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薛嶽?

老虎大王1

薛嶽將軍在抗戰中能征善戰,屢立戰功,曾被杜魯門總統授予自由勳章並獲國府青天白日勳章。他善於佈陣排兵,極富指揮才能,他率部參戰的萬家嶺大捷和長沙會戰成為經典戰例,被張治中稱為“百戰將軍”,連對手岡村寧次也不得不承認薛嶽是一員悍將。



薛嶽早年追隨孫中山,擔任孫中山的警衛工作,與張發奎、葉挺並稱粵軍三劍客。1922年陳炯明叛變革命,悍然圍攻總統府,葉挺、薛嶽率部與陳炯明部激戰,安全護衛宋慶齡脫離險境。

1933年,薛嶽出任第五軍軍長, 參與“圍剿”,薛嶽率部轉戰西南,後升任陸軍中將。


抗戰爆發後,薛嶽率部參戰了淞滬會戰、武漢會戰,徐州會戰、長沙會戰等。其中以萬家嶺大捷和長沙會戰戰績最為卓著。在長沙會戰中,他運用天爐戰法,痛殲日軍。第四次長沙會戰,薛嶽繼續沿用天爐陣法,面對敵人的優勢兵力,中國軍隊最終失利。

內戰中,因萊蕪戰役慘敗,薛嶽被撤職,後任總統府參軍長,廣東省政府主席,海南防衛總司令等職,戰敗後去臺。

薛嶽在抗戰中功勳卓著,其參戰的萬家嶺大捷被葉挺盛讚為堪比平型關大捷、臺兒莊戰役。在長沙會戰中痛殲日軍,被譽為“殺敵最多的抗日將軍”,為民族解族做出了貢獻。


歲月是一條河流

1944年“薛嶽等於叛變”事件

發佈日期:2017/9/20 查看次數:167

抗戰中後期,因史迪威之禍,在李濟深等人的串聯下,薛嶽、餘漢謀等軍閥曾有意脫離重慶國民政府,另組政權。宋慶齡在給蘇聯人的情報中,稱之為“華南的分離運動”。宋說:

“當初美國人直接支持同李濟深派的接觸。各方願意協同行動。美國人已經承諾供給李濟深所需的武器輜重。萬事俱備之際,李濟深突然赴梧州,從而打破了美國人的計劃。……一說起李濟深的行為,美國人總是極其憤懣。”

宋所謂“極其憤懣”的美國人,即是指史迪威及其同僚。

查美方檔案,史迪威於1944年7月間,已得到其下屬軍官Lindsey的報告,對李濟深的活動有所瞭解。Lindsey電報稱:

“為回應薛嶽將軍提出的由我們協助其重新裝備並訓練位於長沙的第四軍的援助要求,派往第九戰區的Z部隊(Zebra Force)觀察員已於7月20日抵達其總部。該援助包括使用我們存放在桂林支援中國的既定裝備,以及來自您的額外裝備。

“薛嶽將軍不會將該要求提交給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他認為這樣做將被否決。我和白崇禧將軍也討論過此事,他表示不會向重慶傳達該要求,若有可用軍用物資,此時不應被送往該區域。我的看法是:第九戰區不適合接受提供給中國的裝備。據可靠消息來源,一個由李濟深元帥(Marshal Li Chi-sheng)、張發奎將軍、餘漢謀將軍、薛嶽將軍、龍雲省長(雲南),以及一群四川的持不同政見者組成的政治集團,一直在密談脫離重慶,於中國東南地區成立自治政府。我認為目前裝備分配問題的困難,是因為中央政府在擔憂這個集團。”

1944年8月8日,衡陽陷落;次日,李濟深前往美國駐桂林領事館,要求將其意見轉達給美國最高當局。據美國領事Ringwalt報告,李的意見是:

“為應對中國的嚴峻局勢,一個名叫‘西南聯防政府’的新政權,將在不久後成立。該政權的參與和支持者,包括廣東、廣西、湖南、福建、安徽、四川、雲南和西康等省的諸多軍、政要人。該政權之目的如下:1、取代目前重慶的一黨一人獨裁政府;2、實現國家統一,全民動員擊敗日本;3、與盟國更緊密的合作。各軍政要人會以公開發出聯名電報的方式,要求蔣介石辭職,預期不會發生武裝衝突。臨時政府將由李濟深領導。李是重慶軍事參議院院長,在1926年蔣介石領導的北伐戰爭中,擔任過總參謀長。”

史迪威對李濟深等人的密謀態度微妙。一方面,他曾致電馬歇爾,反對由李濟深來取代大元帥(蔣)的陰謀,萬一此事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希望美國密切關注白崇禧,史迪威認為白可以解決亂局,並與美國合作。另一方面,史迪威又對馬歇爾聲稱:蔣若得到李濟深密謀的消息,為自我拯救,應當會同意由我統帥全部中國軍隊。

在日記中,史迪威對李濟深等人的密謀,興奮地寫道:“Hooray for crime!”(犯罪萬歲);更早一些時候,史還曾在一份筆記中寫道:“中國問題的藥方是除掉蔣介石。”

