不是人啦,富也是一種本事。富不回鄉,是說鄉不是讓他們富的地方,不是風水寶地,對鄉情有點可有可無。更多的是想回去炫一下,要不,豈不是白富了一回。很多富人回到自己從小到大的鄉下,會埋怨缺少供暖,受不了。富了,就有富的派頭,光氣勢這塊,就讓人目瞪口呆。

富人現在有了富的哲學,即不說有錢,有讓你知道他有錢。回鄉裝一會低調,馬上又露出狐狸尾巴,不過人家辛苦成了富人,膨脹點也正常,說不定自己富了,都敢買黃金當黃銅賣。富不回鄉,也有些鄉下人不識貨的原因,人家的名牌你說是地攤貨,人家吃飯講綠色營養,你說人家是不是生病了,連這麼好吃的肉都沒有胃口。富人心裡是想回鄉的,只是想繼續富,繼續掙錢,沒時間罷了。老家一個富人回鄉,每人一百元,富人小時候偷瓜,被一個老人罵,結果一分不給。老人柺杖打碎寶馬玻璃,罵富人一臉狗血。富人也有富人的苦惱,不僅僅借錢,大家對富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了。


白這個顏色

明代有一本著名的書籍叫《增廣賢文》,裡面有一段這樣的話:“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且看席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人窮不走親,富不串鄰門,門前放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 世上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路行人。 有錢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曽見一人。 勝者為王敗者寇,只重衣冠不重人。”說的是世態炎涼。為什麼窮不走親呢,因為窮了走親戚,容易遭白眼。

現在這個世道,大多嫌貧愛富,你去走親去了,他以為是借錢去了。你窮,他又怕還不起,所以白眼相贈。本來是走個親戚,感受一下親情,反而遭到白眼,自尊心受到打擊。何必呢?如果是借錢去了,錢沒借到,反遭其辱。如果沒有借錢的目的,平白無故遭白眼,犯不著。所以說“窮不走親”。什麼叫“富不回鄉”呢?項羽說過一句話:“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他認為人最大的榮耀,就是衣錦還鄉。其實這句話說明項羽境界低。如果以全國為家,以世界為家,發達了又何必一定要回到出生地跟鄉親們炫耀呢?所以說富不回鄉。其實回與不回,看的是心態。回去了,給鄉親們解決點實際問題,修橋補路,也未嘗不是一件美事。如果富不回鄉是怕窮鄉親們借錢,也未免太吝嗇了。


春秋史社

中國的俗語很有意思,往往是正反話都說到了,還都挺有道理,既說富不回鄉,又有衣錦還鄉,不同的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

這話是老話,老話就有時代的侷限性,要用發展的態度來聽。先說窮不走親,我覺得是從兩方面來講,一來是人往往都是勢利的,陌生人的勢利可能讓人難受一陣子,過幾天就過去了,但是親人的勢利卻往往會讓人難受一輩子,貧窮是不受人待見的,親人也不例外,所以窮的時候還是少去串親,難免為自己添堵。二來呢,古代的時候交通不發達,如果是相距很遠的親人,走走都要幾個月,人窮的話就別走動了,僱不起馬,盤纏不夠,一路上恐怕要討飯度日了,所以除非萬不得已,這種親還是不要走動。

但是到了今天,起碼大家都不缺口飯吃,貧富也是相對的。即使是普通老百姓,有個土豪親戚,走動一下也未嘗不可。但是不能像一些電視劇演的或者一些論壇吐槽那樣:比如有的親戚去人家一住就是大半年,不講衛生,工作也要人家找等等,這樣確實比較討厭。我想如果只是去玩幾天,聚一聚吃個飯,親戚之間還是會樂意的。窮不是不能走親,關鍵自己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不為他人添麻煩,否則就不要抱怨被人瞧不起。

說了窮不走親,再說富不回鄉,其實衣錦還鄉還是很多人的夢想。好多文學作品裡也有衣錦還鄉的描寫,比如《水滸傳》裡宋公明衣錦還鄉,《鹿鼎記》韋小寶衣錦還鄉,這是人的一種正常心態。但是衣錦還鄉往往會招惹很多麻煩,記得看過一個岳雲鵬的採訪,他就講他成名後回家,所見所聞,聽了以後心裡挺不是滋味的。還有大衣哥朱之文,他在老家的遭遇更是讓人心寒。所以好多人發達了不願回去,因為在外面面對他人的無理要求好拒絕,回到家裡沾親帶故的人很難拒絕,也經不起別人的閒話。不過這也是因人而異,像劉強東也是衣錦還鄉,好像就沒遭受什麼非議。總之,富不還鄉,不回去不會有啥事,回去了可能沾惹一堆事,怎麼對待,就要看個人了。

窮不走親,富不回鄉,雖是倆詞,往往還會發生同一個人身上。短短八字折射出了國人複雜的人際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