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評紅樓·端午節,王夫人宴請眾人,為什麼過得冷冷清清?

《紅樓夢》中,多處寫到端午節,其中,最為冷清的,應該是賈寶玉的母親王夫人所過的那個端午了。

端午與春節、元宵是一年中的三大節日,賈府作為皇親國戚和富貴人家,應該熱熱鬧鬧,才對呀。

第31回所寫的端午節,只有一小段文字,開頭是“五月初五,端午佳節,家家‘蒲艾簪門,虎符係臂’”,這表明,賈府與普通老百姓家一樣過端午,門上插有菖蒲和艾草,孩子的手腕上繫著一種叫做虎符、內裝中藥的香囊,以此防止毒蟲的叮咬,也起到辟邪的作用。

趣評紅樓·端午節,王夫人宴請眾人,為什麼過得冷冷清清?

王夫人設宴款待自己的姐妹薛姨媽、外甥女薛寶釵,以及賈寶玉、林黛玉、賈迎春等人,過一個有酒有肉的端午。用今天的話說,那是舌尖上的端午節。

實際效果呢?寶釵的情緒是“淡淡的”,寶玉是“沒精打彩”和“懶懶的”,黛玉是“心中不自在”,臉上是“懶懶的”。這兩女一男,為了婚配一事而鬧得不開心,寶玉沒辦法同時迎娶黛玉和寶釵,黛玉和寶釵都認為自己是最適合嫁給寶玉的那一個。當木石前盟遇上金玉良緣,這本身就是一道難以解開的情感難題。

趣評紅樓·端午節,王夫人宴請眾人,為什麼過得冷冷清清?

鳳姐一向天不怕、地不怕,走到哪裡,都是笑語喧譁,可是,在王夫人的端午宴上,也覺得“淡淡的”。迎春、探春、惜春等人見大家“無意思”,也就“無意思了”。最終,大家“坐了一坐就散了”,誰也沒有吃好和喝好。

本文作者、南京作家、策劃師雷傳桃分析認為,端午前夕,賈府內部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之爭,賈母當然希望自己的外孫女黛玉,嫁給寶玉;王夫人卻希望自己的外甥女寶釵,嫁給寶玉,這對婆媳出現了矛盾,賈母這位重量級人物,沒在王夫人的端午宴上現身就是信號;

趣評紅樓·端午節,王夫人宴請眾人,為什麼過得冷冷清清?

二是王夫人的貼身丫鬟金釧兒在端午節前夕,負氣跳井,追隨屈原而去,表明了自己的清白,如同打了王夫人的臉,讓她背上了一條人命。

與其說王夫人設下的是端午宴,不如說是“壓驚之宴”,她召集大家前來給她壓驚,偏偏賈母不給她面子。對於這個兒媳,賈母認為她對貼身丫鬟金釧兒太兇了,對寶釵太好了,為此而生氣。

趣評紅樓·端午節,王夫人宴請眾人,為什麼過得冷冷清清?

這個“淡淡的”端午節,最後的結局是“散了”。此處的“散”,是樹倒猢猻散,寓意是賈母這棵大樹一倒,賈府裡面的人就會一鬨而散。寶玉黛玉寶釵這三個人,組成了兩對情侶(雙玉、雙寶或木石、金玉),“愛了”的結局註定是“散了”,因為寶玉無論娶誰,都對另一個構成了莫大的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