李濟深晚年則回憶稱:

“我派李卓賢到重慶去見史迪威,……要史迪威給予裝備,史迪威答應可以。……同一時期,我又派人去與薛嶽聯絡,薛嶽那時也與美國接上了頭。我又派人與餘漢謀聯絡。”

所謂薛嶽“也與美國接上了頭”,至晚可以追溯到1943年7月。薛氏命其親信幕僚吳逸志,通過吳氏在外交界工作的襟兄,向美國總統羅斯福呈遞了一份《關於美國加強亞洲作戰的方案》,獲羅斯福覆電嘉許。此種地方戰區越過中央政府,介入與盟國外交的行為,對全局性戰略的破壞可想而知。蔣介石聞訊後大怒,欲嚴辦吳逸志。因薛嶽力保,僅以免職另調告終。

上述密謀,因史迪威被驅逐離開中國,而終告流產。

以上是筆者在《抗戰末期南方八省反蔣風波》一文中,所梳理的“華南分離運動”的大致始末。

近日,筆者閱讀蔣介石日記,發現在史迪威離華之後,曾深度參與“華南分離運動”的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在1944年11月仍有後續動作。

圖:薛嶽為第九戰區司令部編寫的《第一次長沙會戰紀實》一書題詞

相關日記原文照錄於下:

二月十一日

伯陵能力與工作成績,皆有顯著之進步 ,即其對於中央之信仰,亦已漸增,但其對所屬之軍隊,總以一念之私,不能至公大正,甚至捏造餘之手令,派委師長,使牽制中央軍,以為其掌握各軍之計,此乃幼稚之舉動與心術,思之可笑。應以理義啟導之,使之成材也。

(注:1944年2月,蔣在衡山召開第四次南嶽軍事會議。這段日記顯示,蔣雖然察覺到了薛嶽與中央之間存在隔閡,但仍相信“其對於中央之信仰,亦已漸增”,相信“以理義啟導之”可以使薛嶽“成材”。同日,蔣日記中還記載下了對其他九戰區將領的觀感:“聽取第九戰區師長以上各將領之作戰報告,以五十八師師長張靈甫之報告與態度皆佳,此次又得一將才矣。第十軍方先覺與第三師周慶祥皆親親可愛,見之甚為自慰。”)

十一月十二日

經兒往贛州。

十一月十六日

晚經兒由贛回來,知薛已自由行動矣。

十一月十七日

薛嶽不奉命令,擅將其胞弟所率之第九十師,開駐贛州自由行動,此人狡詐詭譎,不講情理,好變成性,終非以理與情所能感召。餘平生待人一本至公,惟才是用,而不問其已往罪惡如何,不忍執法以繩,此所以有今日養癰遺患之憂也。

(注:薛嶽胞弟,即薛仲述。)

十一月十八日上星期反省錄

一、薛嶽在贛自由行動,等於叛變矣。

十一月二十一日

最近桂柳失陷,敵寇西進不已,中外輿論對我譏刺誣衊,……各種形勢惡劣,尤以薛嶽在贛自由行動等於叛變,對於我手令,久置不理,最令人難堪。

十一月二十二日

近日最難問題無法解決者:……三、薛嶽自由行動,佔領贛州機場,不能令其撤退,亦不能下令處治,而倭寇向金城江進逼,西進未已,則猶在其次也。

十一月二十四日

薛嶽事,以經兒意,只有暫時置之,以待其自悟,正合餘懷。

上星期反省錄

薛嶽亦覆電遵命,不設贛州警備司令部。

十一月二十九日

下午緯國飛贛。

十一月三十日

下午與魏將軍(德邁)討論作戰準備各事,彼對我前方將領作戰不力,後方機關辦事散漫懈怠,以及薛嶽向美軍私自求給軍械,並問餘,薛是否忠實可靠。

本月反省錄

本月嚴重局勢:甲、桂柳、南寧,短期間同時失陷。乙、伊寧、伊犁被俄侵佔。丙、薛嶽擅佔贛州機場,私求美軍接濟武器。丁、敵寇侵入黔境。戊、成都學生罷課。己、昆明、成都謠諑頻興,人心不安。此皆極惡劣之現象。

十二月三日

美軍在華最近之策略與行動,正在吸誘我地方軍隊與軍閥,以削弱我中央之力量,而處處以武器為餌。彼不僅對於××、對於滇龍,而且薛嶽亦為其所誘,乃知薛之所以要佔領贛州機場者,其欲美軍空運武器,在贛接受也。

(注:“××”非原文)

十二月二十一

預定 ……四、對薛、餘之慰書。

十二月二十二

下午批閱公文,寫薛、餘、顧、曹等手書六件。

十二月二十三

昨哺,與辭修、天翼研討對薛嶽之方針,使其安心消萌之道。

十二月三十一日

正午與魏參長及廖耀湘談話畢,約天翼、辭修談東南各戰區近情,彼等由東南視察回來,皆以薛嶽並無異狀為慰。

事件始末,上述日記已表述明白,不再贅述。惟可注意者有二:

1、1944年11月,薛嶽突然出兵佔領贛州機場,欲利用該機場,跳過重慶中央政府直接從美軍手中接收軍械,當與1944年10月,史迪威被驅逐離華有直接關係。之前,薛曾在茶陵修築臨時機場(九戰區內的贛州、大餘等機場屬於空軍,不受薛嶽控制),史迪威的突然被逐,令薛嶽不得不鋌而走險。

2、薛嶽如此鋌而走險,既是在賭重慶軍委會不能處置自己,也表明在史迪威被逐後,在華美軍中仍有致力於分裂國民政府者,否則薛無處聯絡,當不致有此行動。薛未料及者,接替史迪威的魏德邁,乃是重慶國民政府的堅定支持者。故魏向蔣言及了“薛嶽向美軍私自求給軍械”一事,且問蔣“薛是否忠實可靠”。

薛嶽此後不受蔣重用,非為無因。


用戶6512784307

薛嶽,參加過北伐戰爭,參加過反蔣戰爭,參加過對紅軍的圍剿,參加過抗日戰爭。素有“抗日戰神”的稱呼,被稱為擊斃日軍最多的高級將領。


對於薛嶽,不應該過分去黑化他,也不應該去過分褒揚他。薛嶽是一個軍人,一個和紅軍立場不一樣的軍人,所以他會進攻紅軍;薛嶽也是一個軍人,是一箇中國軍人,所以他會抗擊日軍!

早年間,薛嶽追隨孫中山,是孫中山警衛團的營長,與陳可鈺,張發奎稱為粵北三虎將。曾在陳炯明炮轟孫中山的總統府時保護過宋慶齡。

薛嶽與蔣介石的關係比較複雜。作為廣東人,薛嶽曾在中原反蔣大戰中參加了粵桂聯軍,與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一起進攻過蔣介石。反蔣戰爭失敗後,薛嶽又投靠了蔣介石。

蔣介石對於薛嶽,也是很奇怪。薛嶽並非蔣介石嫡系,卻指揮著蔣介石的中央軍。當年紅軍被迫長征時,薛嶽帶著蔣介石的中央軍一路圍追堵截,讓紅軍傷亡不少。同時,薛嶽趁著追擊紅軍,清掃了很多地方勢力,讓蔣介石很是開心。

薛嶽對於紅軍的態度,一直都是非常敵視的。南昌起義爆發時候,薛嶽就圍剿過紅軍。至於後來紅軍長征時,那是更不用多說,薛嶽指揮著蔣介石的中央軍,一路從江西追到湖南,又從湖南追到了貴州雲南,行程達到了2萬餘里,可謂是不遺餘力。

而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可以說是薛嶽人生中最為巔峰的時刻,尤其是其指揮四次長沙會戰,更是讓其獲得了抗日戰神的名號。

四次長沙會戰中,薛嶽獨創“天爐戰法”,重創日軍。第一次長沙會戰中,薛嶽擊斃日軍4萬多萬;第四次長沙會戰中,薛嶽擊斃日軍5萬多人。四次長沙會戰,薛嶽取得了三次勝利,雖然長沙最終失守,卻重創了日軍,拖延了日軍的步伐!

解放戰爭期間,薛嶽在同解放軍的戰鬥中屢戰屢敗,毫無勝蹟。最後隨蔣介石退守臺灣,一直處於一個毫無實權的半隱退狀態!


小鎮月明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之十二:陸軍一級上將、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提及中國抗日戰爭,就離不開被封為戰神的薛嶽。薛嶽指揮的萬家嶺戰役、4次長沙保衛戰等著名戰役,被譽為抗戰經典。薛嶽是陸軍一級上將,抗戰時擔任國軍第9戰區司令長官,力主抗戰、勇於抗命,極善指揮大兵團作戰,能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中捕捉戰機、靈活果斷,其天爐戰法以及伯陵防線名動天下,是殲滅日軍最多的國軍將領,為抗戰事業立下汗馬功勞,極大鼓舞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獲得杜魯門總統頒發的自由勳章和民國青天白日勳章,受到對手時任日軍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極高重視:此人乃皇軍剋星,一切以小心為妥。

本文將詳細介紹四次長沙保衛戰的經過與點評,為何重點著墨於此,實在是4次長沙戰役關係中日戰爭之命運、民族之危亡,正如蔣百里所說的,中日相持,以湖南為中心,日本之強大,終不能越過長沙。也與毛澤東所說的,中日對決終將進入相持。一代戰神薛嶽,上不負國家重託,下不負黎民期望,國家危亡之際,有將如此,堪比陳慶之、岳飛、袁崇煥,實乃民族與國家大幸。



薛嶽1896-1998,原名薛仰嶽,字伯陵,綽號老虎仔,廣東韶關樂昌縣客家人。1907年薛嶽考入黃埔陸軍小學學習,後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4入武昌陸軍第二學校學習二年,1918年參加孫中山建立的援閩粵軍,任司令部上尉參謀,後任第一師機關槍營營長。1921任總統府警衛團第3營營長,成為粵軍三劍客之一。1922年陳炯明叛變,薛嶽與葉挺保護孫中山登上永豐艦,1924年蔣介石第一次東征討伐陳炯明,薛嶽任粵軍第1師副官兼師參謀長。1925任陸軍14師副師長兼14團團長,第2次東征時因常以少勝多,戰功顯著受到蔣介石嘉獎。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薛嶽部作為總預備隊隨西路軍行動,在南昌城下與孫傳芳部隊鏖戰,北伐軍進攻受阻,多部被迫後退,唯有薛嶽率領的第1師第3團死戰不退,戰後蔣介石召集第1師官兵訓勉,號召向第3團學習。12月薛嶽升任第1師代師長、第2師師長,進軍浙江。1927年2月攻克杭州,並陸續收復嘉興、上海。1928年被編入第1集團軍戰鬥序列。中原大戰期間,薛嶽任桂軍第10師師長,參加對蔣作戰,後因身體原因任柳州軍校校長,1932辭職賦閒在家。1933年5月,蔣介石啟用薛嶽任第5軍軍長,參加對紅軍戰鬥,35年任龍雲第2路軍總指揮兼貴陽綏暑副主任、陸軍中將。

1937年淞滬戰役爆發,薛嶽任第19集團軍總司令,編入左翼軍序列,駐節安亭,指揮19集團軍在蘊藻浜南岸堅守半個多月,後在竹園村與日軍激戰,猛攻5次,失而復得,給日軍重創,自身傷亡慘重。11月13日薛嶽任左翼軍總司令,進行吳福線軍事部署。南京淪陷後,任第3戰區總司令,在南京杭州嘉興一帶進行敵後作戰。

長沙會戰時薛嶽與將領交談。

蘭封戰役:1938年5月,薛嶽調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第一兵團司令官,駐防河南開封,指揮國軍精銳第8軍、第64軍、第71軍、第74軍,以及第3集團軍、新編第35師、88師、264旅進行蘭封會戰,大戰土肥原第14師團,因27軍桂永清私自放棄戰略要地蘭封,形式危急,薛嶽調整作戰部署並奪回蘭封,在切割包圍日14師團時,又因第8軍從戰場撤退,致使日軍救援部隊趕到。5月30日薛嶽任第一戰區前敵總指揮,指揮各路國軍作戰,6月1日救援日軍兵分兩路,分別攻擊歸德、太康,蔣介石怕主力被消滅,令薛嶽將部隊撤往京漢鐵路以西,前敵司令部往洛陽。



萬家嶺大捷:6月武漢保衛戰爆發,薛嶽任衛戍區第1兵團總司令,7月日軍佔領九江後,第9師團、近衛師團、101師團、106師團分別於湖口、九江南犯,企圖佔領南昌,進而包圍武漢。8月薛嶽負責指揮南潯鐵路、鄱陽湖沿線防衛,9月中旬,薛嶽調集主力,在麒麟峰全殲鈴木聯隊,10月7日國軍發起總攻,圍殲第106師團,經過激烈戰鬥106師團除千餘人逃脫後,木島聯隊、池田聯隊、津田聯隊及配屬部隊1萬餘人全部被殲滅,另俘虜日軍300餘人。萬家嶺戰役薛嶽捕捉戰機,大膽運用兵力,幾近全殲一個日軍主力師團,給全國抗戰取得了完美的勝利,極大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士氣。


第一次長沙保衛戰:1939年二戰爆發,日軍為了打擊重慶政府抗戰決心,在佔領武漢、南昌後製定了奪取戰略重鎮長沙的作戰計劃,實現從西南方向奪取重慶的計劃,取名湘贛會戰計劃,日軍在華作戰唯一一支野戰機動軍第11軍擔任作戰任務,司令官岡村寧次,以4個師團(6、33、101、106師團)、2個旅團的10萬餘兵力,從贛北、鄂南、湘北三個主攻方向進攻長沙。戰前國軍統帥部經過激烈爭執,主張在長沙決戰的決策,戰勝了國軍後退到衡陽背靠山區作戰的論調,蔣介石也非常需要一場勝利來表明中國的抗戰決心,雖然薛嶽非黃埔、中央嫡系、多次反蔣,仍任命薛嶽為第9戰區司令長官、湖南省主席,轄21個軍共52個師(後由增加4個軍,實際動用兵力24萬人),分別在3個方向抵擋日軍進攻。



日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

長沙會戰區域為湘北、贛北,此地帶群山縱橫、河流密佈,薛嶽將立下軍令狀,在長沙設立司令部,並將戰役思想總結為8個字:後退決戰,爭取外翼,並吸取南昌會戰教訓,全面破壞湘北公路、鐵路,給日軍機械化部隊造成極大的行動困難。國軍參加會戰整體兵力配置如下:第1集團軍58、60軍張家山、麻下、會埠一線;第19集團軍32、49軍駐守蓮花山、錦江右岸陣地;第15集團軍駐守汨羅江南岸陣地,27集團軍20軍駐咸寧、73軍駐楂津;第30集團軍72、78軍駐武寧以西;第4軍、第5軍、新6軍、第70軍、第74軍等15個師為總預備隊。另外,為與第6戰區協同作戰,6戰區之20集團軍之53、54、78軍也歸薛嶽指揮。


9月14日,贛北方向的日106師團和佐枝支隊首先發動牽制作戰,防守此區域的羅卓英轄有3個集團軍(第1集團軍、第19集團軍、第30集團軍)7個軍。當日日軍突破184師防線後兵分2路,形成對58、60軍合圍態勢,18日58、60後退宜豐建立新的防線,32軍則棄守高安。19日日軍進入高安,薛嶽得知後嚴令羅卓英部停止後退,命令32軍奪回高安,並抽調總預備隊第74軍增援。20日,106師團切斷第30集團軍後路,主力準備西進,32軍藉機收復高安。23日日軍主力攻擊30集團軍,王陵基且戰且退, 羅卓英急調60軍、74軍阻截,雙方在上富、治城一帶進行拉鋸戰,羅卓英最終將106師團合圍在於幹坊,不料106師團居然突破包圍繼續西進,此時日軍主力開始撤退,106師團牽制國軍任務完成,突破國軍阻截後退往武寧。

長沙會戰的主戰場在湘北,9月18日日軍主力第6師團及奈良支隊、村上支隊5萬人,向新塘河以北關麟徵15集團軍(轄37、52、73軍)發起進攻,迫使第一道防線52軍退至新塘河南岸,關麟徵命軍37軍撤至南岸,37軍原陣地交給70軍接防。23日第6師團和奈良支隊以80多門大炮攻擊52軍陣地,從七步塘地段強渡新塘河,但遭到守軍頑強阻擊。然而日軍上村支隊在海軍協助下在洞庭湖營田登陸,威脅15集團軍側翼,在徵得薛嶽同意後,15集團軍迅速後撤。

在長沙市區抵抗的中國軍隊。

薛嶽在長沙召開緊急會議,決心在長沙附近與日軍決戰,即執行對日軍反包圍的天爐戰法,以新塘河、汨羅江、撈刀河、瀏陽河4條河流逐次阻滯日軍攻擊速度,並徹底執行化路為田,使日軍機械化部隊失去進攻能力,然後用長沙守軍與外線國軍裡外合應,達到合圍日軍的目的。然而統帥部對在長沙決戰並無信心,蔣介石希望撤至衡陽決戰,派白崇禧、陳誠前往長沙做薛嶽工作。薛嶽表達了決戰意志及策略,白、陳拿不定主意,則將方案帶會重慶交蔣裁決。

日軍第6師團等部緊追南撤國軍,然而道路被湖南軍民破壞,步兵與機械化部隊脫節,25日第6師團步兵逼近汨羅江,並作試探性進攻,被中國軍隊擊退,上村支隊攻陷歸義,26日日軍猛攻汨羅江守軍,但未能突破主陣地,33師團仍被20軍阻擊在幕阜山一帶,日軍圍殲15集團軍計劃流產,而薛嶽的決戰計劃為統帥部批准。28日日軍奈良支隊向平江迂迴,準備策應33師團作戰;第6師團、上村支隊沿汨羅江難進,受國軍伏擊,29日再次遭到伏擊。只有一部分日軍突破撈刀河,到達長沙市北面30公里的永安市,這是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到達的最南端。

坐鎮咸寧指揮的岡村寧次之前非常輕視國軍戰鬥力,對日軍連續遭受伏擊的狀況大為不解,為前線日軍陷入泥濘道路感到擔憂,逐下達了11軍撤退的命令。

小編點評:第一次長沙保衛戰,薛嶽作為戰區統帥,準備充分、調度有方、因公廢私,戰役進程中頗多神來之筆,充分表現出其運籌帷幄的風采,第一次面對優勢日軍守住了中國大城市,開對日作戰先河,堪稱抗戰第一名將:
  1. 薛嶽創造天爐戰法的核心,是一種後退決戰的戰術,將兵力撒落在作戰區域,成網狀分佈,重點放在側擊、伏擊、尾隨,分段消耗敵軍兵力與士氣,相當於纏鬥、粘著作戰,也像太極中的粘字訣,是根據戰局變化,迅速制定應變策略的戰術,指揮官需要非常高超應變和部隊掌控能力。
  2. 湖南群山縱橫、水網密佈,薛嶽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合理配置部隊、層層阻擊,並動員湖南民眾破壞湘北所有道路和鐵路,但比撅開黃河犧牲河南民眾的傷害後果小很多,是確實可行的戰略改進。日軍主力在湘北進展緩慢,主要是重炮和坦克拉不上前線,全是因此。
  3. 戰役中,薛嶽兩次靈活使用主力李玉堂之第8軍,1是借大雨命第8軍長途奔襲106師團;2是在攻擊106師團的緊急情況下,第8軍回援湘北。又撤下正面戰場第15集團軍2個軍,迂迴第4師團側後打擊其輜重及重裝部隊,神出鬼沒,皆神來之筆,令人歎服。
  4. 掌握預備隊是名將非常關鍵的指揮能力,掌握預備隊就說明將領具備處理突發事態的能力。薛嶽在第一次長沙保衛戰中,動用總預備隊得當:第一次動用總預備隊74軍,直接穩定贛北戰局,但在湘北戰場則異常謹慎,在戰役危急時刻,寧願從正面戰場撤下2個軍側後攻擊第4師團,也沒有動用預備隊。而在第4師團準備拼死衝向長沙,則有恃無恐,動用全部預備隊反擊。

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日軍大本營秘密制定對蘇戰爭準備。計劃從中國派遣軍機動部隊第11軍抽調2個師團北上,並做往南(東南亞)進軍準備。給11軍作戰任務是:以維持治安為主,如有條件可短時間進攻,繼續給中國軍隊壓力,但以不擴大佔領區和返回駐地為原則,方案遭到中國派遣軍和第11軍新任司令官強烈反對。8月9日大本營放棄對蘇作戰,轉向南進,華中方面軍抽調3個師團南下進攻香港,為策應作戰,第11軍制定加號作戰,第二次進犯長沙。

參戰雙方兵力對比。

日軍集結第3、第4、第6、第40師團和4個支隊(旅團)共12萬兵力南下,戰役9月7日到10月7日結束,歷時1個月,日軍損失2萬多兵力、飛機6架,日軍殲滅9戰區國軍的計劃失敗,但國軍傷亡10萬人,日軍一度進入長沙。10月中旬日軍退回新牆河以北,該戰役達到了大量消滅國軍主力的目的,國軍精銳第10軍、第74軍2支蘇械主力軍遭重創,應該說是薛嶽敗了。

11軍新任司令官阿楠唯幾。

  1. 第11軍司令官阿南唯几上任後仔細研究了薛嶽的作戰特點,認為第一次會戰失利在於主力分兵所致,所以加號作戰是以贛北40師團佯攻,秘密在湘北集結第3、第4、第6主力師團和個旅團,突發猛烈攻擊,薛嶽輕敵誤判,認為日軍還會以老戰術進犯,措手不及。

    15集團軍司令官關麟徵。
  2. 第9戰區密碼洩露造成日軍掌握中國軍隊調度,各個方向的側擊均告失敗,特別是破譯薛嶽預備隊調度的情報後,日軍差點消滅了10、74軍。
  3. 第6師團突破中國守軍後,薛嶽逐次使用預備隊,打成添油戰術,第一波第10、74軍前後夾擊第6師團,被日軍識破,反使2個主力軍被第6師團被圍,第10軍差點全軍覆沒,後由再增派99軍等部增援。
  4. 薛嶽在此次作戰不但誇大宣傳,虛報殺傷日軍數量,還謊報長沙守軍始終未退出長沙,蔣介石甚為憤怒,批評薛嶽:我們有這麼優勢的兵力,良好的戰場態勢,一定可以打敗敵人......沒有一萬俘虜,也應該有一千,沒有一千也應該有一百,少而言之,也應該有十個,丟盡了軍人的臉。除此之外,第九戰區上報的大雪山戰役國軍如何跳出日軍包圍屬於謊報,第4軍實際傷亡慘重,日軍打過汨羅江時,國軍在該區域已無有戰鬥力的部隊(選自徐永昌日記)。

所幸湘北道路皆被破壞,薛嶽又打擊了11軍輜重部隊,日軍陷入了缺糧少彈的境地。突入長沙的日軍糧食告罄,並用信鴿向友軍求援,被中國軍隊截獲,薛嶽藉機發動反擊,而11軍見戰役目的達到,則有序後撤。戰後薛嶽閉門思過、虛心認錯,總結失敗教訓,整軍備戰,終於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扳回一局。

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攻擊美國夏威夷海軍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同月,日軍向香港發起進攻,日本中國派遣軍命令華中第11軍司令阿南惟幾發動進攻策應香港作戰。由於前兩次日軍都未能成功攻佔長沙,第11軍在日軍內部也頗受指責,阿南惟幾急於想一雪前恥,依據所獲得的情報,第九戰區所部精銳的第4軍和第74軍被抽調南下,認為此時長沙防禦兵力單薄,是良好戰機。

日11軍內部對於發起第三次對長沙的進攻意見卻較為分歧,不少高級軍官認為:湖南北部從新牆河到長沙一帶地形複雜山川河網密佈,不宜日軍機械化部隊運動,無法發揮優勢,不贊成立即進攻長沙。唯僅有當時的第3師團長豐島房太郎是阿南惟幾的老鄉兼同窗好友,因而對議案表示支持,最後經過爭論,阿南惟幾堅持決定進攻長沙。阿南作出作如下部署:以第3師團、第6師團、第40師團及獨立混成第9旅團、第十四旅團,配以空軍、炮兵、坦克及海軍艦艇共計12萬人馬,從岳陽逐次突破以攻佔長沙。同時,贛北地區部隊從南昌實行佯攻以牽制贛北地區中國軍隊。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後,薛嶽即推斷日軍定會再次進攻長沙,因而也積極進行準備,以雪前恥。

雖然日軍戰前的部署和行動都較為縝密,但第九戰區仍從日軍贛北部隊減少和湘北部隊增加等跡象,判斷出日軍將再次發動長沙攻勢,薛嶽在總結前兩次長沙會戰的經驗教訓後,進一步完善了其“天爐戰法”,決定依據湘北的地理優勢,在新牆河、汨羅江和撈刀河之間逐次佈置防線,以第二十軍、第三十七軍和第五十八軍等部逐次抗擊日軍以削弱其攻勢,從防線撤退下來的部隊並不後撤而是撤向兩翼,以長沙城為餌,誘使日軍向鑽往這個“爐底”,令之前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因作戰不利而戴罪留任的李玉堂率領其所部第十軍為核心守衛長沙城,把日軍牽制在爐底。同時,第九戰區在長沙城西的湘江對岸嶽麓山制高點佈置炮兵部隊支援城內守軍,並動員湘北民眾破壞日軍在戰區的交通線,以之前撤往兩翼的部隊切斷日軍補給,待日軍攻勢受挫補給斷絕而被迫撤退之時再將之前外圍後撤至兩翼的部隊會同其他生力軍共同從東、西、北等各個方向合圍殲滅日軍,殲敵地點預定在地形崎嶇沒有大道的撈刀河與瀏陽河之間。

12月31日,日軍攻入長沙市區,雙方展開巷戰。此時日軍認為長沙已經拿下,日十一軍司令阿南惟幾發賀電到國內報喜,以一洗前兩次長沙會戰未勝之恥。然而嶽麓山炮兵旅的攻擊以及日軍的補給被切斷,情勢已經發生根本性轉變。日軍的賀電成為國際笑話。

1942年1月4日,中國軍隊在長沙包圍攻城的日11軍。阿南惟幾仍然錯誤命令繼續攻打長沙,從而在既無援兵又無補給的不利情況下,最終只好強行突圍。從汨羅河到新牆河80公里,日軍在空軍不斷空投的補給下狼狽逃走,損失非常慘重。1月6日,日軍退回新牆河北岸,會戰以中方勝利結束。 中方的統計,中國軍傷亡28116人,殲滅日本軍56994人。日方的統計,日軍傷亡6000餘人。

第三次長沙會戰是同盟國自珍珠港事件爆發以來第一場大勝,其戰果甚比臺兒莊戰役更輝煌,並大大提升了中國抗戰的國際地位,此役結束後不久,美國即宣佈將向中國貸款5億美元,同盟國亦決定任命蔣中正為盟軍“中印緬戰區”最高統帥,蔣中正訪問印度全力遊說印度加入同盟國陣營,因印度各界受此戰中國大勝的影響,最終印度同意加入同盟國。隨後,美英兩國宣佈廢除對華不平等條約。


菸酒閣大學士

薛嶽,先後任貴州省主席、第1戰區前敵總司令、第9戰區司令長官、湖南省主席、總統府參軍長、廣東省主席、國大代表等職,位居國軍一級上將,可謂位極人臣。

早年間,薛嶽在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第二期受訓兩年,再入保定軍校第六期深造,尚未畢業時,即南下廣東,加入孫中山的援閩粵軍,任總司令部上尉參謀,開始了其漫長的軍旅生涯。

1937年8月13日,淞滬抗戰爆發後,薛嶽被任命為國軍第19集團軍總司令,加入左翼軍戰鬥序列,率部在竹園村重創日軍。

1938年5月,薛嶽調任第1戰區第1兵團總司令,進駐河南開封,指揮第8軍、第71、第74軍等,以進行蘭封會戰。

1938年10月,薛嶽立即調集德安等地的兵力,以絕對優勢圍殲竄犯之敵,在萬家嶺重創日軍第106師團。

1939年9月,第9戰區司令員薛嶽指揮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遭到慘敗,傷亡4萬多人,其中包括少佐以上軍官四十餘人。

1941年9月,薛嶽誘敵深入汨羅河、撈刀河伏擊地帶予以重創,取得第二次長沙會戰勝利。

1941年11月,薛嶽提出天爐戰法,逐次消耗、消滅敵之兵力,日軍傷亡五萬多人,取得第三次長沙會戰勝利。

1944年5月,日軍20餘萬之眾,在600餘架飛機掩護下,分兵三路第四次進犯長沙,此役國軍戰敗。

日本投降後,薛嶽任南潯線受降司令官,1946年9月14日,在南昌舉行受降儀式。

1949年10月,為阻止解放軍解放海南,在全島設立三道防線,認為這三道防線如“銅牆鐵壁,自稱為伯陵防線,1950年,薛嶽撤出海南島,任臺灣總統府戰略顧問,晉升陸軍一級上將。

總之,薛嶽在國軍將領中頗有成就感,特別是其指揮的萬家嶺大捷,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在軍事上也很有造詣,天爐戰法、八字口袋戰法,大量消耗、殲滅了日軍主力。


國平軍史

薛嶽,國民部部隊中最能打的高級將領。特別是在抗戰中,戰績算是最優異的,現在多被譽為“抗日戰神”。

就從他最有名的抗戰戰績說起。


薛嶽參加了淞滬會戰,指揮了蘭封會戰,武漢保衛戰的序目萬家嶺戰役,三次長沙保衛戰。大多是做為集團軍群指揮官和戰區指揮官這樣的高級軍官,對戰役的結果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重要人物,戰術戰法有其獨到之處,手下被指揮的抗日名將不計其數。雖然總體上國民黨在對日戰場上是節節抵抗,節節敗退,但局部戰役上,薛嶽指揮的戰役仍是給予日軍最大的打擊,被稱為抗戰第一名將並不為過。特別是三次長沙保衛戰,“天爐戰法”,讓日軍受到沉重打擊。


政治上,薛嶽並非蔣的嫡系,北伐之後,也曾多次參加倒蔣、反蔣的活動,不過表現出來的更多是義氣用事,軍事上是比較能打硬仗、惡仗的,所以蔣也算不計前嫌,用其所長。在非蔣嫡系中,也就衛立煌和薛嶽能夠比較受重用,能夠把中央軍給予他們指揮。

對於抵禦外辱時能夠挺身而出,殺滅敵寇者,後世子孫要給予銘記和尊重。過於吹捧則沒有必要。


淨月暖陽

薛嶽將軍是民族英雄,可以卻有很多人詆譭他的戰績,說什麼長沙會戰殲敵十萬是誇大其詞,說這樣的話人腦子都是被狗吃了,三次長沙會戰殲敵十萬就是事實,別的不說,抗戰期間,日軍接受的是軍國主義思想,那個時候日軍都已經打進長沙進行巷戰,守城的第十軍幾天阻擊打下來都已經不足萬餘人,當時阿南惟幾提前報喜,東京正在舉行長沙大捷遊行,這個情況下若不是日軍傷亡慘重,無力再戰,有可能會撤退嗎,就算那個時候有大批中國援軍支援又如何,只要傷亡不大,日軍完全可以撤下部分兵力配合空中優勢迎戰長途跋涉的各路援軍,但是他們沒有這麼做,反而急忙撤退,這就足以說明,日軍已經傷亡很大,沒有辦法抽出兵力去迎戰,為了避免全軍覆沒才急忙撤退,恰恰說明薛嶽將軍沒有謊報軍情,都是那些看不慣別人好的人造謠生事


中國政治風雲

薛嶽,廣東韶關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黨著名軍事將領,曾任國民黨第一戰區前敵總司令,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湖南省政府主席等職,其曾指揮四次長沙會戰,重創日本侵略者,被坊間曾為抗日戰神。



薛嶽早起加入過孫中山領導的革命軍,抗戰時期被蔣介石任命為第十九集團軍司令,其曾自創天爐戰法,大敗日軍保住長沙。給予日軍強烈震撼,日軍侵華總司令岡村寧次曾評價:撼山易、撼薛將軍難。可見抗戰中薛嶽將軍的功勞。


薛嶽在國民黨戰敗後在臺灣避居,於1998年病逝,享年103歲。

憑薛嶽在抗戰中的戰績,我覺得薛將軍是有功的。


海迷001

做為一個湖南人,我首先向薛將軍為湖南為長沙付出的一切表示由衷的感謝與深深的敬意!

薛嶽作為一名抗日軍人,一個戰區司令,我個人認為在整個抗日戰爭中能與將軍比肩的中國軍人並不是很多,萬家嶺大捷打出了國威軍威,為抗日軍民挽回頹勢打了一劑強心針,而在長沙保衛戰中擺出的天爐陣法更是大剎倭寇威風,重創鬼子銳氣,為保住湖南這個略重地做出了巨大貢獻,也極大的鼓舞了全中國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信心,因為這是盟軍在一連串挫折後看到的第一縷曙光,其積極意義是無可估量和無法替代的!

薛將軍在抗日戰爭中的巨大貢獻,為國家為民族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可以比肩史上任何一位民族英雄!但是,他也在一定程度上頑固阻礙了全民族的解放事業,鑑於這是他個人政治立場的錯誤問題,在此就不作過多探討了!

眼下正值清明節期間,在此向薛嶽將軍,向所有的抗日軍人,向在那場國難中遭受苦難的同胞們表示最沉重的悼念!(本文因此不配圖,見諒!)


湘中明珠Zxp

大奇兄出山了!

薛嶽從抗戰爆發到抗戰勝利連年征戰,功勳累累,可以稱為抗日第一戰將!並獲得美國總統杜魯門所頒發自由勳章!


記得他的敵人及老對手:崗村寧次!在四次長沙大會戰召開軍事會議上,並數次讚美他的敵人薛嶽將軍。他的評介是:此人乃皇軍剋星,一切小心為妥!

同樣,一位偉人曾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告誡他的高級將領們,並且對薛嶽將軍進行深刻的評介:遭遇此人務必謹慎持重!

解放後,有一位高級將領如實說:我們在長征途中被國民黨軍隊在湘江戰役中重創。可是薛嶽有意放緩進攻速度,如按薛嶽性格會雷厲風行,肯定窮追猛打。但他沒有這麼這麼做,這就是歷史所給我們的懸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